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兵马俑国家地理

兵马俑国家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1-25 17:20:01

A. 国家地理 中国兵马俑怎么样

前半段国内部分像二流乡土广告片,后半部分才德国、美国的发现,才有纪录片的自觉。顺便说一下,中国紫,我们古人好牛!

B.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 谢谢

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回答者: C555557 - 助理 二级 4-15 19:35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 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C. 西方学者说古希腊人指导制作了兵马俑,有何依据

2013年,英国一位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即:兵马俑的制造灵感源于古希腊,“来源于与西方的交往,来源于亚历山大的智慧和光彩耀人的希腊艺术”!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秦始皇之前,中国只生产过很小的人俑,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学会了制作和真人大小差不多的兵马俑?

随后,这一股旋风越刮越大,在2016年英国BBC还与《国家地理》杂志联合推出的一部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里面惟妙惟肖的塑造了秦始皇见到希腊雕像时的惊叹,于是就在古希腊专家的帮助之下,建造了兵马俑。在这一部纪录片中,观点就更鲜明了,几乎认定是古希腊人指导秦人制作了兵马俑!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这一部纪录片还提到: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了一颗可能是西方白人的头骨,由此推测很可能是古希腊人教会中国人制作兵马俑!

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中国网友的回复一针见血:在西方学者眼里,古希腊一出现,全世界就全都学习模仿古希腊,其他文明只要有一点和古希腊相似,就被认为受古希腊影响,或受古希腊人指导,这和如今东亚某个小国有何区别?其实秦朝无论是文化还是技术水平,都远胜于古希腊,在大秦帝国眼里,古希腊没有一点文化上的优越性;至于秦皇陵中为何有白人头骨,其实不是希腊工匠,而是被俘虏的白人奴隶而已!

D. 西安兵马俑是怎么形成的

秦兵马俑

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卫.5千米处,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原址上于1979年修建而成。秦兵马俑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引来了参观秦兵马涌的热潮,许多国家首脑参观兵马涌后盛赞不已。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1980年 9月,新华社记者王兆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巡礼》的文章,第一次公开给秦兵马涌戴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
据《史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沿骊山营建陵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驱使全国各地70万人修筑他的陵墓,历时共达36年。墓内穷奢极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内设有机弩矢,以防盗掘”。关于兵马俑的制作原因未见历史记载,所以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这是以秦始皇陵为京师,它是京师外围用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有的认为它是秦始皇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和宣扬统一大业的纪念碑;更有人认为兵马桶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建在始皇以前,而是始皇时制造的,是始皇用来护送他母亲董太后之灵回老家邯郸的。
从发掘的兵马俑来看,一号坑应是右军,二号坑应是左军,四号坑(空坑)就是中军,三号坑似是统帅三军的指挥机关。它们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重现了秦始皇威震天下、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现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所见到兵马俑是一号坑的兵马俑,它们排列有序,共同形成一个面向东方的长方形军阵。东端为三横列面东的武士涌,每列70个,似为军阵前锋。随后是紧接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主体其它三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确,似是侧翼卫队。他们组织严密,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给人以一种森严壁垒之威势。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呢?这可能与狭小的关中平原已无法容纳秦始皇的勃勃野心有关,向东,该是一种开疆拓土的欲望。
二号坑是一支完整的攻击型精锐兵团,其排列是古人兵法上的“阵”,它的作用是冲击、包抄和追杀。其军阵左前方是一支弩兵,呈“回”字形排列,立射俑环绕其外,跪射涌居中。当两军迅速接近时,立射涌完成射击后立即跪下装填,此时,跪射涌则迅速起立再射,轮番攻击,其速度与威力迅猛无比。其军阵侧翼与后方是一支骑兵部队,当弩兵射住阵脚,骑兵即从侧翼冲击,快速闯人敌阵,随后阵中的8列8排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车兵之后,则是大规模的步兵跟进,以图彻底摧毁敌方。
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后,一时声震海内外。凡来中国参观访问的各国元首或领导人,无不以能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副总统蒙代尔,丹麦女王格丽特二世,前民主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60多位外国领导人都先后来此观瞻叹赏,不仅如此,秦兵马涌还远渡重洋,巡游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
然而有人或许会问,这些出土文物何以被视为世界奇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事实来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惊呼的结论。
我们知道秦兵马俑这支带有真刀真枪的千军万马,是在2000 多年前埋到地下的,其中有些青铜剑出土时非但一点没有锈,而且还是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所以其剑坚硬锋利,富有弹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登峰造极之境地。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
关于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今人难以置信。我们知道,高大的兵马俑重300千克至500千克,烧制温度在900‘C至1200C,烧成后比原件要收缩5%以上,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陶涌、陶马却无一件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们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另外,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色彩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紫色的成份是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人工合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功,应用则在90年代才开始,不知当时这种紫色是如何制成的。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再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出上的两乘大型铜车马来看,其铸造艺术卓然超群,例如这一大型铜车马的车盖乃是一个超薄、超大、超长的大型工件,可是它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真难以使人置信。另外又以马的颈饰为例,它是将金银管相间排列焊接而成,如用肉眼进行察看根本看不出其有任何接缝,甚至在24倍放大镜下,也才仅见某些焊缝。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一技术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再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看,秦兵马俑坑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三个坑共出土陶涌7000余件、陶马4000余匹、战车100余乘、兵器数十万件,如此巨大的量乃是非常惊人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文化发展较早的罗马古国,在公元78年 8月24日下午,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接着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引起山洪,山洪挟带着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块,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山下冲去,很快地把一座古城——庞贝城淹埋了。它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之后,庞贝城被发掘出来了。清理后发现,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内有长达4.8千米的石砌城墙,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在石铺街道上,留下了马车的深深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雕有塑像的街心喷泉、宏伟的奥古斯都庙宇、农牧之神殿等,都显示了古庞贝人的高度文明,但是,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宝剑与意大利庞贝城出土的石筑、石器相比,足以证明: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青铜剑、铜车马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有的专家看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由于兵马俑的发现,中国的冶金史要重新写了。”
总之,秦兵马俑以它奇伟的军阵阵势、高超的雕塑艺术、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出土文物轰动世界。秦兵马涌的逼真写实风格,具体地把兵马俑强悍的气质、斗争的意志、地方特色、良马特点、将士个性,表露无遗,并以其巨大的体形、超常的数量、绝世超群之气势、发达的科学技术来震撼人心,压服强者。
难怪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6年10月 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从小爱好考古、还亲自 去过一些国家参加考古研究和考古发掘,她来到展厅时,心情激 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厂永恒的记忆。”
卢森堡大公来参观秦兵马俑时,一走进展览大厅,便高兴地惊呼“不得了,不得 了”。他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1978年初,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稿:“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托平的报道震惊了世界。

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以东40公里处的临潼县境内,有为2000年前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帝陪葬而模拟其御林军阵的兵马俑坑。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以外的发现了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 经考证,秦始皇陵的这处陪葬俑坑,共由三个坑组成,埋葬了8000个与真人真马一样大的陶俑陶马, 其中一号坑形成的军阵最为壮观,是步兵军阵,兵马数目达6000个;三号坑是指挥军阵;二号坑为曲尺形综合军阵,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军马和鞍马500匹。
秦始皇帝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南高北低,属于山脚下的洪积扇区。郦道元《水经·渭水注》云:啊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如今陵墓的周围是一片农田和村落,陵的封土上长满石榴树,每年初夏榴花似火,秋季硕果累累,游人如织。

为了揭开秦始皇帝陵墓的奥秘,考古工作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逐步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和调查。秦始皇帝陵园的面积有56.25平方公里。秦陵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夯土筑成。现存陵76米,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就象一个金字塔形状。围绕封土堆,地面上原建有两重南北向长方形城垣,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6210米。城墙大多坍塌,仅存墙基,墙基宽约8米。内城和外城四面均有城门,外城的四面各有一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各有一门,北面二门。门上均有门阙建筑。内外城的四角有角楼。内外城之间还发现有几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秦始皇帝陵的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就有400多个。

在这些陪葬坑中,有象征皇室帝王乘舆的铜车马坑;象征皇帝涉猎游玩之苑囿的珍禽异兽坑,象征宫廷养马的马厩坑以及象征秦王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近年来,陵区内有50000余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出土,其中不少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如铜车马、跽坐俑、乐府钟、夔纹大瓦当等。

从这些陪葬坑的内涵和史书中对秦陵地宫设置情况的记载来看,秦始皇帝陵园就是当年秦王朝地上王国的再现。人世间原有的一切在地下无不毕备。在这个幽冥的地下王国中,秦始皇帝依然是统治天下、至尊至贵的帝王。始皇帝死后仅3年多,秦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浪涛所摧毁。秦陵地面所有华丽的宫殿别馆都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只有那高高隆起的秦陵墓冢,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人,向后人诉说着王朝盛衰交替的春秋

E. 兵马俑的资料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埋葬着这个希望子孙世代做皇帝的始皇帝的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时也生产着奇迹。

1974年3月兵马俑从5米深的地下“横空出世”,是几位农民的幸运,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地处秦始皇陵东侧达1.5公里,以兵马俑一、二和三号坑为主体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仍占地3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8000兵马俑如同复活的军团一般,宿卫着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虽是陶俑,但它们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或腰束革带,腿扎裹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或黑发,蓝袍,绿脸,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

经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可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大部分。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公里, 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现存高76米,周围有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陵墓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今天,秦兵马俑出土已30年,令人惊异的秦代“百戏俑”、“文官俑”、青铜仙鹤等也相继出土,秦陵的奇迹故事还有多少仍待后人去探寻。
图片你在网络图片上搜就行了

F. 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第几大奇迹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村民在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内令世界震惊的奇容迹,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精心发掘,一个重大的历史遗存横空出世,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

(6)兵马俑国家地理扩展阅读: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G. 陕西省的地图像不像兵马俑


lg的朋友说,你们先来别去兵马俑,先看看源咱着三秦大地上的男人,然后再去看兵马俑,你们就会发现,那些千多年前的佣像,和现在的人长得非常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标准的关中人脸型。

对此,我深有感触。几年前和女友游兵马俑,游着游着,她就说,你看你看,这个多像昨天来接我们的你的那个同学呀。我定睛一看,果然像。但不敢告诉同学,怕他认为不吉利。现在,果然得到印证了。

这张图是跪射俑,侧面像据说像极了陕西地图。我历尽万难,冲将进去照了一张,果然像。下面那张是在网上搜到的陕西地图,左边的跪射俑是某期国家地理杂志的合成图。而我的角度,该再侧面一点就更o了。

H. 秦兵马俑的资料

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生,13岁时(公元前246年)其父庄襄王去世 ,继位为秦王。22岁亲政后,便逐步进行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凭藉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经过十余年的兼并战争,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第五次东巡的路上,时年50岁。

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公里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形势险峻 ,环境优美。陵园的规模宏大,埋葬的陪葬品众多,整个陵园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铜车马,这是继兵马俑坑之后秦陵考古的又一巨大发现。1979年,建立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每年都有数百万海内外人士来这里参观游览,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点之一。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一)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临潼县文化馆主管文物工作的赵康民先生,闻讯立即赶到现场,让农民把挖井的工程暂停,搜集了已经散失的文物,并对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清理。

这一发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文物局随即派出考古、文物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决定由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

考古队于1974年7月15日进入考古工地,经过一年多精心的钻探和试掘,发现这是一座大型的兵马俑坑,即1号俑坑。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达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部分陶俑、陶马排列的密度推算,1号坑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6年在1号坑的北侧,又先后发现了2号和3号兵马俑坑。2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东端北侧,两坑相距约20米,2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距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3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3号坑的平面呈不规则的“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陶马70件。

1、2、3号兵马俑坑的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目前,1号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分之一(计4000平方米),三号兵马俑坑已全部发掘,2号兵马俑坑正在发掘。3个俑坑内现已发掘出土陶俑、陶马2000余件,战车30余乘,各类青铜兵器40000余件,还有大量的其他遗迹、遗物。陶俑、陶马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种类众多,有车兵、步兵、骑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I.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样产生的

秦兵马俑
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卫.5千米处,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原址上于1979年修建而成。秦兵马俑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引来了参观秦兵马涌的热潮,许多国家首脑参观兵马涌后盛赞不已。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1980年 9月,新华社记者王兆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巡礼》的文章,第一次公开给秦兵马涌戴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
据《史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沿骊山营建陵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驱使全国各地70万人修筑他的陵墓,历时共达36年。墓内穷奢极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内设有机弩矢,以防盗掘”。关于兵马俑的制作原因未见历史记载,所以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这是以秦始皇陵为京师,它是京师外围用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有的认为它是秦始皇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和宣扬统一大业的纪念碑;更有人认为兵马桶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建在始皇以前,而是始皇时制造的,是始皇用来护送他母亲董太后之灵回老家邯郸的。
从发掘的兵马俑来看,一号坑应是右军,二号坑应是左军,四号坑(空坑)就是中军,三号坑似是统帅三军的指挥机关。它们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重现了秦始皇威震天下、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现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所见到兵马俑是一号坑的兵马俑,它们排列有序,共同形成一个面向东方的长方形军阵。东端为三横列面东的武士涌,每列70个,似为军阵前锋。随后是紧接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主体其它三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确,似是侧翼卫队。他们组织严密,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给人以一种森严壁垒之威势。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呢?这可能与狭小的关中平原已无法容纳秦始皇的勃勃野心有关,向东,该是一种开疆拓土的欲望。
二号坑是一支完整的攻击型精锐兵团,其排列是古人兵法上的“阵”,它的作用是冲击、包抄和追杀。其军阵左前方是一支弩兵,呈“回”字形排列,立射俑环绕其外,跪射涌居中。当两军迅速接近时,立射涌完成射击后立即跪下装填,此时,跪射涌则迅速起立再射,轮番攻击,其速度与威力迅猛无比。其军阵侧翼与后方是一支骑兵部队,当弩兵射住阵脚,骑兵即从侧翼冲击,快速闯人敌阵,随后阵中的8列8排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车兵之后,则是大规模的步兵跟进,以图彻底摧毁敌方。
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后,一时声震海内外。凡来中国参观访问的各国元首或领导人,无不以能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副总统蒙代尔,丹麦女王格丽特二世,前民主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60多位外国领导人都先后来此观瞻叹赏,不仅如此,秦兵马涌还远渡重洋,巡游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
然而有人或许会问,这些出土文物何以被视为世界奇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事实来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惊呼的结论。
我们知道秦兵马俑这支带有真刀真枪的千军万马,是在2000 多年前埋到地下的,其中有些青铜剑出土时非但一点没有锈,而且还是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所以其剑坚硬锋利,富有弹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登峰造极之境地。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
关于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今人难以置信。我们知道,高大的兵马俑重300千克至500千克,烧制温度在900‘C至1200C,烧成后比原件要收缩5%以上,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陶涌、陶马却无一件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们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另外,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色彩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紫色的成份是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人工合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功,应用则在90年代才开始,不知当时这种紫色是如何制成的。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再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出上的两乘大型铜车马来看,其铸造艺术卓然超群,例如这一大型铜车马的车盖乃是一个超薄、超大、超长的大型工件,可是它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真难以使人置信。另外又以马的颈饰为例,它是将金银管相间排列焊接而成,如用肉眼进行察看根本看不出其有任何接缝,甚至在24倍放大镜下,也才仅见某些焊缝。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一技术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再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看,秦兵马俑坑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三个坑共出土陶涌7000余件、陶马4000余匹、战车100余乘、兵器数十万件,如此巨大的量乃是非常惊人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文化发展较早的罗马古国,在公元78年 8月24日下午,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接着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引起山洪,山洪挟带着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块,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山下冲去,很快地把一座古城——庞贝城淹埋了。它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之后,庞贝城被发掘出来了。清理后发现,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内有长达4.8千米的石砌城墙,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在石铺街道上,留下了马车的深深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雕有塑像的街心喷泉、宏伟的奥古斯都庙宇、农牧之神殿等,都显示了古庞贝人的高度文明,但是,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宝剑与意大利庞贝城出土的石筑、石器相比,足以证明: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青铜剑、铜车马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有的专家看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由于兵马俑的发现,中国的冶金史要重新写了。”
总之,秦兵马俑以它奇伟的军阵阵势、高超的雕塑艺术、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出土文物轰动世界。秦兵马涌的逼真写实风格,具体地把兵马俑强悍的气质、斗争的意志、地方特色、良马特点、将士个性,表露无遗,并以其巨大的体形、超常的数量、绝世超群之气势、发达的科学技术来震撼人心,压服强者。
难怪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6年10月 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从小爱好考古、还亲自 去过一些国家参加考古研究和考古发掘,她来到展厅时,心情激 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厂永恒的记忆。”
卢森堡大公来参观秦兵马俑时,一走进展览大厅,便高兴地惊呼“不得了,不得 了”。他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1978年初,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稿:“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托平的报道震惊了世界。

J. 为什么现在兵马俑火了

秦兵马俑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卫.5千米处,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原址上于1979年修建而成。秦兵马俑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引来了参观秦兵马涌的热潮,许多国家首脑参观兵马涌后盛赞不已。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1980年 9月,新华社记者王兆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巡礼》的文章,第一次公开给秦兵马涌戴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 据《史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沿骊山营建陵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驱使全国各地70万人修筑他的陵墓,历时共达36年。墓内穷奢极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内设有机弩矢,以防盗掘”。关于兵马俑的制作原因未见历史记载,所以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这是以秦始皇陵为京师,它是京师外围用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有的认为它是秦始皇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和宣扬统一大业的纪念碑;更有人认为兵马桶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建在始皇以前,而是始皇时制造的,是始皇用来护送他母亲董太后之灵回老家邯郸的。

从发掘的兵马俑来看,一号坑应是右军,二号坑应是左军,四号坑(空坑)就是中军,三号坑似是统帅三军的指挥机关。它们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重现了秦始皇威震天下、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现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所见到兵马俑是一号坑的兵马俑,它们排列有序,共同形成一个面向东方的长方形军阵。东端为三横列面东的武士涌,每列70个,似为军阵前锋。随后是紧接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主体其它三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确,似是侧翼卫队。他们组织严密,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给人以一种森严壁垒之威势。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呢?这可能与狭小的关中平原已无法容纳秦始皇的勃勃野心有关,向东,该是一种开疆拓土的欲望。 二号坑是一支完整的攻击型精锐兵团,其排列是古人兵法上的“阵”,它的作用是冲击、包抄和追杀。其军阵左前方是一支弩兵,呈“回”字形排列,立射俑环绕其外,跪射涌居中。当两军迅速接近时,立射涌完成射击后立即跪下装填,此时,跪射涌则迅速起立再射,轮番攻击,其速度与威力迅猛无比。其军阵侧翼与后方是一支骑兵部队,当弩兵射住阵脚,骑兵即从侧翼冲击,快速闯人敌阵,随后阵中的8列8排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车兵之后,则是大规模的步兵跟进,以图彻底摧毁敌方。 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后,一时声震海内外。凡来中国参观访问的各国元首或领导人,无不以能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副总统蒙代尔,丹麦女王格丽特二世,前民主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60多位外国领导人都先后来此观瞻叹赏,不仅如此,秦兵马涌还远渡重洋,巡游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 然而有人或许会问,这些出土文物何以被视为世界奇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事实来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惊呼的结论。 我们知道秦兵马俑这支带有真刀真枪的千军万马,是在2000 多年前埋到地下的,其中有些青铜剑出土时非但一点没有锈,而且还是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所以其剑坚硬锋利,富有弹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登峰造极之境地。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 关于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今人难以置信。我们知道,高大的兵马俑重300千克至500千克,烧制温度在900‘C至1200C,烧成后比原件要收缩5%以上,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陶涌、陶马却无一件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们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另外,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色彩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紫色的成份是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人工合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功,应用则在90年代才开始,不知当时这种紫色是如何制成的。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再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出上的两乘大型铜车马来看,其铸造艺术卓然超群,例如这一大型铜车马的车盖乃是一个超薄、超大、超长的大型工件,可是它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真难以使人置信。另外又以马的颈饰为例,它是将金银管相间排列焊接而成,如用肉眼进行察看根本看不出其有任何接缝,甚至在24倍放大镜下,也才仅见某些焊缝。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一技术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再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看,秦兵马俑坑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三个坑共出土陶涌7000余件、陶马4000余匹、战车100余乘、兵器数十万件,如此巨大的量乃是非常惊人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文化发展较早的罗马古国,在公元78年 8月24日下午,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接着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引起山洪,山洪挟带着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块,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山下冲去,很快地把一座古城——庞贝城淹埋了。它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之后,庞贝城被发掘出来了。清理后发现,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内有长达4.8千米的石砌城墙,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在石铺街道上,留下了马车的深深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雕有塑像的街心喷泉、宏伟的奥古斯都庙宇、农牧之神殿等,都显示了古庞贝人的高度文明,但是,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宝剑与意大利庞贝城出土的石筑、石器相比,足以证明: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青铜剑、铜车马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有的专家看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由于兵马俑的发现,中国的冶金史要重新写了。” 总之,秦兵马俑以它奇伟的军阵阵势、高超的雕塑艺术、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出土文物轰动世界。秦兵马涌的逼真写实风格,具体地把兵马俑强悍的气质、斗争的意志、地方特色、良马特点、将士个性,表露无遗,并以其巨大的体形、超常的数量、绝世超群之气势、发达的科学技术来震撼人心,压服强者。 难怪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6年10月 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从小爱好考古、还亲自 去过一些国家参加考古研究和考古发掘,她来到展厅时,心情激 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厂永恒的记忆。” 卢森堡大公来参观秦兵马俑时,一走进展览大厅,便高兴地惊呼“不得了,不得 了”。他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1978年初,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稿:“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托平的报道震惊了世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