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重要语段摘抄
Ⅰ 优美语段摘抄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三毛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丰子恺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泰戈尔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何晓道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仙枫红叶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有呼吸。
——佚名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托马斯·卡莱尔
Ⅱ 精彩语段
《中国青年》精彩语段摘抄 ¨ 天气冷了,还会变热,树叶落了,还会长新,岁月流逝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今天明白了,马上付诸行动,我们拥有的时光就会更多些,以后的遗憾也会少好多
Ⅲ “中国地理” 摘抄
水 土 忧 思 录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中国已经成功进入小康社会,告别了一穷二白的日子,我们沉浸在经济发展的喜悦之中,但有多少人知道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且在范围上由早先的局部问题越来越变成了一个全国性问题? 早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大会的基调报告即《只有一个地球》,将全人类共同拯救地球生态系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我们远还没意识到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威胁。
我们正在热烈地讨论大西北开发战略的时候,沙漠化的黄龙正以惊人的速度掠食着大西北,我们却对此束手无策。君不见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的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已被黄沙吞没了;一千多年前丰美无比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不见了;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大水域之一的罗布泊,在20 世纪还是一个大湖,现在已经可怜地干涸了;新疆的博斯腾湖原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吞吐淡水湖,但因水源枯竭,现在已逐渐变成了咸水湖;鄱阳湖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由于每年有2000多万吨的泥沙流入,湖底逐年增高,面积已逐渐缩小;这几年来,北方的地区已多次受到严重的“沙尘暴”的袭击,损失惨重………。让大家看看我搜集的有关数据:
1、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可做耕地的并不多,有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沙漠、戈壁、冰川和石山,属无法利用的土地。
2、降水分布不均,我国西北部地区,占国土面积45%的西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占国土面积55%的东南部降水则在400-1600毫米;耕地占38%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占径流量82%,而占耕地40% 的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6.6%。
3、草原严重退化,1982年统计,各种草地面积为55.5亿亩。草场面积退化率70年 代为15%,80年代中期为30%;草原产草量80年代比60年代下降30-50%,有的下降达70%。
4、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总耕地的三分之一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总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79% ;黄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解放初为13亿吨,现在为16亿吨。长江每年通过宜昌下泄的泥沙量已达6亿吨。内河航运里程由于泥沙淤积,由60年代初的17.2万公里减到10万公里。由于水土流失,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 化肥。
5、土地沙漠化。目前沙化土地面积达33.4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自然荒 漠),近一个世纪形成的约5.6万平方公 里,占16.7%;潜在沙化的约5.8万平方公里,占47.4%。
6、耕地资源减少,1957至1980年间,由于基本建设、农房建设等原因,共占用耕地3333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47万公顷,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福建省的总耕地面积。23年间开荒增补2133万公顷,净减1200万公顷。1978-1985年,耕地面积减少168.5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24万公顷,85年以后耕地面积加速减少,每年平均达30万公顷。此外耕地退化严重,北方约有盐碱地1亿亩,南方水田盐碱化面 积占水田总面积的20-40%;遭受工业污染的土地已超过800万公顷。
7、水资源短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属缺水地区,中国属贫水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约为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4位。另一方面,水污染相当严重。全国1992年统计每年排污水量达366亿吨,工业废水234亿吨,占65%;预计到2000年, 污水排放量将达800亿立方米,污染物质由1985年的9万吨将增加到25万吨。
8、森林面积减少。根据近20年的统计,全国国有森林面积减少了23.1%,森林蓄积量下降22%,可采伐蓄积量减少一半。……每年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基本建设、开采矿山等被侵 占的森林面积近50万公顷。被称为我国第二大林区的西南金沙江流域,由于30多年来过度砍伐、破坏以及森林自然灾害,森林覆盖率已由40%下降到14%,个别支流下降至9%。目前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在10%以下的县有77个,在5%以下的有58个;云南省华坪县由于过度砍伐,忽视育林,已出现2万多公顷光山秃岭,毁林开荒导致省会昆明森林植被大面积消失,覆盖率由解放初的50%下降到现在的24%。看了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痛心疾首。
黄河,见证了传统中国的生态衰落。文明均生长于大河流域,哪里有水,文明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华先民繁衍生息的黄河流域,远古时期原来是林木茂密,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水草丰富,气候温湿,土地肥沃。但历经几千年的农业开垦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 森林被大量砍伐。植被破坏之后,直接的后果是水土流失。大雨冲走了土壤表面的肥力,使土地贫瘠; 大雨接着将泥沙冲进江河,使江河湖泊发生淤积。淤积了的江河在暴雨季节不能畅通,于是引起水灾。水灾毁坏更多的良田,终于成了今天的林木稀少,气候干燥,土地贫脊的现状。于是该地域文明,开始衰落,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均由于在母亲河的上游滥砍滥伐森林、无休止的垦耕、过度放牧,使往昔的千里沃野沦为今日的贫瘠之地。两大古老的文明均已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中,黄河文明也不例外。大量的泥沙使得黄河河床日益升高,有些河段甚至高出地面, 成为悬河。黄河泛滥成为历朝历代头痛的大事,黄河真正成为一条害河。而长江目前每年向东海输入的泥沙已达5亿吨,输沙量相当于黄河的1/3,有人预言,长江将成为第而条黄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是一个生态过于脆弱的国度,中国实在是经不起严重破坏水土的折腾。这样一个生态脆弱的国 土,正是传统中国遗留下来的。尽管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搞环保,环保部门十分努力的工作,但总的环境状况依然是:“局部有所控制,总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比较其他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表现得极为开明和积极。但是,各级政府的执行情况却远不是那么理想,这是导致上述环境状 况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这个情况不独对于环保如此,有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条令的实施都有打折扣的问题。令不行,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需要进一步问的是,地方领导为什么会出现对环保法规执行不力的现象。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环境破坏的危害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不强。但在许多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也并不是不懂环境法规,而是知法 犯法,何以故?利益二字在作怪。他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经济短期行为),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地方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公共利益,只管经济增长,不管环境污染,将生态恶化的后果转嫁给社会和后代。比如在一些林业管理 部门艰难地用新植的小树完全森林覆盖率增长指标的同时,另一些单位却组织砍伐 生态意义重大的原始森林以完成“创收”任务!这种令人困惑的“一手保护,另一 只手破坏”的宏观“分工”格局正是我国生态与资源形势在不断治理中不断恶化的原因。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搞的依然是“ 先发展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
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了,我们当然应该想一想,曾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不是能够在环境方面对世界和全人类有更大的贡献?在现今工业化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究竟能否走出水土破坏的阴影?有绿色意识的各界人士实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然而问题在于,新的有别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老路的道路应如何走,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算得上是一条新路。所谓可持续发展,意思就是说,发展还是要发展,但别没有后劲,从现在开始就要维护将来发展的可能性,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别让我们的后代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关注环境,大力恢复我国的生态稳定,绿色中国的道路,需要我们起步探索。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大声呼吁:让我们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好水土,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Ⅳ 求中国国家地理摘录
你是指中国国家地理中的优秀文章吧。恰好我这里有好多,我也是国家地理的忠实读者,平时也有及时摘录优秀文章的习惯,现把我摘录的向你呈上。内容挺大,以附件呈上。
Ⅳ 中国国家地理 摘录重点
求中国复国家制地理摘录_网络知道
http://..com/link?url=jSkK9Xxtslm-kCcGq7TKppDXY0Rbt6a3Fy7ZN-
Ⅵ 摘抄:关于爱国的论述语段(有例有论)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柴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Ⅶ 经典语段摘抄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专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属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