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研組工作經驗交流
① 淺談如何提高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
教研組是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依託。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縮小,都取決於教研組活動的質量與水平。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根據教師隊伍現狀,我認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研組活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教研組活動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做到「三個結合」,只要這樣才能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陣地。 一、教研組活動與學校制度的落實緊密結合 1.落實教研常規管理制度,規范教研活動 學校認識到教師學習與工作水平提高的關鍵是通過微觀層面的教研組建設來完成的,教學工作提升的重點是加強教研組建設。嚴格落實教研組活動制度,做到每次教研組活動,定時間,定地點、有主題、有主講人、有講稿、有反饋;同時,落實教研組活動巡查制度,不斷監控教研組活動的方式和效果,努力營造全員參與的良好教研的氛圍,讓每名教師在每次活動都有所收獲。另外,堅持幹部走進教研組制度,參與教研組的活動,為教研活動提供服務和保證,進一步推動了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朝著規范、有效的方向發展。 2.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為探索實現新課程理念向教育教學實踐轉化的有效途徑,教研組以課堂教學診斷和評價為切入點,為教師反思教學提供依據。教研組成員單位對照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評議教師的課,推進學科教研活動,教研組在評課時,找准一個切入點,圍繞課堂教學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重新確定新的教學設計。通過這種集體評課的指導模式,教研組之間,組內成員之間,同伴之間能夠開誠布公,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反思,學校形成了一種研究、學習、發展的良好氛圍,教師們的教研意識不斷增強,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3.增強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為進一步落實和加強教研組的工作,調動教研組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實體的作用,強調團隊整體配合,形成整體合力。每學年教研組展示活動和評選優秀教研組員活動。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教研組員都積極參加評選和展示活動,全面地展示了各人的特點和風采,效果顯著。通過評選展示活動既達到了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目的,同時,充分地調動了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教研組活動的實效。 二、教研組活動與骨幹教師培養緊密結合 1.教研組活動成就學校骨幹教師 學校始終倡導「發展有方向,成長有典範」的骨幹教師培養方法,我們認為骨幹教師的培養,學校是主體,而有效的教研組活動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學校骨幹教師培養的方式、內容、辦法和實施計劃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2.教研組活動為教師搭建展我風采、共同進步的舞台 一個有朝氣的教研組,必然有積極參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教師,而教師要尋求發展,必須要積極參與教研組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求教師要在一年中在教研組進行「一說一課一展示」活動,「一說」即「說課」;「一課」即「組內公開課」;「一展示」即「在全校上一節展示課」,全校教職工全員參加聽評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有多名教師參加市骨幹教師、教學新秀評選獲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教師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師增強了自信心,體會到了成就感。 3.教研組以課題帶動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提升自我 每位教師在本組都有研究的任務和子課題。為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增加課堂的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每個教研組和教師課題研究取得成效。教研組要求每位教師圍繞自己研究的課題,在組內上一節交流展示課,以教研組為單位,每位教師必須在組內說課,集體備課,然後再實施。通過團隊的合力、同伴的互助、個體的努力,教師們從交流展示課活動中受益匪淺,校本教研的氛圍也日趨濃厚,此項工作已成為教研組活動的常規工作。 4、每學期至少一次的賽課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成功的平台。 三、教研組活動與各種研訓緊密結合 1.開闊視野,內化經驗,提升教研組活動的效果 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加教育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通過學習,使我校教研組活動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形式更加多樣,效果更加明顯,增強了我校教師的自信心,教研組活動走上了良性循環。 2.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形成符合本教研組的活動方式 開學初教研組確定了教研活動的計劃,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活動主題、方式。開學初進行教研組內教學工作計劃的交流研討,期中進行一次階段性總結研討,期末復習前進行一次研討,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期末召開一次經驗交流會,總結成功的經驗,固化活動成果。通過交流研討,教師們明確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和提高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研討會在相互交流中教師們學到了其他教師很好的做法和經驗,目前,教師課前說課、同伴聽評課、課後教學反思的教研活動方式,已成為教研組的常規活動內容,效果非常顯著。 教研組是學校校本教研的載體,只有不斷加強教研組的建設,增強教研組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聚焦課堂,關注於自己教學中最現實的問題,改變教研氛圍,形成一股合力,引領教師不斷解決問題,實現教師專業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促進教師群體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良性循環。
② 有關地理教研組的工作經驗介紹材料
復習七年來級上一學期自內容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認識,具備了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的。但也有一少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知識還系統,應。我將本著,嚴謹的教學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里希望揚長避短,學生,力爭更的教學。
③ 提煉歸納對教研組長培養工作的積極方法、措施及經驗
提煉歸納對教研組長抄培養工作的積極方法、措施及經驗
一是勇挑重擔的意識。組長除認真完成教學工作以外,要認真落實上級和學校的各種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好各種活動。學校有接待任務,首先自己要上好公開課,示範課。
二是鑽研求進的意識。要永葆教學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學藝術的鮮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風格。
三是熱心服務的意識。一方面上級和學校布置的工作開展的活動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組這條線,另一方面,一個組少則六七人,多則一二十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作風等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研組長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熱心腸,揣一顆大度心,灑一片服務情。
④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大班段教研組長經驗交流
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教研活動要有「研」的氛圍,計劃的制定是關鍵,一份好的計劃包括實事求是的現狀分析,明確的指導思想,有操作性的目標,相應的實施方法,以及可測的目標達成度。教研組長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動中,請教師充分討論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重點及所需解決的問題,並結合教務工作計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研組計劃,並保證在教研活動中認真實施。
「凡事預則立」。在制定計劃時,把握這樣三個原則:一是找尋到有價值的研討話題,即教研中呈現出來的一些「症結」,如教研工作中的理論匱乏、認識偏差、行為脫節等。二是對症下葯,計劃中的這一部分要清楚地呈現:做什麼?怎麼做?三是過程管理。對教研組的活動整體安排,在徵求大家意見的基礎上排定日程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明確如何參與教學研討過程。
計劃的制定需要不斷的思考:制定的計劃應該是結合實際的,否則它只是一張寫滿字的廢紙,毫無意義和價值;制定的計劃應該是逐層推進的,能真實地記錄下學校教研活動的進展軌跡;制定的計劃應該是可操作的,老師要知道做什麼、怎麼做,並鼓勵大家在實踐過程中創造性地落實。
其次,要提高園本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學習的有效性,才能率先成為學習型、反思型的教師。很多時候的業務學習、研討,都是泛泛而論,會上頭頭是道,會下一片茫然,理論沒有成為行為的支撐,行為沒有成為理論的落實。
活動之前要確定活動的主題,根據主題尋找相關的理論文章、書籍或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准備活動。在組織活動時可以對一些解決問題起關鍵性指導作用的文章摘要學習,請有經驗的老師結合學習內容講述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一個個理念轉化為鮮活事例。在學習理論、聽了他人經驗之後,再開展思考討論。針對具體的某一問題,去定位、分析、解決,大家這時會自動在學習的理論中找尋答案,運用到教研的討論中去。經過激烈的辯解、討論後,總結教師中的觀點,整理成活動的成果推廣運用。
最後,要做好對教師的專業引領。教研組長是學校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組織者與帶頭人,教研組長也是第一線教師,是學校和教師之間的樞紐,要主動思考、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切實提高教研組的學科質量,同時應做好教師成長的專業引領工作,讓教師主動積極參與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