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对人文地理学有用的哲学方法

对人文地理学有用的哲学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2-13 03:38:44

⑴ 专家系统法属于人文地理学哪种方法论的具体研究方法

专家系统属于人文地理学等等那个具体研究方法的话,你可以去看一下这方面的一个相关书籍。

⑵ 哲学地理文学有什么区别

  1. 哲学(英语: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词源有「爱与智慧」的意思。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定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而科学则是在哲学对宇宙的定性、定逻辑的基础上分科认识宇宙中的各部分即万事万物的定量变化规律的学问。

    广义的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具体定性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在古代东方是没有哲学概念的,哲学一词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概念。在使用中常常与处世学问、宗教信仰、统治术、权谋术、易经算命等等概念相混淆。

    哲学的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⑶ 人文地理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 人文地理学

  • (地理学分支学科)

  • 编辑

  •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版为基础权,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⑷ 人文地理学习方法

其实地理很容易的,会觉得复杂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或者老师讲课的问题。每章书有个大标回题,答从大标题细分下去其实是很容易记的,其实学地理也不需要很多辅助资料什么的。除了必修书之前就一本地图册和平常的练习(比如报纸,练习册)就够了。比较教科书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我的地理知识有很多是在报纸上学来的,那些东西是在教科书上没有的。如果是记不住的话就多翻下地图册拿笔多画画写写都可以加深印象,以前我们还专门拿一个本子来画世界地图呢。无论是整个世界地图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基本上都画过。还有就是必须多做题目。如是读图和分析都过关的话考地理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而且是绝对可以考高分的。如果考不了高分就很可惜了。

⑸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复关系的理论为基制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⑹ 结合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阐述如何分析和防控新冠疫情

新冠属复于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制也存在,萌芽,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我国正确的思维意识,积极响应,团结群众,主观能动性,是这次抗议请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体现了,物资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资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哲学道理!
我自己认为,不知道对不对!希望楼主采纳!

⑺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7)对人文地理学有用的哲学方法扩展阅读

问题和趋势:人文地理学仍然缺乏完成大区域宏观研究和小区域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结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⑻ (好的加分)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复的方法论制是:地理要素论
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的要素是:位置、温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位置”是地理要素当中最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要素会起主导作用,位置则是永远不可以忽视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间会相互影响:位置影响气候、自然资源,位置与资源影响交通、经济水平与地位……

传统的方法:分析还原法、主要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理想化方法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⑼ 哲学:什么是存在形式

哲学方法论就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
经验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
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找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地理学就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对
象的复杂性(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的地理环境系统),研究内容的庞杂(笼统的地球表面,
抽象的人地关系,区域差异)使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往往局限于对复杂
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起了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
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
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解释途径见图3-2.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
价,得出结论.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
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地域分异论
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另一方面,强调
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
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由于归纳主义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
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
个有关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
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
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
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实证主义
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一方面,
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
感 知 经 验
杂 乱 的 事 物
定义,分类,量度
有条理的事物
归纳,概括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理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例如物理学者斯图瓦特(J. Q. Stewart)早
在1947年在《地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人口分布与平衡的实验数学规划".另一方面,
一些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
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因此,从50年代后期起,谋求地理学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的观点和行动
在欧美地理学界扩展开来.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小组首开数量研究之风.
60年代,计量地理研究的潮流传遍西方地理学界.由于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问题,经常
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计量与理论
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入空间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点从原先的区域方面转到空间
分析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哈格特(P. Haggett)的《人文地理学的区
位分析》(1965)为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建立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把一个枢纽区
(nodal region)分解为六个要素:相互作用,
网络,枢纽,等级,面,扩散,建立了区位结
构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维(D. W. Harvey)的《地
理学中的解释》(1969)一书,从逻辑实证主义
哲学立场上总结了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方法论,
也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
之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传统地
理学关注地区特点因而是独特的,理论发展受
到抑制.空间科学的地理学则寻求用空间分布
的普遍规律来解释各地区的独特事件.实证主
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
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
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
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
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
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见图3-3).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
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经
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人的
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第二,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
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第三,地理系统是开放的
多变量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实证主义认
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种"物",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因此,实证主义方法目前只在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而在文
化地理与历史地理等方面则需求助于人本主义方法.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
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
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但总的说来,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都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向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只是从这两种哲学
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的重视这样的观点,并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
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领域,突出
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探讨.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结
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故在这个领域只能依靠唯心主义方法,为了理解一个
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
机.这种思考是完全主观的,主要根据自身或他人感应的环境来推知历史上在多种因素下产
生的机制.
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
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即人对地方的看法,如归属
感,地方赋予人的安全感,地位等.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地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居住区
研究等工作中有重大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还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
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只有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感应以及由这种感应产生的映象和
意境地图出发,人们才能作出在空间中进行活动的选择.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
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
新综合趋向.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构是由各个部分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部分只能在整体
上才有意义.因此,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
现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
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解释不可能单凭对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就能完成,这与注重经验,观
察的实证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
有独特性,只是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以唯主体性出发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上
的分歧.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最有影响的有两点: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
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
解释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要真正解释则需把握人地系统中的
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主要
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如福利,财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离等,并把财富不均
等归因于社会制度等非地理因素,出现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但结构主义人文地
理学不像实证主义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那样完善,系统,影响力也较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