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陈国生中国地理物理协会

陈国生中国地理物理协会

发布时间: 2021-02-14 22:56:22

❶ 中国历史上的物理名人

祖冲之 园周率
他对刘歆、张衡、郑玄、阚译、王番、刘徽等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研究,一一驳正了他们的错误,导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结果。准确到7位有效数学的园周率数值便是人所共知的例子。

墨翟 数学、力学、声学、光学
1.在力学方面,墨家给“力”下了符合科学的定义。对杠杆平衡的研究,不仅考虑到力的大小,而且考虑到力臂的长短,实际上提出了力矩的概念。可以说,墨家已经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此外,墨家对运动和时间、轮轴、斜面、圆球运动以及浮力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
在声学方面,墨家的突出成就是把固体传声和声音共鸣在军事上的巧妙运用。
2.在光学方面,墨家研究得更多。他们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此外,墨家对飞鸟的影子、物体的本影和半影、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现象等,也都作了许多研究。

张衡 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 浑天仪 侯风仪
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侯风仪,又叫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杆顶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着风向转动。鸟头所对的方向就是风向。

沈括 《梦溪笔谈》
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还是最早发现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N,S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被称为磁偏角。

鲁班 机械、土木、手工工艺
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可不可以认为,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头兵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❷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❸ 当今中国物理界出名人士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
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
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
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
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
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
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
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望采纳!谢谢!

❹ 陈国生的造假现象

学界造假,本已花色多多,但陈国生教授的学术造假往往出其不意,匪夷所思:除了在多篇(本)论著中抄袭多位学者的论著外,他还自作聪明,掩耳盗铃,盗用陕西旅游出版社的名义、盗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伟然教授着《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条形码和封面设计,在1996年将自称“筚路蓝缕”而实则多有抄袭的《心理心态与历史研究》“自编书号并擅自印刷”成书。尤其滑稽的是,该书作为陈国生破格申报教授的主要成果之一,尽管当时曾遭到专家异议,但他依然在1998年如愿以偿圆了自己的教授梦。
只是好景不长,忍无可忍的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蓝勇、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张新民,于200 2年先后将陈国生的剽窃行为告上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为人敦厚的张新民在打赢了这场历时9个月、索赔1元人民币的官司后,颇为感慨:“促使我们最终走上法庭的,并不仅仅是他的侵权行为本身,而是他在抄袭行为败露时,还振振有辞地炮制了一套‘ 抄书有理’的自我辩解理论——所谓‘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按照他的理论逻辑稍加推衍,岂不是也可说‘善偷盗者亦可成富豪’吗?这样一来,不仅抄书有了合法的理由,甚至偷盗也有了合法的借口,学术尊严丧失殆尽不说,天下是非黑白也会因此而完全颠倒。所以只要自己的社会良知还未泯灭,我们就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上法庭。”《重庆晚报》记者屈弓比喻说:“陈国生被学术界形容为‘文科胡黎明’,但他也许比胡黎明更有资格载入中国学术的史册。”
把“一晚上不写上七八千字就不爽”挂在嘴边的陈国生,不仅论著数量特多,而且涉及领域特广:从古代历史地理、现代旅游地理到地方史、文献史、心态史直至主编《中国近代史》,但这些东西大都不干不净,不是涉嫌抄袭剽窃,就是被指弄虚作假。据说陈国生的问题曾被反映到西南师范大学的上级主管部门——教育部,而教育部监察局也曾致函该校要求认真调查,但无果而终,不了了之。所以,尽管输了法律和道义这双重官司,但“这一切并没有损伤陈国生教授的一根毫毛。他不仅仍继续逍遥自在地当着他的教授,而且对法院判决的任何一项都没有执行”,曾被侵权的张伟然径直把“陈国生教授的所作所为”名之曰“陈国生现象”,并视之为“中国文科学术的丧钟”:“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紧闭双目,然而耳朵却不可抗拒地要接受一种并不十分遥远的声音,幻觉告诉我,那是中国文科学术的丧钟。一个人无论怎样地为非作歹,无论如何地恣肆放纵,都可以不受任何形式的点滴制约,我不知这样的学术环境将伊于胡底。尽管学界中人痛心疾首:‘陈国生的一次次胆大妄为,不仅是对学术规范的践踏,而且是对学者尊严的践踏,对人类良知的践踏’;但践踏了,你能怎么样?陈国生现在仍过得很滋润,他担任着衡阳师院地理系的教授兼副系主任,享受着学校给予的特殊津贴,据说还有进一步提拔的希望。”

❺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什么级别的奖

中国地抄理信息产业协会科袭学技术奖(简称科技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奖项。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奖分为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和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获奖证书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章。

据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咨询了解,目前对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社会团体的奖项是否属于省部级,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
多年来从获奖单位反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按省部级奖计。

❻ 中国地理协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求答案

17、C
18、C
19、C
20、C
21、A
22、C
23、A

❼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理事成员

第一届理事会(1996-1999年)
会 长 张 挺 电子工业部原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常务副会长 冯孟华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
副 会 长 陈毓川 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
王小牧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
杨文鹤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王志刚 电子工业部司长
葛治洲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艾长春 国防科工委科技部五局局长
宋春华 原建设部总规划师
杨燕生 航空工业总公司机载局局长
郑立中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
何福祺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第二届理事会(2000-2003年)
名 誉 会 长胡启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
会 长 王志刚 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
副 会 长 张洪涛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钱荣钧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
倪岳峰 国家海洋局司长
岳明生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
王兆耀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航天科技装备局副局长
洪立波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总工
刘祥林 中航总公司设备系统工程局局长
陈如明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
郑立中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
张志凯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第三届理事会(2004-2007年度)
名誉会长 胡启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
会 长 王志刚 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
副 会 长 王兆耀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航天科技装备局副局长
钱荣钧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
邵建平 首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洪涛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岳明生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
朱三保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
王 殿 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陈品祥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郑立中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
黄云康 国家测绘局原副局长
(第四届)理事会(2008-2011年)
名誉会长: 徐冠华 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
会 长 常志海 国家测绘局原副局长
副 会 长 阴朝民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
张洪涛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杨长风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副部长、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主任
邱志高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
郝会民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
高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副所长
陈品祥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薛贵江 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
第五届理事会(2012-2015)
名誉会长:
徐冠华 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
孙家栋 原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国家两弹一星元勋
徐德明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会 长:
张荣久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常务副会长:
苗前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博士
副会长:
阴朝民 中国地震局 副局长/研究员
范艺华 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 副局长
蔡兰波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总工程师/副主任
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副局长
康 健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 副司长
景贵飞 国家遥感中心 副主任/博士
孙承志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副主任
徐枫 国家信息中心空间地理中心 主任
温宗勇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院长
程鹏飞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
高 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七零四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敖 然 电子工业出版社 社长兼党委书记
闫忠文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李京伟 天地图有限公司 副总裁
成从武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总裁
孙玉国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郭信平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宋关福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博士
高建波 北京天安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裁
张全升 北京星通联华(集团)公司 总裁
谭超 吉林普华科贸有限公司
周儒欣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韩绍伟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总裁/教授
周建辉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 管委办主任
尤源 嘉兴佳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高工
李建成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院长/院士
廖定海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家同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张文星 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教授
何占国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教高
胡 莘 西安测绘研究所 副所长兼总工

❽ 中国地理

奇异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深的大湖,而且还拥有独特、迷人的多种动物。这个充满着魅力的神秘湖泊,早已名扬全球,而且吸引着

各国科学家和众多的游客来此考察、观光游览。美国湖泊专家考察队,还有非专业的自愿者先后于1989年、1990年,联合俄罗斯科学

家,两次合作对贝加尔进行综合考察,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一、究竟有多老、多深

贝加尔湖西距伊尔库茨克60千米,四周崇山峻岭,面积3.15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八大湖。湖面海拔456米,形状狭长如弯月,南北

长636千米,平均宽度为48千米;平均深730米,最深达1830米(实际湖盆深度应为4800米~6400米,不过所有最深部分

都充满淤泥,因而不计算在内),为世界湖泊最深记录。贝加尔湖也是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湖泊,它接纳了大小554条河溪,大河有安加拉河

和色楞格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湖,储水约为2.36万立方千米,占地球液态淡水的22%,比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

利尔湖(8.24万平方千米)储水量大一倍,比北美五大湖的储水总量还多,堪称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库。贝加尔湖水量动态变化平衡,平均

每年收入和支出量相等,都是70立方千米。假如贝加尔湖是空的,全球所有大小河溪的水都向它流进来,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灌满。世界

一些著名的大湖几乎都是在逐年减少水量,可它却在逐年增加,面积也在缓慢而持续地扩大。如果有一天554条注入的大小河溪全部干涸,

它也能保持安加拉河流淌400年。

安加拉河河床陡降,落差很大,多瀑布险滩,河水汹涌澎湃,但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几座大型水电站。贝加尔湖的水透明度很好,晴天可以

看到10米~15米深处的生物活动,如果将白色圆盘放入水下40米~42米的深度,仍然清晰可辨。

贝加尔湖已存在2.5万年,在两万多年前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活动,形成一条狭长深陷的弯月形谷盆,两侧陡峻的断

崖悬岩高达1000米~2000米,谷盆积水成了湖泊,贝加尔湖就这样诞生了。贝加尔湖形成时,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一个温暖、茂盛

的大草原。贝加尔湖和世界上第二深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都属于典型的裂谷型湖泊。湖中有地垒形成的奥尔杭岛,面积722.4平方千米,

相当于两个马耳他共和国的面积贝加尔湖地区地壳极不稳定,1861年附近区域曾发生过地震。

二、湖中奇特的动物

被誉为“珍奇海洋博物馆”的贝加尔湖,独有的动植物种类最多,在2600多个物种中,有3/4的物种,以及11个科和亚科及96个属

的物种是该湖独有的。如贝加尔海豹、鲨鱼、海螺等,湖底还生长着海绵丛林,有一种龙虾就躲在丛林中。贝加尔海豹个头小,雌雄性都是大

约120厘米长,体色为暗银灰色。贝加尔海豹与其北极的亲属一样,雌性也在冬天产仔,喂乳于冰上雪穴之中。海豹在贝加尔的出现,可以

说是一件最令人不解的事情,查阅地史资料,贝加尔湖所在的中西伯利亚高原,5亿多年内不曾被海水淹没过。经分析,贝加尔湖纯属淡水,

美国科学家马克·彻林顿归纳了学者们的见解,提出了“外来”说,即贝加尔湖的海洋动物是从海而入,并称贝加尔湖为“西伯利亚的神海”

。生物学家推测,贝加尔湖海豹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北冰洋,当它们进入叶尼塞河,逆流游泳2400千米,学会了吃完全不同的食物,生存于

一个异常的环境里,因而从目前地理学角度上来看,只有这一出口到达海洋。

三、气候学奇观

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为-38℃,确实很冷,不过每年1月~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已减轻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

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因而有人说,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一年之中,尽

管贝加尔湖面有5个月结起60厘米厚的冰,但阳光却能够透过冰层,将热能输入湖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温,有利于

浮游生物繁殖,从而直接或间接为其它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食物,促进了它们的发育生长。据水下自动测温计测定,冬季贝加尔湖的底部水温

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温高。贝加尔湖可调节湖滨的大陆性气候。

四、“贝加尔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贝加尔湖沿岸生长着松、云杉、白桦和白杨等组成的密林,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云母等矿产资源,湖中盛产多种鱼类,是俄罗斯重要渔

场之一。但近些年来沿岸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南岸工厂尘烟的撒落,湖水受到污染。不过俄罗斯政府已经提出了一项保护贝加尔湖的法令,其

中包括纸浆厂必须改造,到1993年已全部实现了无害于环境的生产活动。因贝加尔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俄罗斯专门在这里建立了“贝

加尔湖自然保护区”。科学家们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自然科学、生态学的研究,贝加尔湖是研究进化过程的一个大自然实验室。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还发现贝加尔湖有变成“海”的趋势。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缝,地底热气从这些洞穴和裂缝中不断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温

增到10℃,此种“水底温泉”仅海洋中才有。其次,贝加尔湖中生长有海绵、海豹、鲨鱼、菌类、海螺、寄生虫、龙虾、蜗牛等海洋生物。

科学家还发现贝加尔湖中湖水的“循环”周期(即从湖面至湖底之间的循环)耗时约8年,缓慢异常。

1995年意大利米兰的SIMI工程技术公司向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水”股份公司提供成套设备,每年可生产2000万只1.5公升

的塑料瓶,以及装瓶设备,这套设备已于1996年初投产。该企业将直接从贝加尔湖420米深处取水,经实验室细菌检查后出厂,不用防

腐剂可保存一年。富饶的贝加尔,这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珍珠”,2000年后将走向世界,人们将拭目以待。

世界主要的大半岛有哪些?

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遥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从分布情况看,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陆的边缘地

带。欧洲海岸曲折,有众多的半岛,素有半岛的大陆之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有5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世界第五大半

岛),面积5万平方千米:西南欧的伊比利来半岛,面积58.4万平方千米;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面积50万平方千;南欧的亚平宁半岛,面积14

万平方千米;南北欧的科拉半岛,面积10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达300多成平方千米,有将近1/3个中国大。半岛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

燥,7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内陆的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几年不下雨。亚洲地区面积超

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还有南亚的印度半岛还有南亚的印度半岛面积208.8万平方千米)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约200多万平方千米),它们分别

是世界第二大半岛和第三大半岛。

世界第四大半岛是位于北美洲东部的拉布拉多半岛,面积为140万平方千米。岛上大部分是 海拔较低的高原,湖泊较多,沿海海湾较多。

北美洲的其他半岛面积均不大,都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下。

非洲最大的半岛是东北非索马里半岛,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东北突出,被称为“非洲之角”。南极洲也有一个大半岛,位

于南极大陆德尔海与别林斯高晋海之间被称为南极半岛,面积有1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南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也有半岛,但面积都

很小。

我国较大的半岛有3个;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菜谷地以东,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山东半岛 ,面积为3900平方千米:位于辽宁省东南部、

辽河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辽东半岛,面积为29400平方千米;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和雷州湾之间的雷州半岛

,面积为75平方千米。它们在世界上均属于比较小的半岛。

台风

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

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

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

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在西北太平

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

称热带气旋。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般说来,

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

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

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

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

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

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

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

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

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

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

带涡旋。

c.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

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

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

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

,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如下图所示。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台风的危害和利用

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

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但是,台风也并非全给人类带来不幸,除了其“罪恶”的一面外,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地区庄稼的

生长、农业的丰收就不堪设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西印度群岛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几乎占全球强的热带气旋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造成适宜的气候。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正是有了台风,才使珠江三

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确保农业丰收;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才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

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在酷热的日子里,台风来临,凉风习习,还可以降温消暑;所以,有人认为台风是“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台风的命名和编号

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

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

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
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
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

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

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

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

,以示区别。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新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从2004年1月

1日起生效。

❾ 地理物理问题,求解。

事实上,空气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也就是溶解度,跟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回高,对空气的溶解答度越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也就是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到了100度后,原先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大量析出,并以气泡的形式释放,这样我们说,水沸腾了。
可以想象,当气压增大后,会一定程度的阻止空气从水中的析出,因为气压的增大其实是要向水中压入空气的,例如:我们经常喝的碳酸饮料,就是高压把二氧化碳压入液体中制得的。
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00度时就析出大量空气,然而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例如在压力锅中,那么,会阻止空气的大量析出,这时水就不会在100度时沸腾了。
可见,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第二题我不会,地理的问题不大懂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