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读中国地理

读中国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1-23 20:51:20

① 怎样读好中国的地理

首先你要端正心态,不要怕苦,先从看图入手。看图必掌握的基础知识(纬线经线等),等看图积累多了,在接触一些文字知识,最好对着图看方便记忆。如地球地理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这些知识记忆的时候要先从大的点入手,从宏观上建立知识体系,再从细点出发分析每个事物的特殊性。如要了解中国地理,首先要从中国地形、区域划分等概况出发,然后在细分,记忆如气候类型,河流,矿产分布,铁路枢纽等,再细分到各个区域的状况。 一、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1、落实学习常规 就地理科的学习而言,学习常规应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六个方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一次考试作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3、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二、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2、联系法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联系法应包括横向联系法、纵向联系法、多向联系法等。 3、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② 怎样学习看中国地理地图

一,把中国地图分解,可依据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分解,把各个地区的经纬范围记住,最后自己一块一块的画出来,就会整出中国来。然后再把零碎的填进去。只要多看几遍一定会熟的。

③ 读“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和C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山脉和祁连山脉;A和B

(1)从图中看出,A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地区,C区域是我国的青藏地区,两区域的专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属连山;B区域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就是西北地区内的景观;
(3)青藏地区地高天寒,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故答案为:(1)昆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2)西北地区;降水;海陆位置;(3)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④ 如何学习中国地理知识

要说的是,地理主要是大洲大洋、自转公转、经纬度、气候类型、产业类型等等。
告诉你吧,我地理学习是这样的: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球仪 一个盒子装满了我需要记得的山脉、海峡或城市的名字,随机抽出来,说出它的经度纬度,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找。
地理要学好,最重要的就是经纬度。
所谓的参考书不过是按着大洲或者国家把以上知识复述一遍,你拿着地球仪啊地图啊,自己顺着大洲看完就够了。
其次是各地区的气候。气候的话,分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降水温度是其一般判定方法,这个要背的。
以上是自然的。
地理还有一部分是人文,人文的话主要是要记住畜牧业种植业之类的分布情况。

话说以前我们同学还喜欢自己画世界地图或者中国地图,这个对人的提高也超级大的。
ps:你如果不能自行组织知识框架最简单的就是看知识点 = = http://wenku..com/view/80d62574f46527d3240ce039.html

⑤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D地

(1)高寒干旱
(2)
项目
A地区
B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专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属类型
水田
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传统运输方式
水运
陆路运输

⑥ 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判断回答:(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可以将我国划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内区域.其中D是青藏容地区,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2)海峡C的名称是琼州海峡;图中的PQ线大致为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地理界线.
(3)E河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段是指荆江,每到汛期该河段两岸容易发生洪水灾害,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裁弯取直、修建水库等.
(4)西北和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除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发展了 河谷农业.
(5)图中山脉A和河流B组成的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二例说明其地理意义.
①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故答案为:
(1)青藏;高寒;
(2)琼州海峡;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3)荆;裁弯取直、修建水库;
(4)灌溉;河谷;
(5)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⑦ 读“中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1.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a .陆地总面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故选:A.

⑧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

(1)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青藏地区;
(3)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秦岭--淮河;
(5)乙,北方地区
(6)丙,西北地区;
(7)丁,青藏地区;

⑨ 读“中国地理示意图”,回答.(1)a山脉的名称是______,是内蒙古高原和______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1)抄a山脉的名称是大兴袭安岭,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2)昆仑山脉在图中c河南侧.
(3)c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4)b山脉的名称是秦岭,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既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又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d河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其下游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6)连接西宁和拉萨的铁路线名称是青藏线,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故答案为:
(1)大兴安岭;东北;
(2)
(3)塔里木;
(4)秦岭;0℃;800;
(5)沪宁杭;
(6)青藏.

⑩ 读中国地理四大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______地区,②______地区,③______地区,④______地区.

(1)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④北方地区、③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和②青藏地区;
(2)①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4)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5)秦岭与淮河是③南方地区和④北方地区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6)④北方地区煤、铁、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此外,太原、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故答案为:(1)西北;青藏;南方;北方;(2)干旱;内流;(3)高寒;青稞;(4)400;(5)秦岭;淮河;(6)D.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