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鐵修建困難
『壹』 交通線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地形復雜,地勢太高或者太低,地質問題,外部環境是否脆弱,當地氣候是否惡劣,河流,凍土,資金。。
『貳』 從地理角度說修建青藏鐵路的困難,簡述其原因。
施工不便:海拔高、起伏不定、空氣稀薄等;破壞自然環境:生態環境脆弱(桑不起啊!)
『叄』 本格拉鐵路建設成本高的原因,(高中地理題)
沒有分怎麼回答,哈哈,
本格拉鐵路最早是葡萄牙修建,最後安哥拉獨立後27年內戰,修建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雷,內戰埋了很多地理,第二就是疾病,瘧疾,血吸蟲,
『肆』 修建沿海鐵路的遇到困難有哪些,地理題
軟基,修建鐵路時會容易地層下陷
『伍』 高三地理簡析修建「兩樣鐵路」的困難
當年修建京張鐵路最困難的一段是南口至八達嶺一帶的,不單地勢險峻,而且坡度很大。
全程分為三段,第一段豐台至南口段,於1906年9月30日全部通車,第二段南口至青龍橋關溝段,關溝段穿越軍都山,最大坡度為千分之三十三,曲線半徑182.5米,隧道四座,長1644米,採用「人」字形鐵路,工程非常艱巨。
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
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米。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採用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的同時,採用豎井方法挖掘,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增加工作面,依靠人力建成了這條中國築路歷史上的第一條長大隧道。京張鐵路最為人所知的工程是為克服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差而修建的青龍橋車站人字形鐵路。克服了重重困難,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關溝段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的懷來大橋,這是京張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寬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1909年9月24日通至張家口市,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陸』 一道高中地理題(宜萬鐵路修建難的自然原因是什麼)急!
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經過巫山山脈等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而且河流內縱橫阻擋,從氣候上看又容濕潤多雨,降水季節變化大,喀斯特地貌廣布,地下溶洞較多,許多地方土質疏鬆,需要架橋、開挖隧道、預防洪澇災害及水土流失,需要增加科技投入,總之,自然條件復雜,鐵路建造成本高.
『柒』 高中地理,交通設施建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高中地理交通專題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專交通專題知識點,一屬起來看看吧。
高中地理交通專題知識點:區位因素分析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區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鍩目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2)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3)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
『捌』 修建京廣高鐵在地理方面的難度
京廣高鐵長達2300千米,地理上南北向跨越了16緯度,從溫帶、亞熱帶到熱帶,經回歷了不同的氣候區答,溫差較大。地形地貌上從平原到丘陵到高山(五嶺),長大隧道施工難度極大。跨越長江、黃河,深水特大橋施工難度大,如武漢的天興洲長江大橋。穿越多個大城市,如經過長沙市北區時採用長大、淺埋隧道(),施工風險大。
『玖』 從地理角度分析中泰鐵路的修建面臨什麼困難
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地理方面的問題,也就是中國和泰國之間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