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
Ⅰ 中国是怎样划分东西部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内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容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Ⅱ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以及所属省份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Ⅲ 中国东西部的分界线是啥啊
一般中国分为中东西三部,中东部分界线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西部分界线是贺兰山和110经线
Ⅳ 中国东西部的划分是什么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另外,国家还把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也划为西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中的优惠政策
Ⅳ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东西分界线是那里,在那里交汇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位于江苏淮安古淮河两岸的分界线。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回,河湖冬季结冰答,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中国东西分界线是东西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的年、日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处于高寒阴冷、干旱缺水、风沙危害、土层瘠薄。
交汇地区是西安附近。
(5)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南方注重建设河网排蓄洪水,进行水土保持,暴雨不会淹,一百天不下雨不会干旱的旱涝保收农业,所以农业单位产量高,工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保障,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北方没有给水留出空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稳定。
Ⅵ 关于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划分的标准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正好相当于上述西部10省(市、区)的平均状况,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目前,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
(6)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Ⅶ 中国划分东部和西部是怎么划分的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版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权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7)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东部地区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东部地区示范基地发挥自身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不断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在提升区域产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范基地与大学、科研机构、央企、跨国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完善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
上个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开放,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改革发展。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
Ⅷ 中国的东西南北分界线是哪
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东西分界线:胡焕庸线。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不同于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自古以来,中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似乎早成事实,但没有人对这种模糊的认识加以有力的佐证。瑷珲—腾冲线的出现则廓清了这一分界,影响深远,成为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8)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秦岭—淮河一线-网络
Ⅸ 中国东西部分界线是什么
胡焕庸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版腾冲,大致为倾斜权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线西北方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
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9)中国地理东西部分界扩展阅读
形成原因:
1、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
2、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
3、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胡焕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