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自然贸易地理优势

中国自然贸易地理优势

发布时间: 2021-02-14 03:48:28

❶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中国海陆位置优越,多天然良港,交通便利,是世界航空船舶的重内要枢纽之一;2、中国跨容越纬度多,故气候较多,有利于第一产业发展;3、中国虽处板块交界处,但是地震等灾害较少,有利于3大产业共同发展。”

❷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

也就是说,从地理上讲,中国贸易伙伴的分布。

比如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版易伙伴,双边贸权易额达1772.9亿美元,美国次之,双边贸易额1696.3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额1678.9亿美元。”就是描述中国贸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欧洲,其次是美国、日本等。

❸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然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对外贸易能否顺利发展的外部硬环境条件。对外贸易的根本是物品的买卖,因此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地区所盛产的物品时不同的,而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对外贸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经济,这便成为了能否进行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其次,对外贸易的进行离不开软环境的开放政策,即开放地区(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发达,相对比较闭塞的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就相对落后,当然也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作为(是否鼓励本地区国际贸易开展、是否鼓励对外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等)、主体经济形势分不开。第三,自然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人的行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观念,人文环境的作用同样是对外贸易能否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对外贸易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离不开教育培养,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素质。

❹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什么方面有优点

1.海陆兼备
2.温带和小部分热带
一般分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陆上疆界长达22800多公里,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东北毗邻俄罗斯;西北邻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北接蒙古。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长约18000公里。内海和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上邻国,东有日本,东南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东部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海上分布6500多个岛屿。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浅海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大陆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等。这些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巩固海防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的地带。我国西北内陆伸入亚洲腹地,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陆上和中亚、西亚、欧洲连接的桥梁。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

经纬度位置。我国纬度,南起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纬53°31′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跨纬度约50,直线距离约5500公里。自南而北分布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气候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无与伦比。当我国北部黑龙江省还是冰雪覆盖的时候,而南部的海南地区则已是一片葱绿的盛夏景象。经度,东起东经135°5′,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至东经73°40′,即新疆境内乌恰县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西相差61°多,直线距离约52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当东方朝阳已升临大地的时侯,西部仍是星斗满天。这广大的幅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1)气候复杂多样,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海岸线漫长,适合发展渔业
(3)地形多样,适合旅游业,矿产业,资源丰富

❺ 你对中国地理位置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漫长的海岸线,多优良港口,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对外交贸易方便。漫长的国境线,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

❻ 分析中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经济是好是坏,为什么

也就是说,从地理上讲,中国贸易伙伴的分布。
比如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772.9亿美元,美国次之,双边贸易额1696.3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额1678.9亿美元。”就是描述中国贸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欧洲,其次是美国、日本等。

❼ 中国的地理条件有什么优点

我国地大物博.温带、亚热带面积广大,有20多个乡镇的寒温带地区和9个乡镇的热带地区.我国几乎各种地形、地貌都有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几乎各种气候都有,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海岸线长(但海域面积不大).我国多种资源丰富.
从我国地理的位置来讲,我国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1、我国是全世界邻居最多的国家,边界争端多,边界纠纷矛盾非常激烈.我国是东亚国家,是大陆国.由于深入东亚大陆,邻国很多,从北向南数,有俄罗斯、蒙古、哈莎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海界相邻)、菲律宾(海界相邻)、文莱(海上邻国)、日本(海上邻国)、韩国(海界相邻)、朝鲜.共19个邻国.邻居多矛盾就多,这是最起码的道理.由于极其复杂的历史原由,我国几乎与每一个邻国都有历史恩怨和边界纠纷.我国一直面临周边威胁.这种周边威胁将永远继续下去.其中,周围三个大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对我国威胁最大.由于领土领海争端,历史仇怨,争吵天天不断,使我国没有一天安宁.每时每刻都处于战争的边缘.几千年来,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要进行一场战争.
2.、我国被周边国家团团包围.我国除台湾省东海岸以外,我国没有一处出洋口.我国出不去.我国虽然有18000公里的辽阔海岸线,但是,海域面积很小,海的周围遍布邻国,很多国家拥挤在一起.每一个邻海国家,都向我国提出领海要求,强占我国岛屿,封锁我国海路,不断对我国进行军事挑衅.我国出去都要走别国的海域.从千岛群岛向南--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形成第一岛链,美国利用第一岛链把我们锁在铁笼里.
3、我国山多,高原多,山区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些地方根本不能种庄稼,而平原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南方多雨,遗憾的是南方却多山,北方平原多一些,遗憾的是北方却干旱.
4、我国沙漠多,沙漠面积为260万平方公里.
5、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我国基本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天、秋天,由于受太平洋暖流、印度洋暖流影响,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造成夏秋两季洪涝.冬天,由于受北冰洋寒流影响,春冬两季干旱.
相对位置: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优越地理位置体现在国家安全上,往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往西是干旱的中亚地区,往南是湿热的东南亚,还有高寒的喜马拉雅山,往东就是大海了,这样的位置使得我国在历史时期没有强大的敌人,所以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分布广泛,还有小部分热带和寒温带,在高山地区还有高寒气候,夏季全国高温,冬季北冷南热,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由于所处位置海陆差异大,所以季风气候明显,造就了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的“沙漠绿洲”.加上我国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利于径流自西向东,也利于来自大洋的水汽向内地输送,大气的海陆循环频繁.
地质位置: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交汇处,虽然地震频繁,造成了我国复杂的地形,同时也给了充分的成矿条件,在新华夏的沉积带和隆起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等,矿种齐全,为我国今天工农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原料.
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温度带、复杂的降水组合成中国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和多样的地域文化.一般分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陆上疆界长达22800多公里,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东北毗邻俄罗斯;西北邻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北接蒙古.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长约18000公里.内海和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上邻国,东有日本,东南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东部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海上分布6500多个岛屿.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浅海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大陆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等.这些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巩固海防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的地带.我国西北内陆伸入亚洲腹地,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陆上和中亚、西亚、欧洲连接的桥梁.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
(1)气候复杂多样,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海岸线漫长,适合发展渔业
(3)地形多样,适合旅游业,矿产业,资源
纬度位置:大多位于中纬度地区,适宜人类居住.
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便于海上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能够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直接往来.
气候:气候复杂多样,适于发展多种经济.
资源: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❽ 中国的贸易地理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沿边对外开放以来,中国边境贸易犹如异军突起,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促进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边境贸易这种超常规发展的局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贸易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地方贸易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也使之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境贸易之首。中俄边境贸易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即指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贸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高额价差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他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其他边境贸易区也有类似现象。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贸易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既有境外方面的因素,又有国内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一、制约边境贸易发展的境外因素1.风险性的存在。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上的又有经济上的。比较而言,政治上不安定带来的风险还是较小的,因为政治上不安定其主流不在于政治方向上的斗争,而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2.境外复杂的社会环境。以缅甸为例,缅甸北部地区,多种政治势力并存,社会环境复杂,这种局面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上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克钦独立军是一直从事反政府武装斗争的主要武装力量。掸邦是缅甸最大的民主自治邦,境内有近30个民族,长期活跃着反政府武装,又是缅并武装的主要活动地区,祖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残部亦盘踞于此,长期处在武装割据状态。缅甸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缅边境贸易产生一种潜在的消极影响。3.走私贩毒活动有机可乘。缅、泰、老三国接壤地带是当今世界最大“金三角”毒品原料基地。中国西南地区边境贸易的开展,使境外边民入境频率高、随意性强,增加了边境贸易管理的难度,使该边境地区走私贩毒和其他犯罪活动有机可乘。云南德宏州与缅甸边境有64条陆地通道、28个渡口,民间往来山间小道不计其数;东线老挝和越南与中国接壤地区也不乏毒品走私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边境贸易的正常进行。4.国际市场竞争强烈。周边国家市场存在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与挑战,无论是在独联体边境贸易市场还是在蒙、缅、老、越等边境贸易市场,中国边境贸易出口商品面临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对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优质商品已进入这些市场。在缅甸市场,泰国的味精已挤走中国味精;日产低价镀锌铁皮正在挤走中国同类商品;日本、韩国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己使中国的兰花牌电冰箱、山茶牌彩色电视机处于滞销状况。5.强化关税手段,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俄罗斯政府1993年以来陆续出台一些法规和法令,对外国企业和商人征税过高,规定过严,迫使中国驻俄一些公司与合资企业不得不破产或撤回国内,影响了其在俄投资和经商的积极性,俄罗斯不断提高进出口关税,特别是出口关税近两年平均提高15%—30%;新近又全面提高进口关税,食品、蔬菜、服装、鞋帽、轻工产品的进口税率比国税率平均提高5%。俄罗斯强化关税手段,使俄方合作伙伴的支付能力日趋减弱,造成合同履约率很低,合作信誉下降。另外,近年俄罗斯几次大幅度提高原材料商品价格,对出口原材料实行配额和许可证限制,必然导致以易货贸易为主的边境贸易障碍增大,贸易企业的利润减少。6.边境贸易中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独联体等国家经常出现一些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来自中央的,也有来自地方的。例如,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经贸政策多变,市场商品价格上涨,1993年7月俄罗斯宣布货币改革的新措施,使中方蒙受重大损失。从微观看,企业自身困难加重,难履约,对中方伙伴回货、偿还不及时。二、中国国内制约因素1.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国实行汇率并轨、税制改革和配额许可证管理,抵销了前些年边境贸易享受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于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用于补偿工资的进口商品、过去国家视同西方支付的货币工资而免收关税和增值税,现在也按17%证收增值税,使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普遍发生亏损。同时,对化肥、钢材、石油等大宗商品恢复了配额许可证管理,实际上取消了边境贸易开放经营的政策。2.通货膨胀影响。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通货膨胀渐趋加重,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了投资规模,致使钢材等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钢材和建筑机械价格下跌,严重积压,造成边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短紧,而影响边境贸易的继续开展。3.缺乏对边境贸易市场的研究。对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市场研究不够,信息不灵,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难以驾驭。特别是周边国家经贸政策和政治形势变化频繁,使边境贸易合同难以履约,增加了边境贸易的难度。4.边境贸易的发展出现严重混乱和失控。前一阶段各级政府对边境贸易的管理和监督跟不上边境贸易的发展。例如,黑龙江省的委托代理公司最多时达到8000多家,仅黑河市就有2000余家,不少业务人员素质低下、进口货物竞相抬价,出口货物竞相压价,造成肥水外流。由跨国边境旅游带动的民贸,大多数出口商品没有通过应有的商品检验,致使大批假冒伪劣商品流出国门,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的信誉。5.边境市县在边境贸易繁荣的形势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边境市县在经济上过于依赖边境贸易,致使边境贸易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边境贸易受阻出现滑坡,其经济很快就出现萧条。这样,边境县市不具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形成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不但影响其经济发展,也间接影响边境贸易的发展。6.各边境贸易公司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甚至在边境贸易中互不配合互相拆台。许多边贸公司不懂国际商贸惯例,签约多、履约少。7.中国加快全方位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沿边地区创造了发展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地区竞争加剧,会减弱边境地区的优势。因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已不局限于沿边的特定地域,也不单纯表现为由沿海、沿边向内陆的梯度开放。中国实行的全方位开放,意味着与世界经济溶合度的加强。海关、口岸等本属于沿海或沿边地区的东西,也相继设置于内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门已移向国内。这使沿边地区以口岸为中心形成的区位优势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现代贸易的发展和层次的提高,以及现代国际金融制度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也不局限于特定地域和有形市场,消除了时空的障碍。这些都会使沿边地区形成的地缘优势逐渐减弱。因此,沿边地区发展不能满足十一般的初始优势,应尽快将其区位优势发展为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口岸城市,以其作为增长点,提高边境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把静态优势发展为动态优势;把地缘优势发展到境外参与竞争的优势。三、总体上的双边制约因素1.运输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的瓶颈。西南边境贸易区及其毗邻的缅甸、老挝交通运输条件较为落后,势必影响本区双边边境贸易的发展。俄罗斯的独立,使其西伯利亚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造成该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的通道受阻。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使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该铁路干线通过哈萨克斯坦境内有190公里;中西伯利亚铁路(库斯塔奈—巴尔脑尔)在哈境内有1000公里;南西伯利亚铁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巴尔脑尔)全长1860公里,在哈境内为1380公里,这样,因西伯利亚铁路通道受阻,造成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同中国边境贸易不能正常交货,运费大幅度提高。中俄两国政府于1995年6月已签署建设黑龙江大桥的协定,随着该桥的建成,黑河口岸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的经贸联系将更为便利。2.支付与结算方式问题是影响中俄边境贸易而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的一大障碍。3.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的边境贸易中,双边的边境贸易公司有些经营者急功近利,注重短期行为,经营秩序混乱。更有甚者,倒卖伪劣商品,不仅损害了国外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本国商品信誉。通过边境贸易进出口的商品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4.中俄两国自1994年实行因公普通护照签证以来,办理签证手续繁杂,尤其是俄方没有严格按中俄两国政府的协定办理中方人员赴俄的签证,俄方办理签证时间长、费用高,造成中方经贸人员入境困难,赴俄验货不能,催货无路,索赔不成。例如,1994年1—4月份,绥芬河口岸中方出境人数仅为俄方入境入数的10.9%;黑龙江省赴俄及独联体各国的经贸人员只相当于1993年同期的15%。5.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口岸虽然已初具规模,但随着边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口岸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仓库货栈不足,交易场所简陋,卫生检疫手段落后。总之,上述因素均从不同角度制约着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❾ 中国自由贸易区地理分布有哪些特点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地理分布有哪些特点?几乎都是沿海地区的交通便利的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贸易区会成为自由贸易区

❿ 说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举例说明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有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60多度,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各类地形呈网状排列.
地形:山地面积广大,山地多,平地少.
气温: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及个别山地外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是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
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内、外流区域分界线.
资源状况:呈现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程度低的状况.
面积:世界第三大国
其他:长达2万千米的路上疆界和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5000多个岛屿、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人文地理包含面很广,包括人口,城市等
人口:13亿,自然增长率低,但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业:北方旱田农业,南方水田农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实就是十分落后),牧业主要为游牧业(也落后),
工业:这个比较复杂,更多资料还得去查.主要成就就是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地域联系:这里只说交通,特点是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其他还有通信,商业,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这个你就知道比较落后就行了.
环境问题:这个没有找到可以概括的特点.基本都是先污染后治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