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中东铁路
Ⅰ 贝阿铁路的历史事件
从16世纪开始,沙俄疯狂地在亚洲扩张领土,攫取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近1/3。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多人将其称为“金窖”。不过由于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过遥远,西伯利亚在几百年里都无法得到开发。因其自然条件恶劣,自16世纪末以来,历代沙皇便将这里作为苦役的流放地。
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其实早在19世纪中期,有关部门就已为修建铁路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又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由于事关重大,俄国最高当局自始至终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皇储尼古拉亲自出任主席。
1904年,西伯利亚铁路正式开通,立刻成了沙俄侵略远东的重要工具。
然而铁路的修建却是异常的艰难,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多摄氏度,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民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很多人因劳累致死。另外,俄国还必须为铁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14.6亿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6年。 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这里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长。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到1914年已达962万。大量移民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匮乏的状况。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发展步伐被当时国际舆论誉为“美国速度”。
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谷物产量已占全国的17%。同时,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满足修路需求应运而生的采煤业、木材加工业、冶金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动了整个俄国的经济。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由于当时的沙俄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不久,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就可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恰在此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为了抑制日本在远东的势力,俄国便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随后,因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国迅速获得清政府的好感,而俄国也乘机秘密制订了所谓的“亚洲黄俄罗斯计划”。这一计划的基础,便是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修建穿越中国东北并南伸至大连的铁路。
1896年,当李鸿章作为特使赴莫斯科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时,俄国人便诱迫他签订了《中俄密约》,决定在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并命名为东清铁路(后又称中东铁路)。1898年,东清铁路动工修建,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此外,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曾多次派人到我国的山东、河南及东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后达几十万人。这些中国工人除一部分修建东清铁路外,其余大部分来到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工地上工作。据说,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工人完成的。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远东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日本将中国和朝鲜视为禁脔,结果与向东扩张的俄国发生矛盾。到1891年俄国人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时,日本人更加坐立不安了。他们担心,一旦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必将在军事上大大有利于俄国军队的调动,增强其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为此,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四处奔走,联络英美等国向俄国施加压力,试图阻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不过都没有效果。
1904年初,日俄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根据日本方面的分析,虽然俄国的整体军事实力要强于日本,但其在远东的兵力有限,补给也很困难。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竣工,只剩下了环贝加尔湖100多公里长的一段,如果铁路竣工,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劣势将得到根本扭转。于是在军部首脑山县有朋等人的极力坚持下,日军于1904年2月8日以偷袭的方式向俄国不宣而战。而战事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战争开始后,准备充分、拥有地理优势的日军果然取得了主动,连败俄军。俄方只好拼命赶工,在1904年7月13日强行开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后来,深深体会到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的苏联又进一步对其改造和完善,并在1945年的对日作战中再次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Ⅱ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京广线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长 2313 公里 。这条铁路穿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5 省,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中部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京哈线
起于北京,经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终点在东北北部最大城市哈尔滨,全长 1388 公里 ,是东北通往首都和全国各地的一条铁路干线。
津沪线。
北起天津,过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南达上海,是我国东部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所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人员和物资交流频繁。
宝成线。
起于陕西宝鸡,穿秦岭山地、达“天府之国”成都。是联系关中与川内西北与西南的重要干线。
成昆线。
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国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线。
太焦—焦枝—枝柳线。
北起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会太原,南至西南地区的对外联系的“出海前哨”广西柳州,成为与京广线平行,穿越腹地的又一条“小京广”。
除了上述纵贯南北的大铁路外,我国还有一些重要的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它们是:京包线和包兰线。从首都北京到“草原钢都”包头,再从包头到西北工业中心的兰州,这一干线加强了首都与西北地区的联系。陇海线和兰新线。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至兰州;兰新线从兰州到乌鲁
木齐。这两条铁路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后与原苏联阿拉木图接轨,成为“欧亚大路桥”,对开发我国西部工区与加强对欧洲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它与京广线构成我国铁路的主要骨架。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和贵昆线。沪杭线从上海到杭州;浙赣线从杭州到株洲。湘黔线从株洲到贵阳;贵昆线从贵阳到昆明。这 4 条铁路线构成我国南部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它把我国经济落后而资源较丰富的西南地区联结起来,对密切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联系、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铁路交汇之地形成了许多铁路枢纽。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哈尔滨、石家庄、郑州、徐州、株州、贵阳、柳州、重庆、成都、兰州等。
Ⅲ . 泛亚铁路的区位条件和意义
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存在经济互补;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存在交通瓶颈。修建泛亚铁路的优越性:连续性好;缩短中国进入印度洋和中东、北非、西欧等地的距离;运输中东的石油,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Ⅳ 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名称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1、京广线
京广线是中枢。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中国南大门广州。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
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京沪线
京沪线是交通大动脉。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泰安、徐州、南京、苏州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3、焦柳线
焦柳线是第二大交通中枢。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广西柳州。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全长2395KM。
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京九线
京九线是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
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5、宝成—成昆线
宝成—成昆线是南北干线。北起宝鸡,翻越秦岭、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飞越岷江,横跨金沙江,到达昆明,全长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岭、急流险滩,有许多“地下铁路、空中车站”。成昆铁路桥、隧道总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40%,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所罕见。
沿线是我国特产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铁路的建成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了民族团结,也是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6、陇海——兰新线
陇海——兰新线是横贯中原和西北的大动脉。东起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进抵乌鲁木齐,途径六省区,横贯黄淮平原、豫中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脉到达北疆,全长3652KM,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
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沟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正在发展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巩固边防有重大意义。
另外,由此铁路西行经中亚地区可直抵波罗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亚欧大陆桥”,是我国通往中亚、中东、欧洲的捷径。这条陆桥的沟通,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加速沿边开放将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兰线
京包线自北京西行经呼和浩特至包头,全长833KM。包兰线自包头西行南下经银川至兰州,全长980KM。该线东起北京,越冀北山地、晋北山地、跨张北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至兰州,连接六省(市、区),沟通华北和西北。
沿线煤、铁、池盐、磷矿等资源丰富,又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西运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木材等;东运货物以煤炭、矿石、畜产品为主。该线对促进华北和西北经济联系,分担陇海线运输压力,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重要意义。
8、沪昆线
沪昆线是东西干线。全线东起上海,经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连接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全长2677KM,是横贯江南的东西大动脉。该线东段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西段煤、铁等资源丰富。
这是一条与陇海经和长江航线平行的密切联系东西部的铁路主干线,对加快赣、湘、贵、滇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9、哈大、滨洲——滨绥线
哈大、滨洲——滨绥线是铁路网主干线。哈大线北起哈尔滨,经长春、沈阳、鞍山到大连,全长944KM。哈大线联结东北三省主要的工业中心、政治中心和最大海港,通过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地带,是我国通运能力最强、客货量最大的主干线之一,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滨洲——滨绥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全长1483KM。两端都与俄罗斯的铁路接轨,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铁路线,沿途特产极为丰富,是我国木材、粮食、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产地。
10、京沈线、京通线
京沈线、京通线是关内外的干线。京沈线南起北京,经天津、秦皇岛出山海关,沿辽西走廊到沈阳,全长850KM。沿途是我国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钢铁、机械、石油等生产基地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客货运密度最大的铁路干线之一,也是联系关内外的最主要通道。
Ⅳ 目前我国有哪几条大的铁路干线还有他们的建成时间。
我国主要铁路、公路主干线的地理分布
作者:zwd 转贴自:未填 点击数:48
一、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力。我国多年来铁路货运周转量一直占全国货运总周转量的70%。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所担负的客、货周转量均居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是我国综合运输网的主力。
1875年我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吴淞线,长15千米,仅运营了16个月即被拆除。1881年唐(山)胥(各庄)线的建设是中国铁路的正式开端。此后68年间先后建设了2.5万千米铁路,但到1949年仅存2.1万千米(不包括台湾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到1999年底铁路的营运里程达5.79万千米,复线里程2.09万千米,占36.1%,电气化里程1.4万千米,占24.2%。随着大秦重载铁路和广深准高速铁路的通车及福州至漳州高速铁路的兴建,我国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一)铁路运输网及主要铁路干线
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四纵、三横、三网和关内外三线为骨架,联接着众多的支线、辅助线、专用线,可通达全国的省市区的铁路网。四纵是指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三横是指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三网是指东北铁路网、西南铁路网和台湾铁路网;关内外三线是指京沈线、京通线、和京承—锦承线。
1.京沪线
京沪铁路北起北京,经天津、德州、济南、兖州、徐州、蚌埠、南京、无锡、苏州,南达上海,纵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462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京沪线在天津交汇了京沈线,衔接天津港;在德州交汇了石德线,与京广线相连通;在济南交汇了胶济线,可达青岛港和烟台港;在兖州交汇了焦石线,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汇了陇海线;在南京交汇了宁芜线,进而与皖赣线相连通;在上海交汇了沪杭线。
2.京广线
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长2324千米。
京广线是我国关内地区主要的南北向铁路,为我国铁路网的中轴。在北端北京交汇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沈等铁路线。在南端广州交汇了京九线、广茂线和广梅汕线,可达香港、茂名和汕头。
3.京九线
京九线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9省市,全长2364千米。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它的建设对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和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北同蒲—太焦—焦柳线
同蒲线横贯山西的南北,从山西的大同到陕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线,南连陇海线。北同蒲线是指大同到太原这一段铁路。太焦线从太原经长治到焦作。焦柳线自焦作经襄樊、枝城、怀化到柳州。
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条与京广线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全长2395千米。
5.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
这是我国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铁路干线。东起秦皇岛,经丰润到北京的铁路线为京秦线;从北京向西经张家口、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到达包头的铁路线为京包线;从包头向西经银川到兰州的铁路为包兰线;自兰州到西宁的铁路线为兰青线;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为青藏线。青藏线现正在建设中。
6.陇海—兰新线
陇海线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西止黄土高原的兰州,全长1754千米,连通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沿线经过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孟塬、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重要城市。
兰新线起自兰州,向西经张掖、酒泉、嘉峪关、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苏、博乐至阿拉山口,全长2459千米。
陇海—兰新线横贯我国中部地带,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边疆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政治、国防意义的铁路干线。
7.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组成了一条横贯我国江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它东起东海之滨的上海,西到云贵高原的昆明,全长2598.5千米,贯通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五省一市。这条铁路线对加强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8.西南铁路网
西南铁路网由连接区内的成昆线、成渝线、川黔线、贵昆线等四条铁路和联接区外的宝成线、襄渝线、湘黔线、黔桂线和南昆线等五条铁路组成。
西南铁路网区内的四线环通,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各占一角,把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连接起来。通向区外的主要有五条,北以宝成线与西北、华北、东北相连。东北以襄渝线接武汉至丹江口线,把川、陕、鄂相连,沟通中南、西南、西北三区。东以湘黔线连中南、华东。东南由黔桂线、南昆线入两广并出海。
西南铁路干线网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川、云、贵、渝等西南地区交通闭塞的局面。
9.东北铁路网
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最稠密的地区。东北铁路网是以南北向的哈大线和东西向滨洲线滨绥线为“丁”字型骨架,连接70余条铁路干支线组成。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有沈丹线、沈吉线、平齐线、长图线、哈佳线、滨北线、通让线和通向林区的嫩林线、牙林线等。
哈大线纵贯全东北,穿越富饶的松辽平原,联结哈尔滨、长春、沈阳三省会和出海口大连港,长946千米。是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客货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全国最繁忙的干线之一。
滨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海拉尔和齐齐哈尔,到哈尔滨,长956千米。滨绥线由哈尔滨经牡丹江到绥芬河,长381千米。滨洲线和滨绥线分别在满洲里和绥芬河与俄罗斯的铁路接轨。是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重要的东西向运输干线。
10.沟通关内外的三条干线
京沈铁路是联接关内外的主要铁路线。它起自北京,经天津、唐山、秦皇岛,出山海关,过锦州,到达沈阳,全长850千米。
京承—锦承线起自北京,经承德到达锦州,是京沈铁路的重要辅助线。
京通线由北京郊区昌平出发,经内蒙赤峰到通辽。京通线是连接关内外的第二条重要的铁路通道,为连接东北西部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一条捷径。
(二)主要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是指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铁路线交汇处,由若干个车站、线路及一系列设备组成的运输生产综合体。铁路枢纽的任务是办理各线间大量客货列车的解体、编组、转线等业务。铁路网就是由众多的大大小小性质不同的铁路枢纽和铁路线组成的。我国铁路枢纽众多,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郑州、天津、广州、株州、武汉、上海、徐州、石家庄、哈尔滨、沈阳、贵阳、重庆、昆明、成都、柳州、西安、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
1.北京铁路枢纽
由京广、京沈、京包、京九、京秦、京承、京通、京原等铁路线交汇而成,是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负责通向全国各地的列车编组作业。
2.天津铁路枢纽
地处津沪和京沈两大重要干线交汇处,并与天津港相衔接,为北方最大的水陆联运中心。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天津站既是客货混合站,又是编组站。
3.郑州铁路枢纽
位于陇海和京广两条重要铁路干线交汇处,居全国铁路网的中心,郑州北站是全国著名的大型编组站。
4.武汉铁路枢纽
位于京广、汉丹和武九等铁路线的交汇处,并与长江航道相连,是一个以水陆中转为特点的交通枢纽。枢纽的各站分别设于武昌、汉口、汉阳,是一个延伸式的铁路枢纽。
5.上海铁路枢纽
由津沪线和沪杭线交汇而成,与上海港相结合,组成了我国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6.广州铁路枢纽
地处京广、广茂、广深、广九、广梅汕等铁路交汇处,接广州港,是南方最大的水陆交通中心。
7.兰州铁路枢纽
位于包兰、兰青、陇海、兰新四大干线交汇处,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8.沈阳铁路枢纽
地处哈大、京沈、沈丹和沈吉等铁路线交汇处,是东北南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
9.哈尔滨铁路枢纽
位于哈大、滨洲、滨绥、滨北、滨吉、滨佳等铁路线交汇处,是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
10.成都铁路枢纽
地处宝成、成昆、成渝等铁路线交汇处,为一环形枢纽。
11.重庆铁路枢纽
地处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线交汇处,联接重庆港,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中心。
12.贵阳铁路枢纽
位于黔桂、贵昆、川黔和湘黔等铁路干线交汇处,系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铁路枢纽。
二、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一种投资少、运量小、耗能多、速度快、运费高、灵活性强、门到门的运输方式。一般用作短途运输和铁路、水运的辅助运输,但在边远地区,缺乏铁路地区则为运输干线。国外许多国家,由于汽车大型化、高速化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运输已成为运输业的主力。
(一) 主要公路干线
我国共有12条国道主干线:
1.同江—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湛江—海口—三亚。
2.北京—天津—济南—合肥—南昌—福州。
3.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
4.二连浩特—太原—西安—成都—昆明—河口。
5.重庆—贵阳—南宁—北海—湛江。
6.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
7.丹东—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8.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
9.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霍尔果斯。
10.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
11.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瑞丽。
12.衡阳—桂林—南宁—昆明。
(二)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指全封闭、全立交、供快速车辆行驶的专用公路。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最大的区别在于解决了横向干扰并使纵向干扰减少到最小程度。它具有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交通事故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我国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自80年代开始建设截止2003年初已建设高速公路达20000千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区都有高速公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主要有西宝(西安-宝鸡)、西临(西安-临潼)、西铜(西安-铜川)、广深(广州-深圳)、广珠(广州-珠海)、广佛(广州-佛山)、深汕(深圳-汕头)、成渝(成都-重庆)、贵黄(贵阳-黄果树)、宁合(南京-合肥)、宁连(南京-连云港)、宁通(南京-南通)、福厦(福州-厦门)、郑洛(郑州-洛阳)、京沪(北京-上海)、京津塘(北京-天津-塘沽)、京石(北京-石家庄)、京沈(北京-沈阳)、沈大(沈阳-大连)、沈丹(沈阳-南芬河段)、四长(四平-长春)、沪宁(上海-南京)、沪杭(上海-杭州)、杭甬(杭州-宁波)、济青(济南-青岛)、烟青(烟台-青岛)、海南岛东环岛公路等。现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中,有三条主干线,一是京丹高速公路,全长850千米,是世界和平高速公路计划的一部分;二是京广高速公路,全长2300千米;三是哈甬高速公路,从哈尔滨出发,经长春、沈阳、秦皇岛、青岛、连云港、南京、上海到宁波,全长3500余千米,为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通道。
http://..com/question/2911316.html#here
中国十大主要铁路干线
铁路网是由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系统。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以北京为中心,各省以省会为中心伸展线路的铁路网骨架,连接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铁路枢纽,枢成我国铁路网骨架的主要干线:
1:南北交通的中枢:京广线
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祖国南大门广州。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东西沿海地区交通大动脉:京沪线
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南运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钢铁、木材、棉花等;北运货物主要有机械、仪表、百货等。
3:纵贯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枢:北同蒲——太焦——焦柳
全线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柳州。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全长2395KM,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纵贯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
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5:纵贯西南地区的南北干线:宝成——成昆线
北起宝鸡,翻越秦岭、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飞越岷江,横跨金沙江,到达昆明,全长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岭、急流险滩,有许多“地下铁路、空中车站”。成昆铁路桥、隧道总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40%,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所罕见。该线在宝鸡与陇海线衔接,在成都与成渝线相接。沿线是我国特产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铁路的建成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了民族团结,也是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6:横贯中原和西北的大动脉:陇海——兰新线
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进抵乌鲁木齐,途径六省区,横贯黄淮平原、豫中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脉到达北疆,全长3652KM,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沿途经过我国许多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沿线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和棉花、蓄产品等。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沟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正在发展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巩固边防有重大意义。另外由此铁路西行经中亚地区可直抵波罗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亚欧大陆桥”,是我国通往中亚、中东、欧洲的捷径。这条陆桥的沟通,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加速沿边开放将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兰线
京包线自北京西行经呼和浩特至包头,全长833KM,包兰线自包头西行南下经银川至兰州,全长980KM。该线东起北京,越冀北山地、跨张北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至兰州,连接六省(市、区),沟通华北和西北。沿线煤、铁、池盐、磷矿等资源丰富,又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西运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木材等;东运货物以煤炭、矿石、畜产品为主。该线对促进华北和西北经济联系,分担陇海线运输压力,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重要意义。
8: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全线东起上海,经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连接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全长2677KM。是横贯江南的东西大动脉。该线东段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西段煤、铁等资源丰富。东运的货物主要有粮食、木材、有色金属等,西运的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水泥、日用百货等。
这是一条与陇海经和长江航线平行的密切联系东西部的铁路主干线,对加快赣、湘、贵、滇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9:自成体系的东北铁路网主干线:哈大、滨洲——滨绥线
东北铁路网以哈尔滨、沈阳为中心,由哈大、滨洲——滨绥线相接构成“丁”字型骨架,联接全区70多条干支线,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哈大线北起哈尔滨,经长春、沈阳、鞍山到大连,全长944KM。哈大线联结东北三省主要的工业中心、政治中心和最大海港,通过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地带,是我国通运能力最强、客货量最大的主干线之一,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滨洲——滨绥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全长1483KM。两端都与俄罗斯的铁路接轨,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铁路线,沿途特产极为丰富,是我国木材、粮食、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产地。
10:沟通关内外的干线:京沈线、京通线
京沈线南起北京,经天津、秦皇岛出山海关,沿辽西走廊到沈阳,全长850KM,沿途是我国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钢铁、机械、石油等生产基地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客货运密度最大的铁路干线之一。也是联系关内外的最主要通道。
京通线自北京郊区昌平,经内蒙古赤峰至通辽,全长870KM,是晋煤出关和东北木材外运的重要铁路,也是沟通华北和东北的第二条铁路干线,对减轻京沈线的运输压力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开发有很大意义。
Ⅵ 近东,中东,远东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1、近东
“近东”主要指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等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还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它们距离西欧较近,同西欧联系密切。
2、中东
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中东的范围包括西亚地区(除阿富汗),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3、远东
“远东”这一名称,与东亚相关。在不列颠帝国时期这个词作为不列颠印度以东的统称而流行于英语中。是指环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6)中国国家地理中东铁路扩展阅读:
近东,中东,远东,都是西方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以他们所在地区通向亚洲的海上路径——西地中海一带为基点,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称呼。
这几个系列性词语、大约出现于欧洲各殖民一帝国主义国家向外、特别是向东方扩张的早期,而开始盛行于19世纪,相沿使用以迄于今。
原来笼统地称为“东方”,因地区过于辽阔,始进一步按照和它们距离的遐迩,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至于就欧洲人称呼的“东方”乃至亚洲本身而论,所谓“远”、“近”和所谓“东”也者,应该正好颠倒过来才对,我国历史上的说的“西域”,按广义曾把后世的“中东”以及迤西的地区都包括在内,就是一个证明。
说穿了,“近东”、“中东”和“远东”云云,不过是“欧洲中心论”的一种反映,徒因相当长时期以来,“西方”在世界上得势,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地区名,方通行无阻而己。
就“创造”这些地区名的西欧而言,顾名思义,近东距离近些,远东距离远些(乃至最远),中东是不近不远。但不论近、中、远,都是些相对字眼,本来就模模糊糊,仅有大致范围,没有明确界限。
各自的范围还随时代、随称说者的立脚点、随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等等,进退、盈缩不定。比如“近东”,最初指地中海东部地区,由于这个地区曾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与西欧不是一个世界。
在那个时期,有人就拿它当奥斯曼帝国的同义词使用,“近东者,奥斯曼帝国之谓也”。
有的英国人把巴尔干半岛视为近东的“实指”部分,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核心部分,东南方的毗连地区,则是它的外延。按这种说法,东南欧印亚非两洲的东地中海沿岸,都涵盖在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近东
网络——中东
网络——远东
Ⅶ 中东铁路时期的火车站有什么特点
中东铁路(俄语: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简称КВЖД)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
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发展起来。
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
中文名称
中东铁路
外文名称
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地理位置
哈尔滨
著名景点
东清铁路
开工时间
1897年8月
建设背景 听语音
1891年2月,沙俄决定兴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支线,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
中东铁路大楼
1893年2月,俄国学者巴德马耶夫向负责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献策说:“西伯利亚铁路不仅要修到海参崴,而且应从贝加尔向南深入中国1800俄里,直达甘肃、兰州……”;
1895年秋,沙俄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就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勘察。清政府提出交涉,俄驻华使馆答称,俄国兴造西伯利亚铁路,将来可能与在东北日后兴造各铁路相接,所以“自应将满洲铁道所能经过各地情节数端,预先勘查”,并要清政府训令地方当局“放行无阻”,“量力照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包括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索款3千万两),清政府财政拮据。沙俄便乘人之危,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后来,俄、法成立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规定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这个银行后来成了沙俄借地筑路的工具;
1896年4月18日,沙俄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把满洲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租借权给俄国公司,而且不能让别的外国人参加。
Ⅷ 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中国地理上描述铁路称为“五纵三横”
五纵
1.京沪线
跨越省市区:京-津-冀-鲁苏-皖-沪
经过的城市: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京九线
跨越省市区: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
经过的城市: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缓解京广线、京湖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辞富,维护港澳的稳定繁荣
3.京广线
跨越省市区:京-冀-豫-鄂-湘-粤
经过的城市: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4.焦柳线
跨越省市区:豫-鄂-湘-桂
经过的城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经过的地形区: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重要意义: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
5.宝成 -成昆线
跨越省市区:陕-甘-川-滇
经过的城市: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经过的地形区: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重要意义: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
三横
1.京包-包兰线
跨越省市区:京-冀-晋-内蒙古-宁-甘
经过的城市: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经过的地形区:冀北山地-内蒙古自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重要意义: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2.陇海-兰新线
跨越省市区:苏-皖-豫-陕-甘-新
经过的城市: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经过的地形区: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重要意义: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向联合贯亚欧为主的第二条大陆梅,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跨越省市区:沪-浙-赣-湘-黔-滇
经过的城市:上海-杭州-鹰潭-萍乡-贵阳-六盘水-昆明
经过的地形区: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重要意义: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