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福建人文地理

福建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1-27 03:27:14

1. 福建厦门的人文地理,经济文化

厦门的日照时间长,太阳光充沛,所以一年四季花木繁盛。
除了8月份台风季节,因海边的船只回全部停开而不能欣答赏到优美的海景外,其他时间去厦门旅游都很好。
记忆中,厦门的冬天是不曾下过雪的。厦门的冬天,若有似无,温暖得让人忍不住想:厦门,似乎是没有冬天的。也许吧,草木繁盛,花开似锦的冬天似乎称不上为“冬天”。
推荐
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中。如果说厦门的四季如春,让你无从选择最佳旅游时间的话,那么,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可供你参考。
9月的厦门,你可以在长长的环岛路上徜徉,闯入这由海岸线、榕树、古老建筑编制的图画中,让往事和杂乱都烟消云散,心灵变得一尘不染。
你也
可以选择独自一人躺在植物园斜斜的草坡上,数数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植物的名字:水仙、木棉、水杉……还有,舒婷诗里“我情感里的三角梅”。
你还可以在9月的清晨去爬南普陀寺,看摩崖石刻,倾听菩提谦卑无语,晚饭一定要在小吃一条街度过。

2. 福建师范大学是人文地理强还是自然地理强

福建师范的人文地理应该更强一点。尤其是地理教育等专业是比较好的。福建师范在福建是一类招生的。记得选我满意啊

3. 福建 的气候人文地理,生活习惯,部队方面

地理气候
⊙ 土 地
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
拥有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等众多天然港湾。
⊙ 气 候
福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气温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历史文化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

4. 关于福建的地理知识和介绍

1、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2、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3、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4、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

福建,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省辖市,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4)福建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福建的自然资源:

1、土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

2、海洋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等。

3、森林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5.95%,居全国首位。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如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建瓯万木林保护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福建林区可分为中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东部亚热带季风雨林区。

4、矿产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建

5. 寻福建厦门人文地理概况!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远古时,因为白鹭栖息之地,故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明代,被称中左所。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厦门为“东方夏威夷”。现在的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分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行政区,其中,思明区,湖里区在厦门岛内。厦门所辖陆地面积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地处亚热带,全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特殊荣誉。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厦门名列第23位。其中:开放竞争力位居全国第7。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基础设施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0。2009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厦门名列全国第14,福建省第1。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远古时,因为白鹭栖息之地,故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明代,被称中左所。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厦门为“东方夏威夷”。现在的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分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行政区,其中,思明区,湖里区在厦门岛内。厦门所辖陆地面积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地处亚热带,全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特殊荣誉。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厦门名列第23位。其中:开放竞争力位居全国第7。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基础设施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0。2009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厦门名列全国第14,福建省第1。

6. 福建的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分支学科)
编辑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内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容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7. 福建泉州人文地理状况

黄山归来不看山,泉州归来不看闽!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属于客人的城市

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那些橘红色的骑楼已经泄漏了关于这个城市的过去。

穿行在古老的民居当中

不少楼房的红墙上都镶嵌着诸如“江夏衍派” “九牧传芳”之类的牌匾

这些似曾相识的地名,让我颇有几分困惑

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晋永嘉之乱中南迁的中原人.

古书上曾有记载,“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虽然千年以降,他们早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从中原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性,还有他们不变的姓氏。

而那些镌刻在红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们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细刻非常精美,虽然岁月轮回,但是那些细节依然动人。

这些房屋当年都是那些贵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数易其主了,

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经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

所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实情境了。

虽然那些牌匾已经失去了承载一段信史的作用,

但是每一个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担着这样一个身分认同的作用。

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乐曲正是源于当年南来的中原人的行囊,

是当年中原宫廷音乐和闽南音乐的一种衍生。

入夜时分,独自去逛夜市的时候,在泉州文化馆边上看到了唱南音的台子。

台上有人横弹琵琶,有人竖拿洞箫,曲调悠扬婉转,

在泉州并不很明亮的夜晚颇有几分缠绵的意味

但要一小壶茶,一个人闭上眼睛去感受,从那些咿咿呀呀当中也能够听出一些心潮彭湃来。

具体旅游路线:

一、市区东街(步行街)- 海交馆 - 灵山圣墓 - 蔡襄祠 - 洛阳桥 - 惠安石雕 -崇武古城(民俗风情、海滩)

二、九日山 - 清源山风景区 - 开元寺 - 清真寺

三、泉州天后宫 - 石狮姑嫂塔 - 虎岫寺 - 石狮市区购物 - 石狮黄金海岸渡假区

四、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 - 灵源寺 - 龙山寺 - 东石寨 - 金井“看金门”了望台 - 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

五、市区 - 高尔夫球场 - 官桥蔡资深古民居 - 郑成功墓 - 安平桥 - 郑成功纪念馆

六、市区 - 施琅将军陵园 - 河市俞大猷民俗村 - 马甲仙公山游览区 -仰恩水上乐园

七、市区 - 安溪乌龙茶博物馆 - 茶园风光 - 茶叶加工、制作 - 安溪清水岩风景区

八、市区 - 魁星岩 - 百丈岩 - 仙洞 - 普济寺

九、市区 - 九仙山 - 德化陶瓷博物馆 - 屈斗宫古窑址 - 陶瓷一条街

十、市区 - 肖厝闽林始祖 - 天湖岩寺 - 沙格灵慈宫 - 福建炼油厂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市 面积11244平方千米,

丰泽区 面积 132平方千米,

鲤城区 面积52平方千米,

洛江区 面积 382平方千米,

泉港区 面积 326平方千米,

石狮市 面积 189平方千米,

晋江市 面积 721平方千米,

南安市 面积2035平方千米,

惠安县 面积 762平方千米,

安溪县 面积2983平方千米,

永春县面积1452平方千米,

德化县面积2210平方千米,

金门县(待统一)

8.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

选择专业很重要,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
回答如下:
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地理学专业方向分为三支: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

遥感、GIS等)。楼主是学经济学的,初步建议考虑人文地理学,当然其他二支也绝对可以学。具体考试科目

不同招考学校也不同,建议进一步咨询,有的放矢。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
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
2、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3、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

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6、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

等)
7、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气候学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各专业均需求)
9、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考研该怎样选择学校?

从考不考高等数学考虑:据我了解东北师大三专业都考高数(二),不考高数的我知道两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当然到相关网站查询各校的招生简章才是关键。

4、考福建师大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难吗?
个人认为相对自然地理专业要难一点,不过能考上研究生总是有实力的,建议加强个人修为,坚持到最后!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9. 华中师大和福建师大人文地理 哪个好啊

华中师大报的人特多,可能与不考数学、城市和学校名气等因素有关吧!它的人文地理学版2010计划招30(40)人<具体忘了权>,实招70人。听我一同学说,它的培养计划中有一条是:培养沿海地区重点中学地理教师。
两者人文地理学都有博士点,实力应该都还好,但个人认为福建师大在地理方面更胜一筹。福建师大报考录取比例大概4:1,而且是公费。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0.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福建人文地理 有哪些

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0′至28°22′,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属于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辞源》的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福州为福建省省会。省花,水仙。
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75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
拥有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等众多天然港湾 福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数地区为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矿产资源
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二,仅此于台湾省。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内陆养殖面积和可作业海洋渔场面积分别约1000平方公里和12.5万平方公里。有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 水资源
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
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 旅游资源
全省人文荟萃,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一大批影响日益扩大的旅游品牌,包括山与水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素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美誉的鼓浪屿,情系海峡西岸、凝聚世界华人的湄州妈祖朝圣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著名的革命圣地上杭古田会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文化遗址,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宁德白水洋奇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漳州火山公园等旅游品牌和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全国第五大岛平潭县,岛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湛蓝,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苏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年中央苏区有10个县在福建,老区分布在62个县(市)。 2009年2月27日,全省人口为3607万人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婚姻关系稳定。
【人口增长】
2005年末,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535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长0.68%。全年出生人口40.9万人,出生率为11.60‰;死亡人口19.8万人,死亡率为5.62‰;人口自然增长21.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98‰。与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3558万人,净增人口23万人。出生人口42.56万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万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6.25‰。
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3604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3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6.3%。城镇化水平为49.9%。
【人口性别构成】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0.4%,女性人口占49.6%,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1.4,总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15.7。
【人口城镇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7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9%;乡村人口1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1%。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较上年的48.7%提高了1.2个百分点。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分布很广,历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个,汉族人口居多;53个少数民族人口为58.38万人,占1.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达35万人左右,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万人以上。全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德地区,其次为福州市,再次为泉州市,其中上万人口的县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周宁等。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举办独立学院(民办)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万人,在学研究生2.28万人,毕业生0.4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万人,在校生46.13万人,毕业生9.50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3.01万人,在校生57.18万人,毕业生15.1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万人,在校生78.04万人,毕业生20.18万人。初中招生52.37万人,在校生165.03万人,毕业生60.2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1.24万人,在校生269.
22万人,毕业生52.61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87.11万人。 [编辑本段]福建经济 (1)该地区生产总值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63.11亿元,增长1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
第三产业增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
人均生产总值30132元,增长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4%,上半年增长13.8%,前三季度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
(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
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
第三产业稳定发展。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服务价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6.3%,上半年上涨6.4%,前三季度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6%。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9%、2.7%和2.6%。
(3)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516.33亿元,比上年增加233.48亿元,增长18.2%;全省财政支出1133.79亿元(含中央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亿元,增长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亿元,完成预算的74.1%,比上年减少128.25亿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亿元,比上年减少46.75亿元,下降7.5%。
(4)农业
2008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面积18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13.84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91.83万亩,减少11.2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0.92万亩,增加6.4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1.04 万亩,增加8.7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65.98万亩,增加12.6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2.2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5万吨,增产2.7%,其中稻谷508.81万吨,增加7.81万吨,增产1.6%。
(5) 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47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9.06亿元,增长16.7%。产品销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02.27亿元、2045.64亿元和1626.36亿元,分别增长2.8%、12.8%和22.8%。
中国名牌产品累计100个;新增地理标志产品8个,累计3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福建名牌产品511个,累计1316个,增长28.2%。
(6)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1.2%,农村投资增长32.1%。
(7)国内贸易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81.13亿元,增长2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46.91亿元,增长14.9%。
(8)对外经济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569.86亿美元,增长14.1%;进口278.46亿美元,增长13.6%。出口比进口多291.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亿美元。
⊙电话拥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93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613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8.72亿元,增长10.5%;实现利润49.19亿元,增长15.7%。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75万门,总容量1941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2297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97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2962万条。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7万户,年末达到14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7万户,年末达到1539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2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4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85.58部/百人。数据及多媒体用户771万户,新增173万户,数据及多媒体用户普及率达21.8%。宽带接入端口304万个,比上年底增加46万个。
⊙ 广播电视
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9座,广播节目8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9%;电视台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节目36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3%。有线电视用户428.4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2.46万公里。省级卫星电视为福建东南卫视。
福建电视频道:
1、福建电视综合频道;2、东南卫视;3、福建电视公共频道;4、福建电视新闻频道;5、福建电视电视剧频道;
6、福建电视都市频道;7、福建电视经济频道;8、福建电视体育频道;9、福建电视少儿频道、10、福建电视海峡卫视、11、福建电视国际频道。 [编辑本段]福建交通: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该省公路通车里程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达到二级路的国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拥有6个机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泉州晋江机场;南平武夷山机场;龙岩连城机场;金门机场。
三明机场即将建成;即将在莆田建立机场。
福建交通
⊙ 水 运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5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全省港口通过能力1.4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571万标箱。。厦门港已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开辟36条国际班轮航线,与世界7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还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关系。福州、厦门港与高雄港开通海上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开展直接往来。
⊙铁 路
2006年底,全省铁路里程数1625公里,已拥有五条进出省铁路通道,
运营铁路:
鹰厦铁路:
江西鹰潭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福建段长604公里,1954年开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开始电气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
外福铁路: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长186.6公里,1956年3月开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横南铁路:
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全长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开工,1997年12月30日通车,计划2009年10月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编辑本段]福建特产 福州特产: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等“六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漳州布袋戏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特产:盛产笋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瓯板鸭、建莲、北苑贡茶、闽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艺品、政和功夫茶、建盏、锥栗、灵芝、南孚电池等。
莆田特产:荔枝、龙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炝肉,莆田鲁面,兴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龙岩特产:八大干系列. 、河田鸡、山麻鸭等。
三明特产:红菇、沙县小吃、沙县夏茂冬酒、沙县郑湖板鸭、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宁化老鼠干、将乐擂茶、建宁莲子、大田骨头小吃系列等。
宁德特产: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编,茶 叶,红 曲,剪 刀等。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