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地址
1. 中科院地理所内有几个单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社会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有职工520人,其中科技人员358人,研究员112人、副研究员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3人,进入知识创新工程274人。陈述彭、吴传均、孙鸿烈、阳含熙、刘昌明、郑度、陆大道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石玉林、李文华、孙九林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该所工作。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地理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培养点。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1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67人,硕士生导师42人;在学研究生504人,其中博士生350人,硕士研究生154人,另有博士后73 人。连续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在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研究所地理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二,其中科学研究方面名列全国第一。
2. 中科院地理所
你说的对,有培训吧,你可以上ESRI,网站上了解情况
3.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所在地
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遥感卫星地面站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城市环境研究所
上海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武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植物园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
沈阳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长春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西安
国家授时中心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地球环境研究所
兰州
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昆明
云南天文台 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广州
广州化学研究所 南海海洋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
广州能源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成都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生物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新疆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天文站
其他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怎么样
这里离抄海边,步行一分钟左右,很快能看见海,唯一的缺陷是没有海景房。价格,散客价大概在280元一个标间,团体价能在200元左右,价格还是比较公道的。房间里的环境相当不错,比较干净,24小时热水,基本上每间屋子都有阳台,相对还是比较舒适的。只是在这里吃的一般,乏善可陈,海鲜比较普通,不过能吃饱。总体值得推荐。
5. 中科院地理资源与科学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怎么样另外待遇怎么样住宿什么的……
地理所是中抄科院大所,环境科袭学专业还是不错的,至于将来你的成就一方面和你的导师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主要在于你后期的努力了。
关于待遇,一般而言,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导师之间可能有一两百甚至三五百之间的差别,这主要是和工作量以及导师经费等原因有关,所以没什么好比较的,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关于住宿,学费是公费,也没有住宿费,只是住宿地点有点不太好说,主要原因是地理所所在地理位置是中科院的一个大园区,好多所在那集中,一部分学生在所内的公寓楼,另外一部分在其他地方集中安排(离地理所不远)。
6. 中科院一共有多少个研究所
朋友,中国科学院下属86个研究所
这是其中的83个的网址,还有3个没找到,那位朋友找到了,跟贴添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www.ibp.ac.cn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www.iap.ac.c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www.igcas.ac.cn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www.irsa.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www.niaot.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center.shao.ac.cn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www.xjb.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time.sxso.ac.c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www.igsnrr.ac.cn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www.rcees.ac.cn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www.iccas.ac.cn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www.ipc.ac.cn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www.ioa.ac.cn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www.imech.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www.ihep.ac.cn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www.itp.ac.c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www.iphy.ac.cn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lsec.cc.ac.cn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www.amt.ac.cn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www.math.ac.cn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www.scsio.ac.c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www.scib.ac.cn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www.giec.ac.cn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www.gig.ac.cn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www.csiam.ac.cn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www.dicp.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www.imr.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www.iae.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www.sia.ac.cn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www.qdio.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www.sict.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www.xjipc.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www.egi.ac.cn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www.ciac.jl.cn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www.neigae.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www.sim.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www.si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www.sio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www.sinr.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www.sibs.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www.sibcb.ac.cn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www.ion.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www.simm.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www.sipp.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www.ncgr.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健康科学中心
www.hs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www.sicls.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www.nutrition.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www.srcb.ac.cn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www.fjirsm.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www.niglas.ac.cn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www.hfcas.ac.cn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www.aiofm.ac.cn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www.ipp.ac.cn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www.issp.ac.cn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59.226.149.9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www.xtbg.ac.cn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www.opt.ac.cn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www.iswc.ac.cn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www.impcas.ac.cn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www.licp.ac.cn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www.casnw.net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www.lig.ac.cn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www.isl.ac.cn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www.nwipb.ac.cn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www.llas.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www.whrsm.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www.wipm.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www.whiov.ac.cn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www.whigg.ac.cn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www.ihb.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www.whiob.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www.cib.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www.imde.ac.cn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www.aoe.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www.cioc.ac.cn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www.sxicc.ac.cn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www.im.ac.cn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www.amss.ac.cn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www.icm.ac.cn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www.gyig.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www.nigpas.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www.ibcas.ac.cn
7. 中科院地理方面的研究所有哪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地理研究所。1937年中央研究院开始筹建中国地理研究所,并聘李四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后因战乱及经济问题未果。1940年8月由中英庚款董事会创建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在重庆北碚正式成立,黄国璋任所长。所内设自然地理、人生地理、大地测量、海洋四个学科组、分别由李承三、林超、曹谟及马廷英四人主持。所内并设地图、图书资料、事务等室,全所职工约40人。1946年上半年,黄国璋辞职,由李承三代理所长。1946年8月,中英庚款董事会由于无法维持中国地理研究所,将中国地理研究所改隶属国民党教育部。因李承三离所,所长由林超继任。1947年夏中国地理研究所由重庆北碚迁至江苏南京。1948—1949年由罗开富代理所长。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南京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中国地理研究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1950年4月,由南京军管会文教部暂时代管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移交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许多地理学的问题需要解决。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倡导在中国科学院重建地理研究所。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成立,由竺可桢、黄秉维任筹备处正、副主任。筹备期间设地理、地图、大地测量三个研究组,分别由周立三、方俊、曾世英负责,施雅风任所务秘书,有工作人员29人。筹备工作历时3年,1953年1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南京正式成立,有人员40多名,黄秉维任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周立三任副所长。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理研究所分为南京、北京两部分,南京是地理研究所,北京是中华地理志编辑部和地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中华地理志编辑部于1952年秋成立,办公地位于东城区干面胡同。1953年10月,中华地理志编辑部根据院部要求于迁入中关村,成为中国科学院在中关村的第一批研究机构,也是中关村的第一批居民,人员不到二十。
1956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讨论并经国务院同意,大地测量组独立成为测量制图研究室,任命方俊为主任,1957年迁往武汉,1958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制图研究所。
1958年国务院决定,地理研究所南京部分迁京集中,11月,地理研究所正式由南京迁到北京西郊中关村生物楼,当时全所100余人。第一副所长、代理所长黄秉维,党委书记李秉枢。部分人员留南京另行组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964年4~5月间,地理研究所由中关村迁到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3号917大楼办公。1963年,地理研究所协助西南分院筹建地理研究所西南地理研究室,1965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地貌、经济地理、地图等方面的部分研究人员调整到成都,与西南地理研究室合并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后独立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90年代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同年以地理研究所沙漠和冰川冻土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冰川冻土研究所”(后分别建立“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97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并入地理研究所,1975年又从地理研究所分出。
1978年以航空像片判读利用研究室和地图研究室制图自动化组为基础成立“地理研究所二部”,1979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地理研究所二部独立,成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986年地理研究所改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1997年2月,地理研究所不再实行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完全由中国科学院领导。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最早组织的科学考察始于1951年,即西藏工作队对西藏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社会人文等进行了考察研究。1952年与1953年,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华南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1953年中国科学院会同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在黄河中游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内外数十个单位的十多个专业,正式组建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科学考察队。同年,还组建了中苏合作云南紫胶工作队。1955年4月为了更好地组织领导中国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中国科学院成立“综合调查工作委员会”。1955年6月2日,郭沫若院长正式提出中国科学院将成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委员会”,以适应全院日益繁重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1955年7月,成立“综合调查委员会”,领导综合性的资源调查研究工作。1955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报送国务院陈毅副总理《关于调整和改善科学院院部直属机构的请示报告》中,提出了“拟成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委员会,协助院长、院务会议统一领导此项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建议。195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委员会”,竺可桢兼任主任。至1957年底中国科学院已有7个考察队同时开展工作,即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队、盐湖调查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黑龙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队、红水河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和土壤队。
1957年制定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任务范围:(1)明确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接受国家的任务,由国家计委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2)主要工作是从国家远景计划出发,进行科学的综合科学考察,收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等资料,综合成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包括农(林牧)业区划,并提出合理配置生产力的方案。在积累各地区资料的基础上配合有关方面进行全国性的各种区划工作和全面的综合。
1966年,“文革”期间,科学考察工作基本停顿。经国务院批准,1972年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撤销,除部分人员分散到院内各研究所及省市单位外,大部分人员对口合并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决定恢复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机构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综合科学考察组(简称综考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的统一计划,组织、协调自然资源(农、林、牧、水等)的综合科学考察。并指出筹建新机构,要切实贯彻“精兵简政”、“精减机构”的原则,综考组暂定编制不超过160人。1980年8月,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报请中国科学院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委员会”。198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能源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由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共管的能源研究所(后改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198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对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的通知》。1998年1月1日起,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不再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完全由中国科学院领导。 合并发展 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体系。
9. 中科院有几所分别在哪几个城市
中科院全院共来拥有12个分院,分别源位于北京、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
对应的分院名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9)中国科学院地理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地址扩展阅读:
关于中科院部分分院的重大调整:
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
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
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