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读书体会
① 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的ppt
建议去文库搜,应该是有的
②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利于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三水")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2.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优势: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劣势:耕地有限;阻碍交通
3.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相连)
南北走向:贺兰山 ; 横断山脉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气候概况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平均20℃)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相差50℃)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3.气候特征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5.我国雨带的推移(副高对于中国东部影响;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锋面雨或锋面气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7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三)河流和湖泊
1.河流概况
外流河和外流区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
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2.湖泊概况
分类 咸水湖和淡水湖 ; 内流湖和外流湖
两大湖泊分布区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 太湖,洪泽湖 ,巢湖 ,鄱阳湖,洞庭湖,
3.主要河流
长江 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中国第一大河(世界上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蕴藏巨大的水能――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占1/2 ;
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流程5500千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母亲河的奉献:引黄灌溉,塑造的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华北平原.
珠江 珠江水系主要包括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珠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③ 《自然与科学》 科普读书心得体会
《自然与科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动物、医药版等方面权的内容,是一本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平实的文字,清新的风格,幽默的叙述……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自然与科学》让我没有晦涩感,那些具体而详实的文字,让我时时感受到科学奥妙的存在。
我读了这本书后,开阔了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懂得了许多科学道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能教给我们许多不知道的新知识。一本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而且可以开拓眼界,它就是一位无形的老师,帮助我们笔直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少玩一些游戏,少看一些电视,经常去读书,头脑中的知识才会越来越多,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才会收获更多的人生道理。
④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读书笔记
三 常见的天气系统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的形成: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锋线统称为锋。(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图2.18
2、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定义
降水位置
过境时的天气
过境后的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主要在锋后
暖气团被迫抬升,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常带来较强的风。
气压升高
气温降低
天气转晴
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锋前
暖气团(主动)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形成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频繁。
3、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中心低气压,气流由四周涡旋流入中心。
反气旋:中心高气压,气流由中心涡旋流到四周。
中心气压
低空气流
中心气流
高空气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辐合
上升
辐散
逆时针
顺时针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辐散
下沉
辐合
顺时针
逆时针
天气晴朗
实例:台风 (热带气旋)
四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全球变暖
1、 全球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氧化碳、甲烷等
2、全球变暖的后果: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 影响农业生产,使中低纬减产,高纬地区粮食产量可能增加。 c 影响水循环
3、应对措施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二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 洋流:常年比较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分寒流、暖流
2、 形成因素:盛行风 海陆轮廓 地转偏向力
3、 分布规律:
北半球 中低纬度 顺时针 中高纬度 逆时针
南半球 中低纬度 逆时针 中高纬度 南极环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
B 影响海洋资源 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C 影响海上航行 顺流省时省力而且安全
D 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进化速度,同时扩大受污染的海域面积。
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狭义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体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径流总量: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人均径流量 大洋洲最多)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
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三多三少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
4、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 开源
B 节流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a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
b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整个全球范围内,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c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a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b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风化侵蚀的地貌: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地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风力堆积的地貌:新月形沙丘 流水堆积地貌:洪积扇
c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3、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以内力作用为主。
4、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二 山地的形成
1、 褶皱山
(1)背斜
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初期地貌
后期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成山
成谷
向斜
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成谷
成山
(2)典型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
(3)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 断块山
(1) 形成
(2) 断层
(3) 典型褶皱山:华山、泰山、庐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 火山
(1) 形成
4、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修建成本、工程难度是影响山区交通运输线路的结构(公路)布局(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形态(迂回前进)
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A 初期 V型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下蚀 溯源侵蚀)
B 中期 向两侧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C 成熟期 U型 宽而浅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 形成于山前,由洪积扇形成
河漫滩平原 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有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由于入海口处平缓,海水顶托作用形成
4、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冲积平原 :(有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利于农耕、基建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不利 易受洪水威胁
B 聚落选址:平原地区 则丘陵和处之
山区 冲积平原向山坡的过渡地带。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2、六大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 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地域分一规律
A 水平地带性a 纬度地带性 以热量为基础
b 经度地带性 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B 垂直地带性 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
⑤ 《自然地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
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回的工具。答我并不反对用这样的工具
只是我认为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我才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我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
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
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⑥ 跪求自然地理学第三版电子书
有的,有伍光和老师的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分享看图方式,直接下载
⑦ 求关于中国自然地理讲座的感想~心得,800-1000字左右
报考一下。
暑假里,我有件必做的事,就是看《远方的家》节目,这也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事之一,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大好河山美景,这可谓是对我这个自然崇拜者最好的馈赠。 节目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涉及了很多不曾听闻的小的城乡县,并且解说的很细致全面,有景色,风俗,食物,人民生活等等,更令人佩服祖国中国这个一里一美景,十里一风俗的国家的独特魅力,从北到南,由东到西,平原丘陵,高山盆地,城市农村,同一个国家的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在各自的经纬线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远方的家·边疆行》拍摄的异常辛苦,西北边疆相对于东南沿海还是显得落后和封闭得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不免有些让人心酸的镜头:摄制组将要探访一个小山村,崎岖的山路看着都觉得累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村庄阻隔汹涌的大江的另一边,江上没有桥,只有一条绳索在风雨中摇摇晃晃,大人们要采购东西必须用绳索滑到江的对岸,再走很多山路,反反复复,年复一年,十分不方便。记者体验了一回,光固定住自己就费了很多时间,但滑过去足以把没体验过的人吓得腿软,但村里的人早已习惯,他们经常要背很多很重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是惊人的从容淡定。村里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古老和宁静,似乎时间就在某一时刻放慢了脚步,村里有很多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从没离开过这里,有时候他们就在江边的芦苇丛里,呆呆地凝望着江的对岸,想象着那个未知的世界,等待着时间的流逝,等待着那个成人的自己,为的只是踏上江对岸的土地。记者默默地擦拭着泪水,而电视机前的我也被感动得不行,多么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一座桥横跨着两岸,桥上能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酝酿出了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中上演着每个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中展现着人们的悲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