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诸暨
① 诸暨的历史渊源
老乡?
诸暨之境,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越地置会稽郡,设诸暨县。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始建国年间,更名疏虏。东汉建武初,复原名。东汉兴平二年(195),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西晋属会稽郡。东晋属会稽国。南朝复属会稽郡。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九年(589),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大业中,仍属会稽郡。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677),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光启三年(887),诸暨改称暨阳。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吴越王天宝三年(910),复名诸暨。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绍兴府。孝宗乾道八年(1172),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淳熙元年(1174),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为诸暨州。至正十九年(1359),改名诸全州。二十六年,降州为县,仍复旧名。明、清时,均属绍兴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直属浙江省。民国3年省下设道,诸暨属会稽道。16年废道,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9月至37年4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37年4月至3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中共萧绍诸杭临时委员会管辖。6月13日~11月16日,归第十专署管辖。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1953年2月,划归金华专区。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1964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② 诸暨的具体地理位置
http://ke..com/view/143180.html
③ 诸暨属于北方吗
诸暨属于华东地区 。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诸暨属浙江省,浙江省属华东地区。
北方概念太模糊,一般书面不这样叫。
④ 诸暨有 什么 特产么
1、马剑茶
马剑茶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马剑镇的特产。马剑茶外形挺直圆紫,略扁似一把剑,茸毛依稀可见,色泽银翠交辉,形态优美,自然香味芬芳胜栗,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叶底嫩匀明亮。
2、枫桥香榧
枫桥香榧,浙江省诸暨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枫桥香榧均匀齐整,壳薄仁满,出仁率60%至65%。外壳呈米黄色,去衣容易,破壳时部分种衣自行脱落,具有枫桥香榧固有而独特的天然清香味,肉质细腻,酥松爽口,后味鲜滋浓而清口。
3、藤羹
藤羹是浙江省诸暨市的传统特产小吃。当地人们也将藤羹作为过年过节送人的礼品之一藤羹源于诸暨山村,就是用淀粉含量较高的农作物制作的类似粉丝的食品,用番薯做的就是番薯藤羹,与番薯粉丝很相近。
4、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是浙江诸暨的风味特产名菜,相传是西施遗留的习俗。西施本来是农家妇女,洗衣服织布,心灵手巧,而且擅长烹饪,曾经用葛粉调制豆腐浓汤。因为它鲜美可口,邻居都竞相效仿她做豆腐的方式,当时人们就称它为西施豆腐。
后来西施把自己许配给了国家,父老乡亲们尊敬她为国献身,就用山粉做成的豆腐作为宴席的第一个佳肴,来怀念西施,流传的风俗迄今未变。
5、西施团圆饼
西施团圆饼是浙江诸暨传统的地方特产名点,以纯正精细的面粉或荞麦粉作皮子,用山地土产香脆萝卜,青葱,香椒与鲜猪肉拌和为馅,手工包制而成的一种扁圆饼子。
⑤ 上虞杭州诸暨地理位置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临义乌。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设诸暨县,属会稽郡。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昔有钱塘名区之繁盛。中国百强县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
诸暨市在2013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2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是中国大陆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24个镇乡,常住人口在115万左右,是浙江省城乡体系规划和新型城市化“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大城市培育对象。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1.3%。[1]2014年,生产总值980.48亿元,财政总收入109.54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十强,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洩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⑥ 诸暨的地理故事大全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部,与绍兴、杭州萧山区,嵊州,义乌、东阳,浦江等个县市区接壤,总面积2318平方公里(全省第8位),辖28个镇乡(街道),106万人口(全省第7位)。诸暨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2.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6.4%,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诸暨成功创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诸暨交通便利,浙赣铁路、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距杭州98公里。钱塘江流域中段,介于东经119°53′~120°32′,北纬29°21′~29°59′之间,属上海经济开发区。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东部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境内最高峰;西部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2米,为境西部最高峰。中部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为河网平原,水资源充沛。浦阳江纵贯南北,境内干流长67.6公里,东西8条支流呈叶脉形展开。
市境地处浙中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年温差大于同纬度邻县,小气候差距显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2001年年平均气温17.4°C,降水天数158天,总降水量1393毫米,蒸发量1235.3毫米,日照时间1666.7小时。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越地置会稽郡,设诸暨县。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始建国年间,更名疏虏。东汉建武初,复原名。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西晋属会稽郡。东晋属会稽国。南朝复属会稽郡。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九年(公元589年),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大业中,仍属会稽郡。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属绍兴府。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诸暨州。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改名诸全州。二十六年,降州为县,仍复旧名。明、清时,均属绍兴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直属浙江省。民国3年省下设道,诸暨属会稽道。16年废道,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9月至37年4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37年4月至3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中共萧绍诸杭临时委员会管辖。6月13日~11月16日,归第十专署管辖。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1953年2月,划归金华专区。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1964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
诸暨历来俊贤咸集,人才辈出,古代有西施、王冕、杨维桢、陈洪绶、良价等名人;现代有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中共早期革命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
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百强中的位次呈逐年上移态势,2000-2005年分别位居全国最发达县(市)第66位、第45位、第39位、第32位、第27位和第24位,是全省范围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县市。农业是诸暨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生猪、香榧、珍珠、名茶、板栗、高菜等优质农产品不断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涌现了“绿剑”名茶、“枫桥”香榧等一批全国、省级名牌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和块状经济升级这条主线,全市已有年销售超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106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公司4家。大唐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十大块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目前,诸暨拥有国家级品牌16只,省级品牌112只,总数列浙江省县级市第一。诸暨有以服装为主的五大类出口商品、145个品种,外贸出口连年增长。诸暨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建筑之乡”。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⑦ 诸暨是不是属于中国的南方
诸暨就是属于中国的南方,纬度位置在29°43′
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就是在秦专岭至淮河一线(纬属度位置32°~34°),此分界线以南就是南方、以北就是北方,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⑧ 诸暨有什么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特点,人文特点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现辖27个镇乡(街道),468个行政村,6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金公路贯穿全境,距上海200公里,杭州9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60公里,诸暨至温州永嘉高速公路(北线)建成通车,诸暨至绍兴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诸暨民营经济发达,块状特色明显,共有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企业10万余家,形成了15大重点块状产业,其中五金管业、袜业、织布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5.8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4.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13元。
诸暨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袜业之都”、“中国香榧之都”、“中国珍珠之都”、“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建筑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浙江省首批生态县市,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及“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等称号,“数字城管”试点工作率先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
你可以上诸暨市人民政府网站可以查看:
⑨ 诸暨这地名一中国有几个
只有这一个。
⑩ 诸暨是一个怎样的城市,繁华吗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历代未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是中国于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诸暨文化昌盛,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为国献身的绝代佳人西施,有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代更有不少志士仁人,涌现出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中共早期革命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
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部、钱塘江流域中段,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距上海200公里,杭州9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60公里,诸暨至温州永嘉、诸暨至绍兴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市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总人口105.63万,现辖23个镇、1个乡、3个街道,1248个行政村,39个城镇社区。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风景区。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首次突破3000美元。考虑出口退税因素,实现财政总收入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2亿元,增长3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90亿元,增长26.4%。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比上年提升7位。诸暨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建筑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钱塘江流域中段,介于东经119°53′~120°32′,北纬29°21′~29°59′之间。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东部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境内最高峰;西部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2米,为境西部最高峰。中部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为河网平原,水资源充沛。浦阳江纵贯南北,境内干流长67.6公里,东西8条支流呈叶脉形展开。
市境地处浙中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年温差大于同纬度邻县,小气候差距显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气温年平均为16.3℃,常年平均降水量约1373.6毫米,降水日年均约158.3天,相对湿度约82%,日照年均约1887.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
境内土壤有88个土种,以丘陵山地红壤和河谷平原水稻土为主。境内植被属浙皖山区青冈苦储林培栽植被区、天目山古田丘陵山地植被片。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30余个。金、银、铅、锌、铜、铀、钼、萤石、大理石等,多分布于南部,石煤、石灰石、锰、磷、钾等多分布于西北部,高岭土、石墨、地开石、白云石、黄沙等分布境内各处。有石煤、石灰石矿带各6条,黄金矿带3条,为浙江省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主要产地。水力发电蕴藏量4.63万千瓦。
诸暨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地理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农业以粮、 猪、茶、茧为四大主产。自50年代起,相继成为浙江省粮食、生猪、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生猪、茶叶基地县(市)。工业已形成纺织机械、轻工、服装、五金、 采矿 、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为支柱的体系,丝绸工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纺织、机械、除尘器、链条、水泥等产品有较高声誉。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 ,丝绸服装、粮油食品、机械等10大类160余种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