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你如何看待人文地理学

你如何看待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3-03 06:28:41

❶ 古人是怎么理解城市的 大学人文地理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才产生的聚落形式。在古代,城市不像现在那么多,一般是都城是最大的城市。
下面是一些关于城市起源的古人说法
《世本·作篇》记载:颛顼时“祝融作市”。颜师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这便是“市井”的来历。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地方,生活着同样的村落,村落之间常常为了一只猎物发生械斗。于是,各村落为了防备其他村落的侵袭,便在篱笆的基础上筑起城墙。《吴越春秋》一书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以墙为界,有内城、外城的区别。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城里住着皇帝高官,外城里住着平民百姓。这里所说的“君”,在早期应该是猎物和收获很丰富的群体,而“民”则是收获贫乏、难以养活自己、依附在收获丰盈的群体周围的群体了。人类最早的城市其实具有“国”的意味,这恐怕是人类城市的形成及演变的大致过程。学术界关于城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防御说,即建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二是集市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个集市进行交换。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了,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后来就建起了城;三是社会分工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一个民族内部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一部分专门从事农业。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需要有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交换。所以,才有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时宋朝的城市化水平极高,著名清明上河图就是例证。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就发生在宋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的技术发明得到应用,工商业出现突飞猛进,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大量人口脱离农业,进入各种商业市镇。从数量来说,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出现大的增长。城市化水平最高达到22%.
封建后期城市被赋予了太多政治含义,都城成为宣示王权至上的象征。城市发展受到了阻碍。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但是,从总体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如明清时的海禁政策,就阻碍了港口城市的发展。又如,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南宋都城临安市中心的商业非常繁荣,已形成中心商业区。然而,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却将皇宫置于全城的中心,并按《考工记·匠人》所述的“左祖右社”的思想布置了天坛和地坛,这种“皇权至上”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城市规划来维护其最高统治。

❷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性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专理学的主要内容属。
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❸ 如何看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逐渐弱化的现象

国外的研究应该没有弱化,我们国家一直偏向理工,就是想创造出实际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该都习以为常了

❹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空间/区域的典型性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回代人文地理学答的主要内容。
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
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制图的进步,现代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趋向倾向于以下几点:
(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等。
(2)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资料收集手段的变革。(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态观点且倾向于社会化、人文化、实用化。而边缘学科的分支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❺ 如何看待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这一专业

你是要填专业抄吗,报这个专业你得想清楚。如果想本科直接出来找工作的话建议不要选这个专业。如果你喜欢搞研究并且有深造的意向,那这个专业有你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专业说白了就是人文地理,是理科,城市规划是专业的一个应用方向,和工科城规不同。
本人某211师范学校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读,本科这四年学的东西很杂很泛,像读了四年大类招生一样(开玩笑的)。本科四年的专业教学目标基本是以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地理视角为主,到了读研开始有土管、经济地理、规划等方向的细分,当然我也听说有些学校这个专业到了大三就开始分方向进行专业教学,这个还是看每个学校自己的安排。
总的来说:
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而且差别很大。
2、打算本科出来直接找工作的不建议选择;打算读研深造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可以考虑选择(导师很重要)。

❻ 如何看待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这个专业

  • 《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是1981年由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专业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我国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外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

  • 《经济地理》为专业学术性期刊。该刊主要反映我国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外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

  • 《经济地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经济地理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杂志,具有CN和ISSN刊号,杂志期刊刊号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经济地理杂志社编辑部对投稿的稿子质量要求严格,其编辑出版的经济地理刊物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2004年度核心期刊。

❼ 如何理解文化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主题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制图的进步,现代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趋向倾向于以下几点:(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等。(2)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资料收集手段的变革。(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态观点且倾向于社会化、人文化、实用化。而边缘学科的分支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❽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专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属内容。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制图的进步,现代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趋向倾向于以下几点:(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等。(2)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资料收集手段的变革。(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态观点且倾向于社会化、人文化、实用化。而边缘学科的分支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❾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学交叉性的学科性质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回,以及人类社答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❿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人们参与的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微观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动,是评估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模式状况全面反映了各系统间的互动关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