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
『壹』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什么教辅资料
2017高考红皮书挺不错
『贰』 我想找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
我觉得地理历史都可以通用了,
你看看下面的对你有帮助没有。
『叁』 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完整方法一套
一、认真研读考纲,对考试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能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2007年四川高招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综测试的要求。试卷长度和基本题型与去年保持—致。各专题均有涉及,内容分布更广泛合理,而且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难度略有增加,但分值不变。试题题型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选择题中除第5、8、9题难度较大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想得满分却很不容易,因为学生都能答上几点,但很难回答全面,语言表述也不够完整、准确。试题主要考查了气候、洋流、自然带、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都是高考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道超纲题。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大纲对高考出题的制约性极强,导向性显著。因此,高三地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大纲,对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必须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必须做到胸中有数。研透考纲,再参照近几年的高招试题,便可分析出哪些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高,哪些知识电的重现率低,对比分析今年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只有这样,复习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省时性。对于高考重点知识要大讲特讲,讲深讲透,而非重点知识少讲略讲,不考内容干脆不讲。好钢用到刀刃上,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走弯路.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二、狠抓基础,理清主干.构建完整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包括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宇宙观、人口见等),这些基础的复习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将考纲的要求通吐教材体现出来.通过强化教材的复习,使学生把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例如,通过对教材中的图表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联系各种社会和自然热点设置情境,陪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复习中巩固知识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部必须符合教材和考纲的基本耍求。 与往年相同,2007年的地理学科高考试题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突出了疑寸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特别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和区域特征的i^识。所以,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应立足课本,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在今年的暑期中,北大、清华的志愿者来到我校,在与我校的高三学生座谈时都谈到对教材和基础知识的重视l司题。其中有一位是2∞6年湖南的高考文科状元,她就谈到她在复习历史时,准备看22遍书,结果到高考时只看了7遍。即使这样,也令我们的学生自叹不如。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07年的各个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有:l.时间的计算;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4气候的形成因子、气侯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7.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8.自然带的分布规律;9.农业的区位因素;l0.工业的区位因素;ll.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l2.人口迁移;13.文化扩散;14.旅游资源的评价.l5.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教学,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要深入挖掘,钻深研透。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它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重在运用。 三、强化图最,培养能力 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仍与往年一样体现地理学科图文并重的特色,突出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无图不成题,非常重视对图像、图表的考查。采用了坐标统计图、不意旧、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表格,进行读图、读表分析,既考查学生对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如选择题第8~11题,考查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定位能力;综合题第36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细致的分析计算能力。试题的图表创设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大部分地理图表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时有所见,但部分试题的图像注重创新,如第5题的“97w附近某山坡年均温、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圈”,第8~l1题的“经纬网简图”等。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的考查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应加强词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养的知识源泉。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日照图;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其包含的信息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三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四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 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形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点到地理规律等,大都需从地图和地理数据中求得初步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判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四、重视解法,授之以渔 在高三地理第—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应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让学生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再次.教给学生规范答题的方法和技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差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关。为了使得分更为保险,以下几点技巧值得关注: (一)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司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则不如多答。 (二)具体和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则可适度模糊,否则可能自露马脚。 (三)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四)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则主次—起抓。但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肆』 2017高中地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的答案 湘教版的
Ⅰ. 1.kitchen 2. bathroom 3. landed 4. took 5. imagine 6. meaning 7. following 8. experience 9. shouted 10. accident
Ⅱ. 11. kidding 12. will happen 13. were, doing 14. is cleaning 15. sleeps, got 16. was shopping 17. doesn’t think 18. imagine 19. landed 20. surprise
Ⅲ. 21. While 22. While 23. when 24. When 25. while
Ⅳ. 26. B 27 .D 28. A 29. C 30. A 31. C 32. D
33 . A 34. C 35. A 36. B 37. B 38. B 39. A 40. C
Ⅴ. 41. While Mary was shopping, the alien entered the supermarket.
42. The alien was looking at the souvenirs when the shop assistant called the police.
43. The girl was so frightened that she couldn’t move when seeing the wolf.
44. She was surprised to see the UFO in the daytime.
45. looked on 46. happened to Tom 47. Why not give 48. What were, doing 49. didn’t find, anywhere 50. Where was
Ⅵ. 51. started 52. worked 53. so 54. still 55. talk
56. driver 57. easy 58. help 59. after 60. sleep
Ⅶ. A 61. B 62 .C 63 .A 64 .C 65. D
B 66. UFOs 67. No, it isn’t. 68. One large and six smaller objects.
69. No, it was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