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一題一解

高中地理一題一解

發布時間: 2021-02-27 12:39:26

A. 高中地理第一題求詳解

根據材料可抄知此時有兩個日期--周六和周日,圖中180度經線是一個日期界線,另外一個日期界線是P所在經線或者其相對經線。P點經度有可能是東經150度(北半球),也有可能是西經150度(南半球圖),如果這條經線是0點,那麼北京倫敦會在同一日期,因此排除P所在經線,那麼就只能是其相對經線了,就是右邊那條。該經線經度是東經45或者西經45,如果是西經45也是兩城市同一日期,只剩下了東經45度符合條件。東經45度是0時,這樣計算北京時間5時。選B
有點麻煩,希望明白

B. 高中地理,求專業老師解答:第一題解釋

正確答案為C
A選項的時間點是清明,不屬於秋雨,錯誤
B選項中的吳,屬江浙一帶專,不屬於屬華西范圍,錯誤
D選項 青蛙夏季才會在池塘叫,屬於常識,季節對不上,錯誤
C選項中,巴山在四川,屬華西范圍,而且點明是秋雨,正確
歡迎追問,沒有問題請採納,謝謝

C. 高中地理大題回答技巧

一、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
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沖刺。
二、基礎——明確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
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准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三、關鍵——熟悉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備,便進行歸納概括,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的第二步便是總結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
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之歸納:
1) 原因(自然、人為)
2) 條件(有利、不利)
3) 影響(正面、負面)
4) 區位(自然、社會、經濟)
5)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7) 重大工程意義(兩端、中間)或(政治、經濟、民族、國防)
8) 要素(總量、結構)
9) 評價( 積極、消積)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氣環流、地形(迎、背風坡)、洋流、距海陸遠近、下墊面)
11)氣溫高低成因(緯度位置、冷氣流影響、洋流、地形-海拔高低與陽坡陰坡、下墊面)
12)大漁場成因(有無較寬闊大陸架,是否為實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礦產或其它資源)
2)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
3) 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徵(流量、水位變化、流速、含沙量、結冰期)
5)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6)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7)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
8) 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種植歷史經驗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和分布規律(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
1) "點"狀分布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3)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提升——明確常見行為之答題要領
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指明了答題方向。為了提高答案的質量,我們還要研究提問中的謂語動詞。
新課標的可操作性很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指令性的明確,用語文的話說就是"謂語明確"。在我們教學生審題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也是這個"謂語"部分,明確答題之要領。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系;
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地理高考試題中經常考查的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分析、對比、評價等
五、實踐——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范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確、有效的信息,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
2.規范用語,回歸教材;
3.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盡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學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4.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復; 『
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D. 急!!!麻煩地理高手幫我解答以下題目(高中地理必修一題目),答案及詳細解釋!!

(1)A .春分
解析:①地位於北半球,從圖一可以得知①地在a點時晝夜等長,北半球晝夜等長就只可能是春
分時節。
(2)C.①地、⑤地白晝長度變幅最大
解析:A:由圖一可知,③地無論什麼月份始終是晝夜等長的,應該是在赤道附近的地區,則應
該是比②地緯度低,故排除;
B:與A項分析方法一樣,④地不在赤道附近,因為④地有晝夜長短變化,故排除;
C:可以直接從圖一得出結論,晝夜長短的變化最為明顯,故選C;
D:運用假設法。假設②地位於極圈內,那麼必然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現象,那麼晝長
時間應該會有為0的時候,而從圖一中讀不出這條信息,故假設不成立,排除。
(3)C.P點經度為15°W
解析:A:由圖二可知,M、N兩點並沒在同一緯線上,故日出日落時間不同,晝夜長度也就不相
同,故排除;
B:題設條件為P點晝長14小時,P、Q同處南半球(由圖二可得),故P點也應該是晝長大
於12小時,故排除;
D:南半球晝長達到最大值應該是12月22日,南半球夏至,北半球冬至,故上海應該是夜
長大於晝長,故排除。
樓主這組題前兩道應該出自2008年四川高考(非災區)文綜卷,很具有代表性,全國高考
文綜題幾乎每年都會涉及地球運動這部分的知識,算是高考的一個重難點,希望能夠好好掌握。
最後,祝:新年快樂!

E. 幫忙解一道高中地理題 急!!!!!!!

(1)東部
(2)勞動力
技術
(3)c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開發新能源,節約資源
(4)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完版成由勞動力密權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變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服務業等產業發展
3、建成世界級的製造業基地
4、建立起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諧發展的局面

F. 請各位高手解一道高中地理題

朝東飛 左面是北
所以左側是高壓

中緯度盛西風
西風:從西望東吹
結論:順風

北半球的風向右偏;另一方面,高空不考慮摩擦力,風向平行於等壓線。

答案選D

G. 求這一題解答,高中地理

這個題目可以用排除法來判斷,這里涉及的大氣的溫度。地面輻射是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因此一定選擇地面輻射

H. 高中地理 第一題求解釋

你好:
季風氣候的成因(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是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引起的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說通俗一點就是:夏季大陸升溫快,溫度高;海洋升溫慢,溫度相對低,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大陸降溫快,溫度低;海洋降溫慢,溫度相對較高,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陸地和海洋比熱容的不同。

I. 一道高中地理題,請地理學高手解釋每一部怎麼做,回答好的懸賞!!!

(1)NA:東經60度,NB:180度。
(2)北京時間3月22日4時。
過程:地球上始終只有兩條日界線:版即自然日界線——時間為權24點的經線
國際日界線——180經線
接下來就確定NA、NB是哪條了:順地球自轉(此時是北極上空,逆時鍾)過24點的經線日期加一天(我們每天都是這么過完的、呵呵……),題中交代了陰影日期21,非陰影日期22,所以NA就是了24點的經線咯,你動手畫一下看看咯,
順地球自轉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所以NB就是180度經線咯
北京時間就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先求NA的經度:在NB的基礎上向西120度,(東經度往東度數加,西經度往東度數減,反之則反)所以NA可能是東經60度,還可能是西經300度(這是你能判斷出來的:不可能),所以NA的基礎上相東60度就到了北京時間的經度,加4小時就是了,而此時正好在22號的范圍內

J.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1題怎麼解釋正確選項

讀圖復要先看圖名,這制是某地不同演替階段下的植物群落與土壤特徵變化圖!
所以橫坐標實際是不同的演替階段。
而土壤特徵是:
1.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小。
2.土壤含水率下降。
因為土壤又由礦物質(顆粒)、有機質(顆粒)、水分(空隙)、空氣(空隙)組成,換句話說,由顆粒和空隙組成。空隙水與空氣此消彼長,而顆粒物因為有機質含量減少,故礦物質含量增大!所以C正確!
其它選項:
A,植物群落看, 植被總體變少,土壤因為侵蝕厚度減小!錯!
B,因為水分含量減少,空氣含量增大,錯!
D,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標志 ,有機質含量減小,故肥力下降!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