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Ⅰ 什么是人文地理,包括什么内容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1)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扩展阅读:
人文地理研究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
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Ⅱ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哪些特征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任务和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人文地理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苏联20世纪30~60年代,曾出现用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割裂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联系的片面做法,从而阻碍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苏联地理学恢复了统一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已涉及其他社会因素,成为社会经济地理学。中国50年代到70年代也曾取消人文地理学,80年代开始大力恢复人文地理学研究。一方面系统地引进外国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原有的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问题和趋势
人文地理学仍然缺乏完成大区域宏观研究和小区域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结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文地理学处于一种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学问,相对地理学的其他分类,难度比较大,但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学好这门学问,对我们的生活是有极大帮助的。
Ⅲ 为什么说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化景观属于人文抄地理学的范畴。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景观中往往包含着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发展等方面许多有价值的证据。文化景观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变化。空间上的差异反映的是各集团景观塑造上的各自文化特点,时间上的判别则反映过去居住在该地区的文化集团的变迁和发展。由于不同的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某地的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
Ⅳ 18考研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哪一些
从学院分布上来讲,南京大学的人文地理专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学院,地回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答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年以后城市规划系与南大建筑研究所合并建院。所以,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方向”是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当然你要考的“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是在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在划去城规系后,剩在地海院的人文地理主要还有三个研究大方向:
1、土地管理方向:涉及土地规划、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覆被与变化(LUCC)等方向。代表学者:黄贤金、周寅康、李满春、周生路;
2、旅游地理方向:涉及旅游规划、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者行为等。代表学者:张捷、章锦河;
3、非洲地理方向:依托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涉及非洲的农业、土地、规划等。代表学者:张振克。
Ⅳ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5)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扩展阅读
问题和趋势:人文地理学仍然缺乏完成大区域宏观研究和小区域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结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Ⅵ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回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答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个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Ⅶ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个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在叶宝明主编的《人文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主要分支学科划分为:
1.人口地理学
2.资源地理学
3.经济地理学
4.政治地理学
5.文化地理学
6.旅游地理学
7.历史地理学
8.聚落地理学
9.社会地理学
10.社区地理学 在王恩涌等(第一版)、赵荣等(第二版)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主要分支学科划分为:(1)人口地理学
2.农业地理学
3.工业地理学
4.城市地理学
5.语言地理学
6.宗教地理学
7.旅游地理学
8.政治地理学
9.行为地理学 在陈慧琳主编的《人文地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中,主要分支学科划分为:
1.经济地理学
2.人口地理学
3.聚落地理学
4.文化地理学
5.旅游地理学
6.政治地理学 综述
这里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当前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人文地理学分为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四大部分。这种划分方法较为粗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经济地理学
以阐释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分配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为主要任务。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从而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19世纪后半叶,地理学者开始在自然地理基础上探讨经济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扩展为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等领域。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关心各种资源、生产及商业的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生产布局、区位分析为研究的核心。其中区位论和中心地学说对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开始注意社会结构、政府决策以及人们的行为决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并出现了国土经济学,重视国土整治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旅游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因此旅游地理学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学
通过研究国民与领土的关系来分析政治现象的地域体系,并分析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为背景的各种国家集团对世界和地区所起的作用。政治疆界的变化以及政治区域的演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也是政治地理学的内容。1897年出版的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将国家当作附着于地球上的有机物,并提出“生存空间”的概念。以后,H.J.麦金德于1904年提出陆心说。由于他们及其他学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20世纪30年代,K.豪斯霍弗把地缘政治学引入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政策服务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受到影响。现代分析技术及模式的应用,使地理学者得以测定各类各级政治区域的效率和效果,并开始研究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参与国土整治的决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区的结构、国家公园的设置、选票模型地域分布以及领海界线和沿海捕鱼权等课题的研究。军事地理学研究与军事行动有关的地理学问题,它的研究同政治地理学一样,最终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
社会文化地理学
很早以来,地理学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采尔的人文地理学代表著作即以“人类地理学”命名。在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中,也都包含种族和民族地理的内容。不过,人种地理学和民族地理虽然仍是介于人种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研究者则多为人种学和民族学者。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I.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瑞典地理学家S.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聚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既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也表现人类文化的差异。德国地理学家J.G.科尔最早对聚落作系统的研究,他于1841年发表了《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白吕纳则把房屋这一聚落现象列为人生地理事实的第一纲第一目,包括房屋类型、村落形式、都市位置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此后,聚落地理研究在一些国家形成各自的风格。如德国着重聚落景观,法国重视经济对聚落的影响,英国偏重聚落历史地理,美国则关注白人拓荒者居住问题。聚落地理学形成后,最初包括其内的城市地理学由于发展迅速,逐渐独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使得聚落地理学实际上是研究乡村聚落地理。以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和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乡村地理学也是在聚落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研究内容已超出乡村聚落地理范畴。
社会地理学分析空间中的社会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地理学则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的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区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集团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则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学者将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现代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地理学也随之发展迅速。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形成和成长过程,城市的功能和特征,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组织及其影响范围,城市人口构成,城市的类型和规划等。地理学中的许多数量方法,也最先应用到城市地理的研究。
Ⅷ 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 是地理学的分支,相对于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一切社会经内济活动的科学。 如大家容所熟悉的人口分布与迁移、都市化、民俗与文化、宗教景观等问题都属于 人文地理学 的研究范畴。 人文地理学有众多分支学科,以下为部分分支学科: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发展。又可细分为城市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又可细分为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等。 政治地理学,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关系。 社会地理学,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空间利用类型及其地域类型形成过程。 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 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传播、演化规律,以及文化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Ⅸ 为什么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一、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看。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涉及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事物,但其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人地关系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3、现代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由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开放的系统。 二、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看 1、从近代地理学产生到20世纪20年代,人地关系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在拉采尔、白兰士等学者的著作中表现十分明显。 2、后来重视地区差异和空间结构,使人们一度忽视了人地关系的研究。 3、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加速增长、环境恶化、资源供求失调等全球性问题,使地理学的研究重心又转到人地关系研究上来,把人地关系作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部门研究和区域研究。 1、部门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人文地理要素,即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2、它不同于相应的社会科学之处在于,它所揭示的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地理特征,必须分析人文地理要素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3、区域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特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即一定空间各种人文现象和事物所构成的地域系统。 4、对该系统特征的认识,要考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地域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Ⅹ 王恩涌的《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阐述人文地理学...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 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 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 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 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2、阐述乡村聚落发展的基本特点。
3、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4、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有什么特点?
5、分析比较不同类型乡村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第八章:
1、政治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影响国家权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为什么需要对国家实力进行综合分析?
5、试说明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基本特点。
第九章:
1、 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3、 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
4、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
5、 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