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宋朝末年人文地理

宋朝末年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1-27 15:34:31

㈠ 北宋末年距今几年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众梁山泊(又名梁山泺。今山东省梁山、郓城间)起义,反抗官府,抗击官军镇压的作战。

距今888年。

㈡ 给一张南宋末年的形势地图

南宋末年,指金被灭后,忽必烈时期,南宋与蒙古相对持的地图。

㈢ 宋朝末期历史简要

宋咸淳七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 年 12 月 18 日),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
元,以示正统,是为元世祖。次年二月,迁都大都大兴府(今北京)。
早在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刘整“奏攻宋方略,
宜先从事襄阳”①。如攻占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灭。次年七月,忽必烈命刘
整协同阿术围攻襄阳,宋将吕文德艰苦拒守。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
后宋军继续抗击。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1273)正月,樊城在被围 4 年
后失陷。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历时 5 年的襄樊保卫战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次年六月决定大举伐宋,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
并晋升为统帅,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路侵宋。七月,度宗死,子赵■即位,
年仅 4 岁,是为恭帝,理宗皇后谢道清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初,元军已顺流东下,宋沿江城邑
纷纷败降。二月,宋相贾似道以战舰 2500 艘、战士 7 万,抗击元军于丁家洲
(今安徽贵池北),伯颜命左右翼骑兵夹江而进,炮声远震百里,宋军大败,
贾似道逃往扬州,江东及淮西诸郡相继败降。
同年十一月,伯颜分军三路直奔南宋首都临安,阿剌罕率西路军从建康
出广德,东路董文炳率舟师向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伯颜从中路节度诸军,
定期会于临安。
元军长驱直入,宋将王安节保卫常州达两月之久,十一月中旬常州破,
死者无数,邻邑望风奔溃,遂迫临安。次年正月初八日(1276 年 2 月 4 日),
伯颜进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宋遣使迎降,但还求保留宋朝。次日,
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命与伯颜交涉,文天祥
因坚持不降而被元军扣留。二月初五,南宋恭帝降。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
太后等被押至大都,6 岁的宋恭帝被降封为瀛国公,元至元十九年(1282)
被迁往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为僧,元至治三年(1323)
死。
从 1235 年窝阔台汗对宋用兵至 1276 年伯颜入临安,南宋恭帝降,共约
40 年之久。

㈣ 宋末的详细历史资料

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将宗望率军匆匆北撤以后,一面继续在黄河以北攻打尚未占领的州县,一面作再次大举攻宋的准备,宋朝却恢复了文恬武嬉的故态。宋徽宗赵佶被接回了东京。宋徽宗、宋钦宗赵恒父子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一头栽进了酒肉声色之中。

在宗望率金兵渡黄河退却时,老将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发动一次袭击,将金兵消灭。宋钦宗不但不采纳种师道的建议,反而还撤了他的职。

宋朝统治者不作任何防御金兵再次进攻的军事准备,各路勤王军队也被下令遣还。他们想入非非,企图暗中联络在金朝的辽降将耶律余睹等人,里应外合搞垮金朝,以求获得意外的成功。于是,金朝以此事和宋朝不履行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的诺言为口实,于靖康元年八月,再次出兵南侵。金太宗命令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进军。

宗望率领的东路军从保州(今河北保定市)出发,连续攻陷真定、庆源,并经恩州(今河北清河县),由大名府魏县(今河北魏县西南三十里)取李固渡渡过黄河。宗翰率领的西路军继续围攻太原。北宋朝廷一再破坏河东的抗金部署,太原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被围困250多天后,终于在九月间被金兵攻破。接着,宗翰率军越过无宋兵守卫的险隘南北关(在今山西灵石县),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守卫河阳对岸的宋军有12万人,金军不敢渡河。金军将许多战鼓集中起来,敲了一夜,宋军吓得连夜溃逃。西路金兵顺利渡过黄河,进占西京(今河南洛阳市)、郑州。两路金兵同时进逼东京。

金统治者对宋朝采取的是“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一面加强军事进攻,一面又不断派使者同宋朝磋商议和条件。金军渡过黄河以后,宗翰派使臣到宋朝,提出划黄河为界,河北、河东(今山西省)的地方全部归金国。宋钦宗对金国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他立即派门下侍郎耿南仲和开封知府聂昌去办理割地事宜。钦宗还下诏给河北、河东的军民,令他们开城降金。

河北、河东的人民异常愤怒,立即掀起了反割地的怒潮。聂昌走到绛州(今山西新绛县),被绛州人民杀死。耿南仲和金使臣到卫州(今河南汲县),卫州人民要捉拿金使臣,金使臣吓得仓惶出逃。耿南仲再也不敢提割地的事了。

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金兵东、西路军会师汴京城下。金兵再次包围了宋朝京城。这时京城危在旦夕,宋钦宗还在幻想与金求和。汴京虽然还有7万宋兵,但宋钦宗根本不组织这支军队进行有效地抵抗。汴京城中的百姓坚决要求抵抗金兵,自动起来杀死抵抗不力、有奸细嫌疑的东壁统制官辛康宗。宋钦宗一伙害怕京城百姓造反,在杀死辛康宗的事发生后,赶忙把参加守城的汴京百姓赶下了城头。

宋钦宗不让汴京百姓抗金,却想依靠汴京的市井无赖,组织所谓“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来保卫汴京。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自称懂得“六甲法”的郭京命令由一帮无赖组成的7777个“六甲正兵”,大开宣化门出战。这帮“神兵”一出城就被金兵击溃。郭京见势不妙,推说下城“作法”,带领残兵南逃。洞开的城门还未来得及关闭,金兵就蜂拥而入。汴京失守了。

汴京城破后,宋军将士和城中百姓纷纷要求与敌人进行巷战。他们宣誓:人在城在,誓与京城共存亡!宋钦宗吓得面无人色,哪里敢抵抗。他狠狠地说:“巷战巷战,无异于加速死亡。君不见精通‘六甲法’的郭京也被打败了?金胜宋败,这是天意!”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求和。何栗吓得连马背都爬不上去,手中的马鞭一连落下来三次。

何栗到了金营,宗翰、宗望对他说:“我们不想灭掉宋朝。请宋朝皇上前来商议割地。谈妥了,我们立即退兵。”宋钦宗带领几个大臣赶到金营,向宗翰、宗望交了降表。钦宗交了降表,可金兵还是不撤退,他们提出要废除宋钦宗的帝号,另立一个宋国的国君。钦宗回到京城,痛哭一场,觉得一切都完了。接着,金军派人进城,查封府库的金银财物,抢去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绢1000万匹。宋钦宗还派出24名官员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前后查抄了二十多天,金兵除了搜去大量金银财宝之外,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案也一抢而空。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宋钦宗被拘押在金营。金太宗下令废掉了宋徽宗、宋钦宗。四月初一,金兵把钦宗父子连同后妃、宗室、朝官3000多人俘虏北去。北宋王朝覆灭了。

这次事变是在北宋靖康年间发生的,所以历史上称作“靖康之变”。

金兵退走前,立宋朝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
南宋的灭亡

宋咸淳七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 年 12 月 18 日),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
元,以示正统,是为元世祖。次年二月,迁都大都大兴府(今北京)。
早在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刘整“奏攻宋方略,
宜先从事襄阳”①。如攻占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灭。次年七月,忽必烈命刘
整协同阿术围攻襄阳,宋将吕文德艰苦拒守。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
后宋军继续抗击。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1273)正月,樊城在被围 4 年
后失陷。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历时 5 年的襄樊保卫战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次年六月决定大举伐宋,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
并晋升为统帅,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路侵宋。七月,度宗死,子赵■即位,
年仅 4 岁,是为恭帝,理宗皇后谢道清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初,元军已顺流东下,宋沿江城邑
纷纷败降。二月,宋相贾似道以战舰 2500 艘、战士 7 万,抗击元军于丁家洲
(今安徽贵池北),伯颜命左右翼骑兵夹江而进,炮声远震百里,宋军大败,
贾似道逃往扬州,江东及淮西诸郡相继败降。
同年十一月,伯颜分军三路直奔南宋首都临安,阿剌罕率西路军从建康
出广德,东路董文炳率舟师向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伯颜从中路节度诸军,
定期会于临安。
元军长驱直入,宋将王安节保卫常州达两月之久,十一月中旬常州破,
死者无数,邻邑望风奔溃,遂迫临安。次年正月初八日(1276 年 2 月 4 日),
伯颜进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宋遣使迎降,但还求保留宋朝。次日,
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命与伯颜交涉,文天祥
因坚持不降而被元军扣留。二月初五,南宋恭帝降。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
太后等被押至大都,6 岁的宋恭帝被降封为瀛国公,元至元十九年(1282)
被迁往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为僧,元至治三年(1323)
死。
从 1235 年窝阔台汗对宋用兵至 1276 年伯颜入临安,南宋恭帝降,共约
40 年之久。
另一说
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统治者上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朝政上吏治腐败,使得民不聊生。加之在外交措施方面失当(南宋与蒙古结盟灭掉金朝,顿失防御屏障,并将自己的实力暴露于蒙古贵族面前,实属重大失策),导致内外交困所致。像贾似道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个浪荡子弟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充分体现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作为前线指挥,他一面封锁军情,一面向敌人称臣请降,这种两面派的作风是无法长久的。君臣上下,不思进取,既没有北定中原的雄心,也没有积极防御的打算,只是一味搜括民脂民膏,贪恋奢华的生活,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形象的写照。南宋后期的政治可用皇权旁落、大臣擅权、皇后干政、朝政混乱和民怨沸腾来概括。如此以来,国家岂有不灭亡之理?!所以,当南宋统治者选择了逃避甚至是投降政策时,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注定灭亡的道路!

㈤ 北宋末年形势问题

1、北宋末年的西夏一度被大宋西军压制,挣扎在灭国的边缘。1066年,宋军于大顺城击溃西夏军,作战中宋军发现西夏军不擅长攻城,且后方补给压力很大,遂采用经济制裁与碉堡作战的手段对西夏领土进行蚕食。如果不是北宋突然灭亡,西夏很可能灭国。05年宁夏固原还挖出了当年宋军所筑的京观,证实了史书中记载的北宋军队追杀西夏溃兵的路线。
2、宋朝境内几乎没有沙漠,现代中国的五大沙漠地区都是在宋代之后形成的。而且宋朝大概是中原王朝中唯一一只从未见识过北方草原、沙漠的王朝了。如果非要写沙漠,那只能描写与西夏接壤地区的西北荒漠了。
3、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随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双方签订了“海上之盟”: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宋。 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燕京。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宋改燕京为燕山府。

㈥ 谁知道宋朝末年的历史

要研究这段历史,主要需要研读《三朝北盟会编》。此书为宋代史学名著。二百五十卷。作者徐梦莘(1126~1207),江西清江人。二十九岁举进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居家著述,至绍熙五年(1194)六十九岁时才撰成《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但“各说异同,事有疑信”。因此,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书成之后,庆元二年(1196)实录院取进,作为编修《高宗实录》的参考。其所引用的资料也因史馆缺少,录进了一百多种。为此,宋廷特除徐梦莘为直秘阁。此后,徐梦莘又继续编纂了《北盟集补》五十卷,但早已失传。由於徐梦莘痛感“靖康之祸”,靖康史事也就成为该书的一个重点。该书自政和七年(1117)宋遣使与金订“海上之盟”开始,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被杀,次年宋金恢复和议止,共书四十五年事。靖康为时不过一年半,却占了七十五卷,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而且叙事亦极细致。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和细致的叙述,以揭示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祸”的原委终始。《三朝北盟会编》徵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因此保存了文献材料的原貌。这种引用方法,在过去编年史著作中是不多见的。该书徵引的史料,有许多后来散失,赖该书得以保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方便。此外,有些史册,诸如《建炎通问录》、《顺昌破贼录》、《靖康小雅》、《伪齐录》等,多与《会编》所载文字相同,当系从该书辑录出来的。《三朝北盟会编》史料丰富,记述详赡,为研究辽、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我有《三朝北盟会编》的电子版,需要的话,可以发到你邮箱。

㈦ 北宋末年到底有多乱,即便没有金兵南下,宋朝也要灭亡

金兵没有南下也总能拖个10年20年 金兵南下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㈧ 宋朝末期

宋朝
一、刘宋
刘裕建立,420年立国,479年亡国,为南朝之一。权臣萧道成废专宋顺帝刘淮而自立属,建立南齐,刘宋灭亡;最后一个皇帝刘淮;当时社会以白面小生为美,男子喜脂粉,应该流行男风。
二、赵宋
赵匡胤建立,960年立国,1279年亡国。北宋因靖康之变而亡,北方新崛起的金政权攻陷北宋首都开封,废北宋末代皇帝钦宗赵桓,北宋亡;南宋为蒙元所灭,1276年元朝攻陷南宋首都临安,宋恭帝出降,南宋大臣先后拥立恭帝的哥哥赵昰、弟弟赵昺为帝,1279年崖山之站,南宋残余军队全军覆没,末帝赵昺投海而死, 宋亡。北宋末代皇帝是宋钦宗赵桓,南宋末代皇帝是赵昺。没有资料表明当时社会流行男风。
三、韩宋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所建,韩林儿是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国号宋,韩林儿称小明王。朱元璋在起麾下受封吴王。后朱元璋迎接其到南京,中途打翻其乘坐的龙舟,溺水而亡。唯一一个皇帝是韩林儿。

㈨ 关于历史和地理的相关问题!

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和世界的)
地理: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那上面有各个地方详细的情况。

㈩ 南宋末年的历史

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占了建康和临安。宋度宗之长子恭帝被俘。朝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度宗另一儿子益王为帝,是为端宗,其弟被封为卫王。但凶捍的蒙古大军并未因此而放弃,依旧穷追不舍,两个末代皇兄弟被迫流亡。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护送下,他们经海路先后途经泉州、潮州、惠州、广州等地,最终至九龙官富场(即今九龙城附近),在此建立行宫。

可惜,残酷的蒙古大军死缠不放,追逐到底。因此,他俩和随行官员经浅湾(即荃湾)、秀山等地再次逃亡。途中,端宗遇飓风,沉溺得病,结果在碙州驾崩。卫王随即继位,是为帝昺,转至新会崖山。元兵追至,宋军大败,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殉国,南宋结束。

其间,宋末两帝曾在香港暂居有半年多的时间,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九龙城土爪湾筑了一座石台。为何在此筑石台?传说帝昺被蒙古大军追至此山岗时,走投无路。正当千钧一发之际,山岗上的一块大石突然一分为二,帝藏於其中,逃过大难。虽然这是传说,但也表现出时人对宋帝忠爱之情。不少人猜疑为甚麼宋王台中的碑文用「王」字,不用「皇」字。不少史学家认为这是故意。南宋亡国,元朝继承统治中国。碑文刻凿者为免得罪元朝的统治者,故将「皇」改为「王」。今天,宋王台公园旁的小道已命名为「宋皇台道」,已肯定了两帝是属於正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