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地理大会

中国地理大会

发布时间: 2021-01-26 21:27:35

① 2016年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主题是

2016年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主题是

② 2o16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主题是:

主题是:一个地球,多元世界。

③ 中国地名大会

一个地名、一座城市、一件文物、一首诗词……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宝库。影视创作者接过中华文明历史传承的火炬,理应开拓传统文化的“荧屏时空”,使文字与影像的表达成为转运的航船,在观众与传统文化之间架设传播的桥梁,在历史与当代之间抒写动人的诗行。

“我第一次全面了解地名背后的故事,这次回家感觉更亲切了。”“身在国外,心系故里!这个纪录片让我的思乡之情得以安放。”来自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和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观众的两条留言令人印象深刻。

表达方式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吸引受众走进“荧屏时空”的入口。《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表达路径,地名背后是对文化风物的凝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问题的回应。节目将答题竞技形式与线下微博科普相结合,大大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记住乡愁》第六季以古城作为历史沉淀与文化回望的坐标。《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融入或磅礴或婉转的现代音乐之中。《国家宝藏》混搭舞台剧、真人秀、纪录片等多种形态,让沉默的国宝说话。

创作者没有停留于对“小切口”的符号化展现、素材式拼贴,而是通过“地名”和空间的渐次延展,以更宏阔的视角、多元的维度,赋予和开拓“乡愁”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再局限于遥望“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饱含人们对个体生命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家庭、故乡、国家的归属感,更能带给当代观众以共鸣与鼓舞。

共鸣来自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相遇”。创作者融合历史与当下的时空维度,让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汇聚于荧屏,让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拥有崭新的视野。

创作者试图用娓娓道来的电视叙事引发观众思考:我们的历史从哪里走来,我们的家国何以铸建,我们的精神拿什么培育,我们的未来又需何种眼界与胸怀。

④ 中国地名大会一等奖是什么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旨在内弘容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该节目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

《中国地名大会》于2019年11月16日正式亮相央视中文国际(CCTV-4)频道。

在最近播出的第12期中,也就是总决赛中,最终来自洛阳的集邮达人李科获得第一季总冠军。

⑤ 《中国古诗词大会》中的地理考点有哪些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
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解析: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解析: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解析: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
解析: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解析: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解析: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
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题西林壁》
解析: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
解析: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析: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古诗与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
“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⑥ 中国地名大会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可能在三月份初就开始播出了。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属于什么级别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内奖

简介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容论文奖(简称“浦山奖”)1,旨在纪念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杰出前辈浦山教授,推动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培养世界经济研究人才,促进中外世界经济学术

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召开请从阶级力量、发起组织、城市特点、地理交通等方面

历史:上海历史上有租界,国际化强,
地理:上海是沿海,又是中国南北的中心,交通便利
经济:上海是亚洲最大城市。
文化:上海也是文化中心之一,各种先进思潮活跃。

⑨ 中国地理学年会回执里面有一项,是否作学术报告,此学术报告是什么类型的,参加会议论文交流的PPT算不算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学术界被取名为“学院”因它是在古老雅典之城市墙壁之外的一个圣所。它是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当中有几个橄榄树树丛、健身房和适合于亲密聚集的地方。在这几个花园中,种有大量植物,矗立著前园主的雕像,柏拉图在这里高谈阔论并启发他的追随者。这些不拘形式的聚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学院。后来,柏拉图把他的聚会不断发展成为教育哲学方法。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旧学院”。
柏拉图的同事及学生建立了他的衍生方法。柏拉图的其中一位希腊学生阿凯西劳斯建立了“中世纪学院”。另一位学生卡涅阿德斯就建立“新学院”。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以他自己的理论来改进方法和在其它健身房建立了学苑。

⑩ 中国简介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中国地理大会扩展阅读: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