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雷电
A. 中国哪些地区雷电多
中国的云南、海南、广西是雷电事故发生最多的地方,6、7、8月是雷电灾害内的高发期,每天13-21时是容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集中时段,其中以15-17时最为突出,农田、在建的建筑物、开阔地、水域等环境发生雷击灾害的比例最高。
B. 雷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哪些地方会频繁被雷击
气流在雷雨云中的摩擦和分解会产生静电,这些电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所以会形成雷电。煤炭资源以及矿场资源丰厚的地方,容易被雷击,形成了雷区。
1.闪电:
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同时加强时,这些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正电荷与负电荷就同时接触到大气,形成闪电。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放电)。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大多数的闪电都是连接两次的。
在中国,雷雨大多发生在5~8月份温高湿重的天气中。在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不会出现雷阵雨天气。从一天内时段看,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
C. 谁知道中国十大雷电灾害区是哪里
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D. 《地理·中国》十大地理悬案
鄱阳湖魔鬼三角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但是,它也存在一片类似于“百慕大”的神秘水域。
“百慕大危魔鬼域,鄱湖也有类同区;离奇神秘舟船警,险象环生不是虚”。鄱阳湖老爷庙附近的水域,是一片离奇神秘的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半个多世纪里,百余艘船只在这里离奇失踪。这片魔鬼水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百慕大”,又称“鄱阳湖魔鬼三角”。
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号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
鄱阳湖魔鬼三角
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员全部神秘失踪。山下堤昭脱下潜水服后,神情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夫再度在这里失踪。
六十年代初,从松门山出发的一条渔船北去老爷庙,船行不远便消失在岸上送行的老百姓的目光中,倏然沉入湖底。
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二十五吨,编号“饶机41838号”船舶,凌晨六时半在晨晖中沉没于老爷庙以南三公里处的浊浪中。
1985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的两艘各为二十吨的船只,亦在老爷庙水域神奇般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同在此处遭此厄运的还有另外十二条船只!
1985年9月,一艘来自安徽省的运载竹木的机动船在老爷庙以北附近突然笛熄船沉,岸上行人目睹船手们抱着竹木狂呼救命,一个个逃到岸上后吓得魂不附体,不敢回头望浊浪翻滚的湖面。
1985年,在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有二十多条。
1986年3月15日,江西省丰城县小港乡编号为“丰机29356号”,载重量为二十吨的机动船,在老爷庙水域航行,突然,狂风骤起,恶浪狂舞,顷刻间,大船无奈地摇动着沉入湖底。
1988年,据都昌县航监站负责人透露又有数十条船只在此水域沉没。
2012年,也有一艘日本渔船来此搜宝,奇怪的是,一船的人和大批珠宝都消失了,至今还无下落。
曾夺去许多无辜生命,毁灭过许多宝贵财富的鄱阳湖“魔鬼三角”,屡屡显露杀机、制造惨案的秘密,究竟何在呢?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令人不可捉摸,令人费解。这是个亟待解开的谜团。
E. 在中国什么地方雷电最多
黑龙江漠河
F. 雷电天气多出现在什么时候(季节、天气)
雷雨,按其成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专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属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
在中国,雷雨大多发生在5~8月份温高湿重的天气中。在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从一天内时段看,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
(6)地理中国雷电扩展阅读: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中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中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从4至9月都是雨季。
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
G. 地理中国之峡谷惊雷
方网讯 连日来,由北京、山东、广东等地来湖南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寻幽的人流不断,他们来寻的正是前不久被一位六旬老人发现的“三龙洞大峡谷”。
当地瑶民谈谷色变
今年5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主席团执行委员老后(艺名)到虎形山瑶族乡采风,晚上住在海拔11500多米的瑶寨里。聊天时,瑶寨一位老猎人告诉老后,附近两座高山的山脚下有个“三龙洞”,那里毒蛇遍地,猛兽成群,冬吐热气夏喷凉;据传有人刚下到山脚便莫名其妙倒地身亡了,当地山民谈谷色变,从来都不曾下去过。
老后听后当即就有了探险的兴趣,但由于当时时间紧张,老后只得将心愿搁在心里。
五上瑶山无功而返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老后趁着好天气六上瑶山去探“三龙洞”,但前五次一到瑶山便大雨倾盆,五次都无功而返。
8月初,老后第六次来到瑶山,并在8月6日清晨带着30多个山民浩浩荡荡开往“三龙洞”。没有路,山民便用砍刀开出一条路,到了悬崖绝壁时,老后和山民手握绳索攀援而下。然而行至中途时,晴朗的天气一下变了,瓢泼大雨和滚滚惊雷突然降临,一些山民心惊胆战,想打道回府,最后在老后的坚持下,一行人历尽艰辛,终于在大雨中平安下到峡谷谷底。
神秘峡谷撩开面纱
一行人的眼睛突然一亮!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什么洞,而是一派险峻秀美的景色。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崖壁摩天;谷底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无名溪流,水若碧玉;最令人称道的是镶嵌在大峡谷身上的由20多座瀑布组成的大规模瀑布群,其中最高的瀑布高达200多米,十分壮观;瀑布泻积而成的形形色色的水潭,个个状似仙湖。
行吟诗人拜倒在地
三龙洞大峡谷的神秘面纱揭开之后,山里山外探险寻幽的人们纷至沓来,有时一天多达400多人。中国著名行吟诗人、60多岁的彭浩荡来到了三龙洞大峡谷,竟猛地拜倒在地,久久没有起身,由衷地感谢上苍把“这么秀美的大峡谷和大瀑布赐给瑶族人民”。
由于三龙洞大峡谷是老后发现的,当地政府决定授予老后“名誉瑶民”的称号。目前,邵阳市有关旅行社正在组织虎形山大峡谷探险活动,当地政府正招商引资拟对其进行开发。(
H. 央视节目《地理中国》去哪里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国》栏目组一行4人走进呀诺达景区取景拍摄,寻找这片雨林中的独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栏目组此次以呀诺达雨林谷为主要拍摄地点,拍摄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观等素材。
I. 什么是惊人的雷电
形成打雷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电现象。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千米,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为1亿~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1000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碍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千米,但最长可达数百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17000℃至28000℃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他们每3个人中有两个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龄大都在10~35岁。死者以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跟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雷电灾害在中国也有不少,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省以南的地区,东莞、深圳、惠州一带的雷电自然灾害已经达到世界之最,这些地方也是因为大气层位置比较偏低所造成的影响。纽约是雷电灾害最多的地区在近几年更是明显加强,我国的东莞近来最为严重,雷电所带来的经济亏损在夏季5~8月,东莞当季的GDP比例亏损度接近6%,上千万的经济亏损,也是一大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域。雷电伤人事件在东莞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达到了全世界雷击人事件最频繁、最多的地区。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雷电受灾重区之一。
J. 惊人的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千米,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为1亿~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1000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千米,但最长可达数百千米。
威力巨大的闪电
闪电的温度,从17000℃至28000℃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他们每3个人中有两个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龄大都在10~35岁。死者以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跟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雷电灾害在中国也有不少,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省以南的地区,东莞、深圳、惠州一带的雷电自然灾害已经达到世界之最,这些地方也是因为大气层位置比较偏低所造成的影响。纽约是雷电灾害最多的地区在近几年更是明显加强,我国的东莞近来最为严重,雷电所带来的经济亏损在夏季5~8月,东莞当季的GDP比例亏损度接近6%,上千万的经济亏损,也是一大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域。雷电伤人事件在东莞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达到了全世界雷击人事件最频繁、最多的地区。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雷电受灾重区之一。
常识:预防雷电的方法
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高度。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