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新能源科普讲了什么
Ⅰ 国家地理杂志是讲什么内容的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
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编辑 克里斯·约翰斯
类别 地理、科学、历史、自然
发行周期 月刊
首发日期 1888年10月
公司 国家地理学会
发行地 美国
语言 英文
网站 www.ngm.com
ISSN 0027-9358
Ⅱ 国家地理 Discovery BBC那个更权威各有什么特点
探索频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学、崭新科技和历史考古的纪录片。亚洲各个版本专的探索频道属除着重播放写实节目之外,也着重播放文化节目,如介绍中国、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节目。比如《流言终结者》系列
国家地理频道侧重于对自然、人文地理的纪录片,比较有名的有《不死的秦始皇》、国家地理百年典藏系列等
我也是比较喜欢NGC,还有国家地理杂志NGM。另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CNG是模仿NGM,但是目光局限,只是限制在地理方面,专业术语过多,没有NGM通俗易懂
Ⅲ 科普读物有哪些 介绍了什么
中国少年儿童网络全书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多层次需求,2007年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全新彩色图文版《中国少年儿童网络全书》。丛书分四卷,共收6000余个知识条目,6000余幅彩色插图。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收、借鉴了世界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网络全书的编撰思路和成功经验,以多视角、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出发点,筛选出少年儿童最感兴趣、最想知道、最需了解的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注重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把一座精彩丰富、奥妙无穷的知识殿堂展现给孩子们。 6000多个知识条目、200多万字的阐述说明,在少儿类的网络书中堪称“巨无霸”,沉甸甸地诠释着世界的丰富精彩,也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有问必答的满足。6000多幅生动精彩的彩色图片结合国际流行的版面设计大大提升了网络全书的视觉表现力,让阅读者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享受。版面上精心设置的各种小栏目更在细节处展现了新一代网络全书对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的吸收运用。贯穿全书各个不同知识领域的“参见”栏目如网络上的“链接”一般,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能力。趣味盎然的“拓展阅读”则像多媒体软件界面上的按键,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主动联想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探求、思考中获益、成长。与以往种种传统网络全书相比,这套彩图版网络全书以更加新颖、多样、前沿的表现形式,涵盖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法律、宗教等诸多领域,为中国少年儿童架构了一座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在广度、深度和新度上代表了当前网络全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水平。
其实有很多啦, 十万个为什么 之类的,权威的你随便搜一下或者去书店里一看就知道了
Ⅳ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是什么,专门提供那方面的知识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期刊,它的成功得益于成功的品牌策略。为了拓宽市场,该杂志采取品牌延伸策略,并向海外输出版权,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发行上寻求多元化渠道,实行独特的会员制订阅方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证明,中国的期刊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在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关键词】《国家地理》杂志;品牌策略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家以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的科技类期刊。目前,它在美国的发行量仅次于《电视指南》和《读者文摘》,并拥有20种文字的海外版本,在全美300强期刊排行榜上始终位居前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在于其卓有成效的品牌策略。它向世人证明,品牌策略是期刊赢得市场的必要手段。品牌策略之一:准确、清晰的市场定位。所谓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①媒介具有商品属性,同样地追求经济利润。因此,同企业为产品打造品牌一样,为了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媒介也要实行品牌经营。一个成功的品牌是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媒介带来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市场定位是媒介品牌建构的第一步,即媒介创造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而其中的读者定位是媒介市场定位的第一要素。创办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不定期刊物,其定位是“适合在已具有地理知识的人士中间传播地理知识。”②它的读者仅限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165位会员。后来,杂志的创始人贝尔决定,将办刊宗旨确定为向所有人普及地理知识。这样一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便从最初的小众市场逐渐走向大众市场,满足了广大地理爱好者及普通读者的需要,拓展了杂志的生存空间。目标读者确定之后,媒介要做的就是内容和风格定位。在信息时代,差别意味着价值,一种品牌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属性和特色,才具有市场竞争力。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于内容的打造可以用“包罗万象、精雕细刻”八个字来形容。每期杂志由五到七个专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地质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动物、异域文化等。从雪地冰川的阿拉斯加到湿热多雨的亚马逊河、从埃及的古文物到中国的藏羚羊,关注点呈现出一种全球性视角。刊登的文章不仅视野广阔,而且内容深厚。既有细腻的描写,也有深度的分析,信息量十分丰富。在专题策划方面,该杂志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外。以往的科学杂志仅限于介绍知识而少有时间观念。而美国《国家地理》却巧妙地把时效性引入了杂志中,以读者关心的事件为由头,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2003年春天,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之后,《国家地理》杂志在当年10月份策划了一期名为“抢救伊拉克文物”的专题。文章的作者——两位考古学家,深入动荡不安的伊拉克,追寻被当地暴民掠夺的珍贵文物的下落。专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战争对人文和自然的无情破坏。它使读者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从政治层面深入到文化领域,体现出一本主流科普杂志的独特视角与使命感。又如前段时间,美国宇航局开始对火星进行科学考察。《国家地理》杂志便以此为由头,策划了一期介绍火星的专题。这种“事件+知识”的文本模式,巧妙地将读者兴趣与知识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杂志的贴近性。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0多年来延续了相同的风格,散发出大气、尊贵、权威、厚重的气质。凭借这种气质,美国《国家地理》在同类杂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虽然名为地理杂志,但其内容却远远超出了地理学的范畴,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的知识,杂志将立足点放在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给人一种思辩之美。一般科普杂志多有说教味浓的弊病,而美国《国家地理》则异于同类散文游记的体例。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将细腻的个人感受融合在旅途见闻中,既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在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文章平和朴实,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读者可以像看小说一样,轻松读完整本杂志,而没有任何艰涩生硬之感。此外,杂志还设立了供读者发表意见的讨论专栏,增强杂志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感到,他们和杂志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除了精美充实、内涵深刻的文字以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另一个特色是图片的运用。杂志在创办之初没有图片的,面目十分严肃。1899年,23岁的中学教师格罗夫纳就任总编辑之后,对杂志的风格进行了大胆革新,将摄影图片大量地引入到杂志的页面设计中,从而形成了杂志唯美华丽的风格。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照片带给读者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相关的可以去看看这个网页。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31703825.html
记得采纳啊
Ⅳ 问一下关于国家地理里的一部关于寻找新能源的片子
《生态来之城》未来的超级城市,自真不是真的城市,而是2050年城市生活可能的蓝图。人口拥挤,污染和环境战乱这就是生态之城在这六集创新的节目里诺贝尔奖得主丹凯门要介绍的科技,能否改变我们的城市,迎接更光明的未来。
生态之城 第1集:食物供给
生态之城 第2集:运输之道
生态之城 第3集:垃圾处理
生态之城 第4集:全新建筑
生态之城 第5集:电力生产
生态之城 第6集:创新都会
Ⅵ 科普书有哪些内容是
1、创造的发动机[美]埃里克·德雷克斯勒 著 零火 译 本书是纳米技术之父埃里克·德雷克斯勒(K. Eric Drexler)的代表作,首次在翻译成中文并得到作者许可在网上发表。原载于新浪舰船知识论坛,译者授权发表于三思科学网站。 我们排列组合原子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技术基础。我们在排列原子方面的进展仍然在使用原始的方法。我们现在的技术仍然是把原子作为杂乱的一大堆来操作。但是自然的法则为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并且全球竞赛的压力也促使我们快速向前,不论是好是坏,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突破正在到来!2、科学与怪异作者:[美]乔治·O·阿贝尔 等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其主要内容不外是外星人已经访问过地球、上帝是宇航员、百慕大三角、飞碟、天外来客、通灵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如乔治·O·阿贝尔、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等,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本《科学与怪异》。他们在书中首次就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3、打开原子的大门作者:郭正谊 作者授权发表电子版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4、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E. 薛定谔 著 这是一位物理学家(很大程度上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生物学的思考。如作者所言,这样的综合是有风险的,但在学科越来越专门化的今天,必须要有人冒着风险,来把已知的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事实上,薛定谔深远的洞见与天才的预测,曾促使许多富有创造力的头脑被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的奥秘所吸引,从而投身其中,J.沃森和F.克里克对生物学研究最初的兴趣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这本小册子。作为物理学家的薛定谔,是二十世下半叶这场轰轰烈烈、充满浪漫色彩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先驱。5、数理化通俗演义 (补完版,总71回)梁衡 著 KID扫校 科学史在这里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英雄传奇。这里有以身殉道的悲壮,有“我发现了”的狂喜,有真理之路上的种种磨难与曲折,和探求真理的人们永不言败的勇气。既是演义,部分细节未必与史实相符,但对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是极好的科学史入门读物。6、外星球文明的探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卡尔·萨根 著张彦斌 王士兴 金纬 译 在原子和分子方面我们与宇宙其余部分的联系是真实的,井非出于虚构。用望远镜和宇宙飞船继续探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还可能发现其它的联系。可能存在着一个外星球文明之间的通讯网,我们明天就可能和这种网络挂上钩,亦未可知。占星术所开的空头支票——“星星促成我们的个性”,现代天文学也无法兑现,然而,具有深邃远见的人类想要探索和弄清我们与宇宙的联系,这一目标是人类今天力所能及的。科学的故事.世界科普名著丛书
作者:(法)法布尔(Fabre,J.H.) 著,冉堇宏 译
出版:北方妇儿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本套丛书选取一流科学家的经典科普读物,形象地讲述了科学的敬事。这些故事分别从动物、元素、宇宙、大地、物理等方面向读者尽情演绎出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一个真理:人与世界息息相关,爱护、保护这个世界就是爱护、保护人类自身。书中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用他们在科学上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考以及优美的文字和通俗的语言来讨论自己对宇宙、对自然、对生物,以及对人类自己的看法。科学里有许多绝妙而稀奇的思想,却总被关在狭小的盒子里,只有握着钥匙的少部分人才可能走近它们,那不是太可惜了吗?他们把那盒子打开,
新华书店网店新华文轩有卖的
Ⅶ 你读过哪些科普书籍了解哪些科普知识
幼儿园阶段:
《YOUPI小网络》
《妙想科学》
《简单的科学(2岁以上)》
《简单的科学(5岁以上)》
《小小探索者网络全书(全8册)》
《忙忙碌碌镇》
《奇思妙想学数学》 ...展开幼儿园阶段:
《YOUPI小网络》
《妙想科学》
《简单的科学(2岁以上)》
《简单的科学(5岁以上)》
《小小探索者网络全书(全8册)》
《忙忙碌碌镇》
《奇思妙想学数学》
《开心数学故事》
《数学小子》......
小学阶段
《森林报》
《神奇校车》
《布瓜系列》
《法布尔昆虫记》
《它们是怎么来的》
《自己动手小机灵》
《有趣的科学(四册)》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
《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
“小机灵鬼协会”系列图书(花山文艺出版社)......
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
《可怕的科学》系列全20册
《雨树溶溶系列》
《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
《国家地理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丛书》
《国家地理学生主题阅读训练丛书·中文翻译版》......
四年级:《Heidi》、《Pollyanna》、《A little princess》、《Peter pan》、《Matilda》
五年级:读《the chronicles of narnia》、《Harry potter》
高中阶段
《万物简史》
《时间简史》
《科学的旅程》
《科学探索者》(美国权威教材) ......
Ⅷ 大家推荐一些好的科普杂志.
《新发现》(推荐)
《科学世界》(过于基础)
《新知客》
《极客》(《极客》的语言风格趋向于网络化,让人有种不专业的感觉,不看也可以)
......
不过,国内还没有质量能超过《环球科学》的科普杂志。
Ⅸ 7部地理科普纪录片 怎么可以把地理讲得这么有趣
1.地球的力量
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
豆瓣评分:9.4
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纪录片的解说人 Dr.Iain Steward 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由他为我们细说地球的故事,讲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现场演示,很有说服力。
纪录片共有五集,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历史和构成要素:原来是火山、大气、冰川、海洋这四种力量联合起来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星球,它们也是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源头。
第1集:火山(Volcano )
第2集:大气(Atmosphere)
第3集:冰川(Ice)
第4集:海洋(Oceans)
第5集:珍稀地球(Rare Earth)
无论是地理跨度、探险设计还是拍摄技巧,BBC这部耗时三年的纪录片处处可见其诚意和用心。画面极其精美,大量俯视远景,非常开阔。
与很多自然纪录片表达的环保思想不同,这部片子并没有很多的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地球,而是站在一个宏观的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来观察。人类不过是地球45亿年来发生的种种的一个片段而已。所以,到底是人类要保护地球?还是人类要保护自己?值得更深的思考。
2.地球造人 How Earth Made Us
豆瓣评分:9.2
这部纪录片第一次通过电视展现地球的神奇力量对人类发展的影响,BBC制作团队跑遍全球,收集了人类文明受四大自然因素水、金(地球内部)、火、风影响的历史痕迹。
解说还是地理学家 Iain Stewart,他从地质学、地理学和气候的角度,带领观众探究地球是怎样改变人类生活的。
纪录片共有五集,前四集讲述地球的四种自然形态对人类的影响,最后一集分析了人类的活动怎样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片子很好地诠释了的人类和地球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1集:地球深处(Deep Earth)
第2集:水(Water)
第3集:风(Wind)
第4集:火(Fire)
第5集:人类星球(Human Planet)
影片将历史故事的讲述和绚丽的摄影镜头紧密结合,有网友看完后说,又一次被BBC震惊了,怎么可以把地理和历史讲的这么有趣、这么惊险!航拍、特效、模拟场景等都很精致,看完很感动,也很震撼,对自然、历史又有了新的想法。
3、寰宇轨迹 Orbit - Earths Extraordinary Journey
豆瓣评分:9.1
地球的公转、自转运动有点抽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起来也有点困难。BBC这次又来了一次壮举,他们的制作者跟随地球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绕日航行,见证了这一年的奇异旅程带给地球的变化。
这部纪录片首次展示了地球绕日环行的全过程,把基础的地理知识用CG动画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呈现,让地球运动部分表现的更通熟易懂,形象直观,画面唯美精致,很值得学生看看。
纪录片中,从更替的四季到破坏性的气候现象,科学家们绕太阳环行感受由航行带来的极致体验;他们也试图向观众解释在时间的长河中,地球轨道如何发生着变化,以及这些微妙的变化给地球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网友@Au.尚: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绝佳的科普作品。气象、地理、空间都涵盖到,远不像当初学的时候那么枯燥。
4、向深海出发
Oceans
豆瓣评分:8.9
这是一部BBC海洋系列的地理科普纪录片,也是一部集中了生物、探险、科考、环境等各类题材的综合性专题纪录片。
英国科学考察团队耗时近1年,深入海底的未知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整个科考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们在全球海洋范围内,对地球上的七大地区海洋、近1000多处海底深处进行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探索。他们记录下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最新发现,这些发现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它们不仅填补了此前海洋生物学有关记载的空白,而且也就此揭开海洋研究的新的篇章…
这个系列总共包括8集:
第1集 加利福尼亚湾(The Sea of Cortez)
第2集 南大洋(The Southern Ocean)
第3集 红海(The Red Sea)
第4集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第5集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
第6集 印度洋近海(The Indian Ocean - coastal waters)
第7集 地中海(The Mediterranean Sea)
第8集 北冰洋(The Arctic Ocean)
5、大陆的崛起
Rise of the Continents
豆瓣评分:8.5
了解了海洋知识,再来认识一下大陆版块。这部纪录片还是出自BBC,解说依然是Iain教授,主要介绍了地球几大板块的形成过程:非洲、澳洲、美洲、亚欧大陆版块的形成及奇特的地理地貌。
第1集:非洲(Africa)
非洲是人类诞生的地方,似乎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发现,非洲从远古大陆分裂出来后,造成了今天的种种面貌,野生动物,贫穷与财富,甚至古文明。
第2集:澳洲(Australia)
澳洲,它在我们印象之中是偏远孤绝。看似千百万年恒久不变,但其实澳洲有一段截然不同的历史。科学家开始探索钻研,在炙热的沙漠焦土下,发现到一些能揭示过去的蛛丝马迹。
第3集:美洲(The Americas)
美洲,包括北美洲与南美洲。科学家揭示美洲大陆怎从远古大陆分出来,以及美洲大陆历史怎推动物种演化,缔造出我们认识的今天的美洲。
第4集:亚欧大陆(Eurasia)
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从葡萄牙西岸一直延伸至俄罗斯的太平洋海岸,人口46亿。科学家开始揭示这块巨型大陆形成的过程,种种证据表明亚欧大陆,是在一连串巨大碰撞中诞生,好像汽车慢慢碰撞,最终导致文明的诞生…
6、国家地理:河流与生命系列
National Geographic:Rivers and Life
豆瓣评分:8.5
这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频道,介绍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长江与莱因河,寻找这些大河的源头、历史与变化。
纪录片主要探索了人类与大河系统的多变关系,用河流串起了人们的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大河流域的数百万人是如何受到这些河川影响的。
除了能认识与大河和谐共存的原住民、现代贸易商、艺术家与工匠之外,还可以了解到各大城市是如何透过21世纪尖端科技,防止这些古老大河造成水患的…
纪录片共有6集:
第1集:亚马孙河(Amazon)
第2集:恒河(Ganges)
第3集: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第4集:尼罗河(Nile)
第5集:莱因河(Rhine)
第6集:长江(Yangtze)
网友@Lugege:
片子很有条理性,整体都非常好。河流哺育人类,人类又利用改造河流。河流的命运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只是程度与因地而异衍生的文化。
7、BBC:神奇季风
Wonders of the Monsoon
豆瓣评分9.7
季风,地球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迹之一,初高中地理课上都会学到。季风塑造了不同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也孕育了不同地区的多样文化。这部BBC五集纪录片从季风系统的生态角度,带领观众在宏观微观层面认识季风区的人和动物,介绍了从喜马拉雅山到澳大利亚北部的奇特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