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黑龍江初中生物地理會考題

黑龍江初中生物地理會考題

發布時間: 2021-02-28 09:08:41

⑴ 初中生物地理會考復習卷有答案

地理畢業考復習卷
姓名: 學號:
1.下列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正確的是:( )
A.在陡坡上開墾梯田
B.洞庭湖大面積圍湖造田
C.為了提高草場利用率,盡可能增加放牲畜數量
D.農村新住宅,盡可能選擇荒坡地

2.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從南向北逐漸減少 B.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地區遞減
C.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D.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是:( )
A.實行計劃生育 B.保持人口數量 C.合理人口分布 D.減少人口數量

4.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
A.藏族 B.壯族 C.維吾爾族 D.回族

5.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最主要原因的是:( )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風影響

6.關於黃河各段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黃河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B.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自中游
C.黃河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D.治理黃河的關鍵是在上游修建水庫

7.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總趨勢是:( )
A.西高東低 B.西低東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8.我國僑胞原籍最多的省是:( )
A.廣東、福建 B.福建、台灣 C.廣東、廣西 D.福建、浙江

9.我國最大的湖泊是:( )
A.鄱陽湖 B.青海湖 C.洞庭湖 D.太湖

10.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
A.長江 B.黃河 C.塔里木河 D.京杭運河

11.與秦嶺—淮河一線大致相符的我國地理界線是:( )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C.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D.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

12.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爾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3.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 )
A.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B.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C.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D.東南季風和東北季風

14.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正在建設中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 )
A.引灤入津工程 B.引黃濟青工程 C.引灤入唐工程 D.南水北調工程

15.我國關於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國策是:( )
A.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積極開發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C.禁止佔用耕地,保護耕地面積 D.退耕還牧,防止水土流失

16.有10萬噸東北大米從沈陽運往廈門,選擇下列哪一種交通方式比較合適:( )
A.公路 B.海運 C.空運 D.鐵路

17.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D.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18.下類人類活動中不屬於農業活動的是:( )
A.種莊稼 B.草場放牧 C.食品加工 D.出海捕魚

19.關於我國氣溫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冬季全國普遍寒冷,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都不大
B.冬季和夏季南北氣溫相差都很大
C.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D.冬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夏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20.中國矽谷是:( )
A.上海浦東 B.北京中關村 C.陝西楊凌 D.廣東深圳

21.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
A.遼中南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京津唐地區 D.滬寧杭地區

22.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 )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更替 D.五帶的形成

23.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是:( )
A.石油 B.煤炭 C.地熱 D.水資源

24.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廈門 D.廣州

25.哪一種部門代表著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 )
A.高技術產業 B.食品工業 C.紡織工業 D.鋼鐵工業

26.下列不屬於高技術產業特點是:( )
A.從業人員全部是科技人員 B.產品更新換代快
C.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 D.科研人員比例高

27.下列圖中擁有經濟特區最多的一個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全國重要的黑色金屬冶煉基地,稱為「鋼都」的城市是:( )
A.本溪 B.沈陽 C.鞍山 D.大連

29.我國領土大部分處在:( )
A.北寒帶 B.熱帶 C.北溫帶 D.南溫帶

30.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 )
A.12海里 B.120海里 C.20海里 D.200海里

31.我國人口地理界線以東南的部分面積佔全國的:( )
A.43% B.6% C.57% D.94%

32.山東省隔( )與韓國相望:(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3.我國的內海有( )和瓊州海峽:(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4.塑造了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兩個平原的河流是:( )
A.長江 B.黃河 C.黑龍江 D.珠江

35.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加固大堤 B.上游修建水庫
C.實行裁彎取直 D.中游搞好水土保持

36.湖水不可能流經京杭運河的是:( )
A.太湖 B.洪澤湖 C.青海湖 D.東平湖

37.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土流失嚴重,每年表土流失量巨世界之首
B.草場資源普遍超載,很多牧區產草量、草質都在不斷下降
C.我國的林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的深山區和西部的乾旱地區
D.我國的耕地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

38.在各種海洋污染中,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最大的是:( )
A.固體垃圾 B.石油污染 C.大氣污染 D.污水排放

39.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特點是:( )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40.我國能源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氣 C.煤炭 D.核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 B D A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A B D C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B A A C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A B D C C D D C

⑵ 初中生物地理會考試卷

地理畢業考復習卷(三)
姓名: 學號:
1.下列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正確的是:( )
A.在陡坡上開墾梯田
B.洞庭湖大面積圍湖造田
C.為了提高草場利用率,盡可能增加放牲畜數量
D.農村新住宅,盡可能選擇荒坡地

2.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從南向北逐漸減少 B.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地區遞減
C.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D.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是:( )
A.實行計劃生育 B.保持人口數量 C.合理人口分布 D.減少人口數量

4.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
A.藏族 B.壯族 C.維吾爾族 D.回族

5.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最主要原因的是:( )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風影響

6.關於黃河各段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黃河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B.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自中游
C.黃河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D.治理黃河的關鍵是在上游修建水庫

7.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總趨勢是:( )
A.西高東低 B.西低東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8.我國僑胞原籍最多的省是:( )
A.廣東、福建 B.福建、台灣 C.廣東、廣西 D.福建、浙江

9.我國最大的湖泊是:( )
A.鄱陽湖 B.青海湖 C.洞庭湖 D.太湖

10.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
A.長江 B.黃河 C.塔里木河 D.京杭運河

11.與秦嶺—淮河一線大致相符的我國地理界線是:( )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C.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D.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

12.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爾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3.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 )
A.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B.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C.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D.東南季風和東北季風

14.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正在建設中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 )
A.引灤入津工程 B.引黃濟青工程 C.引灤入唐工程 D.南水北調工程

15.我國關於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國策是:( )
A.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積極開發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C.禁止佔用耕地,保護耕地面積 D.退耕還牧,防止水土流失

16.有10萬噸東北大米從沈陽運往廈門,選擇下列哪一種交通方式比較合適:( )
A.公路 B.海運 C.空運 D.鐵路

17.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D.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18.下類人類活動中不屬於農業活動的是:( )
A.種莊稼 B.草場放牧 C.食品加工 D.出海捕魚

19.關於我國氣溫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冬季全國普遍寒冷,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都不大
B.冬季和夏季南北氣溫相差都很大
C.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D.冬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夏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20.中國矽谷是:( )
A.上海浦東 B.北京中關村 C.陝西楊凌 D.廣東深圳

21.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
A.遼中南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京津唐地區 D.滬寧杭地區

22.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 )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更替 D.五帶的形成

23.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是:( )
A.石油 B.煤炭 C.地熱 D.水資源

24.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廈門 D.廣州

25.哪一種部門代表著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 )
A.高技術產業 B.食品工業 C.紡織工業 D.鋼鐵工業

26.下列不屬於高技術產業特點是:( )
A.從業人員全部是科技人員 B.產品更新換代快
C.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 D.科研人員比例高

27.下列圖中擁有經濟特區最多的一個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全國重要的黑色金屬冶煉基地,稱為「鋼都」的城市是:( )
A.本溪 B.沈陽 C.鞍山 D.大連

29.我國領土大部分處在:( )
A.北寒帶 B.熱帶 C.北溫帶 D.南溫帶

30.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 )
A.12海里 B.120海里 C.20海里 D.200海里

31.我國人口地理界線以東南的部分面積佔全國的:( )
A.43% B.6% C.57% D.94%

32.山東省隔( )與韓國相望:(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3.我國的內海有( )和瓊州海峽:(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4.塑造了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兩個平原的河流是:( )
A.長江 B.黃河 C.黑龍江 D.珠江

35.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加固大堤 B.上游修建水庫
C.實行裁彎取直 D.中游搞好水土保持

36.湖水不可能流經京杭運河的是:( )
A.太湖 B.洪澤湖 C.青海湖 D.東平湖

37.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土流失嚴重,每年表土流失量巨世界之首
B.草場資源普遍超載,很多牧區產草量、草質都在不斷下降
C.我國的林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的深山區和西部的乾旱地區
D.我國的耕地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

38.在各種海洋污染中,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最大的是:( )
A.固體垃圾 B.石油污染 C.大氣污染 D.污水排放

39.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特點是:( )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40.我國能源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氣 C.煤炭 D.核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 B D A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A B D C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B A A C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A B D C C D D C

八年級地理會考模擬試卷1
1、世界上黃種人主要分布在 、黑人主要分布在 、 和
美國境內。
2、亞洲和非洲分界線是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 。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東西半球分界線是 。
4、地球自轉和公轉規律
繞什麼轉 轉的方向 周期 產生現象
自轉
公轉
5、我國領土大部分在 ,小部分在 ,沒有 。
6、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經過我國 、 、 、 四省區。
7、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目前我國每年凈增人口數仍很大,主要原因是 。
8、 是我 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所以它是我國第 大河,
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9、導致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有明顯差異的自然因素是 條件。
10、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一直佔有主要地位的是 。我國農業各部門中佔主導地位的是 。
11、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 。
12、連線
滬寧杭地區 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地區 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地區 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區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3、我國最大的商業中心是 。我國商業中心大多分布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和交通發達的 地區。在農村比較普遍的商業活動形式是 。
14、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的旅遊勝地是 。
15、填表
鐵路樞紐 北京 鄭州 徐州 株洲
交會鐵路線
16、填表
糧食
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能源 人民
主食 傳統交通工具 傳統民居 擅長運動
北方
南方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地理位置
地形
氣候
主要農產品
果樹
礦產資源和能源
17、我國主要國際航空港是 、 、 。
18、現在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 。
19、我國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 。江南地區成為「魚米之鄉」主要受惠
20、我國東部地區是典型的 性氣候。我國的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 特點。
21、我國自然資源的國情特點是 。我國的地理國情是領土廣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是個發展中國家。以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
22、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 。發展經濟的「先行官」是 。
23、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 省。
24、我國牧區〈草地〉主要分2布在 、 地區和 地區。耕地〈種植業〉主要 和 的平原地區。
25、西北地區地表植被自西向東〈或新疆到內蒙古〉看到的依次是 -- -- 。
26、我國北方沿海航運中心是 ,南方沿海航運中心是 。
27、台灣的經濟是「 」型經濟。居民大多是從 、 兩省遷移去的。通用 話和 話。
28、五十噸鋼材從阜陽運往廣州最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29、阜陽的緯度在 -- 之間,屬於 氣候,地形以 為主。
30、寫出相關的地理事物:
北大倉: 天府之國:
塞外江南: 聚寶盆:
東方甜島: 世界屋脊:
東方明珠: 日光城:
魚米之鄉: 黑土地:
31、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徵是 。西北地區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徵是 。
32 、右圖是一幅 地形圖,表示 。
更高的山峰是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從 坡爬到甲山頂更容易。
33、課本第四冊P4圖5.4表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其
劃分的依據是 、 、 ,
一月氣溫都小於0℃的是 地區; 地區一月氣溫大於0℃, 地區七月氣溫最低。
34、根據地名寫出礦藏
開灤: 大同: 大慶: 鞍山:
銅陵: 白雲鄂博: 、 江西大余:
雲南個舊:
35、填圖
一、 走向山脈 :
1、 2、 3、 4、 5、
二、 -- 走向山脈:
6、 7、 8、 9、 10、 11、
12、
三、13、 山脈是 形山脈。14、
四、地形區:
A: B: C: D:
E: F: G: H:

I: J:
36、記住省會城市。
37、記住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38、填圖:
一、 城市:
A: B:
C: D:
二、 海
1、 海峽 2、 洋
3、 海 4、 海
三、 省、島嶼
E: 省
F: 島、或 省
G: 島
H: 島

⑶ 誰有初中會考地理、生物試題(近幾年考的比較多的題型)幾個也行,

像生物吧,我知道的常考的有這幾個:
既是內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的是:() A甲狀內腺 B唾液腺容 C胰腺 D肝臟
下列哪種血管流動中,尿素的含量最少()A腎靜脈 B腎動脈 C下腔靜脈 D肺動脈
暫時記得就這幾個.

⑷ 初二生物和地理會考試卷(要有答案)!

7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初中地理和生物會考題(人教版)

(總分:100分 考試時間:100分鍾)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地球上海洋面積占 %,陸地面積占 %。
2.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叫 ,最小的大陸是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位於 洲的 島。
3.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者是 國的 ;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層分成 大板塊。
4.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 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 大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 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 。世界上的 、 ,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5.關於地球上海陸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B.南半球陸地多於北半球
C.西半球陸地多於東半球 D.陸半球陸地多於海洋
6.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那麼,全球應該有( )
A.七個大陸七個大洲 B.六個大陸七個大洲
C.六個大陸五個大洲 D.五個大陸七個大洲
7.我們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認為理由應該是( )
A.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陸地
C.人們生活在陸地上 D.海洋對我們的影響太小
8.面積最大的大洲和面積最大的大洋分別是:( )
A.大洋洲、北冰洋 B.亞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 北美洲、印度洋
9.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兩側的大洲是:( )
A.亞洲、非洲 B.北美洲、南美洲 C.亞洲、北美洲 D.亞洲、歐洲
10.被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圍繞的大洲是:( )
A.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1.日本是著名的火山、地震國,你認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A.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
B.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C.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D.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
12.大西洋地處板塊的張裂地帶,那麼大西洋的面積將會:(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13.「大陸漂移說」是誰首先提出的?( )

A.麥哲倫 B.哥倫布 C.楊利偉 D.魏格納
14.下列兩洲之間的分界線沒有運河或海峽的是( )
A.亞洲和非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南極洲和大洋洲 D.歐洲和非洲
15.被三大洋環繞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南極洲 C.大洋洲 D.非洲
16.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7.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亞洲 C.南極洲 D.南美洲
18.大陸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
A.非洲和南美洲 B.亞洲和南美洲
C.歐洲和大洋洲 D.亞洲和非洲
19.主要處於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南美洲 B.亞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北美洲 D.歐洲和南美洲
20..下列大洲中既位於北半球又位於西半球的大洲是( )
A.歐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21.跨熱、溫、寒三帶的大洲有( )
A.亞洲和歐洲 B.北美洲和南美洲C.亞洲和北美洲 D..歐洲和北美洲
22.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除了海平面上升外,還有
A.地殼的變動 B.填海造陸 C.美國干涉 D.使用化肥
23.荷蘭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國」,該國陸地低於海平面的面積約佔全國的
A.1/2 B. 1/3 C.1/4 D.1/5
24.一架飛機從我國北京(116°E,40°N),沿緯線向西繞地球飛行一周,依次經過那些大洲和大洋?( )
A.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歐洲、亞洲 B.歐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亞洲、歐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D.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歐洲
三、連線題(9分,每線1分)
25.將兩大洲與其分界線配對連線:
A蘇伊士運河 ①歐洲與亞洲
B巴拿馬運河 ②亞洲與非洲
C土耳其海峽 ③南美洲與北美洲
D白令海峽 ④亞洲與歐洲
E烏拉爾山 ⑤亞洲與北美洲
26.將下列地理事物和現象與其對應事物連線。
A馬六甲海峽 ①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
B北美洲西海岸多火山和地震 ②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
C地中海面積正在縮小 ③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
D紅海的面積正在增大 ④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擠壓
四、讀圖繪圖題(42分)
27.讀世界海陸分布示意圖完成題目要求:(18分)
(1) 填出上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稱:① ;④ ;⑥ ;⑦ 。我國位於
洲。
(2)將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稱填寫在下列的空格內。
A ,B , D ,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介於五大洲之間的大洋是 和 ,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
(3)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同為一個大陸的大洲是 和 。
(4)就東西半球來說,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就南北半球來說,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
(5)①⑤大洲的分界線為 。①②大洲的分界線為 。
28.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10分)
(1)寫出六大板塊的名稱:
A B
C D
E F
(2)環太平洋沿岸地區火山地震較多,主要是因為位於 板塊與 板塊、 板塊、 板塊的接觸地帶。
29.讀「不同形式的板塊碰撞」示意圖,回答題目要求:(6分)
(1)日本海溝是由
板塊與 板塊碰撞形成的。
(2)喜瑪拉雅山是由 板塊與 板塊碰撞形成的。
(3)從以上的例子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 。

30.右圖是一幅不完整的世界海陸分布草圖,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出所缺的大洲輪廓,使之成為一幅完整的世界海陸分布略圖,並在相應位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8分)

五、思維拓展與探究學習(12分)
31. 海牛棲息在熱帶淺海中,鴕鳥生活在陸地上,但不會飛,它們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
請你參考「海牛和鴕鳥的分布示意圖」,解釋它們為什麼會分布在大西洋兩岸? (4分)

32.運用你所學的知識,解釋地理「怪」現象:
(1)河流應該分布在陸地上,可是在台灣海峽的海底,人們卻發現有陸地河流河床的痕跡。(4分)

(2)煤炭是由森林轉化而來,而森林是在比較溫暖濕潤的陸地上生長的。但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的地層中卻發現有大量的煤炭資源。(4分)

參考答案
說明:卷面評分的注意事項1.客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和賦分標准給分。2.主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允許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滿分,不足則酌情扣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71 29 2.亞歐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 北美 格陵蘭島
3.德 魏格納 六 4.岩石 板塊 六 運動 穩定 活躍 火山 地震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5.A. 6.B 7.A 8.B 9.D 10.B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C 18.A 19.C. 20.B 21.C 22.A 23.C 24.C
三、連線題(9分,每線1分)
25.A配 ② ;B配 ③ ;C配 ① ;D配⑤ E配 ④
26.A配 ② ;B配 ③ ;C配 ④ ;D配; ① 。
四、讀圖繪圖題(42分)
27.(每空1分,共18分)(1)北美洲 歐洲 大洋洲 南極洲 亞
(2)北冰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大西洋
(3)亞洲 亞洲 歐洲
(4)東 北
(5)白令海峽 巴拿馬運河
28(每空1分,共10分)(1)亞歐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非洲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2) 太平洋 亞歐 美洲 印度洋
29.(每空1分,共6分)(1)亞歐 太平洋 (2)亞歐 印度洋 (3)海溝 山脈
30.(本題共8分)
畫出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輪廓圖(各2分,共6分)。注意:赤道穿過非洲中部,穿過南美洲的北部,南美洲的南部在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不合規范酌情扣分。
名稱標注全部正確得2分,(錯一個扣0.5分,此項扣滿2分為止)
五、思維拓展與探究學習(12分)
31.這是大陸漂移的結果。(2分)原來非洲和南美洲是連在一起的,那時,兩個大陸的海洋都有海牛,兩個大陸的陸地都有鴕鳥。(1分)後來兩個大陸張裂,大西洋擴大,直到形成現在的海陸位置。(1分)
32.(1)這是海陸變遷的結果。(2分)台灣海峽所在地原是陸地,由於地殼下降,海水上升,台灣海峽所在地才成為海洋。(2分)
(2)這是大陸漂移的結果。(2分)原來南極洲較低的緯度位置,埋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後來,南極洲大陸向南慢慢漂移至現在的高緯度位置。(2分)

(2)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
1.天氣是一個地方 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氣候是一個地方 的天氣平均狀況相對於天氣而言,氣候的變化一般 。
2.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 ,最低氣溫出現在 ;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 月,南半球出現在 月。
3.風向是指 的方向;隨季節變換而風向相反的風叫 。
4.氣溫年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 與最低 的差。
5.描述一個地方氣候時的兩個最主要要素是 和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 、 等。
6.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 ,綠色表示 ,白色表示 。
7.世界氣溫從赤道向兩極地區逐漸降低,影響其主要因素是 ;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 降水量;降水量測定通常使用的測量工具是 。
8.地中海氣候在七大洲中的 個大洲上都有分布。.
9.請用符號表示6級西北風
10.降水的分布特點為:由於 因素影響,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由於 因素影響,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 岸降水多,大陸 岸降水少;由於 因素影響,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由於地形因素影響, 坡降水多, 坡降水少。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1.下面描述屬於氣候的是( )
A.狂風暴雨 B.四季如春 C.風和日麗 D.彩霞滿天
12.天氣的特點是( )
①短時間 ②長時期 ③常變化 ④少變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關於氣溫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的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八月份
B.氣溫年較差就是一個地方的最高氣溫減去最低氣溫的差
C.氣溫一般是從低緯向極地逐漸降低
D.海洋和陸地相比,陸地受熱慢放熱也慢
14.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對人類的活動的影響表現在( )
①生活方面 ②農業生產方面 ③軍事 ④交通方面 ⑤工業生產和工程建設方面 ⑥商業、旅遊活動和休閑娛樂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天氣對人類帶來說太重要了,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就可以( )
①及早做好各種准備②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氣③避免和預防不利天氣的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 )
①陰晴 ②風 ③氣溫 ④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的天氣符號中,表示大雨的是( )
A.. B. C. D.
18.下面關於空氣污染指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污染指數大,空氣清新,對人體健康有利 B.污染指數大,空氣污濁,對人體健康有害
C.污染指數越小,空氣質量狀況越優 D.污染指數越大,空氣污染越嚴重
19.下面關於降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雲,有雲就會有雨
C.降水是一種天文現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種形式
20.赤道附近地區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 C.1000毫米左右 D.2000毫米左右
21.下列地區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區是( )
A.我國華北平原 B.非洲剛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亞馬孫河流域
2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兩地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洋流分布
23.受海陸的影響,同一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那麼,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夏季陸地氣溫高 B.夏季海洋氣溫低 C.冬季陸地氣溫高 D.冬季海洋氣溫高
24.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比較濕潤。影響因素主要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洋流分布
25.閱讀某地氣溫分布圖,根據氣溫的變化規律,判斷該地位於( )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6.造成世界氣候地區差異的原因是( )
A.各地區社會經濟條件不同 B.各地區風俗習慣不同
C.各地區農業發展水平不同 D.影響氣候的因素不同
27.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是( )
A.各月乾燥,雨量很少 B.各月濕潤,雨量很多
C.各月濕潤,雨量適中 D.各月溫暖,雨量較多
28.既有熱帶氣候,又有溫帶和寒帶氣候分布的大洲有( )
A.亞洲和北美洲 B.歐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亞洲和歐洲
29.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氣候乾燥,同緯度的東部沿海地區氣候則比較濕潤,造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影響 D.氣溫影響
30.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表現在( )
①生活方面②農業生產方面③水利建設方面④城市建設方面⑤海陸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讀圖繪圖綜合題(33分)
31.將左欄地理現象與其形成原因連線(4分)
A海南島全年皆夏 ①暖流經過
B歐洲西部冬季溫和 ②處在迎風坡
C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 ③瀕臨海洋
D青島夏季比較涼爽 ④緯度較低
32.閱讀下圖,據三位同學所處的位置回答:(9分)
(1)可能已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帶雨具的是___________,不可能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該圖顯示的降水類型是 。
(3)如果A地的氣溫是25℃,那麼,B地的氣溫約是___________℃。
33.讀下圖,判讀天氣符號:(6分)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34.閱讀下列四個地點全年氣溫變化曲線圖和D地月平均氣溫表,完成以下問題。(12分)

月份 1 2 3 4 5 6
氣溫/℃ 23.3 19.7 14.3 5.6 -6.7 -15.8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氣溫/℃ -20.1 -16.8 -6.0 5.8 13.9 21.6
D地月平均氣溫

(1)圖中位於熱帶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
(2.)圖中位於溫帶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
(3)圖中位於寒帶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
(4)根據上表中的氣溫數據,在圖D中繪制出該地全年氣溫變化曲線圖。
(5)圖中各月平均氣溫相差最小的地方是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是 。
(6)圖中位於南半球的是 。判斷的依據是 。
35.讀右圖,回答問題(4分)
(1)該儀器為測量降水量的 。
(2)測量降水量時,將 取出把水倒入 內。從量杯 上讀出的 (毫米)就是降水量。
四、思維拓展與探究學習(16分)
36.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6分)
「地球之肺」
熱帶雨林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林木茂盛,高低錯落,分不清層次;高大的喬木,為了「穩住」自己的身軀和保證樹乾的「呼吸暢通」,常長出板狀的樹根;百年老藤,枝蔓繁多,或纏繞或懸掛在叢林中……熱帶雨林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大量吸收;氧化碳,又源源不斷地提供氧氣。人們形象地說,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
(1)世界上熱帶雨林最大的分布區為 。
(2)為什麼人們把熱帶雨林稱之為「地球之肺」? 談談你的看法。

37.閱讀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讀出最高月平均氣溫的數值及月份。

(2)讀出最低月平均氣溫的數值及月份。

(3)計算該地氣溫年較差。

(4)說明該地氣溫的年變化。

(5)該地是位於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說明:卷面評分的注意事項1.客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和賦分標准給分。2.主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允許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滿分,不足則酌情扣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
1.短 多年 不大(較小) 2.正午過後(約14時) 日出前後 七 一
3.風吹來 季風 4.月平均氣溫 月平均氣溫
5.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地形
6.海洋 陸地 雲區 7.緯度因素 多年平均 雨量器
8.六 9. 10.緯度 海陸 東 西 迎風 背風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1.B 12.C 13.C 14.D 15.D 16.D 17.C 18.A 19.D 20.D
21.C 22.A 23.C 24.B 25.D 26.D 27.C 28.A 29.A 30.D
三、讀圖繪圖綜合題(34分)
31.(共4分,每線1分) A配④ B配① C配② D配④
32. (共9分)(1)A(1分) B(1分) C(1分)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2分) (2)地形雨(2分) (3)15℃(2分)
33.(6分)①多雲 ②陰 ③小雨 ④雷陣雨 ⑤雨夾雪 ⑥小雪
34.(共12分,每小題2分)
(1)A 各月氣溫都高,均在20℃以上,氣溫曲線彎曲程度很小。
(2)B 各月氣溫高低變化明顯,氣溫年較差大,四季分明,氣溫曲線彎曲程度也大。
(3)C 各月氣溫都很低,大多在0℃以下,只不過各月的寒冷程度不同。
(4)略 (5)A D
(6)D 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在1月,最低值在7月,氣溫曲線呈波谷狀。
35.(4分,每空1分)(1)雨量器 (2)儲水瓶 量杯 刻度數
四、思維拓展與探究學習(16分)
36.(5分)(1)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2分)
(2)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面積佔世界的三分之一,通過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製造出大量氧氣,因此人們稱之為「地球之肺」(3分)
37. (10分,每小題2分).(1)約-30℃,1月。(2)約-72℃,7月。(3)42℃。(4)該地終年寒冷,氣溫年較差大。(5)南半球,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

⑹ 地理生物初中會考試卷!!

買一套試卷啊。

⑺ 2008年黑龍江初中生物地理結業試題

生物7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⑻ 初二生物地理會考試卷(免費的)

生物:班級 姓名 得分

一、 單項選擇(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反射的是:

A、談虎色變 B、看到山楂分泌唾液 C、因氣候炎熱而出汗 D、一氧化碳中毒

2、感覺的產生是在:

A、大腦皮層 B、感覺器官 C、感受器 D、小腦皮層

3、下列哪項為假性近視:

A、晶狀體彈性小 B、眼球前後徑過短 C、眼球前後徑過長 D、眼球調節結構緊張

4、神經纖維指的是:

A、軸突 B、長的樹突 C、軸突和長的樹突 D、軸突和長的樹突及髓鞘

5、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是:

A、聽覺中樞 B、視覺中樞 C、語言中樞 D、軀體感覺中樞

6、下列既有感受器功能,又有效應器作用的是:

A、眼肌 B、角膜 C、膀胱 D、韌帶

7、構成內耳的結構是:

A、半規管、聽小骨、耳蝸 B、半規管、前庭、耳蝸

C、鼓膜、聽小骨、耳蝸 D、鼓膜、前庭、耳蝸

8、在視覺形成過程中,視神經傳導到視覺中樞的是:

A、物體倒像 B、物體正像 C、物像刺激 D、神經沖動

9、性腺產生的分泌物通過下列哪一項輸送到身體各部:

A、導管 B、血液 C、淋巴 D、神經

10、幼兒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患: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肢端肥大症

11、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

A、促進生長 B、使心跳減慢 C、提高血糖濃度 D、降低血糖濃度

12、人體的個體發育是從下列哪一項開始的:

A、精子 B、胎兒 C、嬰兒 D、受精卵

13、下列各項中,不屬於青春期發育特點的是:

A、身高迅速增長 B、身體迅速長胖 C、出現第二性徵 D、性器官迅速發育

14、精子的形成過程是在下列那一項完成的:

A、陰囊 B、輸精管 C、睾丸 D、附睾

15、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

A、卵巢 B、子宮 C、陰道 D、輸卵管

16、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

A、鐵 B、碘 C、鎂 D、鈣

17、女子月經來潮時,從陰道流出血的原因是:

A、卵巢出血 B、子宮內膜脫落 C、陰道出血 D、子宮局部破裂

18、禁止隨地吐痰,目的是:

A、控制傳染源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以上都對

19、凡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

A、病原體 B、病毒 C、免疫體 D、抗原

20、下列疾病,不屬於傳染病的是:

A、蛔蟲病 B、病毒性肝炎 C、胃潰瘍 D、流行性腮腺炎

21以下不屬於傳染源的是:

A、感冒患者 B、痢疾桿菌 C、患狂犬病的狗 D、肝炎攜帶者

22、下列哪種病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A、肝炎 B、癌症 C、愛滋病 D、壞血病

23、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是:

A、細胞 B、基因 C、染色體 D、器官

24、下列為生殖細胞的基因組成的是:

A、aa B、Aa C、A D、AA

25、某男孩是單眼皮,下面哪一項不可能是其父母的基因組成:

A、父AA、母Aa B、父Aa母Aa C、父Aa、母aa D、父aa、母A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6分)

1、鼓膜內外空氣壓力的平衡是空氣通過 進入鼓室而實現的。

2、眼球是由 和眼球的 組成的。

3、胰腺可分為 和 。

4、沙眼衣原體的寄生部位是 。

5、同一株玉米的種子種下去,後代有高有矮,這稱之為 。

6、決定生物性狀的物質主要存在於 上,這些物質叫做 。

7、生命進化的歷程可概括為: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三、簡答題(每空1分,共34分)

1、下圖為反射弧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呈蝶形結構的部位是 ,由 構成。蝶形周圍的部分是 。

(2)圖中①是指 ,②是指 ,③是指

,④是指

,⑤是指 。

2、右圖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圖,請根據圖回答:

(1)、女性生殖系統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是( ) 。它位於盆腔內的 的兩側,其功能是產生 和分泌 。

(2)、精子與成熟卵細胞的結合一般是在( ) ,此過程稱之為 。結合後的細胞叫 。

(3)、胚胎的發育主要是在( ) 中進行的;這時胚胎發育所需要的養料和氧氣是通過 從母體獲得的。

3、下圖是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圖中1位於 ,他能分泌 、

和 等。

(2)、圖中2的結構可以由1分泌的 來調節,其能促進

的生長發育。

(3)、圖中5分泌物過少時會引起 。

(4)、圖中6和7的分泌物總稱為 。

4、有一對正常的夫妻生下了一個白化病的孩子,另一對夫妻中丈夫患白化病,生下的兩個孩子均正常,但由於老二比較貪玩,天天在外玩耍,臉色比老大黑。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對夫妻生下的孩子的變異是由 決定的,能夠遺傳給後代,這樣的變異叫做 。

(2)第二對夫妻生下的兩個孩子臉色的變異只是由 的影響引起的,

並沒有發生變化,因而不能遺傳給後代,這樣的變異叫 。

(3)若白化病的基因為b,則第一對夫妻的基因組成為 。第二對夫妻生下的兩個孩子的基因組成為 。假若兩家異性小孩長大結婚,後代中會不會有白化病小孩 ,會不會有正常的小孩 。

附加題(10分)

在丹麥曾經對許多家庭作過眼睛顏色的遺傳調查,下表是原始材料,據表回答:

婚配

調查家庭數目

子女的顏色

甲:藍眼×藍眼

150

藍625

乙:藍眼×褐眼

158

藍317 褐322

丙:褐眼×褐眼

29

藍25 褐82

(1)眼色這一對相對性狀 是顯性,根據哪一組判斷? 。

(2)、設B對b為顯性基因,則婚配雙方最可能的基因組成是:甲 × ;乙

× ;丙 ×

⑼ 初中生物地理會考試卷,謝謝

答案
徐州市2012年中考模擬試卷
生物試卷(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計20分。
1.下列關於生態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整個地球就是一個最大的生態系統
C.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是恆定不變的
D.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了森林生態系統
2.關於植物一生不同階段發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受精卵能發育為新植物的幼小生命體——胚
B.花和枝條都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C.子房壁能發育成種子的種皮
D.種子萌發時胚芽能發育成莖和葉
3.在農業生產中,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移栽禾苗時要在陰天並且盡量帶土移栽
B.種莊稼不能過密也不要過稀,應該合理密植
C.栽培大棚蔬菜一般要在白天適當升高溫度,晚上適當降溫
D.為了使環境更衛生,提倡多施化肥,少用農家肥
4.洋蔥根尖的成熟區細胞和人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相比特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葉綠體 ⑤液泡 ⑥細胞核
A.①②④ B. ①⑤
C. ①④⑤ D. ④⑤
5.下列關於人的生殖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受精卵是在輸卵管形成的
B.產生生殖細胞的器官是睾丸和卵巢
C.胎兒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D. 胎兒與母體血液是相通的
6.人的靜脈區別於其他血管的特點是
A.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B.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
C.內徑小,便於物質交換
D.只流動著靜脈血
7.牛的無角性狀(由A控制)對有角性狀(由a控制)為顯性,有角母牛和無角公牛雜交,生了一頭有角的小牛,公牛的基因組成為
A.Aa B.AA C.aa D.Aa或aa
8.下列有關遺傳性狀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物的性狀是由染色體控制的
B.父母通過生殖細胞將性狀傳給子代
C.父母的遺傳物質DNA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子代
D.父母的全部基因都傳給了子代
9.下列對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傳染源就是傳染病的病原體
B.傳染源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C.易感人群就是已經感染了某種傳染病的人
D.傳染病要流行起來,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10.下表是某同學在做「唾液澱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實驗中的相關記錄,該實驗結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試 管 加 入 物 質 溫 度 加 入 碘 液
1 澱粉糊 + 唾液 37℃ 不變藍
2 澱粉糊 + 唾液 0℃ 變藍

A.需要碘液的刺激 B.只對一種物質起作用 C.需要適宜的溫度 D.效率很高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計20分)
11. 圖1是根尖結構示意圖,圖2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植物的根能不斷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圖1中的〔 〕___ ___的細胞數目增多和〔 〕___ __的細胞體積增大的緣故。
(2)細胞數目增多和細胞體積增大的過程是由圖2中的〔 〕______________控制的。
(3) 由根毛細胞吸收的水分,可以由成熟區內部的__________輸送到植物體的全身各處。
(4)吸收到植物體內的水分絕大部分都被用於植物的____________,
12.炭疽病由炭疽桿菌感染造成的,能引起皮膚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的廣泛水腫。這種細菌易導致動物發病,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時,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把供實驗用的綿羊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綿羊用毒性已減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們感染後沒有發病;乙組沒有注射。10天後對甲、乙兩組綿羊同時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病病原菌,經過一段時間,甲組的綿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組綿羊全部死亡。請回答以下問題:(5分)
(1)從上述內容可知引起牲口炭疽病的病原體是炭疽桿菌,與綿羊的體細胞比較,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特點是是前者細胞中沒有成形的 。
(2)實驗中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後沒有發病,是因為它們體內產生了________,而這種病原菌是做為_________起作用。
(3)從免疫學角度看,甲組綿羊獲得的是___________免疫。
(4)甲組綿羊獲得的這種免疫與綿羊體內的_____________細胞有關
13.下圖是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圖中紅細胞中的氧來自於外界空氣,空氣中的氧在人體肺泡處進入血液,並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___結合,隨血液循環到達___________處。

(2)圖中血液里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於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主要在小腸處被小腸絨毛內的___________吸收進入血液。
(3)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血液里的這些廢物主要由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 __________等。
(4)按圖中血液流動的方向,此處毛細血管流出的血液與流進的的相比,含量減少的物質有_____ _____。
14、以下是瓜農利用高科技塑料大棚種植荷蘭小黃瓜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實際問題,請分析回答:(5分)
(1)荷蘭小黃瓜能夠不斷的長大,重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
(2)大棚小黃瓜開花的季節,有經驗的瓜農會將租幾箱蜜蜂放養在自己的大棚內,這樣做的目的是: 。
(3)瓜農通常在下午時會向大棚內通風,這樣可以 。
(4)菜農利用某種技術,便可在黃瓜植株上收獲南瓜,這種技術叫做 。
(5)萊農常常對大棚內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大棚內的CO2濃度也大大增加。CO2濃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生物試卷(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計2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D B A C D C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計20分)
11、(5分)
(1) 3分生區 ;2伸長區 (2) 〔③〕細胞核 (3)導管 (4)蒸騰作用
12、(5分)
(1) 細胞核 (2)抗體 抗原 (3)特異性 (4)淋巴
13、(5分)
(1)血紅蛋白, 組織細胞 (2)毛細血管 (3)水、無機鹽和尿素 (4)氧氣和營養物質
14、(5分)
(1)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了有機物 (2) 利用蜜蜂幫助傳粉
(3)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4)嫁接
(5) 微生物分解農家肥中的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