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三峽水壩和美國水壩高中地理

三峽水壩和美國水壩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7 21:19:23

⑴ 三峽大壩與世界上什麼大壩形成對比

1.三峽大壩
中國2006年5月,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築達到設計高度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規版模最權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2.胡佛水壩
完工時,它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奇跡之一。盡管它的大小和供電量在今天已被超越,它依然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具有標志性的水壩。
它在1936年建成,至今依然保留著哥特式的裝飾,賦予自身藝術氣息,給人以靈感。而其它許多水壩僅僅具有實用性。
3.大迪克桑斯壩—瑞士
瑞士並非歐洲最大的國家,但它的氣壓卻是整個歐洲大陸最高的。
這座水壩用於攔截迪克桑斯河的河水,當水壩滿水時,水深大約1000英尺,水容量超過4億立方米。
4.克魯恩河壩—伊朗
這座大壩在2005年開始運行,確實對滿足電力需要起了很大作用。它長達460多米,高達205米。
這是一座拱壩,建於多石又狹窄的峽谷上真是恰到好處。它的曲線不僅具有美學特徵,它的拱門更是將水流壓向水壩的下方。這剛好加強了它的地基,真是太奇妙了。

⑵ 三峽大壩,地理問題

看見一樓和三樓的回答,我暈了!

看看題目 上游水位明顯提升啊,上海和武漢回就是下游的城市嘛,直答接排除啦(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可以通過海輪的)

選擇 D ,二樓的同志是正確的。

原因就是三峽大壩的功勞。大壩建成後,其上游水位蓄水高度可以達到176米,這個抬高的作用一直可以延伸到重慶以上,但是,要是能通過海輪(噸位有限制的),就只能到達重慶了。

這其實在書本上是有介紹的,記得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通過海輪,可以將攀枝花的鋼鐵運輸出去,便於輸出。

所以嘛,就是D ,重慶啦。不知道,不要誤導哦

⑶ 關於長江三峽大壩的利與弊地理論文

長江三峽大壩的弊與利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七屆第五次回憶以1767票贊同、171票反對、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對或者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案》,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自建成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在我看來,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發電與環保、航運方面。
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勻,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過去兩千年的統計不到十年發一次洪災。三峽工程修建以後,巨大的調節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標准,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區分洪,可避免發生毀壩的危害,也就可以減少隨之而來的損失。
建壩後,三峽至葛洲壩區間的航運梯級進行反調節,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電,以至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發電量將達1050億度,輸送到各個高負荷地區只在1000KM內,地處我國腹地,從地理上看,應該是未來的電網中心。
另外,若將他與同功率其他發電場相比,每年將減少煤炭5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1.1億噸,二氧化硫136萬噸,氮氧化合物58萬噸,就從上述數字看來,第一,對於緩解全球暖化作用意義非凡;第二,從資源、環保角度說,減少煤炭使用量也是無法比擬的。在如今化石燃料到處使用的年代,如果不減少化石燃料生成的溫室氣體、造成的一系列環境問題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其三,三峽工程修建對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庫區應該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660公里中有灘險一百多處,單航段幾十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也有好幾十處,年單向航運能力不足1000萬噸。而三峽建壩後,將淹沒所有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很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單向航運能力將超5000萬噸。那麼,橫貫中華東、西大地黃金水道的形成,對發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這是三峽的三個好處。早在1918年,孫中山就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但是,為什麼時隔這么久才實施呢?若說建國初是因為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持,提出時就更不用說了。那麼,從改革開放後開始計,也有10幾年才通過。主要阻礙的因素是文物古跡的保護、生態保護以及大規模的移民。
三峽一帶已經被證實,埋藏著數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極其珍貴而且是現在為止沒有發現過的文物。但三峽工程動工到蓄水這段時間,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些珍貴的文物挖掘出來。據資料顯示,真正挖掘出來的文物只佔全部總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貴文物被埋江底了。這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另外,還有一些是在三峽沿江的名勝古跡如張飛廟等都不得不淹沒江水當中。所以,這是對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壞。這是第一個弊端。
在生態方面,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將會對當地大范圍的生態造成影響,像當地植被的破壞。氣候的變化,對各種動植物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據報道,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附近的氣候發生了異常,應該轉暖的時間卻還是會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體滑坡的情況增加了很多,猜測是跟三峽工程有關。一些生物像魚類因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變了生活的環境,使得其原有的繁殖系統等出現問題等等,這些都不容忽視,另外,14000h平方米肥沃農田將會沒入水底,土地資源嚴重喪失。其次,水庫對水流的控制會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層海水入侵的可能,從而影響到上海市的供水。第二個弊端,就浮出水面了。
還有大規模的移民。為了保證三峽工程的建設,工程移民是必須的。 原來生活在三峽一帶的一些人都不得不放棄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環境去。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願意背井離鄉,人太多沒法安置,只能往山頂上放,本來山就陡,地質災害也是一個問題。生活環境沒有改善,指望脫貧沒有希望,影響不是兩三天的事。其他因為移民帶來的社會問題並不能忽視。 所以,三峽的第三個弊端就顯而易見了。
盡管如此,三峽大壩的建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壯舉。我們不能說它的建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只是希望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時候能夠多衡量利弊的大小。對於三峽大壩的弊,我們能做的只有盡量的去改正和彌補,讓它達到更加好的效果而已。

⑷ 地理分析阿斯旺水壩和三峽的對比

阿斯旺:1.氣候乾燥,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河流經流量少;2.沙質土為主,建設難度大
3.經濟較落後版,技術不發達4.植被權破壞嚴重,加劇土壤沙漠化5.建設大壩可發展灌溉農業,但若灌溉不合理易形成土壤鹽鹼化
三峽:1.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建設大壩有利於減少水旱災害的發生2.三峽位於我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之間,地勢落差大,水能蘊藏量豐富,建設大壩可利用水能發電,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3.建設大壩可減少落差,便於航運
應該差不多了,望接納

⑸ 三峽大壩的關於地理環境的知識

三峽大壩屬於混凝土重力壩,沒那麼容易垮掉,用炸彈炸沒個十天半月還炸不完。垮掉的可能性基本屬於零。
三峽造成的環境破壞不能完全叫破壞,應該叫影響。建一個大壩有利也有弊,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帶來壞處。但是總體來說好處更多,它極大的緩解了三峽中下游的洪水壓力。
壞的影響有:1.由於庫區蓄水造成的庫區底部壓力增大,可能引發地質災害,但目前並無地質災害的現象發生。庫區蓄水造成局部小氣候變化,目前也沒發現什麼壞處。3.水生魚類的洄遊影響,這個目前看似乎是影響較大的。可是其實三峽的下游早就建了一個葛洲壩,葛洲壩已經造成洄遊魚類的繁殖的影響。三峽想影響也影響不到。
好處:調蓄洪水。很多人看到前一陣子三峽在洪水期泄洪,造成誤解,以為三峽一無是處。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三峽只能對長江上游的來水進行調控。長江中下游的來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漢江水系;這三大水系。如果這三大水系同時大范圍強降水造成的洪水,三峽是無能為力的,這次就是這樣子。但是這次三峽上游也發洪水,三峽的最高蓄水位能達到175米,但是在洪水期是不能蓄這么高的,萬一上游再次突發大水,泄洪不及,就會影響大壩的安全。三峽的防洪能力其實是對上游洪峰的削弱,比如上游來水量50000立方米/秒,長江中下游現時的流量是50000立方米/秒的話,能容忍的最高洪峰流量是70000立方米/秒的話,三峽就會攔蓄3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下泄水量是20000立方米/秒。讓下游安全躲過洪峰,待到下游洪峰過去,上游在泄水,等待下一次洪峰。
所以三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很多人不理解這三峽的工作原理。

⑹ 胡佛水壩和三峽大壩有哪些區別

胡佛水壩(Hoover Dam)是美國綜合開發科羅拉多河(Colorado)水資源的一項關鍵性工程,位於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之處的黑峽(Black Canyon),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 大壩系混凝土重力拱壩,壩高221.4m,大壩形成的水庫叫米德(Mead)湖,總庫容348.5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原為134萬kW,現已擴容到208萬kW,計劃達到245.2萬kW。於1931年4月開始動工興建,1936年3月建成,1936年10月第一台機組正式發電。而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將迎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最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戰。經國家防總批准,三峽水庫於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他們都是兩個國家的重點工程,耗資巨大,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Do you understand ZhaoJingYan?
希望採納

⑺ 當時三峽大壩建設之前存在很多爭議,是什麼

三峽大壩建設之前存在很多爭議包括:

1、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的問題,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魚類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

2、庫區移民問題,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

3、庫區文物問題,三峽工程600多公里長的淹沒范圍,使得如果不採取文物保護,在三峽庫區蓄水達175米以後,大量的文物古跡都將被淹沒到水下。

4、泥沙淤積問題,三峽工程極大地改變了原河道水流泥沙運動的規律。三峽樞紐工程中各種建築物有不同的要求和運行情況,如通航建築物上下游水域,要求水流平靜順暢,因此只有細顆粒泥沙有可能進入,常在引航道口門區迴流落淤,或以異重流方式潛入引航道內落淤。

(7)三峽水壩和美國水壩高中地理擴展閱讀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和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時,在贊成的1767票之外,仍有177票反對,664票棄權,還有25人到會卻未按表決器。

對於這些不同的聲音,從一開始有關方面就採取了完全科學的態度,都完全做到虛心聽取,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和試驗,拿出切實可行的、有充分說服力的解決方案,樣樣都盡可能地做到萬無一失,以確保工程在各個方面的成功。

⑻ 急~~~~~·三峽大壩對三峽人文地理的影響

好的影響是三峽來大壩自會帶來旅遊方面的經濟收入;提高航速和長江的航運能力
環的影響是不定的。人們所廣為知道就是文物破壞和大量人口遷移(1.3億人)和其所帶來的經濟與社會上的負面影響。但是專家還更多的質疑由於三峽大壩攔截江水導致長江水流流速下降,江水自凈能力嚴重下降,導致水體污染,水華等藻類污染較之前大量增多。而且由於上游江水上漲,侵蝕長江兩岸峭壁並且水位頻繁變化導致滑坡泥石流現象的加重。
國外很多人質疑三峽大壩,認為大壩強制改變三峽地理環境會對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甚至氣候造成負影響。不過工程本身還沒有完全建好,這些爭論都要看以後幾年至十幾年的結果了

⑼ 美國大壩和三峽大壩相比,誰更勝一籌

目前還沒有勝過三峽大壩的水利大壩,三峽大壩仍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美國的大壩也很NB,比如胡佛大壩,但是那是大半個世紀之前的產物了。美國水電發展的很早,但21世紀後已經基本發展完畢進入停滯期了。

⑽ 三峽大壩的地理優勢(比如建在某軸上)

三峽的主要功能是防洪,能對北岸河流洪水期進行控制。三峽地區又是長江的流速最大的地區之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