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湘西密境
A. 湘西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么多土匪
多山 交通不便 与外界隔绝 所以土匪便于藏匿 不过现在都开发了 凤凰古城
B.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描写湘西地理环境的部分
田园牧歌诗情画意的湘西世界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作者创作时曾告给读者:“我准备创作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不朽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既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感情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4]。”显而易见,作者的缘由,是出于“不朽的痛苦经验”,是对于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在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这里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即使硬给他也要退回去,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过往的乡亲。这里虽有贫贱之分,富人却乐施好善,如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不因家境富实而盛气凌人,能够常常体恤穷人,送给老船夫鸭、粽子等;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以料理丧事。这里未经商业文化的侵染,商人好义远利,如屠户见老船夫前来买肉,特意切一块好肉给他,执意不收老人的钱。杨马兵、翠翠、天保、傩送、商客、妓女、船工,各式人等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原始民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青山绿水,往来的船只,弯弯的山路,吊脚楼支撑的茶峒小镇,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边城》中,翠翠是沈从文倾注了“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章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三个原型“合成”的。是经过作者乡恋情结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其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她的母亲即老船夫的女儿与茶峒一位军人热恋并且怀孕,军人既不能违背老船夫女儿的意愿与之远走高飞,又不能回军队有损军队的名誉,便服毒以身殉情;船夫女儿疼爱腹中胎儿,待生下翠翠后去饮冷水致死,追随情人而去。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为一个眉目清秀、聪慧温柔,且带有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既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沈从文同样是把他放在“爱”与“美”的人性天国进行刻画的。
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溪水中为往来过客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为别人活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维持祖孙二人的清贫生活。他质朴憨厚,侠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慷慨大方、善待乡亲,有时在渡口遇到熟人,常请到家中喝酒,有时在城里别人想尝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芦递上让人喝个够,因此他颇受众乡亲的尊重。他“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它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长河》以沅水上游码头吕家坪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沈从文依然以激情淋漓的笔触,描写吕家坪的人性美与风俗美,他一开篇就介绍当地橘子“只许吃不肯卖”的纯朴风俗,尤其对吕家坪的橘林秋色、农家摘果、行人摆渡、船拢码头等乡土风俗风情,描写得绚丽多彩,诗意盎然,颇具乡土气息,从人性美的表现看,塍长顺与夭夭身上,依然保留着老船夫与翠翠的影子,作者通过这两个主要人物,表现着湘西自古不变的“常”,即人性永恒的美。
《三三》里的三三与翠翠、夭夭一样,天真、单纯、乖巧、活泼,有着湘西少女特有的纯情天性,她生活的环境也与翠翠、夭夭生活的环境一样,毫无世俗的侵染,堡子里比屋连墙、山明水秀、嘉树成荫、池水澄澈,鱼戏其间,犹如浮在透明的空气里,谁想吃鱼了,谁都可以拿个钓竿去钓,愿意钓多少就钓多少,末了,钓鱼人总是把钓到的大鱼送两条给住在池塘门前的主人,而三三也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里,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慢慢地就长大了。
C. 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北西高,东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州,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大灵山雄居州境北界,八面山、大青山、白云山、太阳山、莲花山、腊尔山、高望界、黑桃界、摩天岭等崛起于西南贵州境内。最高点龙山县大灵山1,736米,最低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97.1米。经多次抬升、剥蚀和夷平作用,形成了1,500~l,600米、1,200~1,300米、1,000~1,200米、800~900米、500~600米5个夷平面。大小溪流1.000余条,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530条,总长7,100多公里,河流密度40平方公里/条,水域面积舌州域总面积1,57%主要啊梳有酉水、猛洞洞、武水沅水和辰水。因受北西高、南东低地形条件和北北东向构造条件制约,域内主要河流流向,首先沿构造线方向呈近南北向,然后横切山势走向呈东西向汇于沅水、澧水之主流中。地面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小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和陡坡,相互交错,山峦重叠,千姿百态。河床多被切割成峡谷,坡陡流急,梯级裂点多,水能资源丰富。域内耕地零星分散,土层厚薄不一,山上山下气候变化明显,山南山北降水量差异显著,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
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基岩裸露面积占州域总面积,19.2%。山原峰丛、峰丛峡谷和槽谷、溶蚀洼地和平原、溶蚀岗地和丘陵,以及溶沟、石芽、石林、漏斗、天坑、溶洞、落水洞、暗河、伏流等岩溶景观到处可见。溶洞多而密布,形态多样复杂,规模大小悬殊。经对827个溶洞调查,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39个。猛洞河小龙洞、花垣县大龙洞、凤凰奇梁洞、龙山县惹迷洞、吉首市堂乐洞等,均已开发成旅游胜地。
暗河十分发育,经对187条暗河调查,出露标高200~100米,流量0.05~150立方米/秒的岩溶大泉有150多处。
湘西州域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山原12,628.7平方公里,约占州域总面积81.5%;丘陵1,599.6平方公里,占10.3%;平原635.2平方公里,占4.1%;水域247.2平方公里,占15.9%;其它面积379.4平方公里,占2.5%。
D. 魅力湘西的地理位置
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是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历史最悠久的演艺剧院回,历经十答五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旅游文化演出实体,湘西民族特色浓厚鲜明。
景区位于风景如画的武陵源区画卷路,兴建于2008年,2010 年4月份向中外游客开放,占地31.22亩。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景区由文化广场、湘西民居博览中心、少数民族工艺品展览交流中心、摆手堂、室内大型民族歌舞剧场、 室外原生态民族篝火晚会、魅力湘西游客服务中心等组成。
E.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理环境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 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东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县,西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东西宽约17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全州国土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州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湘西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湘西州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为512亿元,增长9.2%(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生产总值为497.2亿元,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6.5%(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488元,增长8.4%。
2015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3.9∶51.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25.3%和69.1%。 2015年,农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3.6%;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3%;渔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
2015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82.59千公顷,增长0.9%;棉花种植面积0.19千公顷,下降5%;油料种植面积60.88千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62.23千公顷,增长0.4%。
2015年,全州粮食总产量85.4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78.2万吨,增长3.3%;油料产量9.05万吨,增长0.5%;茶叶产量0.27万吨,增长28.96%;猪肉产量7.7万吨,下降3.5 %;水产品产量2.18万吨,增长1.5%。烤烟产量3.2万吨,增长24.2%。
2015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2146个、652家,拥有家庭农场6000多户、规模养殖户2400多户,实现农村土地流转24.3万亩。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万人,农网改造累计完1596个村,改造率达86.7%,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15公里。
2015年,全州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80公顷;增长1.1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0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8万处,投入资金10.78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15万立方米。 201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为141.6亿元,增长7.6%(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3.1亿元,增长8.1%(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5.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6.9%,比上年下降1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1亿元,下降1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27.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77万元,下降172.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下降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1亿元,增长176.7%;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0.3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1.5亿元、1.3亿元、1.2亿元、0.6亿元和0.5亿元。
2015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8.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竣工面积119.4万平方米,增长1.5%。 2015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增长1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249.1亿元,增长24.7%;非国有投资121.9亿元,增长10.3%。民间投资114.2亿元,增长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8%。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54.2亿元,增长24.8%;生态投资23.3亿元,增长80.8%;基础设施投资170.5亿元,增长2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亿元,下降13.5%;技改投资65.6亿元,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7亿元,增长17.1%。
2015年,全州施工项目801个,比上年增加48个,增长6.4%。其中,新开工项目479个,增加66个,增长16%;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1.4亿元,增长27.7%。州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84个,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2015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54.1亿元,增长30.3%;其中住宅投资38.9亿元,增长34.7%。商品房销售面积161.2万平方米,增长3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3.3万平方米,增长39.6%。商品房销售额46.9亿元,增长18.6%;其中住宅销售额39.8亿元,增长34.1%。
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增长10%。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66.4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37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14.1亿元,增长18.3%;零售业158.1亿元,增长12.3%;住宿业5.8亿元,增长9.3%;餐饮业25.5亿元,增长13.6%。
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额46.8亿元,增长15.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1%,日用品类增长14%,书报杂志类增长2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1.8%,汽车类增长19.9%。
2015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6.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9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0.4%。
2015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下降50.3%。其中出口1.08亿美元,下降52.6%;进口0.08亿美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下降48.4%。全州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6亿元,增长22.4%,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重大项目26个,合同引资792.4亿元。
2015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62.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97亿元,分别增长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4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5769万美元。
F. 湖南湘西经济开发区的地理环境
2016年湘西经开区共有公办高校1所;公办高等中学1所;公办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1所。
高等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中学: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湘西经开区分校(在建)
小学: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湘西经开区分校(在建)、湘西经开区实验小学(在建)、湘西经开区湾溪小学
幼儿园: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湘西经开区分园(在建) 苗族银饰:苗族人佩带银饰有四种作用:一是便于迁徙时“人走家随”;二是“避邪”;三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睛雨表”;四是装饰打扮自己。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戒指、手圈及披肩、腰带等。
苗族婚俗:凤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爬刀梯:爬刀梯是苗族还傩愿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程序之一,充分表现苗族人民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苗族人民向祖先祈祷时感情的真挚,具有十分神秘的苗族巫文化色彩。
踩火犁:踩火犁,同爬刀梯一样,原来都是苗族还傩愿过程中向祖先表明心迹,祈求保佑的祭祀活动,因其惊险刺激且自成体系,久而久之便逐渐从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形成苗族独特的高难度的传统表演艺术。
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老的一种习俗,一些地方直呼“识友酒”。相传古时候苗族的祖先生活在平原、湖滨,生活幸福。后历尽峰烟,被迫迁徙至深山老林间。无情的岁月养成了苗家人豪爽狂放、爱憎分明的个性,但凡有人来访,入门前主人以酒一碗敬之。饮者为友,就会受到苗家人的热情款待。时代变迁,如今的拦门酒已成苗家欢迎贵客光临的一种礼节。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向顺荣;
党工委副书记:陈文君;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再贵;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吉凤投资公司总经理:向鸿鹄;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伍郁文;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覃水来。
G. 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缘优势
1、资源丰富。湘西地区大小河流密布,水力资源蕴藏量741.32万千瓦,可开发量582.47万千瓦,分别占全省的48.4%和53.7%,境内有五强溪、凤滩、江垭和碗米坡等大型水电站。2003年,湘西地区有林地面积达389.3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2.9%,森林覆盖率为62.34%,比全省高9.2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11601.6万立方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拥有金钱豹、娃娃鱼、独角兽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南方红豆杉、伯乐和珙桐等珍稀树种。湘西地区已基本探明储量矿产资源近百种,锰储量居全国第2位,铅锌居全国第3位,汞居全国第4位,黄金、磷矿、重晶石、大理石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湘西地区山奇水美,风光秀丽,拥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张家界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融山、水、洞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自治州的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耶古城遗址及秦简;怀化的沅陵黔中郡故城遗址、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以及丹霞地貌群——通道万佛山;邵阳的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
2、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湘西地区处于五省交界之处,是湖南省通往云贵渝的门户地带,也是全国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起着引东接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呈“大”字型在此交汇,怀化火车编组站是全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320、319、209国道和上瑞、长渝高速公路贯穿其境;张家界机场已开通40多条航线,在建的怀化芷江机场即将建成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较强。湘西地区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
3、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从工业看,湘西地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804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冶金、食品、医药和化纤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从农业看,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为发展延季及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雪峰蜜桔、溆浦枣子、猕猴桃、药材种植业和湘西黄牛、乳业等养殖业均已形成较大的开发规模。从第三产业看,湘西地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通过改造和新建一批宾馆酒店,提高接待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3年,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接待能力达15.17万人次/天,共接待国内游客1364.23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1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0.87亿元,增长9.7%。
H. 中国地大物博,为何神秘的赶尸匠只在湖南湘西出现
湘西赶尸传说只有在湖南湘西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湖南这边的地理环境,我们国家的地势西边高东边低,从西往东基本上呈现出一个三级阶梯形状,湖南的地理环境恰好处在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的地带,也就是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过度地带。而且这里除了北面是洞庭湖和长江,其他的三面全是山脉,今天这里的交通已经有了改善,可是在古代这样的地理环境想要用车运输基本上不太可能,只能靠人的两条腿跋山涉水。
在历史上湖南一带曾经发生过很多战争,在战场上牺牲的人很多都是湘西一带的人,因此在死后就会有赶尸匠把他们带回故乡。在明清时期,出现过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这就让很多湘西人离乡背井来到外地生存,很多人始终没有再回到故乡,因此在死后就希望能够魂归故里,于是赶尸匠就会把他们的尸体带回故乡埋葬,了却了他们最后的心愿。
I. 地理上的湘西主要是指哪里
我是湘西凤凰县人,湖南地图象个向西望的“人头”,在解放前,湘西指湖南西部的大回部分地区,包答括现在的湘西自治州(人头鼻梁的上方至脑门)、张家界市(人头的头顶)及怀化市(鼻梁下面至颌骨);但现在若从地名上来解释湘西,那只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或湘西;但若从地理上来了解那就指整个湖南的西部了;你要去旅游、看风景就先去网上查查http://ke..com/view/24188.htm
http://www.xxz.gov.cn/
沈从文就是凤凰人,民国总理熊希龄也是。
J. 中国湖南湘西位于哪个地理分区
中国湖南湘西位于南方地区
因为它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