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内
(2)黄土高容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⑶ 中国地理位置最好 而且灾害最少的省是哪个
第一个,山东省。
山东地址灾害很少。
再一个,山东半边靠海,离韩国和日本也近,港口多,交通发达。
气候方面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果和蔬菜都很适宜生长,蔬菜供应很多省市,水果种类齐全,除了热带的水果,在山东基本都有种植,也格外好吃。
因为水土问题和饮食习惯、基因,不仅山东人身材高大,山东大汉历史留名,连蝈蝈都是凶猛个大,在蝈蝈界独占头魁。
历史上更是孔孟之乡,人杰地灵,出过很多在历史中成为标杆的大家。
山东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质量优,堪称是中国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8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78%。在已探明储量的74种矿产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0%);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居第三位的有钾盐、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另外,煤、天然气、铁、重晶石、硅藻土、锆石英、铝土矿、轻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油页岩、石英砂、云母、长石、磷、硫铁矿、石棉、稼等储量都非常丰富。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全省原油产量占全国1/3。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另外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回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⑷ 中国地震灾害地理分布
原因: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回带和地中海答-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频繁.
分布:一带四区:一带:东经105度线穿过地带;四区:华北、台湾、新疆、西南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⑸ 中国地理的自然灾害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专台风、寒潮,而地质属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⑹ 中国地理必背知识四 中国的河流与自然灾害
外流区和内流区
界限:北段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大致与200mm等降水线一致。
外流区:面积占全国2/3,水量占全国95%以上;
内流区:面积占全国1/3,水量占全国不到 5%。
结论
中国以外流区为主,绝大多数河流在东部外流区;内流河在西北内陆。
·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Ⅰ.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因为外流河的补给水源是雨水,所以其水位变化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盛行时,随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南方河流汛期长,北方河短,汛期由南向北逐渐变短。北方河流冬季结冰,越向北冰期越长。
Ⅱ.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最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水增多;夏季过后,河水逐渐减少,甚至断流。∴内流河多属季节性河流。有显著日变化。
Ⅲ河流的地区差异:在地图中找到下列河流,并认识它们的水文特征。秦岭——淮河一线划南北方。
附1:塔里木河:最大内流河,新疆人民“母亲河”,天上、昆仑山冰雪融水,现调博斯腾湖水补给。
附2: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分水岭或河流发源地的名称:松辽分水岭、太行山、秦岭、大别山、南岭、武夷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
附3: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径流量大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②水位季节变化(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地下水湖泊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0℃)
⑤水能(由流域内的地形坡度,河流落差,是否峡谷,河流水量大小)。
湖泊的分布
⑴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海湖(青,最大咸水湖,湖西有鸟岛)、纳木错(最高,藏)。内陆湖面积减少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更加干旱,降水少,蒸发强;引河水灌溉,注入湖泊河水少。
⑵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省南部。有洞庭湖(湘)、鄱阳湖(赣,最大淡水湖,4-9月为汛期;10-3月枯水期,沿岸多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成为候鸟越冬地)、太湖(澙湖、苏南)、洪泽湖(苏)、巢湖(皖)等。外流湖面积减少的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问题探究]:为什么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属淡水湖?答:因为内流湖湖水流不出去,水分不断蒸发,盐份不断沉淀下来导致盐份越积越多,成为咸水湖.外流湖与外界水系相沟通,水不断更新,盐份没有沉淀下来,水所以不咸。
【资料扩展】湖泊的分类: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分: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湖泊的成因类型:构造湖(如贝加尔湖、死海、坦噶尼喀湖);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北美五大湖区、芬兰的多数湖泊);火山口湖(白头山天池);堰塞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牛轭湖等。
长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
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Ⅰ.长江的概况:
⑴全长6300千米;流域180万km2;水量10000亿m3;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注入东海。
⑵干流经过11个的省级行政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⑶长江依次经过的峡谷和地形区:一二级阶梯的虎跳峡;二三级阶
梯的三峡。依次经过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在图中早出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名称: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Ⅱ.水系及水文特征;
⑴长江的水系构成:上游:雅砻江-攀枝花;岷江(有支流大渡河)-宜宾;-嘉陵江-重庆;乌江-涪陵;中游:湘江等洞庭湖水系-岳阳;汉江-武汉;-赣江等鄱阳湖水系-江西湖口、九江;下游:京杭运河-江苏镇江;黄浦江-上海。
⑵长江不同河段的名称和特点:
A.上游(湖北宜昌以上):
①沱沱河:长江正源。
②通天河(至玉树):流淌于起伏和缓的青藏高原,河谷宽坦,流速缓慢,两岸草滩茫茫,是良好牧场。
③金沙江(至宜宾):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十分丰富。“长江第一湾”在云南丽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进入四川盆地,接纳众多支流,江面展宽,流量大增。宜宾-宜昌称川江,奉节-宜昌又称峡江(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B.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易发生洪水灾害。中游支流、湖泊众多,南北对称,正常年份对干流有天然调节作用。
C.下游(江西湖口以下):江阔水深,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入海口80千米)。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水乡泽国。
⑺ 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
我国旱情最严重的抄地区是袭华北地区,它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因为我国大部分处在季风气候区,加上我国的雨季推移受季风的强弱·迟早的影响)西北地区和东北西侧而是常年受旱。(因为该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的影响小,再加上地表植被覆盖率小,旱情就更为严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发生在夏季的伏旱(因雨带推移到北方,再者夏季炎热)
⑻ 读“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
(1)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大兴安岭一张家口一榆林一兰州一昌都 (2)黄土高内原;四川盆地;云贵容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
⑼ 《自然地理》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你认为中国人有什么办法可以从理论上来说
建议去看一下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目前的专气候,实际上是偏冷的,
河南简称“豫”,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手持长矛猎杀大象的图案,河属南在甲骨文(商代)应该有大象存活,春秋战国的吴国(上海,江苏一带)的精锐部队叫犀甲兵,这个犀字不是犀利的意思,就是指的犀牛皮,说明当时江苏一带犀牛存量很多。
这都是古代比现在暖和的证据。
在汉朝,甘肃的酒泉,武威一带,有大片的绿洲,是因为气候暖和,水汽能一直延伸到这里,实际上,对中国西部地区是有利的。
在唐-宋,北京-天津一带,有大片的湖泊,北京的很多地名,都是海子,苇子等名称,说明暖和的气候导致燕山山脉脚下是大片的湿地,降水丰富,如果真的恢复到哪个时期,南水北调也许就不需要了
⑽ 我国洪涝灾害的地理分布有何规律
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
根据历史内雨涝统计资料,雨容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