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地理学
❶ 中国地理学和地质学著作
:《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王庸著《中国地理学史》(上海回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答)、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历代正史中的《地理志》,从《汉书·地理志》开始的17部正史地理志系列著作,...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风水学说虽有名为《地理大全》、《地理正宗》这样..
1950年,侯仁之发表《"...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古代地理学思想史领域也广有建树,代表性著作有《历史地理学四论》(侯......
❷ 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确立时间
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同科技社会或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地理学发展的最新阶段。50年代起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综合科学方法论迅速兴起,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使很多学科包括地理字转入现代化阶段。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是将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看作统一的复合系统,地理学本身的结构和体系已趋向于世界性的一元化;对地理现象的解释由单纯的类型归纳,过渡到理论演绎、实验反馈和模式化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纷纭复杂的地表机理进行确定性研究。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包括六十年代的数量运动、七十年代的行为研究、八十年代的综合趋势等。总称为地理学的理论化和数量化。
五十年代初期,旅美德国经济地理学者谢弗对区域学派的批评形成了数量运动的前奏。之后,在西方出现了地理学的理论化和数量化的三个学派:以加里森为组织者、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者厄尔曼协助,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举办的研究生班―华盛顿小组;以英国剑桥大学乔利、哈格特和哈维为代表的剑桥派;以瑞典隆德大学哈格斯特朗为首的隆德派。此学派在四十年代已开始空间扩散的探讨,六十年代后又开展了时空地理学工作,均卓有成效。故哈氏被公认为当今最著名的理论和数量地理学者、现代区位论大师。
❸ 现代的地理学家都有哪些
著名地理学家:1、裴秀 2、郦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一、裴秀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这是他对中国地图学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直至今天地图绘制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裴秀几乎都扼要地提到了.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郦道元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兴三年(469),延兴二年(427)之说,但都缺乏可靠依据,卒于孝昌三年(527).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 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为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出身于江阴的天资聪颖.童年上私塾时,即听背经书,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没兴趣,有兴趣的是看古今史书,尤其是地方志,从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愿.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见明末政治黑
❹ 中国的地理学家有哪些人
中国地理学家 听语音
古代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众多,体现在旅游、方志、建筑、测量测绘、天文学等多个方面。[1]例如:
郦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张衡
一行
南宫说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启
乐史
罗洪先
贾耽
朱思本
晏谟
王士性
何秋涛
严如煜
顾炎武
徐继畲
杨守敬
于钦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对古代地理学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张骞父子
班超父子
法显,晋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郑和
近现代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以下列举部分:
白光润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宝音
保继刚
鲍觉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强国
蔡运龙
曹桂发
曹延藩
曹有挥
陈百明
陈朝辉
陈传康
陈尔寿
陈发虎
陈广庭
陈国阶
陈汉欣
陈静生
陈俊合
陈可馨
陈立人
陈能
陈沈良
陈述彭
陈曦
陈效逑
陈亚宁
陈永勤
陈永森
陈振楼
陈忠暖
谌湛溪
成升魁
承继成
程国栋
程和琴
褚广荣
褚亚平
崔功豪
崔鹏
代合治
邓辉
邓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宝
杜德斌
段汉明
范文纪
方创琳
方凤满
方俊
方修琦
冯德显
冯起
冯学智
傅伯杰
傅先兰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剑雄
葛全胜
葛绥成
宫辉力
龚胜生
谷人旭
顾朝林
顾祖禹
郭来喜
韩茂莉
韩昭庆
何秋涛
贺灿飞
侯仁之
侯甬坚
胡焕庸
胡序威
华林甫
黄秉维
黄国璋
黄健民
黄锡畴
景才瑞
蓝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国平
李吉均
李润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刘东生
刘科伟
刘培桐
刘兴诗
刘兴土
陆大道
陆林
罗洪先
罗开富
马溶之
满志敏
宁越敏
秦大河
任美锷
沙学浚
沈玉昌
施雅风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孙鸿烈
覃成林
谭其骧
唐晓峰
涂长望
王成组
王恩涌
王鸿祯
王缉慈
王乃昂
王乃梁
王守春
王颖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灏
吴传钧
吴殿廷
吴尚时
吴松弟
吴中伦
徐建华
许学强
许学工
严德一
严如煜
阎小培
杨纫章
杨吾扬
叶嘉安
尤联元
曾刚
曾世英
曾昭璇
张其昀
张伟然
张文忠
张相文
张晓虹
张修桂
赵荣
周立三
周尚意
周廷儒
周一星
周振鹤
朱鹤健
朱思本
朱震达
竺可桢
邹代钧
邹逸麟
左大康
❺ 现代有哪些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的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以下列举部分:
白光润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宝音
保继刚
鲍觉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强国
蔡运龙
曹桂发
曹延藩
曹有挥
陈百明
陈朝辉
陈传康
陈尔寿
陈发虎
陈广庭
陈国阶
陈汉欣
陈静生
陈俊合
陈可馨
陈立人
陈能
陈沈良
陈述彭
陈曦
陈效逑
陈亚宁
陈永勤
陈永森
陈振楼
陈忠暖
谌湛溪
成升魁
承继成
程国栋
程和琴
褚广荣
褚亚平
崔功豪
崔鹏
代合治
邓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宝
杜德斌
段汉明
范文纪
方创琳
方凤满
方俊
方修琦
冯德显
冯起
冯学智
傅伯杰
傅先兰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剑雄
葛全胜
葛绥成
宫辉力
龚胜生
谷人旭
顾朝林
顾祖禹
郭来喜
何秋涛
胡焕庸
胡序威
黄秉维
黄国璋
黄健民
黄锡畴
景才瑞
蓝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国平
李吉均
李润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刘东生
刘科伟
刘培桐
刘兴诗
刘兴土
陆大道
陆林
罗洪先
罗开富
马溶之
宁越敏
秦大河
任美鄂
沙学浚
沈玉昌
施雅风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孙鸿烈
覃成林
谭其骧
涂长望
王成组
王恩涌
王鸿祯
王缉慈
王乃梁
王颖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灏
吴传钧
吴殿廷
吴尚时
吴中伦
徐建华
许学强
严德一
严如煜
阎小培
杨纫章
杨吾扬
叶嘉安
尤联元
曾刚
曾世英
曾昭璇
张其昀
张文忠
张相文
赵荣
周立三
周廷儒
周一星
朱鹤健
朱思本
朱震达
竺可桢
邹代钧
邹逸麟
左大康
❻ 现代地理学发展有哪些趋势
1.学科内部的整体综合研究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社会要素所涉及的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的多个部门学科,它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体系。因此,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一直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其综合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割与对立的二元论阻碍了地理学的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愈来俞大,影响也更为显著。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日益剧烈的今天,人地关系更密切的的交织在一起。自然地理研究也不是纯自然主义,它也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反馈,人文地理研究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生态学基础,因此,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系统研究地理事象的出发点。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理环境系内合成一个巨大的综合系统,组成要素复杂多样,它的空间结构跨度大,并具有多层次结构和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采用定性,加上人类活动的时序性,因此,综合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地域系统动态变化规及其差异性,研究变化驱动因素与定量的系列综合指标,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地理学内部综合研究是近年重视的一个趋势,这种观念和方法上的综合使地理科学也逐渐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学科。
2.动态过程与驱动因素研究 地理学研究从静态研究、类型和结构的研究,已发展到对地理事象的动态过程分析和动态规律研究。研究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力,并通过动态监测为预报和预防提供依据。地表的地理格局与结构,有它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有它的历史过程和现代过程。地表某种事象的形成和演变,与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也十分相关。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文地理过程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如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的加剧、风沙灾害频繁出现等,是由于人类活动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引起。当然,一般而论,灾害现象的发生或生态环境的退化过程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但各种因素影响方式不同,影响力度不同,只有重视研究其具体影响因素和驱动力的作用过程和强度,方可从根本上了解地理过程的变化。从而制定预防对策和人工调控方案。所以,地理过程的动态研究、驱动力人分析及对地表格局的分析,近年已成为地理学更为重视的一种研究热点。
3.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地理事象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动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多种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可以更迅速更精确地认识互相有联系事物的本质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及其相互依赖性。这极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高分辩率的测试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技术以及模拟分析,使地理学研究领域不断开拓,使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日益演化。量化方法目前得到普遍应用,地理过程和地理事象的模型分析成了人们十分重视的研究内容。
4.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目前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相关学科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这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地球多层研究和整体分析,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方法论、信息论等理论与方法为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促进现代地理学的飞速发展有关的学科,如:生态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物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这些学科与地理学互相交叉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地理学与这些相关学科的结合不但有利于提高本学科研究水平,也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
5.空间尺度向宏观和微观发展 地理学研究在空间尺度上重视多层面研究,从区域系统向全球系统发展,目前全球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从不同尺度的综合系统研究地理环境结构和变化,已发展从全球尺度研究人类环境变化,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地理学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又趋向重视微观分析,如地理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土壤的发生与形成、植被的演替、土地的退化等,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其转化机制和转化过程。从中寻找规律和探索控制途径与对策。
❼ 中国地理科学的主要内容
主要刊登国内外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专水文地理学、地貌学、土属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地图学、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原创性论文、研究报道、技术方法、综述、书评等。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关注资源、环境、人口、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问题。
❽ 《中国地理学》
西单 王府井书店有售吧!
现在最新版是 《中国自然地理》 也是赵济赵剂出的,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
❾ 中国地理科学的简介
《中国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英文期刊名,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
《中国地理科学版》是中权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和德国施普林格 (Springer) 出版社合作出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国际地理期刊。
❿ 现代地理学发展有哪些趋势
近代地理抄学
(一)创立:洪堡、袭李特尔(德)
洪堡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充满内在联系的、永恒运动的整体;
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制作了世界第一幅等温线图,提出了大陆性的概念;
提出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的火成岩成因;
提出“磁暴”这一科学术语,发现地磁强度从极地到赤道递减的规律。
李特尔
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体系,把地理学从博物学、一般的自然科学中分立出来,将地球表面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倡导近代地理学的因果关系研究,比较研究和形态地理研究,在地理学科学体系、科学思想的建设上做了奠基性的贡献。
(二)西欧、北美近代地理学
英:麦金德、奇泽姆、赫伯森
法:白兰士、白吕纳
美:戴维斯、哈特向、巴罗斯、鲍曼、索尔
(三)俄罗斯及前苏联近代地理学
道库恰耶夫、巴朗斯基
(四)中国近代地理学
张相文
我国第一批近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气候学)、翁文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