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1)人文地理学的作用扩展阅读: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贰』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狭义的文化地理学是指研究语言、信仰、风俗、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空间分布及特点的科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上的文化地理学,等同于人文地理学。即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事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广义的文化地理学将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都视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其中政治地理学包括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社会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社会地理、(狭义)文化地理。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空间利用类型及其地域类型形成过程的学科。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类型,起源于特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对不同自然环境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居住在世界上的人们有不同的方式生活,他们的民族祖先、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言、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而社会集团不论大小都占有地球表面的一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
『叁』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回理课答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
『肆』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4)人文地理学的作用扩展阅读
问题和趋势:人文地理学仍然缺乏完成大区域宏观研究和小区域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结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伍』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讲,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性,在于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实践发挥作用。认为 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包括仁弟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以及 空间分析的传统,这些都促使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传统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镇体系布局、旅游规划和投资环境规划等领域。
人文地理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最初的选择最佳居住环境到如今的企业区位选择,人文地理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文地理学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最佳居住城市的选择,企业最佳布局等。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性更加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顺利,在建国之初,人文地理学被认为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伪科学,所以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此期间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而从1980年以后,人文地理学全面发展,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课较大的进展。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知道和参与社会实践。人文地理学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始终离不开地球表层,离不开人类环境,离不开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以人居环境为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是大城市就适合居住,而是认为当今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是综合各方面来看的,如近几个月进行的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的评选以及幸福城市的评选,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在如今人文地理学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起初的经济建设方面,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扩展到了环境保护民族关系等方面,以环境保护为例,中国飞速发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上的,有了环境保护等政策的陪伴,经济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其发展形成的理论是对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决策者正确进行决策。 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为例,一个区域的决策者应该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如水源,日照植被等判断该地区是否适合土壤开发,并根据以往开发的历史确定该地区适合进行何种类的开发。
(三)、为文化及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各国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揭示全国各地人文现象的分布的规律性,从中总结经验,协调好人地关系,更好的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务,就必须积极而有计划的向社会宣传和普及人文地理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的知识。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了解各地的不同文化掌握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的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使他们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本国国情,充分不同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在我国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要求以智力资源为依托,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使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由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将继续并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陆』 人文地理学对建筑学的影响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行为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人对地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表现为随着人口数量加速增长,环境质量恶化、污染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城市问题突出等。当前,地理学更趋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深入研究国家建设,人文地理学日益成为地理学的发展重点。
一是人口,二是城市,三是生产活动,四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例如: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地域布局的影响;工业局部与城市位置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的商业网点和交通局部的学习等。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自身所处周围环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兴趣,一方面具备鉴赏奇妙无穷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正确评价人们不同的生活条件,为了未来的一代关注环境质量和人类栖息地,在个人生活中能够利用足够而可靠的地理知识,承担解决当地以及地区性和国际性的责任。
确定以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地域上的表现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摆在重要地位上,是2l世纪人文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