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奇石

地理中国奇石

发布时间: 2021-01-24 13:13:41

A. 黄山奇石介绍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B. 中国历史上最完美奇石,你见过几种

  1. 灵璧石

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形成于八亿年前的元古代震旦纪,由于远古时代气候和地下水位的不断变化,该石随其表面的红粘土自然干裂,尔后再遭地下水的溶蚀。如此往复,致使其通体遍布小型龟裂纹,石体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自然形成形态各异的众多洞窍,龟裂程度因溶蚀差异而不同。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拙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6.摩尔石

摩尔石的命名,得自于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1898—1986)的名字,这在石种的命名上可谓绝无仅有的一例。之前,当地俗称之为磨刀石,这个命名多少带有些贬低的意味。确实,相比起红水河其他优秀的水冲石,如彩陶石、大化石、黑珍珠、卷纹石等等,摩尔石既无靓丽的色彩,也无玉质感的“宝气”,更无凹凸有致的皱折纹理,水洗度也欠佳,甚而有的手感粗糙,没有皮壳……将之打入“另类”也似无不可。

7.风凌石

风凌石风凌石是奇石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品种,其造型变化比较大,一般都具备传统赏石的“丑、漏、透、瘦、皱”的要素。结构有细条状、团块状、互层状或不规则的细纹理状等。由于硬软程度有差别,千百万年在强劲风沙的作用下,从而形成了各种造型。风凌石有的似景、有的似物。似景者有雄伟壮观的群峰,有白雪皑皑的冰峰奇景,常以灰黑色的石质构成山体,以白色覆盖在绵延的山顶或点缀在山坡上;也有的似古堡、石窟、石花等石品。似物者,静态、动态的飞禽走兽,如待飞的鹰,海马、龟等无所不有;人物如仕女、士大夫等形象。风凌石的微观结构绝妙,表现在复杂多变、惟妙惟肖及对微细景观的雕凿,每件石品都是大自然的惟一作品,无一雷同。风凌石无论规格大小,或似景、似物,均可配底座,无需任何加工即独自成景成型。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也开始顺势发展成为炒股以外最热门的增值产业,收购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成为本世纪最热门的“爱好”。

风凌石作为中国大西北最具特色的石种之一,它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到中国大西北收购此石的人越来越多,风凌石资源随之减少,它潜在的巨大增殖价值也越来越明显。

8.沙漠漆

沙漠漆,就是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区,由于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红棕色氧化铁和黑色氧化锰薄膜,像涂抹了一层油漆,故名沙漠漆。

因戈壁地区非常干旱,地下的水中矿化度很高,除各种盐类外,水溶液中也溶解高浓度的氧化铁和氧化猛。由于含盐量高,水分蒸发时被停留于地面上的砾石阻挡,在砾石底面形成许多露珠状的水点。同时,荒漠中的石头十分干涸,拼命吸收,使这些矿物质不仅仅停留于石头表面,也进入石内一定深度,形成各种美丽的画面,似湖泊,如山水,以及像各种生物体形状的图案石。戈壁地区的各种砾石及原生岩石的节理裂隙表面,尤其是底面,常见有不同程度的沙漠漆化。砾石又被戈壁风暴掀动,经风沙研磨,使画面更加细腻,韵味十足。沙漠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沙漠漆属于戈壁石的其中一种。依据画面来分类,可划分出山水画(中国画)、油画、朦胧画、生物图形等。依据载体的岩石来分,有板岩、灰岩、花岗岩、火山岩、玛瑙、碧玉、蛋白石等。沙漠漆的观赏价值及收藏价值,以画面美丽、造型生动者为佳;以石质而论,载体岩石越硬收藏价值越高。沙漠漆并不少见,但难得一见的是画面奇特且新颖。它与模树石有类似之处,以做画于硬质岩石上者为佳,如能被玛瑙、蛋白石等透明矿物或岩石所包裹,则成绝品,价值倍增。

9.泥石

泥石是由泥质岩构成,质地坚密细腻,形态各异,有似扁条或叶状;大多呈棕红、红褐、褚红等色,另有黄褐、咖啡、黑色等,也有黄色底散布青花的,少纯色;块体数公分至数十公分,绝大多数至少一面有水纹或草状纹理,象形的不多见;石表细、润、脆,有薄薄的包浆,手感极好,但外皮易碰破;个别石内含有腔肠类动物化石。

10.戈壁玛瑙

戈壁玛瑙,是戈壁石的一种,也是玛瑙的一种。主要产自我国内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区。大概形成时间要追溯到1.5~3亿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并迅速冷却的产物,历经海水侵蚀,地质地貌变化后风化雨雪、酷暑、严寒磨练所形成的宝玉艺术籽料原石。戈壁玛瑙集“形态、质地、色彩、纹理、韵味”五味俱全的惊艳而令人折服。戈壁玛瑙其形状绮丽、色彩丰富在所有宝玉石中具有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是近两年发现并确认的宝玉石新产品,产量少,极为稀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此类收藏具有极高的升值潜力和艺术价值,已经被多种媒体重点推荐,预计之后升值潜力巨大。

C. 天下第一奇石

阳元石广东丹霞山位于仁化县城南9公里,离韶关市51公里。丹霞山有着神奇瑰丽的丹霞地貌,逶迤飘逸的锦水飞泉,梦幻迷离的仙山琼阁……是地理学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是世界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瑰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特别是丹霞山的阳元石与阴元石更加神奇,大自然杰作出奇得让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

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阳元石,位于阳元山景区与丹霞山主景区隔江相望。该石高28米,直径7米。由于风化作用,活脱一具男性阴茎直傲苍穹。

被称为天下第一女阴的奇景的阴元石,该石隐藏于深山幽谷之中。1998年才被发现。石高10.3米,宽4.8米。其形状、比例、颜色简直是一具扩大了的女阴解剖模型,被示为“母亲石”、“生命之源”。

阳元石与阴元石隔山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是大自然恩锡给丹霞山的瑰宝,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中国性协会也多次来到丹霞山研讨自然景观与性文化的理论,给阳元石与阴元石增添更加神奇的色彩。
够奇了吧!嘿嘿

D. 中国十大奇石都是什么

1、《东坡肉形石》
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如鸡蛋大小,其矿物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此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当逼真,现它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2、《岁月》 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该奇石发现于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地区,经岁月沧桑,由三色玛瑙形成面容,黑色玛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详与现代老妪形象巧合天成。这块命名《岁月》的奇石,有专家评价,此石是国际石坛的天然力作,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3:《鸡雏出壳》 仿佛蛋壳破裂,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伸头欲出,石质滋润、神态逼真。

4、《中华神鹰》 属黄龙玉石种,出自广东紫金南母寺。这是一块神话传说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大小又与真鹰比例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5、《中国版图》 北京一家都市报详细介绍了《中国版图》奇石:“一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被估价9600万元,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奇石——葡萄玛瑙‘中国版图’珍品鉴赏评估会”上评出的价格;这块葡萄玛瑙紫色与白色相间,葡萄球状结晶十分完美,而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

6:《人之初》 这块奇石高15厘米,宽13厘米,厚度为8厘米,石质细腻,通体四周是黑白相间的条纹框,框内画面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还处于早期胚胎阶段的胎儿形象,眼睛已经发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显。整个形象犹如静静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婴儿。这块奇石坚硬但表面非常光洁平滑,却完全出于天然,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打磨抛光,而是长期被水流冲刷的结果。

7:《血胆金鲢》内包血色水胆。专家估价1.65亿港币。

8、《族魂》 2008年10月14日,在北京花乡花卉市场第四届奇石展上,一块名为族魂的戈壁玛瑙石,以其生动逼真的少数民族头像造型,引了不少专家及爱好者的关注。为期10天的第四届奇石展,汇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300多个参展商的30余万件赏石,是北京石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会。

9:巾帼英雄。这块打磨成46*37*17mm的天然水晶由内部黄胶花完美构成一古代女英雄画像,五官俱全,英姿飒爽,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问世以后迅速震惊奇石界。

10.雪猿。产自南京的雨花石,布局合理,比例均匀,黑白鲜明。虽表面有纹裂,但瑕不掩瑜,上天之作,非俗人所能拥有。

E. 中国的观赏石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
(一)北京观赏石:
1、金海石
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
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黑褐色、黑色的纹
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

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
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
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
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
凝聚体。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3、燕山石
燕山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尤其适宜作盆景。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呈现云层缎锦状的效果,故也称云
锦石。云纹石石源较少,在河北省涞水县一带也有分布。
虎皮石,京郊房山、门头沟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呈灰黄、灰蓝、黄蓝相间等色,貌似虎皮,故
名。石体多棱角,形状变幻丰富,常形成突兀险峻的峰峦景观或逼真生动的鸟兽形象等,颇具观赏性。虎皮石的原岩为白云质灰岩,质地坚硬,常有方解石脉和燧石
条带充填,经流水的长期冲刷浸蚀,发生差异风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棱角和千姿百态的造型。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
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
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
多见。
4、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京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5、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
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
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6、木化石
木化石,产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乡下德龙湾。该石大多垂直地
面出露,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颜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横断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
轮;在纵断面上,有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
下德龙湾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保存在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
砂页岩地层中,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那时成片的森林由于燕山运动及火山喷发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
部,二氧化硅分子与树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置换,而树木的结构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下德龙湾木化石,在方圆
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树径之粗在国内都较为少见。
7、汉白玉石
汉白玉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及南尚乐乡石窝。该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建筑和雕刻材料。高庄、石窝汉白玉矿,开采历史悠久,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庄和石窝地处低山丘陵带,地层产状平缓,矿层位于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二段下部,共有两个含矿层,7个矿体,长约790~1190米,平均厚度
0.7~1.63米。白云石大理岩,即为汉白玉,质地优良,颜色较浅,色泽纯正,色调和谐。另有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的"艾叶青"和含藻类化石灰质白云石大理
岩"螺丝转"两个品种,其品质也具有洁如流云、润如羊脂等观赏特性。
8、上水石
上水石,产于北京市北京房山区西南部的十渡。该石状似蜂窝,上面有大小不一孔穴,吸水性较好,采回后把外表的黄泥冲涮洗净,石上可栽树植草,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材。
拒马河畔的十渡乡,距京城约100公里。从张坊至平峪,拒马河蜿蜒奔流,沿途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十渡为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两侧崖壁连绵,奇峰峻美。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顺流而下过二渡渡桥,在千河口的五指山一带的山坡上,遍地都是上水石。
9、京密石
京密石,产于北京市近郊山区密云县干涸的古河道内。该石是由岩块经流水剥蚀和冲磨而形成的卵石,棱角园浑,外形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色彩美丽,石表风化轻微,石浆石皮较好,稍光滑,自然颜色和画面较清晰,石纹理粗犷豪放,呈现出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图案。

密石与金海石的形成年代、地质结构和矿物成分大致相似,但硬度略高于金海石,京密石的成分多为钙质石炭岩、方解石、钙镁质白云岩的碳酸盐及石英岩、硅质
岩。其中硅质岩者坚硬细腻、光洁滑润。而单色卵石的成分多为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硅质或硅酸盐,其质地尤为细密、坚硬。石中筋纹主要以方解石脉、石英脉、铁质
脉等构成。并有部分玛瑙质卵石。
京密石有图纹也有单色、有平纹也有凸纹。其颜色主要由所含的致色元素和带色矿物种类的状态及含量决定。图纹卵石多
为风化过程中的次生染色,石体五颜六色,主要致色因素是亚铁和高铁离子,构成平纹卵石的褐色、棕黄色、暗红色风化纹晕,凸纹卵石之凸纹亦是亚铁及部分高铁
离子的风化染色所致。单色卵石则多为原生色,以景观和象形为主,颜色有红、黄、兰、绿、紫、白、黑等,色泽深浅不一,也有黄、黑相间的染色膜或色晕等。
京密石蕴存于古河道十余米深的沙层中,近年采沙者取沙后,大量的卵石沿附近河道堆积长约十几公里,为京密石的采集地。
10、拒马河石
拒马河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中。该石属河卵石。
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灵丘县,从太行山谷奔腾流入北京房山。在房山区境内,拒马河约有30多公里,河谷拐了10个湾,人称十渡。此段河床时宽时窄,两岸峭壁奇峰连绵,河床中有60米厚的卵石层。
11、西山石
西山石,产于北京市西山,《素园石谱》有记载。
北京西山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关沟;历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区县,永定河(古称无定河)贯穿其中。
其他还有:

(二)河北观赏石:
1、唐尧石
2、模树石
3、兴隆菊花石
4、雪浪石
5、曲阳雪浪石
6、太行豹皮石
7、竹叶石
8、涞水云纹石
9、千层石
10、上水石
11、邢石
(三)山西观赏石:
1、历山梅花石
2、大寨石
3、垣曲石
4、河曲黄河石
5、临县黄河石:
6、绛州石

7、石州石:
8、上水石
9、乌石

(四)内蒙古观赏石:
1、葡萄玛瑙石
2、巴林石
3、戈壁石

(五)辽宁观赏石:
1、岫岩玉
2、玛瑙石
3、金刚石
4、锦川石
5、宽甸石
6、绿冻石
7、太子河石
8、龙珠石
9、石鱼
(六)吉林观赏石:
1、松花石
2、长白石
3、橄榄石
4、安绿石
5、松风石
6、夫余国火玉
7、水浮石
8、柏子玛瑙石

F. 一个和奇石有关的节目

《地理中国》 20121005 系列节目《寻奇天下》——奇石奥秘;<天下奇石>,希望帮到你。

G. 南陵奇石初探

An explorstion of Nan Ling's rare stone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现为芜湖市所辖,总面积1236.7平方千米,其西南部多低山丘陵,岗峦起伏、沟壑纵横,四季风景如画,有全国重点名胜五霞洞和安徽省重点名胜西山风景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篇;东北部为河谷平原,一马平川,河网交错,著名的青弋江和奎潭湖碧波荡漾,素有江南泽国水乡之美誉。南陵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独特的南陵奇石。笔者从石种分布、奇石特色、形成成因三个方面介绍南陵奇石,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石友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中国观赏石.5

石种繁多,分布广泛

南陵县奇石资源十分丰富,奇石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总体来说,奇石产于两类地区。

一是丘陵山区。在广袤的804平方千米的丘陵山区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奇石,如烟墩、三里、峨岭、城关、丫山、何湾、绿岭、戴汇、工山、家发等十多个乡镇的山山岭岭、河流洞穴、九冲十八坳,奇石随处可见。主要石种有:火山石、白云石、千层石、龟纹石、太湖石、钟乳石、流纹石(红紫色流纹石)、黄蜡石、黄蜡石晶体、黄蜡珍珠石、黄蜡葡萄石、黄蜡冻石等,还有黄蜡虎皮石、墨石、浮雕墨石、浮石、云母石、八角石;由于南陵地下矿藏丰富,有西周时期的古铜矿遗址、煤矿遗址,因此矿物晶体品种也较多,有孔雀石、方解石、石英,以及它们的共(伴)生体;而古生物的大量堆积,地下动、植物化石更加丰富,有曲雕笔石、栅笔石、狭窄栅笔石、梯形栅笔石、丁氏始石燕、羽齿蚶、王冠虫、冬纳氏螺、剌头虫、双扭贝、线纺石燕贝、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多种鱼化石、植物化石。

二是河谷平原地区。奇石主要分布于南陵东部边陲的青弋江流域,以及葛林、奚滩、弋江、东河四乡镇沿江、沿线地带的102平方千米范围内。主要石种有:红蜡石(紫红、浅红、土红、血红)、鸡血冻石、黄蜡石(老黄、深黄、嫩黄、蛋黄)、黄蜡冻石、黑蜡石(眉纹黑蜡、水纹黑蜡、鱼纹黑蜡、馨石黑蜡)、白蜡石(白纹白蜡、玛瑙纹白蜡)、云锦石(纹图云锦山水,树木、花鸟鱼虫云锦)、象形石(各种动物、日月星辰、文字象形石)、雕刻石(浮雕、镂雕、雕塑)、五彩石(赤橙黄绿青蓝紫,互映生辉),还有罕见的玛瑙玉石(白黄红紫色共存),罕见的磬石(黑磬石、灰黑石)声音清脆悠扬。

风韵雄奇,气韵清丽

从笔者寻找和收藏的南陵奇石来看,既具有瘦皱透丑之幽古,又具有质形纹色韵之奇丽。具体地说,丘陵地区奇石以雄浑、粗犷、奇特、沉稳、苍古的风韵见长;河谷平原青弋江奇石以圆润、细腻、玲珑、清秀、亮丽的气韵见美。所以,南陵奇石具有本地区的特性、特质、特点和特色,每一枚奇石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大自然万物的缩影,都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沧海桑田,塑造奇石

南陵县不同的地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地质作用。从寒武纪到第三纪沉积了一套以滨海、浅海相为主的地层。寒武纪以碎屑、化学、生物沉积为主。泥盆系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石炭系为页岩、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二叠系为黑色炭质页岩、硅质岩和黄绿色石英砂岩;三叠系为灰岩、紫红色砂岩;侏罗系为一套火山岩系,包括火山熔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正常沉积的岩石,岩性主要为灰质砾岩、红色砂岩、流纹岩、灰色安山岩、气孔状安山岩、凝灰质粉砂岩、肉红色流纹岩、黄绿色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细粒岩屑砂岩、页岩等。在南陵县蝌蚪山(破头山)火山口周围的紫红色流纹岩呈放射状分布;白垩系为红色砾岩、砂砾岩、暗红色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第三系为砂砾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红色碎屑岩,其上为第四纪冲积、坡积和残坡积所覆盖。另外,区内还有花岗岩和大理岩等变质岩分布。构成上述地层的岩石,为本区丰富的奇石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名称】清溪石上流

【名称】山

发育于三叠纪中晚期至侏罗纪的印支运动使本区由茫茫大海转变为陆地,而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更为强烈,形成了本区“左挖山,右带水”的地形地貌。它使上述地层大面积裸露,山上山下、断崖冲沟、河流洞穴、山坳丘堆中所蕴藏着的大量奇石,或溢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南陵青弋江流域是奇石的聚宝盆,地处南陵东部河谷平原之中(南陵盆地),其上游之水,从黄山、太平、旌德、泾县直泻而下,夏季山洪暴发所引发的山体滑坡,使大量的山石搬运至此,奇石暴露于浅水之中和沙滩之上。

综上所述,南陵奇石有两种说法,一是黄山“飞来”,二是本地造就。笔者认为各有其道,两者兼而有之。

【名称】云锦仙女鹤寿图

H. 中国的传说里有没有关于石头的

除了第一段外以后非原创 ,是我在网上复制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女娲补天: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非原创 ,是我在网上复制的,希望能帮到你!!
还有一个是一种寓言
说有一个人听说有一种石头拿在手里的温热的,这种石头就是能带给人幸福的石头,所以他就倾其所有去找那块能带给他幸福的石头
他来到大海边,捡起一块石头是冰凉的,他就随手扔掉了
再捡起一块还是凉的,就这样他捡起的石头都是凉的,他也一直重复着捡起扔掉这个动作,一直过了好多年,一天他又见到一块石头,像是惯性一样他又扔了出去。但是,他就在一瞬间呆住了,因为他明显感觉到了那块石头留在手里的余温。但是已经晚了,他把那块石头扔到了大海里
有时候一种习惯可以让我们失去很多
望夫石
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夫妻俩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

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卧牛石的传说

在饮马河的靠山乡有一个自然村,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块形似卧牛的大青石,虽然后来河流改道将这块石头冲入河里,可是卧牛石的传说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前有一个农夫,养着一头灰驴和有头黄牛,黄牛黄牛终日每年每日老老实实的干活,而灰驴却处处偷懒蹭猾。拉车的时候灰驴把车套拽的很直,但却一点力气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黄牛的身上,农夫见黄牛累的浑身是汗,而灰驴却一点汗也不费,他就认为灰驴比黄牛的力气大,耕地的时候,黄牛只是低头默默的拉梨。而灰驴的眼睛总盯着农夫,一见农夫走近,它就赶忙伸出舌头去舔农夫的手,给农夫留下了一个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黄牛和灰驴在草地上吃草,农夫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睡觉。突然,一只饿狼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向农夫扑去,吓的灰驴躲到草沟里一动也不动;黄牛却迎了上去,挡在饿狼的前头同饿狼搏斗起来,虽然被饿狼咬伤了两块毛皮,但饿狼也受了伤,它依然奋勇直前,将饿狼撵到草地深处的沼泽里。灰驴见饿狼跑远了,从水沟里留了出来把农夫唤醒,引呀到刚才搏地方,农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迹,知道自己在睡觉的时候来过狼,他以为是灰驴救了他,感动的用手替灰驴挠痒痒,对从沼泽里回来的黄牛却一理不理。
种荞麦的时候,农夫将一袋荞麦丢在路上了。黄牛找了一上午终于在路旁的草丛中找到了,它用两只尖尖的角将装有荞麦的口袋驮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时候,灰驴从门洞里窜了出来亲热的说“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让我帮你拿吧。”说着,用嘴叼过口袋送进农夫的房间。从此,农夫认为灰驴有忠实有勤快,黄牛有赖有馋,他把好的草料都给灰驴吃,剩下的给草料和秸秆才给黄牛吃。
第二年春天,农夫要去饮马河南岸去买棉花,他嫌黄牛不中用,只用灰驴架车出发了,回来的时候,正赶上饮马河涨水,农夫做在车上用鞭子指引灰驴从浅滩处过河,行至河中间时,水湍急。漫过车厢。灰驴觉的横流不如顺水拉车省力,于是不听农夫的吆喝,径自向下流拉车,不管农夫怎么鞭打和吆喝,灰驴也不听,结果连人带车冲入了松花江,那疏懒成性的灰驴也被江山淹死了。
黄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等了几年。黄牛都没有等回农夫,它自己却卧在那里变了一块卧牛石。

黄大仙点石成金!

飞将军李广射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相传土司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家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和阿黑哥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走散了,谁也找不到谁。洪水渐渐退去后,阿诗玛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他们正犯愁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于是阿诗玛同阿黑哥朝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猪。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和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阿诗玛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水积下的。

★合婚石伏羲殿和老母庙
在云阳河拐弯处的河道里,当地人们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却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世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天地之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后代,缔造人类,伏羲提出要和女娲成亲,女娲说什么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
”。但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顺地理,咱们就结婚。”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娲提出在东西山头上各点然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顶,女娲上了东山顶,各自捡了一堆山柴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在云阳河谷上方互相缠绕,直冲云霄。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女娲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头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两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飞岩,在河底相撞,发现轰隆巨响,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对女娲说:“这次顺了天理,咱们该结合了吧?”伏羲、女娲便就此结合,拜为夫妻。据当地老人讲,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并肩地登上那块石头,并从上面走过,那么将来俩人一定会婚姻美满,白头到老。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云阳河谷底,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龙纹,一边是蛇纹,分别代表伏羲和女娲。
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就把伏羲,女娲滚到一起的那块石头叫合婚石。还在合婚石两边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庙宇,西边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着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氏;东边的叫老母庙,殿里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氏。
★女娲补天遗下的五彩石
五彩石是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同,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
,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女娲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他们一起放进熔炉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娲
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我们用水洇湿石块后,可以看到上面分布着许多抽象的纹理和图形,有的人说中部是中国疆域轮廓图,四周是龙凤呈祥图;有的人则说石面上是许多原始人类的影像。总而言之,这块石头是这座山上独一无二的奇石。

★石龟和白鹤古松
太上老君炼仙丹,当时一共建了两座炼丹炉,一座建在天宫,一座建在地上。地上的那座就建在现沁阳境内的太行山紫金顶上。为了炼好仙丹,玉帝还派了一只神龟,两只仙鹤给老君当助手。仙鹤飞遍太行山,寻找灵芝瑶草,神龟品尝炼出来的丹丸药性,每每金丹出炉,经神龟品尝定了药性,再由白鹤飞送天宫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每天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戴的金银玉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最怕死,他说人只要一死,再多再好的东西也就归别人了。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秦始皇派出了许多人马,上华山,下瀛州,入东海,到处寻仙访道,可这些人马到头来不是扫兴而归,就是渺无消息。后来听说无纪律君在太行山紫金顶炼丹,就亲自带领人马,日夜兼程,浩浩荡荡,朝河内郡赶来。
太上老君当然知道秦始皇的作为,心想:要是秦始皇这样凶残暴虐、杀人不眨眼的昏君得了仙丹,长生不老,那还会有老百姓的活路吗?所以不等秦始皇到来,他便一脚蹬了炼丹炉,背起丹葫芦跨上青牛,驾起祥云返回天宫了。神龟、白鹤在外还没有回来,老君走的太急,竟把这两个神物留在了凡间。
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爬上紫金顶,见山上炉倒火灭,丹净药绝,空空无人,顿时恼羞成怒。下令把山上的一切全部毁净灭绝。搜山时,神龟、仙鹤回来了。神龟、仙鹤没有得到老君有指令,不敢贸然返回天宫。略一犹豫,竟被秦始皇捉住。秦始皇高兴地说:“有这两个仙物,吃了也能长生不老。”
再说这神龟、仙鹤,毕竟是天上仙物,哪能在人间受此侮辱!神龟一急,就变成了一只大石龟,和紫金顶的山石紧紧连为一体,任凭千军万马也休想挪动半点。仙鹤呢?急忙把脖子一伸,两翅一展,变成了松树,根扎危崖,枝伸天际,任你武艺再好的兵丁也到不了它跟前。秦始皇没法,只得灰溜溜地下去回京城去了。
俗话说:千年龟、万年鹤。神龟仙鹤留在人间,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因为紫金顶上的松树是仙鹤变成的,树身一色白亮,所以叫白鹤松,也叫白皮松。后来,南蛮知道了石龟的来历,就想偷走。当地群众知道后,就在石龟背上立了一通七尺高的大石碑,还修了碑楼,保护起来。朝山的善男信女登监紫金顶,都要专门到石龟身上摸一摸,以消灾祛病,在老君殿后边,至今还有一大堆灰白色的软石头,据说就是老君蹬倒炼丹炉流出的东西,虽无长生不老之神效,却能治疗多种疾病。人们称做老君石、丹炉遗石,又因它质地松软,手能抠动,又叫“抠石”。
★祝融乘青龙的传说
祝融是伏羲的后裔,他喜欢乘龙从北方到南方出游。伏羲在紫金顶划八卦,定极向,神农设坛祭天神的事他耳熟能详,所以一心想乘驾青龙云游四方。
一天他来到青龙山巅,瞬间一股青岚见紫的气流穿身而过,刹时成为青龙,只见祝融坐在上边挥着手驰向远方
。青龙去处现出一个平台,被后人称为祝融台,祝融台在神农仙坛以北230米处。谁知祝融从南方回来,乘驾的是青龙和火龙两条龙,他把南方炎热的气候也带到了白松岭。
神话传说总有些离奇,但祝融台一直保留至今。在海拔千米高的大园,“严冬不结冰,白松伴青藤”的亚热带生态现象也会让人注目难解。

但在福州却流传着另一种版本的美丽传说。据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关于田黄石,福州还有个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他对自己的恩赐。从些,他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黄石。

这个传说,同样是美丽的。

与这两个传说相比,另一个传说则要相形见绌了。相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凤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了大雨,走头无路地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家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竟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了,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很多名人都跟石头有关
毛泽东小名石伢子
彭德怀也是跟石头有关
还有蒋介石等等

《山海经·海内经》说,鲧是黄帝的孙子。他偷来黄帝的“息壤”,采用“堵”的办法去治理洪水。黄帝大怒,命祝融杀了鲧。鲧死了三年不腐,肚子里孕育了大禹后,才化为黄熊。
屈原的《天问》里,对鲧和大禹的事迹都有记录。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帝尧时代,洪水泛滥,大禹受尧的命令,继承父亲鲧的职位治理洪水。除了北方的河流外,他还移师南方,先后治理了汉水、长江和淮河。
禹长期在外治水,年过30而未婚娶。上天让九尾狐现身,提醒他该婚娶了。于是大禹娶了涂山氏为妻。婚后,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还与涂山氏约定,让涂山氏听见鼓响就为他送饭。禹因为长年治水,行走有些不便。一天,“跳石”击中了鼓面。涂山氏依约送饭,看见大禹变成了一头大熊。她一气之下,离开了禹,到嵩高山下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大禹追寻过来说,把我的儿子归还给我。石头人的北面裂开,生出了启——后来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据袁珂先生概括,大禹有五大政绩:一曰会群神于会稽山,杀后至之防风氏;二曰逐共工并杀其臣相柳;三曰得羲皇(伏羲)、瑶姬之助以治水;四曰降伏水怪无支祈;五曰化熊通轘辕山。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曾得到一条黄龙的帮助——当是应龙帮助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的衍变。大禹治水成功后,大会诸侯于会稽时,曾有海神来朝拜他。
从民间传说来看,大禹治水的足迹曾印在了长江流域的山山水水。民间传说,大禹治理了四川青城的水患后,又开了夔门。在治理三峡时又得到神女的帮助。大禹不但治了水患,还为百姓扫平了交通障碍。洪水退后,玄龟搬来的土就堆成了桐柏山和大别山,阻碍了豫州与荆州之间的交通。是大禹挥起开山斧,砍出了三个口子,这就是后来的鄂北三关——平靖关、武胜关、九里关。
在长江下游,秦始皇赶山的传说融入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说的是一位仙人给民工一人送了一根丝线,众人挑起担子一个个快步如飞。大禹把众人的丝线收了拢来编成鞭子,鞭子一挥,就开出了河道一大截。大禹在治理长江下游时,不但身体力行,还折下柳枝作弓箭,射穿圌山泄洪水。
就对人类的贡献而言,炎帝神农饱了人们的肚腹,使人们无饥馑之虞。而大禹治理洪水则解除了人们的性命之忧。所以,人们以众多传说的广为传播来表示人们对大禹王的感激、纪念之情。
《楚辞·离骚》记录了“少康中兴”的传说。寒浞氏派浇杀了少康的父亲夏后相,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把二姚嫁给了他。在有虞氏的帮助下,少康灭浇复国,成为夏朝的中兴之主。
至于商代的神话传说,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商纣王和妲已外,有地方特色的不多。出土文物所记载的妇好多次南征在民间传说里一点踪影都不见,想必是被时光磨砺殆尽了吧。
有周一代给长江流域所留下的神话传说也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则:
屈原《天问》,记录了周祖后稷诞生的事迹,还记录了周昭王南巡汉水,土著以胶船渡王、至中流船解体而溺昭王之事。
《山海经》记录了周王封孟涂于巴、以血衣断案的传说。
民间有周王之子太伯为避王位而奔荆楚入吴为君的传说。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鬼方氏之妹女嬇,嫁给了陆终为妻,怀孕三年,从左胁生出三个儿子,又从右胁生出了三个儿子。他们是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季连。季连是芈姓楚族的始祖。

I. 天下第一奇石有什么特点 福建东山岛的那块石头为什么被称为风动石和有气节的山石

风动石地方志称之为“东壁文星”。高4.37米,宽4.4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玉兔,又像仙桃,稍“搭”在一块卧地凸起且面海倾斜的磐石上,两岩石接触面积仅方寸,悬空斜立,半座半垂,危危欲坠,其势险绝。大风袭来,巨石微微晃动;人躺在磐石上,用脚蹬之,则随之摆动;站在磐石上,以手推之,亦微微而动,蔚为奇观,被誉称为“天下第一奇石”,因其奇、险、大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是东山岛的标志。 据考证,风动石形成于第四纪海侵时期,是“球状风化”的结果。风动石及其下岩石原本是完整的一块石头,由于海浪沿着巨石的缝隙剧烈的长期冲刷而形成的。 风动石正面的右前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题刻着明水师提督程朝京诗曰:“造化原来只一丸,东封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闽中坠,海飙还能逐势抟。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这首诗道尽想推动风动石的奥妙在于“在势不在力”的问题,要找准角度,选好着力点,即要背向西南方向,由此向东北方向推之就可。 风动石的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平面,上面刻着明永历戊子二年(1684年)秋,巡抚路振飞题写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这三位都是东山先贤,黄道周任武英殿大学士,史兵尚书;陈瑸任七省军务,陈士奇任四川巡抚。三位都是当时征战沙场、坚贞不屈的风云人物。人们把三位先贤的名字刻在风动石上,供后人凭吊。

J. 中国奇石收藏鉴赏全集的介绍

世界上几乎所有岩石都可以成为奇石的原石。奇石种类甚多,历史书籍上记载奇石有数百种之内多,现在新增的奇容石种类可能达到千种之上。看似普通的奇石涵盖天文、地理和古生物等广泛领域,涵盖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奇石是天地,是世界,了解奇石就是了解自然世界,鉴赏奇石,收藏奇石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中国奇石收藏鉴赏全集》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了奇石的历史、成因类别和奇石鉴别等内容,尤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石种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对如何鉴赏奇石提出了一些建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