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杂志2002年第六
A.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第15期的封面
去中国国家地理 网站 去看看
B.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第15期的封面照片
先给《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出版打电话联系.
或者每年五一节和冬季在北京地坛书市.
C.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第15期的封面照片有详细点的资料吗
想必你是在贴吧看的吧?
我也看了……
心情是不好
尤其是在后面楼主还说的那些话……
D. 中国国家地理出过几个地区的专辑(如江南专辑、西北专辑)
中国国家地理出过21个地区的专辑,列举如下:
2001年:第三期的台湾专辑内、第六期容的北京专辑
2002年:第六期的山西专辑
2004年:第十期的贵州专辑
2005年:第五期和第六期的陕西专辑、第九期的西藏专辑
2006年:第二期和第三期的青海专辑
2007年:第三期的江南专辑
2008年:第五期和第七期的河南专辑、第十期的东北专辑
2009年:第四期和第五期的福建专辑
2010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宁夏专辑
2012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浙江专辑、第十期的内蒙古专辑
201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海南专辑、第十期的新疆专辑
2014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重庆专辑
2015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河北专辑
2017年: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吉林专辑
2018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广西专辑
201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湖北专辑
(4)中国地理杂志2002年第六扩展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的这些地区专辑主要是讲述该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且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介绍来揭示这种环境对该地区的人类的影响,通过一些事件等人文类的主题来讲解该地区的历史。
E.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期是讲地图的故事的,不是2001年8月那一期。请问是哪一期
这篇文章在来2007年6月,源是第一篇文章。
郝晓光:世界地图上的大国梦
为什么我们会忽略北冰洋,而只盯着太平洋,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几百年来都看一张只能表示中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关系,太平洋是中心的世界地图。那张世界地图,只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郝博士所画的几张新的世界地图,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贡献巨大,在他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北冰洋与太平洋哪个战略意义更重要?本文会给你一个答案。
F. 中国国家地理 首刊日期
1950年1月发首刊,当时叫《地理知识》
2000年10月7日,《地理知识》杂志更名,出版第一本名叫《中国国家地理》的杂志
G. 《国家地理杂志》上面是不是有关于冥婚有真实的记载
那张照片其实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第15期的封面照片。我们上图书馆去翻,果然没
错。
根据内页的介绍,只有在目录页有一行说明:民国时期山西
的一对新婚夫妇。照片提供人应该是刘铮。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进一步的说明。
再来说说冥婚这回事,根据文献,冥婚是中国古已有之的风俗。远在汉代以前就有,一般人
印象中的冥婚
是指生人与死者的牌位结緍,不过,也有新郎新娘都为死者的情况。(阮昌锐,民73年)
至於冥婚的婚礼要如何进行?从阮昌锐教授所做研究中的六则故事与个案来看,大部分都以
神主牌来代替
死者,并没有看到把死者遗体搬到礼堂上,还打扮的漂漂亮亮成亲的记载。
根据文献,在北宋时代,如果男女还没成亲就过世,那麼家长就会请媒人去议婚,因为是为
鬼谈亲事,所
以这种媒人又叫鬼媒人。男女双方谈定了,就要准备衣服、酒果来祭祀。有趣的是,在祭祀
时还会设两个
座位,上面各立一小幡,媒人还会请男人双方「相亲」,如果小幡微动,就算是看对眼,如
果没看对眼怎
麼办?不怎麼办,父母之命,不结婚不行。(阮昌锐,民73年)
冥婚的习俗不仅是古已有之,而且各地皆然,不仅台湾有「娶神主」,在中国各地也所在多
有,例如一些
学者调查的,民国初年的广东翁源县有「讨鬼妻」,河北定县有「结阴亲」、浙江定海有「阴配」、广西
安县有「鬼婚」。(施无畏,民82年)
总而言之,综合以上调查,应该可以确定目前网路上所流传的照片并不是冥婚的照片,大家也不用看得发毛。
H. 国家地理杂志是那一年创办的
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
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I. 中国国家地理的版权输出
2001年6月,授权台湾牛顿出版股份公司发行《中国国家地理》台湾中文繁体版。
2001年8月25日与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鉴定版权合作合同。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中国地理纪行》创刊,这是全国期刊界第一次对外版权输出的杂志。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诞生,主要发行香港、澳门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区。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创刊,面向欧美市场以及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
2004年1月,《博物》正式发行,定价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其发刊词为: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009年6月《博物》杂志入选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第一名。
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华书局合办《中华遗产》杂志,该杂志办刊宗旨为: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 宗旨: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每月1日出版,定价:人民币10元 作为中国大陆首开先河走向国际的主要期刊之一,《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聚焦中国地理和文化,面向渴望寻根的海外华人、频繁往来于中国的国际商业精英,以及所有热衷于中国丰富多彩文化和地理的人群。该月刊为权威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的衍生产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畅销中国大陆,每月发行量达80万份。
1949年以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是中国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权威来源。该杂志于2005年推出的《选美中国》特别版迄今累计销量超过200万份。
杂志编辑团队来自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他们是声誉卓著的科学家,在地理和文化领域撰写独特、权威的文章。自1978年以来,这批科学家共获得231项国家、省或部级奖项。
杂志创刊号于2009年1月1日问世,首次发行量6万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美国等主要市场发行。另外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中国台湾和泰国等地区也将有销售。 透过这本杂志让台湾民众不仅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而且了解祖国大陆、以及帮助分析中国的未来。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夏铸九认为,过去台湾对大陆地理知识了解不足,透过这本杂志,可以打开台湾民众的视野,认识大陆甚至全世界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说,这本杂志在台湾的出版,能以中国人的角度介绍这类人文地理资讯,无疑会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中文版创刊号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九大奇迹“三星堆”专题报道和难得见到的布达拉宫艺术宝藏图片、以及展现黄山之美的各种照片。 2008年7月8日,《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香港隆重上市。作为一个对外传播中国及其品牌的平台,该杂志覆盖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来华经商居住的港商、台商、华商等具有繁体字阅读习惯的人群,从地理人文的角度诠释中国,淡化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异,分享中国地理自然景观之大美,感知人文历史之博大,填补港澳地区自然、人文类时尚杂志的空缺,为港澳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的起点。
中文繁体版现每月发行量为7.9万册,每本杂志平均传阅10人,每期抵达79万人。覆盖香港3300个零售点,海外地区40间书店有售,100多间五星级酒店展示。
自创刊以来,该杂志便成为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地理学会及观鸟会的推荐读物。2009年,中文繁体版更闪亮亮广州国际旅游展、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深港澳车展及香港国际旅游展,广受与会嘉宾欢迎。
2009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携手中国移动、香港PEOPLES,隆重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香港繁体版。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引领与推动大中华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香港版与大陆版一样,也是以每天一条彩信的形式下发,立足於人文地理的大视野,深入地理科学、自然风光、中外民俗、历史军事、旅行探险等多个领域,结合热点事件的地理及社会背景,以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为读者奉上鲜活精致的地理资讯。
由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团队精心打造的手机报,2012年在大陆手机报高端用户订阅排行榜上独占鰲头。香港版上市後,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将一如既往地以创新、发现为理念,为全球华人提供掌上阅读盛宴。
结合多种形式的广告及中国国家地理特有的科学考察、地理大讲堂和品牌户外线路等,通过中文繁体版所打造的宣传平台,使广告客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覆盖至集中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东南亚及欧美等城市的华人小区,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商业发达的城市的读者群,有效起到品牌宣传的目的。鉴于杂志的品牌优势,中文繁体版成功与国内移动公司、银行、政府机构及各地旅游局成为合作伙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日文版分期介绍中国国家风土地貌、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物产资源等情况。对于日本人民而言,这本图文并茂的杂志不仅能够引领他们领略一衣带水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更能够引领他们认识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的腾飞。文章除了可以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进行修改外,其他全部将遵循杂志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