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真正的江南
1. 林俊杰的《江南》中江南具体指哪里
狭义的江南指苏南、浙江一带
广义,真正意义上的江南,除了苏南和浙江外,还包括苏中的扬州、南通、以及沿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湖南湘东;江西赣北、赣东北;安徽皖南等地。
从内涵、区域以及综合来看,湖南并不算江南,湖南和湖北自古以来都以“两湖”、“湖广”等相称。而广东广西则以“岭南”相称,亦不为江南。福建一直以来不管区域上还是文化上,都比较独立与江南之外。都不能算是江南。
江南所涵盖的区域,可从多个角度来看。从字面上看,长江以南就是江南。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并非如此。从地理上讲,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就是南方,但并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区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内涵。综合起来说,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包括苏南、浙北、浙东、上海,以及江北的扬州、南通;再扩大一点,可以包括皖南、赣东北、浙南;广义上的江南则北起淮河,南到南岭,西到巫山,东到大海,即长江中下游区域。但采用最多的一半是狭义的江南。皖南和赣东北同长江三角洲一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湖南、湖北一般称为两湖、湖广,很少有人称之为江南。再往南,南岭以南叫做岭南,福建则相对独立,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 100年前(即清朝以前)中国的最高速路就是水路,在冬天,皇宫及比较富裕的人就要南下躲冬,而国内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唯有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走向,所以会首选这条道,对北京人来说,走这条路就是下江南.尽管湖南和湖北大部也在长江以南,但因没有水路通北京就显得很遥远了,皇帝就不会经常去,所以那一带就不是北京人习称的江南.
2. 真正的“江南”指的是哪儿
黑龙江以南的广袤区域呗😋
3. 中国国家地理: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江南的概抄念体现了一种终极追求袭:即天堂情结。人是一个要把世界对象化的动物,其他动物则否。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天堂情结”,即构筑一个梦想的栖息地。往大里想,就是历代都有的各种“理想国”和“乌托邦”,往小里想,就是“桃花源”和“香格里拉”。一个国家,谁也无法禁止国民对国土上各个地区进行比较,也就是进行地区的选美比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这种比较中,总会有某个地区被选中,成为一国之“国花”。比如法国人的普罗旺斯,英国人的大湖地区等。中国人的“国花”就是江南。
4. 江南到底说的是什么地方呢
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历史学者冯贤亮称,“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5. 李四光说的江南无大震,江南是指哪里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苏州,杭州
6. 古人所谓的“江南”究竟是以什么划分的呀/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糖江以北的
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专门称呼经济自古就发达和文化出色的并且在地理上必须是水乡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为是水乡,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吴文化和淮扬文化,而且江南必须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个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钱糖江以南这样的地方是水乡吗?有苏南那样水乡气息吗,有苏南那样发达的经济吗,有苏南那样的自古富蔗吗?有苏南那样的水乡吴文化吗?没有就是了,这些地方仅仅是地理上的江南(长江以南)而已,而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的扬州,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上海,嘉兴和湖州(包括钱江以北杭州),什么绍兴宁波温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区,不是吴地也不是水乡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称谓上的江南,还有安徽江西湖南,穷就一个字,既不是水乡,都是山区,又不是吴文化或者淮扬文化,怎么是江南呢?
为明确江南的地理区位,写个流程图。
特定称谓的江南:
中心:江苏苏南苏锡常,太湖金三角。
吴文化鼻祖,水乡平原文化,中国2000年的经济重心,
中国自古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江南一词最先就是形容苏南的。
副中心1:江苏苏南的南京,镇江。
水乡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扬文化和吴文化。
2:江苏苏中的扬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
水乡平原淮扬文化,是历史上唯一能和苏南比及的经济发达之地。
3:浙江嘉兴,湖州和钱江以北的杭州,
水乡吴文化,是苏南吴文化开拓地(说难听点就是苏南殖民地)
支流:明清时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现在经济实在无法和江苏或是浙北相提并论,所以现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
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浙南地区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区,不是水乡,和苏南文化差异太大,虽然是长江以南,虽然高山很秀丽,但不是文人和经济学家笔下特定称谓的江南。
什么湖南什么江西,说起来更离谱了,说地理江南无所谓,但真向经济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牵强,是水乡平原吗?是吴文化吗?经济自古发达吗?不客气说,根本和江南一点边都不搭,还整天喊着江南两个字不放,比苏南喊得还响亮,对此苏南人只会说一个词语:痴鬼(痴婆子)。
7. 大家来说说,真正的“江南”指的是哪儿
太湖流域,苏南浙北。
8. 我国历史上,地理上的【江南】具体是指哪里
一般地说江南就是指的长江以南江浙,苏北地区,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解释。
请看这篇文章。
何处是江南
“江南”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其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道,其中就有江南道。唐玄宗又将江南道细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此后,地道的江南的中心逐渐稳定在今苏南、浙北一带,直至今天
从“江东”、“江左”到“江南”
在古往今来如恒河沙数般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所指的地域范围与后来大相径庭,那时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这个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东”的。霸王别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项羽被流氓皇帝刘邦击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愿选择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个“江东”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右代西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在公私文书及各类著作、文学作品中使用十分频繁。
从“江东”、“江左”而变为“江南”,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据说唐太宗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记不住,只好将它们写在屏风上。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由于这一次区划的数目实在太少,南方各区大多过于广袤,到了风流天子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将道的数目增加到15个。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的“地域歧视”
唐朝人对于各区域的观念是非常有意思的。当时的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动不动就把南北挂在嘴边,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如“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独知”(王智兴)之类。
“塞北”我们知道那是从辽水之东一直绵延到贺兰山、六盘山以西的一个漫长而辽阔的地带,那里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寒冷、风沙、荒漠,以及残酷的人文环境如战争、白骨。而江南呢,从空间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太行山以东)与关中的对立,两个地方的人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在宴席上谈起山东人如何如何、关中人又如何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有个大臣叫张行成的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过来。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用说,因为地多瘴疠,当时中原人觉得去那里顶多只能捡回来半条命。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西南一隅,有“蜀道难”之称,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扬州算不算“江南”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来的是“江淮”。但是,这个地名包含着这层涵义已经是到了唐后期,今湖南、福建等地已经没份。过去不少人想当然以为“江淮”指的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块地域,其实不是,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才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
“淮南”是好地方,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周围的地区还是不行。“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时(733年)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想而知。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唐后期定期编纂的一种类似于现在行政区划图册、并附有详细文字说明及统计资料的文献便叫《十道录》或《十道图》。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处于边缘,张九龄曾有“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之句可以为证。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江南的边缘时伸时缩,例如有时人们把地处江北的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9. 真正的江南一带 指的哪些地方
江南一带地理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三角洲,包括扬州、镇江、南京、无锡、丹阳、上海、苏州、杭州、
湖州、绍兴等这一大块地方。文化上的江南则范围还要广一些,包话安徽南部、苏南、浙北等地。
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1]。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
(9)国家地理真正的江南扩展阅读:
江南历史沿革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狭义的地理江南多指长江以南太湖流域附近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上海等地。
广义江南范围还包括江苏南通(通州)、扬州、泰州;浙江金华、丽水、舟山、台州、衢州、温州;安徽南部黄山、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铜陵;江西东北部上饶、婺源、景德镇等。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三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
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越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但其划分往往不具有江南的代表性。而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的江南路(江西)、唐代的江南道(湘赣),清代的苏州则很好的代表了江南区域。
10. 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江南并不是指长江以南。真正意义的江南是指靠近淮河南岸风景秀丽的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