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精品课程

人文地理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1-27 15:07:42

㈠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学院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年创建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成立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组建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2年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昭璇、吴壮达、钟功甫、刘南威、吴正、吴郁文、韩渊丰、卓正大、黄少敏、陈敬堂等老一辈地理学家,在丹霞地貌、珠江三角洲发育、历史地理学、华南沿海风沙地貌、古天文航海、农业区划、区域经济开发、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国区域地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成果。
地理科学学院的发展倾注了以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学者的心血,他们在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发育的历史过程、华南沿海风沙地貌的发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广东农业区划、中国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在环境及其演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海岸地貌的发育与管理、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教学和科研论文与著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国50多年以来,地理科学学院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积毕业各种层次学生5000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目前都在各自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职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5人,省“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1995年以来,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6项;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3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其中《自然地理学》、《中国区域地理》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800余篇,多篇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EI等世界检索系统收录。在某些领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华南热带、亚热带风尘堆积环境意义、季风亚洲第四纪古冰川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一直贯彻、实行多层次形式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点和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同时在继续教育如教育硕士、函授本科、夜大专科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学院有两门省级重点课程,“自然地理学”长期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得“土地规划机构甲级资质”。2008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规划、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与软件公司进行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决策与土地管理的综合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国土、经济、旅游、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近千名;拥有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元素分析仪、阴离子分析仪及全站仪、彩喷绘图仪、扫描仪、数字经纬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各类中英文藏书12万册,期刊220种。
地理科学学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组织,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现设有三个系: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另设有热带地貌研究室、旅游研究所、区域和城镇规划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热带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遥感函授教学法、地质地貌等5个教研室和导游培训中心。本院主编、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热带地貌》面向全国发行。
地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全部达到了合格课程标准。其中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GIS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生态与生态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增建新的多媒体教室,全系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应用地理方面,地理科学学院教师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旅游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区域城市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开创性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已在茁壮成长。
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焕发着青春,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在未来岁月中,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会更加努力地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地理科学学院优势,突出地理科学学院特色,把地理科学学院办成国家在华南地区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地理教育与科研单位。

㈡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学院简介

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9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南高师改国文部为文史地部,增设地理学科。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建为东南大学,1921年建地学系,竺可桢为创办人,任系主任。1928年东南大学经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改为国立中央大学,1930年地学系分为地理系和地质系,胡焕庸任地理系主任。 1943年李旭旦接任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李旭旦仍担任地理系主任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中,李旭旦偕金祖孟等同志来南京师范大学(时称南京师范学院)创办地理系。在治学思想上秉承前中大地理系和金陵女大地理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开始了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创业历程。
1952年南师大(时称南京师范学院)开始招收一年制专修班和二年制专修科。1953年春江苏师范学院地理科并入。1956年建地理系,招收地理本科,同时招收两年制专科,共计8届两年制专科。1958年在校学生达 381人,为当时全院学生人数最多的系科之一。1963年起停止招生,在校学生逐年减少,1966届学生毕业后,地理系已没有学生,但建制和师资设备均未变动。1969年江苏教院地理科并入。1973年恢复招生,共招4届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曾一度副修历史。1977年恢复高考后,地理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1989年增设旅游管理专业,招收三年制的专科生,1995 年招收本科生。1993年地理系增设土地管理专业,招收两年制专科生,1999年招收本科生。 1999年创办GIS本科专业并招生。
1980年区域地理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地图与遥感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 年自然地理专业和第四纪地质等专业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地理教学论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自然地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地图与GIS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接受进站研究人员,2001年地理学所属三个二级专业全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地图与GIS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新增“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和“第四纪地质学”3个博士点,“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和“旅游管理”3个硕士点。 2002年汪永进教授在美国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沙润等5位教授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林振山教授、张鹰教授等人分别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王桥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闾国年教授等人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林振山教授负责的“环境演变与种群演化的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建教授主持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和汤国安教授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统》两个课程都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2004年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入选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2006年17000平方米崭新的“地理科学楼”将坐落在南京美丽的仙林校区,该楼将设有5000平方米的虚拟地理环境开放实验室、3500平方米的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开放实验室、1500平方米的人文地理与旅游综合开放实验室、3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
2014年学院的目标是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新起点、新气象、兼容并蓄、团结拼搏,全院教职员工愿为我国地理科学这座雄伟的科学宫殿添砖加瓦。 白世彪 蔡祖聪 曹敏 曹芳东 查勇 陈霞 陈晔 陈仕涛 陈锁忠 储少莹 崔静 戴金霞 戴科伟 邓欢 丁正山 董平 董福田 杜明霞 方斌 葛军莲 龚建新 管卫华 郭飞 韩睿明 郝丽莎 贺德刚 侯国林 胡斌 胡迪 黄昌春 黄克龙 黄丽娟 黄新琦 黄震方 贾国正 江南 江亭桂 蒋建军 金燕 金昌伟 靳诚 孔兴功 李杨 李安波 李发源 李红波 李吉均 李剑波 李时银 李 硕 李玉凤 李云梅 林洁 林冰仙 林振山 刘惠 刘健 刘嫔 刘晴 刘荣 刘殿兵 刘国飞 刘红玉 刘会玉 刘金娥 刘树凤 刘晓艳 刘学军 龙毅 陆玉麒 闾国年 吕恒 罗明慧 彭元 齐相贞 钱谊 乔伟峰 邱群 任娜 商志远 申卫收 沈婕 沈陈华 沈冠军 沈永明 盛业华 盛重义 舒强 宋志尧 苏锦 孙剑 孙一鸣 孙毅中 孙在宏 汤国安 汤茂林 陶卓民 万露 汪闽 汪涛 汪永进 王红 王建 王静 王平 王冬梅 王风贺 王国祥 王俊淑 王美珍 王亚华 王延华 王永君 王宇飞 王在峰 韦玉春 魏巍 魏正贵 温腾 温永宁 吴江 吴长彬 吴江滢 吴明光 吴启焰 夏忠欢 萧家仪 谢标 谢泽林 徐旳 徐敏 徐良将 徐淑琴 徐晓明 严蜜 杨浩 杨林 杨柳 杨山 杨昕 杨燕 杨胜利 杨文燕 姚亦锋 叶超 叶春 俞肇元 袁林旺 张郴 张东 张宏 张卡 张莉 张鹰 张勇 张嶂 张卓 张金波 张茂恒 张明礼 张书亮 张显球 张小林 张雪英 张益民 章婷曦 赵侃 赵林 赵媛 赵志军 郑洪波 钟文辉 周卫 周安宁 周洁雨 周进明 周良辰 周年兴 朱岭 朱玲 朱长青 朱国伟

㈢ 有道精品课包易正地理百度云

zy00044【地理包易正】2020高考复习联报班(完结)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www.lexuebus.com/.html

存储:网络网盘

——/乐学巴士/高中阶段/高考冲刺/2020高考文综课程/zy00044【地理包易正】2020高考复习联报班(完结)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赠课】高三地理期中冲刺班

| ├──**地理选择题抢分必修课.mp4 210.40M

| └──**地理主观题抢分必修课.mp4 264.06M

├──人文地理系统班(完结)

| ├──**01- 人口自然增长.mp4 241.17M

| ├──**02- 人口迁移增长.mp4 212.45M

| ├──**03- 城市功能分区.mp4 224.02M

| ├──**04- 城市化与城市群.mp4 225.80M

| ├──**05- 农业(上).mp4 282.99M

| ├──**06- 农业(下).mp4 385.95M

| ├──**07- 工业(上).mp4 242.13M

| ├──**08- 工业(下).mp4 168.31M

| ├──**09- 交通运输业.mp4 386.19M

| └──**10- 可持续发展.mp4 166.94M

├──世界地理系统班(完结)

| ├──**01.世界地理概况.mp4 177.74M

| ├──**02.东亚与日本.mp4 266.77M

| ├──**03.东南亚.mp4 372.57M

| ├──**04.南亚与印度.mp4 237.34M

| ├──**05.中亚与哈萨克斯坦.mp4 432.33M

| ├──**06.西亚.mp4 334.19M

| ├──**07.欧洲西部.mp4 363.26M

| ├──**08.欧洲东部与俄罗斯.mp4 356.44M

| ├──**09.非洲.mp4 220.27M

| ├──**10.北美洲.mp4 248.45M

| ├──**11.南美洲.mp4 269.25M

| ├──**12.大洋洲.mp4 197.92M

| └──**13.北极和南极.mp4 217.42M

├──中国地理系统班(完结)

| ├──**01.中国地理概况(上).mp4 426.57M

| ├──**02.中国地理概况.mp4 314.78M

| ├──**03.东北平原.mp4 169.45M

| ├──**04.华北平原.mp4 243.79M

| ├──**05.长江中下游平原.mp4 176.24M

| ├──**06.东南丘陵.mp4 234.10M

| ├──**07.内蒙古高原.mp4 214.51M

| ├──**08.黄土高原.mp4 268.47M

| ├──**09.四川平地.mp4 273.72M

| ├──**10.云贵高原.mp4 544.30M

| ├──**11.2019年高三地理一轮班家长会.mp4 159.37M

| ├──**12.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mp4 412.92M

| ├──**13.青藏高原.mp4 494.98M

| └──**14.海南岛与台湾岛.mp4 292.78M

├──自然地理习题课(完结)

| ├──**1. 地球运动计算.mp4 332.94M

| ├──**2. 地球上的大气.mp4 176.67M

| ├──**3. 地球上的水.mp4 179.93M

| ├──**4. 内力与外力作用.mp4 191.90M

| ├──**5.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mp4 200.04M

| ├──**6. 等值线判读与计算.mp4 143.47M

| ├──**7. 实战50条地理技巧(上).mp4 127.86M

| ├──**8. 实战50条地理技巧(中).mp4 214.68M

| └──**9. 实战50条地理技巧(下).mp4 150.15M

└──自然地理系统班(完结)

| ├──**01- 地球运动基本原理.mp4 206.43M

| ├──**02- 地球运动计算(上).mp4 160.86M

| ├──**03- 地球运动计算(下).mp4 346.35M

| ├──**04- 大气运动基本原理(上).mp4 277.62M

| ├──**05- 大气运动基本原理(下).mp4 261.90M

| ├──**06- 气候及难点突破.mp4 270.52M

| ├──**07- 天气系统及难点突破.mp4 257.96M

| ├──**08- 水循环.mp4 235.87M

| ├──**09- 陆地水.mp4 210.99M

| ├──**10- 海洋水.mp4 242.47M

| ├──**11- 岩石圈循环.mp4 240.83M

| ├──**12- 地球内力作用.mp4 167.62M

| ├──**13- 地球外力作用.mp4 227.01M

| ├──**14-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mp4 298.73M

| └──**15- 等值线判读与计算.mp4 349.88M

㈣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的学科设置

学院设有地理科学、来自然地理与源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自然地理学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还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理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地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

㈤ 南昌大学和云南大学哪个人文地理好

说“南昌大学是南昌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几个专科学校合并的,在南昌的大学中它回的档次最高”的,答未必太没有常识了吧?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始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41个。……这是部分资料介绍。

㈥ 求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精品课程的课件,急用,大家帮帮忙。。。。感激不尽。。。。。呵呵,。。。。。

你在360下载个关于做课件的软件

然后你就会了

㈦ 西北大学地理系好吗

西北大学的地理相关专业不在地理系,叫做城市与资源学系下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三个专业另有环境科学系,下设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该系与城市与资源学系是两块牌子,统一管理。地质与地理都属地学,但具体的研究对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下为一些资料供你参考: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的前身为地理系,是西北大学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创建于建校之初的 1902 年。始设时为史地科, 1937 年设置地理系, 1992 年顺应学科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原地理系更名为城市与资源学系, 1996 年,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在原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生态环境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吸收化学、化工、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创立了新的交叉和应用型学科 —— 环境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几代人艰苦创业,薪火传承,为国家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国璋、傅角今、王成组、王成敬、李学曾、殷祖荫、张保升、雷明德、张奠坤、李治武、陈宗兴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本系执教,并陆续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等一批著名学者和 4000 余名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
我系目前具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博士 2 个学位授予权,具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区域经济学 7 个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并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同时,我系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分别于 2002 年和 2004 年荣获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名牌专业,目前,我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和环境工程逐步形成为具有综合性大学特点的特色专业,受到同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近年来,在教学方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根据国家与区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及规划管理的现实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与相关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科研工作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教学特色。同时,各专业贯彻毕业实习报告会、学年论文交流汇报会、专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建立了规范的师生互动机制。
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现有教职工 70 人,其中专职教师 52 人,专职教师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1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已获博士学位者 20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 5 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 52% 。除此之外,系上聘请了刘昌明院士为双聘教授,选聘了陈宗兴、赵荣、李锐等学者为博(硕)士生导师。
经过多年学术积累,城市与资源学系围绕“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学科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即以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为载体的“西北不同尺度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与持续发展”;以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为载体的“黄土高原现代地表过程环境响应及其生态安全调控”;以地理信息技术为载体的“ 3S ”平台建设及其在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西北不同尺度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与持续发展方向,主要在对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国土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灰色弹性区等 5 大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西北地区、陕西省、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区、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以及典型区县等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区划研究。选择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区、汉中地区、黄陵县、榆林(锦园)生态产业园,基于 SD 模型进行区域 PRED 系统仿真模拟,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提出不同区域 PRED 时空协同及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黄土高原现代地表过程环境响应及其生态安全调控,则重点针对黄土高原人类强度活动区、资源开发区、生态保育区等典型区域,基于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动态信息,利用 GIS 空间分析模拟技术和情景分析方法等,结合区域环境演变,揭示自然与人为活动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认识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阐明人类行为变化机制,揭示人类需求的驱动力下环境如何变化及人类如何适应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变化。从区域生态安全出发,在对各种脆弱性的辨识、评估和归类方面,建立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风险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提出科学的适应预案,以便决策者正确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将结果传递给公众。同时,应用生态学的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开展生态规划,构建区域持续发展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对区域适宜生态建设模式与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加强技术和模式推广。
在“ 3S ”平台建设及其在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中,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区域水土流失模拟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基于数字遥感影像和时序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研究;基于 DigMap 的区域现代地表过程模拟及数字遥感影像分析中间件开发; DigMap GIS 软件系统及其组件化开发平台的升级开发。
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机融合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土建科学,在学科交叉领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有影响的应用型成果,受到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拓宽口径、夯实基础、提倡交叉、注重应用”的教学科研宗旨,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㈧ 皖西学院是几本

皖西学院是二本。

皖西学院在安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皖西学院是二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皖西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皖西学院是一本大学。

注:教育部门并没有说皖西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皖西学院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皖西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由原皖西联合大学、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院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校园占地1581亩,设有13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8)人文地理精品课程扩展阅读:

教学建设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精品课程:原子物理学、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抽象代数、民间文学、经济地理学、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电路分析及实验。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㈨ 有什么学校的师范地理专业好点的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是该校六个重点学科之一。
还有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其中的自然地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地理科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系在华师还行,地理学院的学风也不错。关键看你对地理的兴趣怎样,有兴趣的话,华师地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也不错。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发展较早,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9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南高师改国文部为文史地部,增设地理学科。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建为东南大学,1921年建地学系,竺可桢为创办人,任系主任。1928年东南大学经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改为国立中央大学,1930年地学系分为地理系和地质系,胡焕庸任地理系主任。 1943年李旭旦接任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李旭旦仍担任地理系主任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中,李旭旦偕金祖孟等同志来南京师范大学(时称南京师范学院)创办地理系。在治学思想上秉承前中大地理系和金陵女大地理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开始了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创业历程。
1980年区域地理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地图与遥感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 年自然地理专业和第四纪地质等专业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地理教学论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自然地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地图与GIS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接受进站研究人员,2001年地理学所属三个二级专业全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地图与GIS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新增“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和“第四纪地质学”3个博士点,“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和“旅游管理”3个硕士点。
此外,东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也不错。参见网络——http://ke..com/view/1946139.htm

㈩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

选择专业很重要,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回答如下: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地理学专业方向分为三支: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遥感、GIS等)。楼主是学经济学的,初步建议考虑人文地理学,当然其他二支也绝对可以学。具体考试科目不同招考学校也不同,建议进一步咨询,有的放矢。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2、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3、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5、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6、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7、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气候学等)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各专业均需求)9、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3、考研该怎样选择学校?从考不考高等数学考虑:据我了解东北师大三专业都考高数(二),不考高数的我知道两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当然到相关网站查询各校的招生简章才是关键。4、考福建师大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难吗?个人认为相对自然地理专业要难一点,不过能考上研究生总是有实力的,建议加强个人修为,坚持到最后!希望对你有帮助!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