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的地形的精彩导入

地理中国的地形的精彩导入

发布时间: 2021-02-13 17:28:42

㈠ 地理-中国地形

1.珠江三角洲
2.四川盆地
3祁连山 柴达木
4青藏高原 曲折多支流 一二阶梯交界 太平
5甘肃

㈡ 初二地理 地形与地势 该怎么样引入,公开课

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不同的地形:平原 ,山地,高原等等。再结合自身的位置特点,引入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地形地势

㈢ 学习中国的地形地势怎么导入比较好

1、利用复“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制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㈣ 一篇1000字左右的中国地理地形观后感

中国大陆上东西走向的山脉较为明显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咯喇昆仑山也可大致看作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为横断山、六盘山和贺兰山。其中尤以横断山脉中段南北走向的特点最为明显。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大雪山、怒山、玉龙山、高黎贡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夹其间,形成了岭谷相间、山险流急的地形。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中,有两列在陆地上,一列在海中。最东面的台湾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连结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个边缘弧,因此得名“岛弧山脉”。沿中国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以武夷山为代表的浙闽丘陵。最西面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于中、苏、蒙边境上的阿尔泰山是典型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

西部多山地,由于远离海岸,与外界联系接触较少,导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东部地形平坦,则因为靠近太平洋,与周围国家联系密切,经济交流多,时刻与世界经济保持较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比较快。
西部深处内陆,缺水,毗邻国家也较落后,无法发展较好的对外贸易;东部有充足的太平洋的水,利于经济发展,与周围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方便。

㈤ 中国地理第一课时如何导入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

《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组成旅游团去下面这个国家进行旅游。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根据图片判断考察的目的地——日本。

二、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师:我们在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

师:适时点拨。

1.友情提示

语言——日语。

货币——日元 100日元≈6.8元人民币(注意);日本银行兑换只在上午9时到下午3时进行,周六、周日及主要假日,银行全天休息。一般只能在饭店里兑换,要比银行兑换稍微贵些。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概括气候特点。

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黄海)或飞机。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日本。

2.轻松之旅

师: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

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

(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

住: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图片1)

图片1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㈥ 求教怎么样把一张图的地形完美的导入到另外

把一张图的地形完美的导入到另外一张图的方法:
在WOW8里面可以通过覆盖某几个地图文件完成地形的转移,
mpqmaster打开解压出w3i,w3e,w3d,doo后缀的文件在另一张图里导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