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文地理特征
1. (英文高手进)关于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要翻译成英文)
第一篇:土著人历史的澳洲
Australia i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consisting of people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Australia has always had a mix of cultures and people although not in the same way as it does today.
Like all cultures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ultures have changed and developed over time. But colonisation of Australia brought rapid changes to Aboriginal society and dramatically affected Aboriginal land and they ways people lived.
第二篇--- 澳洲胜地大堡礁
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the largest coral reef system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over 2,900 indivial reefsand 900 islands stretching for 2,600 kilometres (1,600 mi) over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344,400 square kilometres (133,000 sq mi). The reef is located in the Coral Sea, off the coast of Queensland in northeast Australia.
The Great Barrier Reef can be seen from outer space and is the world's biggest single structure made by living organisms.This reef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and built by billions of tiny organisms, known as coral polyps.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upports a wide diversity of life, and was selec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1981.CNN has labelled it one of the 7 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 The Queensland National Trust has named it a state icon of Queensland.
2. 学习国家地理,常用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国家的差异(1)
(1)从图中分析得知,巴西地处西半球,澳大利亚地处东半球;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明显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巴西地形分两部分;
(2)巴西和澳大利亚两国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两国储量都很丰富且大量出口的矿产资源是铁矿;首都不是最大城市;
(3)巴西境内有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其流域内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至少可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热带雨林正遭受不断的破坏,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外国公司的滥砍乱伐和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澳大利亚在很早以前就与其它大陆分开,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澳大利亚大陆环境单一,动物的演化缓慢,所以至今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故答案为:(1)巴西位于西半球,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巴西地形分两部分,澳大利亚地形分三部分;(2)人口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首都都不是最大的城市;(3)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20%的氧气;迁移;鸭嘴;澳大利亚在很早以前就与其它大陆分开,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澳大利亚大陆环境单一,动物的演化缓慢,所以至今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
3. 巴西.澳大利亚相同的人文地理特征有哪些
①大部分领土位于南半球
②都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③都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④人口城市都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⑤曾经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4. 日本 印度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埃及 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例如下图所要求的。
日本
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5]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2,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日本气候类型如图:
5. 墨尔本的地理情况
墨尔本(Melbourne)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维多利亚州的首府,知名的国际大都市,绿化面积高达40%,墨尔本曾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1901年至1927年,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文化重镇和体育之都,曾主办1956年夏季奥运会,也是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一级方程式赛车澳大利亚站比赛的常年主办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园之州」美誉的维多利亚州(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1927年以前,墨尔本曾经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后来澳大利亚迁都堪培拉。墨尔本以浓厚的文化气息、绿化、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而著称。墨尔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40%,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物、有轨电车、歌剧院、画廊、博物馆以及绿树成荫的花园和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市典雅的风格。
墨尔本市徽 墨尔本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城市,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澳大利亚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大城市悉尼虽然繁华,但悉尼只是一个商业城市,墨尔本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墨尔本拥有全澳大利亚唯一的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辉煌的人文历史,也是多个著名国际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城市。从文化艺术层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风光之美,墨尔本应有尽有,在满足感官娱乐方面,墨尔本更可以说是澳大利亚之冠,无论是艺术、文化、娱乐、美食、购物和商业样样都
有自己的特色;墨尔本成功地融合人文与自然,从1990至2006年,先后十次被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国际人口行动组织(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评选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墨尔本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是个港口城市,总面积8831平方公里。狭义来说,墨尔本指的是墨尔本市中心区(City of Melbourne),只有六万多的人口,其行政区划包括以下十个区域
墨尔本市中心商业区(Melbourne CBD)-- 唐人街所在的地方
东墨尔本(East Melbourne)
西墨尔本(West Melbourne)
北墨尔本(North Melbourne)
帕克维尔(Parkville)-- 著名高等学府墨尔本大学所在的地方
卡尔顿(Carlton)-- 意大利餐馆和咖啡厅林立的地方
南亚拉(South Yarra)-- 时尚服饰精品名店林立的地方
圣基达路两旁区域(St Kilda Road)
南岸区(South Bank)-- 皇冠赌场所在的地方
旧码头区(Docklands)-- 这原来是个旧码头,后来发展成商住区,2007年并入墨尔本中心区
墨尔本的中心大街西面是Spencer大街,南面是沿着亚拉河的Flinders大街,东面是排列着州议会厅、财政大厦等宏伟建筑的Spring大街,并且北面的维多利亚大街围成了一个约2平方公里的四方形。由这四条大街围成的棋盘式的城市,就是墨尔本市中心区主要街道的市容。
广义来说,墨尔本包括以上所说的墨尔本中心区和另外几百个郊区(suburbs)组成的大墨尔本地区(Metropolitan Melbourne),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人口三百多万、面积8831平方公里的墨尔本。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墨尔本的地理位置 地理上[1],墨尔本地处平原,有少量的矮山地,墨尔本也是一个海边城市,面对太平洋,位于东经147度,南纬39度的位置。墨尔本有一条亚拉河(Yarra River,又译雅拉河),是流经墨尔本的主要大河流,全长242公里,每年的流量达7.18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墨尔本整个城市最初就是沿着雅拉河两岸建设开去的,到现在为止,雅拉河上跨越两岸的桥梁有25座之多。
墨尔本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与温带交叉型气候,最热月通常在22℃以下,最冷月在3℃到15℃之间,终年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处于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夏季偶有最热月超过22摄氏的情形。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玩,在炎热的夏天,日间气温最高可达到四十摄氏度以上。
墨尔本的气候比较干燥,相对湿度常在30%到50%之间,由于干燥,平时晾晒衣物也干得快,衣服家具等物品不容易发霉,冬天在同样的低温下与湿度高的地方比较也不觉得那么寒冷,在生活上,墨尔本这样的湿度让很多人觉得舒适。
由于地理位置和洋流影响的原因,墨尔本日夜温差较大,夏天即使白天气温高达三十多度,晚上就会凉下来至十二度左右,因此墨尔本的气温有「一天四季」的说法。在冬天,墨尔本不太冷,冬天一般日间气温在十摄氏度以上,冬天并不下雪,但墨尔本的周围有许多山,冬天的时候寒冷的高山上有积雪,所以每逢冬季,墨尔本附近的高山又是滑雪的好地方。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835年之前,墨尔本基本上是没有人居住的。1840年,墨尔本的人口是一万人。1851年,在墨尔本发现了金矿,大量的人从世界各地前来墨尔本淘金,包括大量的华工。由于淘金热潮,墨尔本的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历史记载,在1836年,墨尔本的人口只有177人,到了1851年,人口是29000人,到1854年,已经达到12万3000人,使藏金极富的美国旧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尔本又被华人称为新金山,至今当地还有很多华人办的学校、商店、公司名称等是带有「新金山」这个名号的。清朝末年的满清外交官李圭在《东行日记》中就提到了在中国以外的两个海外华人聚居城市,也就是「两个金山」(美国三藩市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并称要「以新旧别之」,「新金山」这个称谓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1880年代,墨尔本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曾被报道为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也是当时大英帝国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墨尔本现在的人口约374万(2006年人口普查结果是3,744,373),是移民聚居的城市。来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大部分都前往墨尔本和悉尼。现在(2007年的数据)每年大约十万名新移民抵达澳大利亚,当中约三分之一往墨尔本定居。移民在墨尔本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但同时也各自带来自己民族的传统和习惯。三分之一的墨尔本居民为生于澳大利亚以外的移民,在墨尔本被使用的语言超过180种之多,墨尔本有来自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和116种宗教信仰。除主要语言英语外,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越南语、黎巴嫩语、韩国语等各种语言都有人使用。在墨尔本居民平常收到的政府部门和公用服务部门的信函上,除了英文之外,还用十六种常用的非英语语言列出传译服务电话,方便不熟悉英语的居民和政府部门沟通。不同族群的人们聚居成区,在生活习惯、节庆、餐饮上各成不同风格,为墨尔本带来多元文化的丰富情趣。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有重型机械、纺织、造纸、电子、化工、金属加工、汽车、服装、食品等工业都很兴旺,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商业、金融、交通等均十分发达。墨尔本也拥有一个现代化的繁忙港口墨尔本港。
1901年至1927年,墨尔本曾经是澳大利亚的首都,长达26年之久。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后,澳大利亚的首都就是墨尔本,当时的墨尔本比悉尼要繁华。随着悉尼的日益繁荣,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为澳大利亚的首都。澳大利亚政府后来决定,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建造一个新的城市堪培拉,作为新首都。1927年,澳大利亚迁都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并非位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正中央,它距离悉尼约四小时车程,距离墨尔本约七小时车程。堪培拉是一个全新规划的城市,设计得非常漂亮。关于堪培拉的其他详情,请参阅网络词条「堪培拉」。
由于墨尔本曾经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所以墨尔本有很多有意思的历史建筑,如昔日的国会大厦,昔日的最高法院等等,是喜欢游览历史建筑的游客的好去处。
6. 南极洲和大洋洲: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推介国家。再重点介绍澳大利亚。谢谢啦
大洋洲在世界各大洲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洲.
大洋洲有世界最大的"岛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也是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
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也最低。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也是农业主要分布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煤和Fe矿石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铝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二.
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巨石-艾尔斯巨石.
重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最大城市悉尼,经济中心及文化中心。
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被热带草原气候包围,大分水岭东侧约南纬17度至22度为热带雨林气候,再往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部分地中海气候区。
特有动物树袋熊、针鼹、袋鼠、笑翡翠、鸭嘴兽、鸸鹋等。主要农业类型为混合农业。
南极洲的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最寒冷之极
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在-40~-60℃,最低气温达-89.6℃,是1983年7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测到的,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较南极高20℃,北极的冬季相当于南极的夏季,南极的冬季就是地球上最寒冷之极。
2.暴风雪最强之地
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喻为“世界的风极”,“风暴杀手”。
3.冰雪量最多的大陆
南极洲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为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0。南极大陆上的大冰盖及其岛屿上的冰雪量约为24×106立方千米,大于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5%。如果这些冰雪量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0米,世界的陆地面积将有2200万平方千米被海水淹没。
4.最干旱的大陆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随着大陆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固态的冰雪降落在大陆后形成巨大的冰盖,加之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冰盖的累积量还略大于消融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5.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陆
众所周知,世界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是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非洲650米,南美洲600米,欧洲300米。而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那是因为南极大陆上巨大而厚的大冰盖所致。冰盖的平均厚度为2200米,最大厚度达4800米,使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350米,居世界之首。
6.最荒凉孤寂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只有一些南极考察国家的科学考察人员短期的在南极工作,每年约2000人左右。大陆四周被大洋包围,极端的低温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大陆上仅有低等植物苔藓、地衣、企鹅、海豹等适应南极极端恶劣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本地动植物。南极称得上地球的洪荒之地和最荒凉孤寂的大陆。
7.最长昼夜的大陆
在地球的南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是仅在南北极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一种高空物理和天气现象,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越明显。它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轨道平面之间造成的。
8.最洁净的大陆
由于南极大陆至今没有常住居民,更没有工业废物污染,少许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旅游者的人为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南极大陆至今仍是原始生态、洁白无暇的冰雪世界、真正的世界野生公园和最洁净的大陆。也是科学实验最理想的圣殿。
9.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资源尤为丰富,例如海豹、鲸、鱼类和富含高蛋白的南极磷虾资源。据1980~1990的10年间,2次国际南大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获悉,南大洋中蕴藏有15亿吨的磷虾资源,是地球上海洋生物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除了南极生态系统自然摄食和消耗外,人类每年可从南大洋捕获1/10,即1.5亿吨的磷虾资源量,而不会影响南极的生态系统平衡。这一捕获量相当于全世界海洋水产品的2倍。所以,人们将南极磷虾资源喻之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蛋白资源仓库。
10.臭氧耗损最为厉害之地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研究表明,南极大陆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明显减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于1982年10月首次出现了臭氧含量低于200个臭氧单位的区域,形成了臭氧洞。通常,在南极上空臭氧洞于9月下旬开始出现,在10月上旬臭氧洞的深度达到最深,面积达到最大,于11月底12月初臭氧量迅速恢复到正常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氧洞持续发展,臭氧洞最大覆盖面积达到24×106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提醒人们,大气臭氧层——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天然保护伞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
南极洲气候特点严寒、干燥、烈风。
7. 埃及与澳大利亚人文地理的不同
埃及是文明古国,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
埃及使用阿拉伯语,澳大利亚使用英格兰语;
埃及是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
8. 日本、巴西、美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埃及、澳大利亚八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河流水文、植被、气候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西低东高、北低南高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2.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④北冰洋沿岸:是终年气候寒冷的极地气候,属于苔原带。
美国
世界农业大国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麦区、玉米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化。)
(3)棉花带:分布在美国的南部,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棉花的生长。
(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7)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3.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②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③消耗能源过多。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随着石油人格不断上涨,家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资源:林、水、水能、铁锰等
2.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带迁移农业;牧场放牧业
(2)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4)经济较发达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受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①在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此气候类似的地区还有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形成于南北纬10°之间,纬度接近20°的
②为什么仍然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暖流影响;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此气候成因类似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西印度群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自然带);
④地降水特征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内陆,热带沙漠因此形成热带荒漠带气候(自然带);
⑤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环状递减,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沿120°E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发达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小麦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机械化生产;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交替进行)
3、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秸秆和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面向市场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较快,工矿业出口的收超过农牧业,特别是煤和铁矿的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A、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B、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C、英国移民最先到达的地方,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8—10月多台风.
冬季,南北温差大.
5、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6、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原料 国产% 进口%
石油 99.7
天然气 94.3
煤炭 90.9
铁矿石 99.8
棉花 100
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二)、日本的发达的经济
1、经济发达的条件
日本经济发达(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①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①资源、能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及工业区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
4.农业、渔业
(1)思考:日本的农业有何特点?为会出现此特点?
农业用生物技单产高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农业采用小型机械,注重运术和水利建设,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日本渔业非常发达,鱼的捕捞量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5%。
5、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9. 关于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
http://ke..com/view/3692.htm
10. 关于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
澳大利亚的首来都是堪培拉。自
在地理上有两个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77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7000公里。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岖的多石地带、浩瀚的沙漠和葱郁的平顶山峦,东部有连绵的高原,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