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地理观后感

地理中国地理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1-27 17:24:16

A. 地理中国观后感200字左右,3篇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B. 观看地理中国写一篇800字随笔

观《地理中国》有感
又看了一遍《地理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地理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C. 地理中国观后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D. 地理中国观后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庆县千家店乡几个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丛间遍布嶙峋怪石,纹理密布、年轮清晰、栩栩如生,经过地质专家的研究是火山喷发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发现
在海南的密林间两座圆形的池塘赫然出现在科考队员眼前,水塘外形规则依照圆弧形状整齐排列,看起来就像是人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说这两块水塘很有灵性是两座神湖,地质学家怀疑村民的说法,为了揭开谜团,队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后发现,这两座池塘是火山喷发的结果。

天柱山地质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潜山县庙口村附近发现一块不寻常的石头,经过专家探究,在石头中发现了柯石英,科学家由此推断石头所在地曾经经历过超高温高压的洗礼。科学家们又在天柱山一带进行进一步勘测,终于得出了结论。在1.3亿年前,由于地下岩浆的不断涌动,将地下花岗岩层推挤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万年前,一条地下超高温高压带被带到了地表,这也是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碰撞、俯冲、折返的有力证据。

《神奇的硅化木》

上个世纪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庆县的山区被当地农民发现,引来地质学家的关注。由此,专家们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科考,最终确定,硅化木孕育于距今一亿年前的侏罗纪,而它的形成,则是亿万年复杂地质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本片将跟随地质专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谜

《大峡谷的奥秘》

四川大渡河大峡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峡谷之一。正因为深,在峡谷两岸,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从谷底向上整齐排列。岩石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质及生物衍变的教科书”,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记录了十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

望采纳,谢谢(只有5篇)

E. 2篇地理中国的观后感200字到300字

《地理中国》观后感
——山水长安 冰湖神话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主峰。它,雄伟俊秀,风光绮丽,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感叹。尤其是山顶上那个椭圆形的湖泊———大爷海,如同一只幽蓝的天眼,向尘世间抛出一个个足以令人动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宝鸡,在陕西民间对其神秘的猜测经年不断。
有一个传说,在天上玉皇大帝让他的儿子们下凡来到太白山上修炼,被太白山那锦绣的风景所吸引住了,于是便不愿意离去,就化为一个个湖泊,从此以高山相伴。相传大爷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儿子变的。
大爷海东、南、西三面高耸着山,北面为山谷。大爷海周长约为300米,以此推算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处是18米,有23万立方米的储水量。在大爷海的背后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水晶宫吗?
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在洞内有许多冰锥、冰笋、冰旗琳琅满目,景象万千,这就是大爷海的源头——水晶宫。它里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体,是因为他正好处于背阴的山坡,常年没有阳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渗出的水滴,到了这里,就化成了冰锥、冰笋。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锥、冰笋的奇观,更多的则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在侵蚀岩石的同时,也注入了下方湛蓝的湖泊——大爷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蕴含着那么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送给我们那麽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在着神秘的世界中,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神秘景观?让我们慢慢的来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码吧!

地理中国 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破解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F. 一篇1000字左右的中国地理地形观后感

中国大陆上东西走向的山脉较为明显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咯喇昆仑山也可大致看作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为横断山、六盘山和贺兰山。其中尤以横断山脉中段南北走向的特点最为明显。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大雪山、怒山、玉龙山、高黎贡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夹其间,形成了岭谷相间、山险流急的地形。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中,有两列在陆地上,一列在海中。最东面的台湾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连结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个边缘弧,因此得名“岛弧山脉”。沿中国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以武夷山为代表的浙闽丘陵。最西面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于中、苏、蒙边境上的阿尔泰山是典型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

西部多山地,由于远离海岸,与外界联系接触较少,导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东部地形平坦,则因为靠近太平洋,与周围国家联系密切,经济交流多,时刻与世界经济保持较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比较快。
西部深处内陆,缺水,毗邻国家也较落后,无法发展较好的对外贸易;东部有充足的太平洋的水,利于经济发展,与周围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方便。

G.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 20121231 系列节目《五岳》—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是一座无法攀登的山峰,这是自然雕塑师创造的绝品。然而险绝之地自古就有人类的足迹,这些人在绝壁上行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望采纳

H. 地理中国观后感100字最近的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在景色迷人的中国,藏着无数个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东西。打开《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能使我们明白成千上万个迷,并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识
自从我阅读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便可以解答同学之间问的简单的地理问题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开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这本书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难以解答的古怪问题。
本书图文并茂,它让你知道这东西长什么样儿,那东西是什么,有些字难认又难理解,这本书将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买它,好帮他们找资料,它把所有名胜古迹都记下来了,让你对它爱不释手。

I. 观看中央10台《地理中国》栏目观后感至少1000字 急用!!

2019年1月28日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播放了录像节目,题目是坑底异像,其中间的一段异像是有一处钟乳石是横着的方向生长的。在观看电视的时候我拍了五张照片,我是头一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个横向生长的钟乳石。电视中贵州师范大学的王恒松教授认为是风的作用才产生了这个横向生长的钟乳石。我对这个结论产生了质疑,我认为如果是风的作用的话,那么在这个横向生长的钟乳石左右大约五十公分的左右还有向下生长的钟乳石,为什么那两处距离较近的钟乳石没有受到风的影响。根据我的观察,这个横向生长的钟乳石是由于这块产生钟乳石的太空岩石,或者是由地底拱出来的岩石当时是呈现融化半融化的状态,当钟乳石的溶液向下流淌的时候,逐渐冷却而固定了,可是这个流淌的钟乳石的基础由于较厚还是呈现半融化的软化状态,这块基础的岩石较重,受到地球的引力下垂于上面的岩石脱离,又由于左面基础岩石的粘连拖累促使这块岩石面下沉左面牵扯这个已经与地面垂直流淌的钟乳石顺时针旋转了90度,才把那个原来竖着流淌的钟乳石横了过来,由于这个横着的钟乳石还没有彻底冷却,受到地球的引力产生了微小的弯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的这个发现,是建立在钟乳石并不是经过几十百千万年才形成的,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瞬间形成的,我的这个想法看法不一定正确,还有待于科学界科学家们做出科学的判断。我当时看过这期节目后几天给节目组的主持人于胜春邮寄过挂号信,问过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回音也不知道收到没有?我的名字:刘君电话号码:13703619431.我还有我自己认为的天文地理方面的科学发现,可是没有找到地方发表,希望看到这段评论的,联系我微信号是实名头像是红色背景大海中的帆船,谢啦

J. 2016地理中国江山多娇观后感

温婉富庶、水天一色的水乡泽国,历来就是文人墨客不断称颂的对象。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范仲淹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西湖边、断桥前,留下了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说;白阳淀上、微山湖边、沙家浜里,抗日英豪用生命与鲜血,谱写出抗击敌人、保卫家园的壮丽篇章。
在我们抒发着对湖光山色的眷恋时,又有谁想到,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湖泊?这些湖泊又分布在哪里?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又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根据科学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接近2700个。这些湖泊,按照分布区域,被划分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蒙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五个部分。不同湖区里的湖泊,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一些地方的湖泊,甚至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的其它湖泊,完全相反的自然风貌。

地处西北内陆的博斯腾湖,为何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东北平原上,为何出现毫无生命气息,却又蕴藏着特殊财富的湖泊?青海湖畔,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候鸟的生存?棕头鸥的种群又为什么离奇消失?哪个湖区,养育着全国近38%的人口、提供了全国约30%的粮食产量?特别节目《江山多娇》,为您全景展示中国湖泊的绝美风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