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理西雙版的高考題
Ⅰ 地理西雙版納 知識點 詳細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里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每年的潑水節於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參與。
中文名稱: 西雙版納
所屬地區: 雲南省
下轄地區: 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
政府駐地: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電話區號: 0691
郵政區碼: 666100
面積: 19582.45平方公里
人口: 113.3515萬
著名景點: 勐泐文化園,野象谷,傣族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機場: 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的南端,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西南的邊疆。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後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西雙版納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和11個國營農場。這里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的74%。 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西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版納景洪、版納勐養、版納勐龍、版納勐旺、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版納勐遮、版納西定、版納勐臘、版納勐捧、版納易武。西雙版納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中「版納」是一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系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由於入射角高,冬至時分高度角最低為45°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一年分為兩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濕潤多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1993年10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納西雙版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從世界地圖上一眼看去,會發現在西雙版納同一緯度上的其他地區幾乎都是茫茫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或戈壁,惟有這里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塊鑲嵌在皇冠上的綠寶石,格外耀眼。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佔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 景區包括景洪市風景片區、勐海縣風景片區、勐臘縣風景片區三大塊。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53平方公里。該區有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熱帶動物」王國。其中許多珍稀、古老、奇特、瀕危的動、植物又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引起了國內外遊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詩人陳運和多次到此采風、寫作,寫出《西雙版納》的詩句「會說傣語 也能講漢語 自己籍貫愛填 瀾滄江邊的橄欖壩」。 西雙版納擁有許多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其中包括以鳥類繁多等多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經國務院1982年10月8日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雙版納全州總面積有19582.45平方公里,人口113萬,下轄景洪市和勐海、勐臘兩縣。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瑤族等十幾個民族, 其中傣族31萬, 漢族34萬,其他民族48萬。與寮國、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069公里。 州人民政府駐景洪市。電話區號:0691,郵政編碼:666100.
動植物資源
西雙版納有動植物王國之稱
西雙版納是國家第一批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著300多萬畝自然保護區,其中70萬畝是保護完好的大原始森林,森林佔全州總面積近60%, 到處青山綠水,鬱郁蔥蔥,以其美麗和富饒聞名遐邇。 西雙版納境內共有植物二萬多種,其中屬熱帶植物5000多種,有食用植物一萬多種,野生水果50多種,速生珍貴用材樹40多種。許多植物是珍貴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葯物美登木、嘉蘭;治高血壓的羅芙木;健胃驅蟲的檳榔;風吹楠的種子油是高寒地區坦克、汽車 發動機和石油鑽探增粘降凝雙效添加劑的特需潤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譽為「花中之王」依蘭香可製成高級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有天然的「水壺」、「雨傘「;會聞樂起舞、會吃蚊蟲的小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 廣大茂密的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場所,目前已知有鳥類429種,佔全國鳥類總數2/3,獸類67種,佔全國獸類總數的16%, 西雙版納鳥獸種類之多,是國內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其中被列為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有亞洲象、兀鷲、印支虎、金錢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牛、羚羊、 懶猴等13種,還有許多二、三類保護動物。 作為「旗艦物種」,亞洲象對生態環境有著不凡的意義,1977年,中國宣布亞洲象為瀕危物種,並在西雙版納成立野象自然保護區。現在亞洲象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數量也從20世紀80年代的80餘頭發展到現在的300頭左右。中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也有少數分布在旁邊的普洱〔思茅〕市。 西雙版納還盛產橡膠,是全國第二大膠區、 單產居全國之首,另外還盛產大米、多種熱帶水果和砂仁等珍貴葯材,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動物王國」、「綠色王國」、「南葯王國」。 到版納旅遊,有時會看到美麗的孔雀、白鷳、犀鳥在林中飛翔;有時會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時會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那情那景,真叫人開心,這是在其他地方難以想像得到的奇觀和樂趣啊!
氣候資源
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分乾季和濕季,年平均氣溫在21℃。乾季從11月至翌年4月,濕季從5月至10月。終年無霜雪。年霧日達108—146天。景洪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達41.1℃,極端最低氣溫2.7℃,常年適於旅遊觀光。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一年只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則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0%以上。
Ⅱ 地理高考題
(1)地處內陸地區,來最終自未能流入海洋,為內流河;地處溫帶、乾旱地區,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水量較小;水量季節變化大,其中夏季水量最大。 (2)氣候乾旱,地表易乾裂;多大風(定向風),風力侵蝕,最終形成雅丹地貌。 (3)風力侵蝕、河湖水侵蝕造成坍塌;全球氣候變化、或河流改道,導致入湖水量的變化。 (4)公路沿線地形復雜;多沙漠、戈壁,風沙易掩埋公路;高原山地冬季長,防雪除雪保通任務艱巨;高原山地氣候,天氣復雜多變,晝夜溫差大,公路容易毀壞;易受高寒凍融作用影響,導致路基變形;公路沿線城鎮、人口稀少,公路養護補給困難。
Ⅲ 有關高一地理必修二的高考題
去看天利32套啊,很多
Ⅳ 關於西歐的地理高考題
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雖然阿爾卑斯山脈並不像其他第三紀時期隆起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和落磯山
阿爾卑斯山脈脈等,那樣高大,然而它對說明重大地理現象卻很重要。阿爾卑斯山脊將歐洲隔離成幾個區域,是許多歐洲大河(如隆河、萊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許多支流的發源地。從阿爾卑斯山脈流出的水最終注入北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由於其弧一般的形狀,阿爾卑斯山脈將歐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氣候帶與法國、義大利和西巴爾干諸國的地中海地區隔開。
經過多少世紀演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阿爾卑斯型畜牧經濟,自19世紀以來已有改變,這里以當地原料和發展水電為基礎已興辦起工業。阿爾卑斯山脈已經成為數百萬歐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夏季和冬季游樂場。阿爾卑斯山脈脆弱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沖擊,已成為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山脈之一。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山地氣候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整個阿爾卑斯山濕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邊緣地區年降水量和山脈內部年降水量差異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又有利於發電。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這條聳立在歐洲南部的著名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脈主幹向西南方向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3段。西段西阿爾卑斯山從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藍天映襯下潔白如銀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個山脈的最高點,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中段中阿爾卑斯山,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 4634米)。東段東阿爾卑斯山在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兩段阿爾卑斯山。
Ⅳ 高考地理題目
一樓說的很對,我來回答你的追問,人家題目問的是不能每日都成為集市的原專因,注意是「屬不能」,要是為了方便居民日常,每天都有集市才好呢!但是由於農村購買力不足,不能每天都成為集市。再有,一問到根本原因,必然是往經濟原因上考慮了
Ⅵ 地理高考試題
(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量小;下部土層凍結,阻滯水分下滲;(凌專汛等導致)河水泛濫屬
(2)葉尼塞河支流多流經中西伯利亞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蝕強,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畢河主要流經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積,含沙量小
(3)鄂畢河河口區緯度高,水溫低,魚類生長慢。結冰期長,魚類存活率偏低。鄂畢河流經沼澤,營養物質被植物吸收,河水中營養物質嚴重缺乏,不利於浮游生物生長。北冰洋營養物質和餌料較為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