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潇湘
A. 潇湘具体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地方的统称,请求权威人士细解,谢谢!
潇湘是三湘四水中的一厢,三湘可以概称湖南,潇湘只能涵盖湘东.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 ,故又有“芙蓉国”之称。又因湘江贯穿全境,也简称“湘”,毛主席曾写下“芙蓉国里 尽朝晖”的名句。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 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 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 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 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 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 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 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 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 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 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 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 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 “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 北大片土地。
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 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 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 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H8: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 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 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 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在《 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 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 ”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将“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 。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 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
B. 湖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简称湘,别称潇湘、三湘四水等。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毗四川,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省境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湘江贯穿南北,故简称湘。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1位。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湖南省省会为长沙市。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70个县,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
人口、民族1990年末人口6110.89万,少数民族481.33万,占7.93%。人口超过1000人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彝族12个少数民族。在湖南流传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僧人竺法崇到长沙传教,创建麓山寺,佛教始传入湖南。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道教传入湖南。元末明初驻戍湖南的回族、维吾尔族将士及随军阿訇将伊斯兰教传入。永乐二年(1404),湖南始建清真寺,开展伊斯兰教活动。明崇祯九年(1636)即有外国传教士涉足湖南,传入天主教。清同治二年(1863)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率先来湖南传教,续后有10个外国教会的17个差会到湖南设堂传教,建教堂,聚会所576处,办各类学校63所,医疗慈善机构39个。湖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谷雨茶节、青节、四月八、上大雾梁、端午节、起伏、赶秋、七月七、中元节、黄节、中秋节、重阳节、打鼓堂等。
建制沿革湖南为古三苗、百濮与扬越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朝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时属荆州,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西晋时期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荆州、郢州、湘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有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代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宋朝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了部分县的名称。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九区。1940年4月又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监督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衡阳两市。到1949年,全省有2市、10行政监督区、77县,省会设在长沙市。
自然资源和物产土地面积2118.29万公顷,其中耕地322.64万公顷,占15.7%;森林727.04万公顷,占34.3%;宜林牧荒山337.52万公顷,占15.8%。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短夏热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旱。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水系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共有大河17条,中河93条,小河5226条。植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野生经济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800多种,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66种。森林覆盖率35.56%,全省有森林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草场资源有637.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566.6万公顷。动物有哺乳类野生动物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8种,二类保护动物28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3种,有色金属矿居多。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全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雄黄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785.83亿元,国民收入651.37亿元。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第二产业占35.9%,第三产业占25.8%。农村社会总产值达719.11亿元,工业总产值803.71亿元。
文化教育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学生人数总计3.7万余人;各类中等学校290所,学生4.2万余人。此外,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多所。
名胜古迹湖南主要风景名胜游览地有:岳阳楼、岳麓书院、湖南烈士公园、武陵源风景区、猛洞河、桃花源、九嶷山、苏仙岭、德夯风景区、南岳衡山、洞庭君山、波月洞、毛泽东故居等。其中武陵源风景区的原始自然形态,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为当今世上一绝,湖南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地
C. 高中地理湘教版中国地理在哪本书上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教辅书
嗯,比较合适的教辅可以看一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D. 湖南为什么又叫潇湘、三湘
为何称为“三湘”?说法甚多。
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
一说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后泛指湖南全省。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在媒体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自宋以来,人们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也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少见的说法,那就是:“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诗人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用“潇湘、蒸湘、漓湘”作为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 “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我们没必要太过较真。
E. 湖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简称湘,别称潇湘、三湘四水等。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毗四川,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省境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湘江贯穿南北,故简称湘。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1位。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湖南省省会为长沙市。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70个县,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
人口、民族1990年末人口6110.89万,少数民族481.33万,占7.93%。人口超过1000人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彝族12个少数民族。在湖南流传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僧人竺法崇到长沙传教,创建麓山寺,佛教始传入湖南。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道教传入湖南。元末明初驻戍湖南的回族、维吾尔族将士及随军阿訇将伊斯兰教传入。永乐二年(1404),湖南始建清真寺,开展伊斯兰教活动。明崇祯九年(1636)即有外国传教士涉足湖南,传入天主教。清同治二年(1863)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率先来湖南传教,续后有10个外国教会的17个差会到湖南设堂传教,建教堂,聚会所576处,办各类学校63所,医疗慈善机构39个。湖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谷雨茶节、青节、四月八、上大雾梁、端午节、起伏、赶秋、七月七、中元节、黄节、中秋节、重阳节、打鼓堂等。
建制沿革湖南为古三苗、百濮与扬越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朝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时属荆州,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西晋时期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荆州、郢州、湘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有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代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宋朝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了部分县的名称。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九区。1940年4月又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监督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衡阳两市。到1949年,全省有2市、10行政监督区、77县,省会设在长沙市。
自然资源和物产土地面积2118.29万公顷,其中耕地322.64万公顷,占15.7%;森林727.04万公顷,占34.3%;宜林牧荒山337.52万公顷,占15.8%。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短夏热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旱。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水系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共有大河17条,中河93条,小河5226条。植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野生经济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800多种,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66种。森林覆盖率35.56%,全省有森林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草场资源有637.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566.6万公顷。动物有哺乳类野生动物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8种,二类保护动物28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3种,有色金属矿居多。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全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雄黄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785.83亿元,国民收入651.37亿元。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第二产业占35.9%,第三产业占25.8%。农村社会总产值达719.11亿元,工业总产值803.71亿元。
文化教育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学生人数总计3.7万余人;各类中等学校290所,学生4.2万余人。此外,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多所。
名胜古迹湖南主要风景名胜游览地有:岳阳楼、岳麓书院、湖南烈士公园、武陵源风景区、猛洞河、桃花源、九嶷山、苏仙岭、德夯风景区、南岳衡山、洞庭君山、波月洞、毛泽东故居等。其中武陵源风景区的原始自然形态,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为当今世上一绝,湖南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地。
F. 湖南的三湘是怎么划分的啊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
,故又有“芙蓉国”之称。又因湘江贯穿全境,也简称“湘”,毛主席曾写下“芙蓉国里
尽朝晖”的名句。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rAv/52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
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
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
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v1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
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
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
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p~g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
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f?V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Gc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Zs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
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
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
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
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
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
“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
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
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
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
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H8: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
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
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
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
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
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
”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将“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
。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
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kT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我们没必要太过较
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G. 湖南长沙永州的地理位置
永州
永州位于中国中南部,湘江上游南岸,潇、湘二水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粤桂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城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拥有面积22441平方千米。中文名称:永州外文名称:Yong Zhou别名:潇湘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下辖地区:冷水滩、零陵政府驻地:河东新区逸云路1号电话区号:0746邮政区码:425000地理位置:中国中南部、湖南西南部
面积:22441平方千米人口:580万(2009年)方言:永州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永州八景、舜帝陵、阳明山机场:永州零陵机场火车站:永州火车站、零陵火车站车牌代码:湘M行政区划代码:
永州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地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 地区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地区户籍人口580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5180235(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万(2011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H. 关于湖南地理的介绍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14°、北纬20°—30°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
地形概况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
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为炎陵(原“酃县”)的斗笠顶海拔2052米,桂东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地形分布格局
武陵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边缘山地属五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湘中大部属湘中丘陵,台地广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红岩盆地众多,主要盆地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等,均为红岩盆地,盆地沿河区域常有河流冲积平原,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与农业区。
从形态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与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顶部比较平坦。衡山位于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的南岳。
湘北为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广,堤垸众多。一般的堤垸边缘的位置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轻粘土为主,土壤肥沃,为重要产粮区。
河流
湖南河网纵横,几乎全为洞庭湖水系,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其中以湘江、资江、沅水和澧水四条河流最大。剩余的一小部分为珠江水系。源自广西东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长856公里,为本省流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流域最广的河流。
沅江源自贵州云雾山,全长1033公里,为湖南境内最长河流,流量仅次于湘江,由于流经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雪峰山,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在上面有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此外还有资江上的柘(zhè)溪水电站 。
湖泊
洞庭湖为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藕池和调弦(已堵)四口纳长江洪水,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重要作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然水库。由于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人为原因)和泥沙淤积(自然原因),湖面逐年缩小,其作用也在减小。
洞庭湖由全国第一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变为了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目前,人们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在洞庭湖区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有了一定的回升,将有可能超过鄱阳湖。
气候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16-18°C。极端最高气温43.7℃(1951年8月7日,永州),极端最低气温-18.1℃(1969年1月31日,临湘)。
自然资源
湖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产达37种。钨、铋、锑储量居全国之首,钒、锡、石墨、重晶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居全国前列。大型矿山有位于娄底冷水江的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等。
(8)地理中国潇湘扩展阅读:
简介
湖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宋代划定为荆湖南路而开始简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驻东北部的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炎陵县西部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2016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1244.7亿元,比2015年增长7.9%。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98.6万人,城镇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
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演绎,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栻、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I. 央视《地理中国》有关地理知识
从世界上看——位于从东西半球来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她位于北半球专;从世界大洲属和大洋的为止关系看,她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位于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为西部高,东部低.中国地势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悠久历史.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度2分30秒)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男孩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3度52分)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40分)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33分)
J. 地理中国 有一期叫什么门探秘
《地理中国》 20170811 夔门探秘(上)。
夔门(kuímén),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塘峡之版西门。三峡西端入口权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上游之水纳于此门而入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夔门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夔门由两岸高山凌江夹峙,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南名“白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