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理學與生活高考

地理學與生活高考

發布時間: 2021-02-28 09:54:57

① 《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適合高中生看嗎

適合,我高中的時候有很多知識都是從國家人文地理 世界人文地理上面看的。

② 高中文科生,買《地理學與生活》有實用價值嗎,一本書

如果僅是為了應試個人不推薦閱讀這本書,如果是作為課外讀物就十分推薦了(前提是你有興趣和時間)。

③ 高中生學地理最適合看什麼書

高中生學地理最適合看的書有:

《人類的家園》《人類的故事》《地理內的故事》《世界地理未解之謎》 《環容球旅行》 《中國國家地理》 《圖說天下》 《地理故事》《地理學與生活》 《生活地理新視野》《趣味地理》 《一本書讀懂地理知識》 《地理知識全知道》 《地理知識經典圖說》 《典藏中國名勝》《典藏世界名勝》等。

但是高中地理的學習,特別是高三地理的復習,有幫助的書籍最基本的書籍就是課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一定要掌握。

《地圖冊》,一定要有一本自己的地圖冊,有圖才有真相。

高考地理怎麼學才可以考得好呢

談及高考地理,很多同學都會說,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要注意記憶,又要學會分析論述。

一、 熟悉地圖是考好高中地理的前提

區域地理。學習區域地理要將各區的經濟、自然、文化詳細分析。比如某區的經濟以第幾產業為主,該區的資源有哪些,適合發展哪種工業布局哪種農業,該區的人種和文化特色等。這些知識點是我們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並結合實際的重要內容。

人文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也將成為重點。學習人文地理,要與生活結合,關注生活實際,了解生活常識。比如交通線路應怎樣布局,城市的分區,不同工業的分布特點等。

四、做好筆記,用好幫手

學習地理也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地理筆記是地理學習的好幫手,不僅要記錄課上的知識點,也要記錄課後的錯題。好的地理筆記不能只有教科書上的內容,我們要學會去拓展,比如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區別,生長邊界上有哪些國家等等。

⑤ 在生活中如何學好高中地理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地理息息相關,三好網在線一對一輔導認為學生要學好地理應做好以下方面:1、高中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大到氣候、洋流,小到河流走向……地理圖像包含了無數的知識點!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2、很多問題,比如漁場,比如修建水庫等等的區位因素都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整理出來一套答題方法。3、收看天氣預報節目,並特別注意重要天氣系統的發展變化(如寒潮);還可以關注下我們生活中的農作物分布;還有隨處可見的河流、地貌;一天中不同時刻日影的朝向、長短變化;一月內月相的形狀、月面的朝向。

⑥ 高三如何學習地理

我是剛剛高中畢業的文科生,高中時是地理班主任。我只能用我的學習經驗來告訴你。
1.老師上課講必須聽!(即使前兩年什麼都沒學,只要高三所有地理課認真聽,最少高考時地理這課可以拿到基礎的50分)
2.看地圖。一般到高三老師會要求買一本地理圖冊。先將世界各國(較大的國家,如美國;地理位置較特殊的國家,如希臘(地中海氣候))的位置記住!閉上眼睛會在腦海里形成一個世界地圖的樣子,然後將重要的經緯線記住。(這個老師在復習時會告訴你們哪些重點記,如果不說,你可以自己總結,至於哪條重要,就是隨便說一經線一緯線你就知道這是哪,如東經116度和北緯40度),不要著急,每天都翻翻地圖,有一兩個月它就會如映在腦海中一樣。(然後就不用每天看了,在當天有地理課的早自習拿出來看看,回憶一下有什麼想不起來的,重點背背)(同時中國的各大山脈及河流的經緯度也要了解,如要知道在地圖上秦嶺的上邊是什麼,下邊是什麼)3.背氣候。一定要把各氣候的特點背下來(如熱帶雨林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溫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氣溫,雨季和旱季的時間(溫帶季風如果我沒記錯只有北半球有);溫帶草原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乾季和濕季的時間等等,根據這些來區分各種氣候,以便做題)還有記住哪些城市是地中海氣候的代表,除歐洲地中海周圍的國家外,代表城市有:澳大利亞的珀斯,埃及的開羅,義大利的羅馬,智利的開普頓,美國的紐約。(你們老師應該還會把各種氣候在全世界的分布跟你講)4.區域的背誦(最好理解)重點在於(我未特殊說明的地方或國家,你的老師講那時,講什麼記什麼):①中國的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三角,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和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台灣。②歐洲的德國魯爾區,義大利的新老工業區,英國的地理位置,阿爾卑斯山的位置及其對周圍國家的影響,斯堪迪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俄羅斯③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及其上的國家,印度(重點!!老師會講),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 ...~~~今天太晚了,明天繼續回答!!!(如果在學地理或政治中遇到什麼問題可以Hi我的網路ID)明天之後的回答我會直接Hi你。還有,你一做題就懵是沒找到方法,我在說完要學的後,會告訴你做題快准狠的方法,都是經驗之談。

⑦ 高考 地理就是學不明白 提些建議

地理是一個文理參半的學科,有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在此,我談一下我個人學習地理科的一點小小體會。
我把學習地理的步驟分為三步曲:書本、練習和考試。當然這三步對於其他科目也適用,但地理科在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點。

一、書本。地理科的書本大體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文科知識較重,也就是記憶量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另一類是理科思維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應用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這方面往往還涉及計算。在看書本時就要注意這一特點。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在看書時要記憶和聯系實際,注意關鍵詞句。而自然地理則應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書時還要注意加強空間思維的聯想,例如想像地球的轉動變化等。按照以上的規律看書,把書本的知識結成網路,這樣就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

二、練習。在熟悉書本的基礎上做練習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類的知識題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達時要注意簡明和清晰,因為這部分內容往往涉及簡答題。而理科類的題目通常是難點,特別是計算的部分,做這類題可以進行專題式的訓練,對每一種類型題進行專門訓練,並在訓練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長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做練習貴在精而不是多,做題是檢查書本知識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題時不清晰或出現錯誤,立即查書並記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 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 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如: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 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 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闢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著地球的滄海桑田,也帶給了古老的人類無窮的好奇與想像。忽忽數十個世紀,人類一直在感受著自然造物的神奇,並通過人與自然的往來交流中,地理學不斷被拓展出新的意義與內涵。時至今日,地理事物與現象變成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不僅僅局限於經典意義上的山川面貌、星辰運行等自然地理的內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遊等人文層面的印記。由此延伸,進而折射出社會風貌真實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還需要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首先,我們得明確,為什麼學地理?學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學習有三個層次:是什麼、在哪裡、為什麼。很多進入高一的學生,會覺得地理很難學,原因是高中地理與初中的內容相差很大,初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大;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如學生對四季更替,邊遠地區鄉村學生對工業布局都缺乏感性認識。其實地理很簡單,學習地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要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復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系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選修教材一和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考試。每次考試都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好辦法。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知識的缺陷後糾正是使自己進步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要學會從考試中摸索出重點和規律。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很多文科學生都知道,地理在文綜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不同於政治和歷史,地理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相信同學們都碰到過這種情況:某些同學學起地理來非常的輕松,而且效果挺好,而有些同學就感覺它是那麼的難學,從而使得分差拉的特別大。
那學習地理到底有沒有什麼竅門嗎?答案是沒有。
相信很多地理老師都告訴過大家地理該如何去學,但是同學們聽起來感覺是那麼的虛無縹緲,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回歸到了原點。
其實同學們都沒有注意到,地理之所以難學是因為地理涉及的內容太多了,做一個題目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又不在大家的腦子里,顯而易見,這樣的題目肯定是所謂的「難題」了。
現在的問題就來了,如何去記住這些知識呢,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1、對地理課程必須要感興趣,上地理課的時候感覺要非常的好,課下做題目的時候要非常的樂意。可能很多同學學地理都是被逼的,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濃厚的興趣,地理根本就學不好。如何去提升大家的學習興趣呢?
(1)我建議同學們要多和地理老師交流,從老師那裡獲取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2)沒事的時候就把地圖冊拿出來翻一下,你可以不用去按照學習的步驟去看地圖冊,你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把地圖冊當做是一本小說一樣。
(3)和同學們進行地理知識的交流,互相提問(不用太正式),以娛樂的形式進行是較好的。
2、學會自己去羅列所學的知識點(不能太細,太細知識就串了),如果能力上升了之後就需要自己去總結專題。
3、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地理知識的框架結構比較嚴密,同學們要跳出一節一章甚至一本書,從整個高中地理的宏觀角度看一下,多看幾次,你們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如何去看的話問老師)
4、多做題,通過題目來進行記憶的效果比對著知識點死記要好得多。題目的選擇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眼高手低,只做一些所謂的難題而忽視了基礎的題目。(最好是能夠考察大家對知識點運用的題目是最好的,簡單的記住一個知識就能做出來的題目並不好)
如果較好的做好了以上幾點的話,我相信大家不僅僅是記住了高中該記住的地理知識,而且地理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一、培養學生學習方法要有針對性
「中學青少年思維的基本特點是:整個中學階段,青少年的思維能力迅速得到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處於優勢的地位。」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中,抽象邏輯思維雖然開放占優勢,可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他們的邏輯思維需

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而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和動手操作,加強他們的課外小實驗、小製作、小創造,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的感性經驗與感情投入。使他們在嘗試中不斷取得成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一種學習物理的不竭動力。所以我認為,對初中物理學習方法的培養,應在協助學生獲得物理感性經驗,在增強對物理學習興趣上多下功夫。
首先針對初中學生的做事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點,要提高學生對演示實驗的觀察能力。記得以前的外語課本中講到過一個故事:一位大學教授為了糾正學生觀察實驗不仔細的壞毛病,有一天教授在自己和每位學生面前放了一杯溶液,首先他用中指蘸了一下液體,放到嘴裡嘗了一下,說沒有味道,然後讓每位學生都試試,結果學生發現液體味道非常苦。學生們都很納悶為什麼教授會說沒味道。原來教授用中指蘸了液體但放到嘴裡的指頭卻是沒蘸液體的食指。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仔細觀察實驗的重要性。我們在平常的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做許多演示實驗來配合物理概念、規律的講解。對學生而言,決大多數學生對實驗演示是非常感興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樣觀察,觀察的關鍵在哪裡,如何把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規律聯系起來。由於演示實驗受時間限制,不可能反復演示,所以指導學生及時准確地仔細觀察就顯得格外重要。實際上,每個演示實驗都有觀察的關鍵和要點,這也是提高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絕好機會,教師一定要認真指導,讓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和掌握仔細觀察實驗的科學方法。
在學習熱對流一節中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拿一張很輕很薄的正方形紙片,對折兩次,然後把紙片展開,再拿一根針頂在紙片的摺痕交叉點處。將右手手掌順勢放在紙片側邊,發現紙片轉動了並且是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接著,將左手手掌順勢放在紙片側邊,發現紙片也轉動了,但卻是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的。最後,將手平放在紙片上方和手握拳放在側邊,發現紙片都不轉動了。此外告訴同學們手心的溫度比手指溫度高。在這個實驗中,老師要提醒同學們觀察時應注意三點:1、紙片的轉動方向;2、在紙片側邊,握拳和攤開手掌的不同現象;3、手掌放在紙片側邊與上方時,紙片轉動的情況。通過這三點的指導,學生就會發現只有將手掌放於紙片側邊,它才會轉動,然後結合教師的提示「手掌與掌心的溫度不同」分析出由於空氣流動進而帶動了紙片的旋轉,此時學生才豁然開朗,

並輕松的掌握了氣體流動的特點。然後請同學討論紙片為什麼旋轉方向不同,如此又順理成章地讓學生對剛才所學知識點進行了應用和鞏固。
其次,針對初中生的好奇好動特點,在學生實驗中,要充分將它們激發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樂於動手。初中階段,實驗分析歸納法是研究物理規律的基本方法。現代教學中有很多當堂實驗,這些實驗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怎樣使小燈泡發光的這個簡單實驗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連接電路使小燈泡發光,顯得無比的興奮和自豪,有的同學甚至向其他同學炫耀。這個實驗雖簡單,但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樂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但在一些課堂上,也看到以下一些現象,如有的學生只觀察不動手;有的學生操作不到位,實驗無結果,草草收場了;有的學生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而是自己隨便做,甚至損壞了實驗器材。教師辛苦准備的實驗,就達不到預定的效果。顯然,在每次實驗前,教師的指點很重要。一般有以下幾點:1、說明本次實驗的目的;2、說明本次實驗的步驟;3、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4、強調每位學生都要動手操作。若不做相應指點,學生就掌握不了做好實驗的方法。

⑧ 高考地理現狀是怎樣的

一、地理教師客觀結構狀況:
從地理教師的數量上看,由於近幾年高中學生人數的擴大,各個學校的地理教師的人數都在增多(具體數量與班級規模有關),但與實際教學需求人數比,都處於緊張、短缺狀態。使得地理教師的工作量偏大,如許多的高一年級的地理教師要上6個平行班的課,就意味著每周的工作量為18節課,壓力大;許多教師一定要跨年級任教,備課的任務重。
從地理教師的年齡結構上看,由於浙江省地理恢復高考的時間較短,地理教師在短時間內增加了很多,引進的新畢業生多,導致年輕教師多。十所學校的地理教師的平均年齡均在35歲左右,教齡在3年以下的教師在每所學校的比重都非常高。
從地理教師的學歷結構上看,已經達到100%為本科學歷,有些學校的還有碩士學位的地理老師,總體知識層次比較高,保證了教師的專業業務素質。
從地理教師的性別比例看,十所學校的地理教師中的性別比接近1:1,是比較合理的比例,這為地理教學中地理野外活動(如天文觀測等)的正常開展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地理學科教學的全方位發展。
從地理教師的職稱結構上看,與年齡結構相對應的是,一級和二級職稱的教師所佔比例在65%以上,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的人數不多。
二、學校的地理課課程設置情況
綜合十所高中的情況看,高一年級:99%的學校開設3節課,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會考;高二年級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約1/3的學校開設2節課,有約1/3的學校開設1.5節課(即有單雙周之分),有約1/3的學校開設1節課;高三年級:有約1/5的學校開設4節課,有約4/5的學校開設5節課或更多。對照高中地理課程大綱的規定, 各所學校的課程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
從授課的安排來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冊);高二:第一學期新授選修(一),下學期復習世界地理;高三上學期復習中國地理,新授選修(二),復習高一必修上,下學期復習高一必修下,及總復習。此種安排較合理。
有些學校在高一開設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課,這其中,有許多地理教師參與授課。
三、地理教學的具體情況
1、教學模式上:
從調查情況看,90%的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以接受式教學為主。當問及為何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另外的教學模式時,匯總影響的教師行為的主要因素有:認為學生的情況很能控制;認為教師備課的難度太大;認為總的課時緊張,很難完成教學任務;認為地理學科的知識特點很難讓學生參與等等。
2、教學手段上:
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上課的教師所佔的比例很高,這與學校的設備提供情況有關,如:在桐鄉市高級中學,每一個教室都安裝有多媒體設備,老師使用多媒體上課的比重就非常高;而武義一中,是每個年級組配有2個多媒體教室,因為要與所有學科共同排隊使用,故地理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比例明顯要低。使用多媒體課件中,運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術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設計課件的比重就低的多。從課件來源看,大多數的教師是利用在網路上的課件,再進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製作的。
3、教學方法上:
在教學中,由於教材的穩定性,備課所花的時間隨教齡的增長而下降的情況很普遍,值得警惕。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地理教師達100%,但對教學各個環節(如:導入、過渡、板書、提問技巧、結尾等)精心設計的教師不多,除非是公開課。認為目前的公開課中,表演大於實質的佔90%,值得深思。
4、教學目的趨向:
在教學設計中,最側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的情感、思想品德的培養不夠重視,認為那是班主任的事。對地理課堂上出現的學生行為、思想上的不良反映:30%的地理教師會對學生進行矯正和教育;60%的地理教師會將這一情況反饋給班主任,由班主任處理;10%的地理教師則不聞不問了。看來要提高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和師德教育。
5、教學評價上
由於大多數的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形式單一,以所任教班級的成績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況來評價,使得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也以分數為最主要的方面,至於學生在地理識圖、地理實踐上的能力並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體情況
1、教研活動看
從調查知,大多數的學校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也有每周或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但教研活動的內容集中在對教材中重、難點和考試范圍的探討上。對於教材長期變化較少的地理學科,內容當然陳舊、乏味。大多數的教研活動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狀態,有文件、會議精神就傳達一下,沒有就聊天,教師覺得沒效果,對地理教學幾乎不起作用。對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的情況:幾乎每位地理教師每學年會有參加的機會,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單一,就是聽課、說課、評課和聽報告,在加上目前的公開課有太多的表演性質,對實際的教學幾乎沒有啟發,還有評課的時候過分講好話,使評課往往變成相互吹捧的場合,讓人厭煩。
2、從自身教研看
從調查結果看,對於現在提倡的做「反思型」的教師的觀點,大多數教師表示認同,但在實際工作中的反思時間很少,有時局限於上好課的簡短的時間里。幾乎沒有老師有寫教學反思錄或教學後記的習慣,只有10%的地理教師寫過相關的內容,但次數少、內容局限。
地理教師看理論書籍或雜志情況:調查結果表明,80%的教師會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參考》和《地理教育》等地理方面的權威雜志,會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運用;但只有10%的地理教師看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
地理教師的論文情況,調查中有60%的地理教師對寫論文有消極心理,認為中學教師的文章不過是七編八湊而已,沒有價值,中學教師也沒必要寫論文,教好課即可。值得欣喜的是,在學校的要求或職稱等外在的壓力的作用下,100%的教師都有文章在各級評比中獲獎,但公開發表的比例卻相當低的,也就意味著論文的層次不高。
五、地理教師的態度情況
從調查看,由於教師的工作的煩瑣性、復雜性;還有教師的待遇不高;教師的社會認可度的下降;學生對老師認知的偏差;教師崗位的事業性差;教師的重復性工作多;教師的精神壓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數地理教師有工作的厭煩情緒,積極性不高,沒有工作的熱情。
大多數地理教師認為地理學科是小學科,在學校的整體課程中處於弱勢,在教師考核、職稱評定中都有弱勢,再加之學生不重視,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六、地理教師對待新課改
從調查看,大多數教師都關注新課程改革,對課程改革寄予希望。對新課標中的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從自己做起,努力地適應對地理教師的新要求。
但對地理的教材卻有話要說:高一的教材屬於自然地理的部分,與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增加了圖片,增加了與生活有關的地理材料,但知識的體系沒有原來的教材完整,使得知識的連貫性受到影響,不利於學生頭腦中整體知識框架的形成;高二的教材更是麻煩,整個知識設置的是相當好的,有利於高中學生整體地理信息、知識的獵取,但部分知識存在爭議,如:關於「人口的再生產類型」知識點,在連續三年的教材中,有了明顯的變化,圖和文字同步變,甚至變化前後的知識明顯矛盾,一會兒有四種人口再生產模式,一會兒又變成了五種模式,使得教師無所適從。這就表明,當某種知識還沒有為學術界定論時,是不應該放入教材的。同樣的還有「地租對城市布局的影響」一知識點。對於高三的選修本,卻難得的眾口統一的滿意,認為該教材有利於學生對整體區域的感知。
對於課改,許多地理教師認為,初中的地理教學的安排要同步改,對於目前學生區域地理知識差的情況,地理教師的感受是一樣的,到高三時,要對學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知識進行重新的學習,這種屬於精力的重復浪費。本來應該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礎,要到高中再來補,真讓人郁悶!

⑨ 新高考地理可選專業有哪些

1、天文學類專業

所屬學科:理學。

研究范圍:研究宇宙及其中天體和天體系統的形成、結構與演化。

主幹學科:天文學、物理學、數學。

對應課程:普通天文學,太陽系起源、太陽內部結構、天體、恆星演化等專業知識。

推薦院校: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

就業單位代表:天文台,氣象局,天文研究所,宣傳、媒體、出版等部門。

補充說明:選科要求以物理為主。

2、地理科學類專業(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

所屬學科:理學

研究范圍:研究地球表層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相互關系及發展變化。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的關聯。

主幹學科:地理學。

專業方向:自然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位置論。

對應課程:普通地質學、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概論、地圖學。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

就業單位代表:地質局、國土規劃局、水文水利廳、研究所。

3、地球物理學類專業

所屬學科:理學

研究范圍:基於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地球本體及日地空間的物質組成、結構及其形成和演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

主幹學科:地理學、物理學。

專業方向: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與技術。

對應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球系統科學概論。

推薦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就業單位代表:地質局、國土規劃局、水文水利廳、氣象局、研究所。

補充說明:選科要求以物理為主。

4、測繪類專業

所屬學科:工學

研究范圍:利用各種測量儀器、感測器及其組合系統獲取地球和其他實體與地理空間分布有關的信息,製作各種地形圖、專題圖,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主幹學科:數學、物理學、計算機技術。

專業方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導航與位置服務、礦山與地下測量、海洋測繪。

對應課程:地圖制圖學基礎、遙感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方法。

推薦院校:武漢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

就業單位代表:國土資源、能源、交通、城市規劃等測繪相關部門,房地產公司。

補充說明:選科要求以物理為主。

5、地理科學類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

所屬學科:理學

研究范圍:對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如城市土地規劃和管理。

主幹學科:地理學

專業方向:經濟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旅遊地理學。

對應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土地資源管理學、區域規劃、經濟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

就業單位代表:政府規劃管理部門、國土管理部門、建設部門、研究機構。

⑩ 高中地理學些什麼

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10)地理學與生活高考擴展閱讀

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4)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