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一
⑴ 地理中国随便一期内容概括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在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石峰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峰林奇观。这里树茂林峰,峡谷幽深,山谷桥洞相映成趣,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被誉为“地球的生命之花”。张家界如梦如幻的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起世界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地理中国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国》 20120822 悬浮的山峰 2 本节目主要内容:张家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在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石峰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峰林奇观。这里树茂林峰,峡谷幽深,山谷桥洞相映成趣,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被誉为“地球的生命之花”。张家界如梦如幻的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起世界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地理中国 2012年 第172期)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⑵ 求《地理中国》每集简介
地理中国,每集简介。
1柴河地质探秘【哈拉哈河火山群支脉发现】
2巨洞之谜【格凸河暗河洞穴】
3鄱阳湖的奥秘【鄱阳湖】
4解密远古之花 上【达尔文讨厌之谜的破解】
5解密远古之花 下
6黄土中的秘密【洛川黄土剖面】
7太行山中的奇观【赞皇县赤壁长墙】
8石林传奇【路南石林】
9赤水观瀑【赤水丹霞地貌】
10黄龙的诉说【黄龙钙华】
11沙海的奥秘【巴丹吉林沙漠】
12鸭绿江神韵【鸭绿江】
13天露池之谜【丰宁第四纪冰川遗迹】
14嵩山探秘【嵩山五世同堂地质奇观】
15山中奇境【乐业 大石围天坑】
16会飞的山峰【葛仙山】
17神奇的小岛【南碇岛六边形石柱】
18深藏的美丽【九寨沟】
19走进龟峰【龟峰丹霞区象形石】
20红岩石瀑【大洪山琵琶湖红岩石瀑】
21洞穴奇观 上【武隆芙蓉洞喀斯特】
22洞穴奇观 下
山河探秘第一部
23神秘的巨洞【同第二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一集】
24探索长崖之谜【同第七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二集】
25少林传奇【同第十四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三集】
26大漠寻奇【同第十一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四集】
27山中奇观【同第九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五集】
28石林亿万年【同第八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六集】
29好大一个湖【同第三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七集】
30塔里木河探秘【塔里木河】
31龙虎山探奇【龙虎山洞穴和古火山口】
32游历地心【天柱山超高温高压变质带】
33生命之石【延庆县千家店盆地硅化木群】
34万柱迷谷【临海市六边形流纹石柱群】
35塘中的发现【海口双池岭 罗京盘玛珥式火山群】
36峡谷行【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
37水下的博弈【治理黄河】
火山的奥秘
38巨灾后的反思【马提尼克岛圣皮埃尔培雷火山大爆发】【火山的奥秘第一集】
39险象环生【夏威夷火山空难救援】【火山的奥秘第二集】
40零距离接触 上【火山专家考察活火山】【火山的奥秘第三集】
41零距离接触 下【火山的奥秘第四集】
42感知火山脉搏【火山专家研究火山喷发】【火山的奥秘第五集】
43破解火山密码 上【火山专家检测火山喷发】【火山的奥秘第六集】
44破解火山密码 下【火山的奥秘第七集】
⑶ 地理-中国地形的一个问题
季风 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 寒冷干燥 寒潮 夏威夷(典型的有版我国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权副热带高压) 低压 东南 高温多雨(夏季风水热同期的意思) 南 高温多雨 长江
上几天刚做过类似的 有把握!
⑷ 《地理中国》 是什么机构
CCTV-10《地理中国》属科普类电视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回识为宗旨,介绍地质答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⑸ 地理中国第一大阶梯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特点是雪山连绵。
⑹ 观看地理中国写一篇800字随笔
观《地理中国》有感
又看了一遍《地理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地理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⑺ 地理中国 有一期叫什么门探秘
《地理中国》 20170811 夔门探秘(上)。
夔门(kuímén),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塘峡之版西门。三峡西端入口权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上游之水纳于此门而入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夔门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夔门由两岸高山凌江夹峙,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南名“白盐山”。
⑻ 地理中国的摘录
对于“天府”这个概念,有些含义是我们知道的,并能意识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识不到,经过分析,是可以浮现出来的。推而广之,就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而言,我们知道的比意识到的多得多。没意识到的更深刻,因为它可能反映了我们所属文化的一些深层次东西。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 “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这些都是我们能意识到的。
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常识,但是只要查找一些书籍辞典也能掌握,这也不是我所说的我们意识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义。比如:一般人都以为“天府之国”是专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实不然。在历史上,所谓“天府之国”或“天府”这样的称号,在中国的版图上曾经赋予至少7个地方。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北京所处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后,福建的福州地区所在地闽中丘陵地区亦获得了“天府”的称号。清以后,满族人的发祥龙兴之地沈阳地区也被赋予了“天府”的称号。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历史上的天府,就会发现天府并不仅仅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的诸多大平原虽然都是沃野粮仓,但我们的先人并不把这些地方称之为“天府”。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称号送给这些大平原?回答这个问题,就开始接触到了“天府”这个概念中难以被清晰地意识到的那部分含义。
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天府原来是中国人心里的秘密它隐含了中国人关于风水的理念,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国人关于风水宝地的放大版。中国人的风水宝地是这样一种模式: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怀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简单地说,中国人的所谓风水宝地,不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围合的山间盆地。
而且据俞先生分析,中国人风水这种模式的形成,深受“关中盆地”地形的影响,因为我们汉民族的文化成型期周、秦、汉、唐的核心区就在关中盆地。而更有意思的是“关中盆地”又是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地方。《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这是“天府”这个概念的滥觞。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将这种三面围合、一面开阔的地方作为理想的居住之地?主要原因还是认为这样的环境有安全感。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就意味着三面已经有山作为屏障来拱卫,只有一面临敌,这对于防守而言,的确是一种理想的地形。将这种观念扩展,将这种地形扩大,风水就变成了天府。
说到这里,我们又引出了“天府”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天府是安全之地。
关中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称之为天府,很重要的是先人认识到这里是安全的。
像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的诸多大平原和东北大平原,古时候往往是群雄逐鹿之地,不是天府。
如果我们找来一张地势图察看,我们就会发现古时候被称为天府的7个地方都不是大平原,都有山可依傍。
安全不仅仅是指能承受攻击,抵抗入侵。安全也有无危险,安然、安定、安详之意。
更深层的安全,是粮食或食品的安全。一切荣华富贵,一切高楼大厦,一切现代化的工业产品,皆可舍弃,唯独吃的,不可舍弃。所以说“无粮不稳”,一个没有天府的国家,是不稳的。
如果我们对“天府”这个词,进行一番词源探索,或许更能帮助我们寻找出天府的隐含之义。
“天”,会意字。一个人头上顶着一片东西天空,引申义为天然而非人工。
“府”,形声字。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广既然表意,府的含义应在广中。“广”,原读yǎn ,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很像房墙和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义:宽大的房屋。《说文》段玉裁注: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
天府,意为天然的府库。从词源来看,所谓天府者,天地似屋也。
安全的“安”字,是一个会意字。“女”在屋宇下,就意味着安全无危险。天地似屋,首先给人的就是安全感。从这个角度,也验证了天府是给人以安全感的地方。
天府,天地似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府虽是天然府库,但并不排斥人的作为。人的作为只是弥补天的不尽人意处。比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旱涝之灾。但人的作为并不想控制天。比如最早的天府关中盆地,如果没有人的作为,也难以成为丰衣足食、生活无忧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在关中修建的郑国渠,就是选取泾河流经的地势高亢处,开渠引水,通过网状的渠道系统,让部分泾河水自流灌溉关中大地的。
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未修之前,还不是天府。都江堰建成之后,《华阳国志》卷三《蜀志》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郑国渠、都江堰都是让河水自由地流淌,浇灌田地似乎是河水在流淌之时顺便而为。而现在建在泾河和岷江之上的一座座水电站是强迫河水进入它们的囊中。
天府还是以天为主。它主要的产品是粮食、瓜果菜蔬及其他农副产品。今日太湖平原、闽中一带这些昔日的天府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已经工厂林立,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还能称它们为天府吗?
天府,天地似屋。意为我们的先人把大地当席,以天空为屋顶,天地之间皆是我家也。但是今天,那些为了所谓的财富和发达,为了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了少数人当官或者成为亿万富翁的美梦,不惜把蓝天染黑,把空气变浊;那些向蓝盈盈的河水、湖水中排放废水、污水,让水中的鱼虾绝迹;那些用黑水、化学水、重金属含量很高的水,浇灌万顷良田,把土地也污染了的地方,即使过去号为天府,今天它们还能保持天府的桂冠吗?
天府最深层的含义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这是一种东方的智慧,不同于西方征服自然的思路。天府的深层含义是简单的生活,内心的愉悦。
昔日的东方天府,今日变成了西方的工厂,“桃花源”成了“专业镇”发达了,富裕了,但代价呢?
今天我们的版图上还有多少地方能够让我们以“天地为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