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研究所陆大道院士
㈠ 城市规划的院士都有哪些人
姓 性 工作单位 职称 职务
名 别
马国馨 男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院院士回 总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叶嘉答安 男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系主任
江亿 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工程院院士、教授 /
齐康 男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所长
何镜堂 男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院院士 /
吴良镛 男 清华大学 两院院士 /
张锦秋 女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总建筑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 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工程院院士、教授 /
陆大道 男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科学院士 研究员
周干峙 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两院院士 /
郑时龄 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 科学院院士、教授 /
黄卫 男 北京市人民政府 工程院院士 副市长
彭一刚 男 天津大学 科学院院士、教授 /
㈡ 中科院地理所内有几个单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社会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有职工520人,其中科技人员358人,研究员112人、副研究员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3人,进入知识创新工程274人。陈述彭、吴传均、孙鸿烈、阳含熙、刘昌明、郑度、陆大道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石玉林、李文华、孙九林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该所工作。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地理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培养点。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1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67人,硕士生导师42人;在学研究生504人,其中博士生350人,硕士研究生154人,另有博士后73 人。连续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在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研究所地理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二,其中科学研究方面名列全国第一。
㈢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
1.C 2.B |
㈣ 国内知名人文地理学研究者有哪些院士、教授等
陆大道: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顾朝林: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
袁书琪: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暨地理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交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会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理事暨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区域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交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府旅游发展顾问。
吴传钧:
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在学科建设、学术组织、人才培养以及地理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是我国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他提出经济地理是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的边缘学科,地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等的新论述。
李旭旦:(1911~1985),中国地理学家。1911年9月8日生于江苏江阴,1985年7月8日卒于南京。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先后担任《地理学报》总编辑和《地理知识》主编。1983年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理论的研究,他在普及地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译著有《人地学原理》(与任美锷合译)、《地理学思想史》等。著有《白龙江中游人文地理观察》、《中国地理区之划分》等。主编有《人文地理学概说》和《人文地理学论丛》等。
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地信导师哪个比较牛逼
朱阿兴,学问最好 ,还有刘高焕,搞海岸带的GIS ,还有周成虎,学问好名气大,考他的以后工作应该更好找 ,不过,一般地理所的GIS方面的研究生不好考,竞争很激烈,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㈥ 陆大道的介绍
经济地理学家。1940年生于安徽桐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专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属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㈦ 中科院地理a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截至2014年底,共有在职职工584人,其中科研人员450人、科技支撑人员83人;该所科研系统由7个实验室(中心)、30个研究室(中心)组成。
地理资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截至2015年4月,该所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环境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8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专业硕士培养点。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2011 年,该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获评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专业4个二级学科)、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经济管理
专业硕士培养点: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教学建设
地理资源所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1955 年起,该所共选派留苏研究生10人,他们中有知名学者左大康、刘昌明、朱震达等人。1957 年开始招收培养在职研究生,至文革开始共24人,他们中包括著名科学家符淙斌、陆大道、牛文元等人。截至2015年4月,该所共有在学研究生777人(其中硕士生272人、博士生487人、香港地区博士生1人、外国留学生17人),在站博士后249人。
㈧ 陆大道的学术著作
《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回、《中国区域发展答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区域发展报告》(1997、1999、2000、2002),以及“二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等。
㈨ 陆大道的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经抄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袭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尤其是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在生产力布局、工业地理、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领域完成了大量全国性和地区性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在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的学科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与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级及地区级规划的制订和战略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和中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即以海岸地带和长江沿岸作为今后几十年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被国家所采纳,并获得学术界广泛引用和推崇。近年来,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区差距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实证性和理论研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