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地理
⑴ 天文地理的意思是什么
用“天文抄地理”来泛指知识、学问。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中国天文地理扩展阅读:
中国天文地理的发展: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文地理
⑵ 什么是天文地理
用“天文地理”来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旧小内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容问,就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人说天论地 古人观天 万物起源
天象记录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连珠 太阳黑子 石刻纪录
历法 历法成就 治历方法 节气 中西比较 《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授时历》
天文仪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浑仪 浑天仪 地动仪 浑象 简仪 仰仪 水运仪象台
著名天文学家 甘德 落下闳 张衡 祖冲之 张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经》《灵宪》
著名地理学家 裴秀 郦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图六体 风的观测和仪器 降水的观测和仪器 湿度的观测和仪器 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海国图志》
⑶ 中国现代国务院有精通天文地理的人吗
里边有各行各业的专家
⑷ 中国天文地理学的祖师是谁
1,中国天文学的祖师是----张衡。
张衡(78-139),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版,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
他的贡献有: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2,中国地理学的祖师是----郦道元
郦道元(466—527),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⑸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我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⑹ 中国历史上通晓天文地理的十大奇人,分别有事迹
第一:鬼谷子
鬼谷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个传奇人物,乃至可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榜首奇人。不只他出名,连他帐下的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也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人物。听说他们其时将战国七雄搅了个翻天覆地,本领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第三: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800年周朝,
第四: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第五: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第六: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他是军事战略家,运筹惟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
第七: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
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第八:赵普
赵普,北宋佐国良臣,他以孝行感动赵匡胤,以对局势的锐敏观察和果敢应变,导演了黄袍加身的好戏。他力劝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定了众多割据政权。
第九: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第十:范文程
范文程,初为大明生员,后努尔哈赤誓师南下,他沦身为奴。皇太极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见识。守遵化,突围力战,战功显著;行反间,功不可没;劝祥明军,乃得头功。
(6)中国天文地理扩展阅读: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成就:完善官制
尽管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建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相似此职之心腹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因而,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
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肯让其脱离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当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当,
系“不达时局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定见予以批判,指出此刻“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补葺”,不能盲目动兵。将来机遇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
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仍是攻击京城,是允和仍是拒和,对其公民如何安顿,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制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
⑺ 中国天文学
中国古代的确有非常发达的天文学的理论,但是这套天文学理论仅在汉文化的范围内传播,动不过日本,西不过怱岭,北不过大漠,南不过安南。从来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特别是在天文学飞速发展的17世纪以后,中国天文学依旧是墨守陈规。到了19世纪被列强用舰炮打开国门开眼看世界时,中国的天文学体系已经远落后于西方的天文学了,采纳西方天文学的一些命名方式也非常自然。阿拉伯世界的天文学也和我国有些类似。
第二点楼主的说法显然有些以偏概全。请仔细搜索,还是可以招待专门介绍中国天文学体系的网站的(比如北京天文馆的论坛)。
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系统,和西方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天文学系统继承了中国哲学系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个例子,大熊座在中国的天文学中由北斗,文昌,三台三个星官构成。北斗都很熟悉,不多赘述了;文昌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掌管科举考试的天体;三台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科举考试的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完全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天上都是神明,和人间无关。我个人喜欢使用中国天文学来对莫颗星命名,因为它很有文化内涵而且比较容易记。
但是中国天文学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比如日月食,根据立法预报它应该有啊,但是没有发生。如果在西方,恐怕是要对历法进行修正了。在中国呢,群臣向皇帝叩首,恭喜皇帝的大恩大德感动了上苍(即使姚崇也干过这样的事)。别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这套天文学体系也在某些程度上让我过天文学固步自封。
⑻ 天文地理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吗
属于。古时大学又名大人之学,要求学习者必须思想纯正,内容要上版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天权人合一”的思想贯串,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天地志”,展现一层比一层大的大人的人体科学,研究大人的生命周期规律,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天象,指导人们的行为,也叫天纹学,后人只叫天文学。与现代天文学同名,对象相同,但是志向、思维方式、内涵都是很不一样。与古西方之学是相似的。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就是沿用夏朝的历法,同时包含阴历和阳历,有4000多年了,都是充分研究天文地理的成果。
⑼ 中国的天文地理位置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37]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