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國一卷
1. 真心問高中地理老師求一些歷年高考卷看看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讀圖1. 完成1-2題
1.組成該山體演示的礦物直接來自[
A.地表 B.地殼上部 C. 地殼下部 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質 循環過程中,該山體演示在地球表層可轉換成
A .噴出岩 B.侵入岩 C.沉積岩 D.變質岩
【解析】本組題難度中等,1題對大綱版而言,有超綱的嫌疑,因為大綱版未涉及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對課標版而言,則屬於容易題。
1題、據圖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物包括岩漿、碎屑物質和氣體,這些物質均來自上地幔中的軟流層。
2題、抓住「表層」和「轉化」,岩漿岩可轉化為沉積岩(地表)和變質岩(地下),這道題學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層」而錯選變質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噴發物應該形成噴出岩。
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見圖2。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隨後興建鐵路並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1890年,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20世界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並成為20世界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據此完成3~5題。
3.1848年後,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主導區位條件是
A.瀕臨五大湖 B.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於密西西比河航運的上游起點 D.位於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
4.20世紀之前,芝加哥的工業活動主要聯系
A.芝加哥周邊農村地區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D.美國本土
5.芝加哥發展鋼鐵工業最有利的條件是
A.良好的工業基礎 B.便捷的交通運輸 C.充足的勞動力 D.豐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本組題材料來自魯教版教材,難度中等,主要考察學生提取、解讀圖文材料所顯示信息的能力,答案基本都隱含在圖文材料中。
3題、從材料中「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得出早期以水運為主,結合圖中顯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哥位於位於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
4題,從文字材料中「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得出,此時芝加哥功能單一 、規模較小、輻射能力有限,應該主要輻射周邊農村地區。
5題,從圖上看,煤鐵都離芝加哥較遠,從文字材料來看,強調芝加哥的交通,故選擇便捷的交通運輸(美國中部水陸交通樞紐)
到2010年底,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約7500千米,圖3顯示我國某段高速鐵路景觀。據此完成6~8題。
6.為了保持列車高速運行,高速鐵路選線時首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地質 C氣候 D水文
7.在平原地區,修建高速鐵路時多採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為了
A減少噪音擾民 B較少佔用耕地
C縮短運營里程 D保護野生動物
8.我國高速鐵路網建成後,下列區段中,民航客運業受沖擊最大的是
A武漢-----廣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蘭州-----北京
【解析】本組題目難度不大,屬於容易題,但是8題有點模糊,另外對於山區孩子而言,難度自然較大,而對於東部平原平原的孩子而言,很簡單。本組題體現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這一新課標理念。
6題、解題關鍵在於影響速度的因素,地形首當其沖,此題區分度非常小。
7題、模擬題中類似題目很多,平原地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較少,聯系我國土地政策(切實保護耕地,應該都能選出答案,區分度小。
8題、高鐵在中長途有優勢,航空在長途優勢明顯,公路運輸在短途有優勢,還應該注意兩地之間客流量,杭州----上海距離太短,沖擊較小,成都----上海、蘭州-----北京客運量較小距離較遠,其中成都----上海是最難判斷的。
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圖4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域的地形和8時氣溫狀況剖面, 高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均20千米/時。據此完成9-11題
9、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
A甲地比乙地穩定 B乙地對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穩定 D丙地最穩定
10.正午前後
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
C丙地颳起東北風 D甲地出現強勁的偏南風
11.該區域可能位於
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華北平原 D. 東南丘陵
【解析】本組題較難,主要考察區域定位、等溫線判讀、熱力環流、天氣系統移動等知識。
9題、一般情況下,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溫差越大,對流運動越強,溫差差越小,氣流越穩定。 由圖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溫線最密集,肯定不穩定;乙地地面與高空溫差不是最大,對流不是最旺盛;乙、丙比較當然是丙地等溫線最平穩。
10題、正午前後應該指當地12點前後,圖示甲地西側高考的冷空氣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溫差大,而且空氣中水汽豐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均提示乙地水汽豐富),容易導致乙地產生強對流天氣。
11題、圖中地勢起伏和緩、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間,應為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緯,小部分在中緯(北到長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東臨大海)解題關鍵是海拔。
36.(3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黃麻適合在濕熱的氣候環境中生長。收獲的黃麻在水中浸漚後,才能進行初加工以獲取製作麻袋、麻布、紙張等的原料。圖7中甲城市為世界最大的麻紡工業中心,也是該地區聯系河運和海運的重要港口。圖8為甲城市的氣候資料
(1)簡述圖示黃麻產區的氣候特徵。(8分)
【答案】:全年高溫(各月均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較豐沛(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較少(為旱季)。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讀圖、析圖能力以及對氣候特徵描述思路的掌握,屬於容易題,區分度不大,估計大部分考生能拿滿分。某種氣候的特徵描述思路一般包括:年均溫高低、年較差大小、日較差大小、降水總量、降水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大小等方面描述。據圖可知各月均溫在20度以上,年均溫高,年較差小,降水總量豐富且有明顯季節變化(一般情況下,月降水量大於100毫米可以稱之該月降水豐富)可得出5—10月為雨季,11月——次年4月為旱季,結合所有季風氣候共同特徵,還可以得出降水年際變化大的特徵。
(2)簡析圖示黃麻產區的地形特徵。(6分)
【答案】(兩)大河下游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於200米)地勢低平,自北(西北)向南(東南)傾斜(或者自內陸向沿海漸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區域圖、等高線圖判讀以及地形特徵描述一般思路的掌握程度,屬於容易題,區分度不高。地形特徵描述一般思路:地勢特徵(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可能的地質災害等。由圖中等高線數值可判斷出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應該為平原,再根據圖中河流(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東南)可得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勢起伏小,主要地形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說明該地區有利於黃麻生產的水文條件。(8分)
【答案】水網密、水量豐、利於運輸;利於乾季時或乾旱時對黃麻灌溉;便於浸漚黃麻。
【解析】本題整體難度不大,主要考察水文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是體現學生生活中有用地理的課標理念,只要學生注意閱讀材料以及聯系水文即可得出答案。從圖中可看出黃麻產地主要集中在恆河三角洲(也可說恆河三角洲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網密布,根據氣候圖可得出水量豐和水量季節變化大,河流可提供航運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獲的黃麻在水中浸漚後,才能進行初加工以獲取製作麻袋、麻布、紙張等的原料」可得出水豐利於浸漚黃麻得到原料。註:(漚麻(retting for bast fibers) 獲得麻纖維的初加工技術。分水浸和雨露漚麻兩種。水浸漚麻,是將收割的麻株或剝下的麻皮,浸泡於水中,進行發酵,以獲其中之纖維。雨露漚麻是將收獲的麻株平鋪於田間,通過雨露浸潤發酵制纖)
(4)分析甲城市發展麻紡織業的有利條件。(14分)
【答案】位於黃麻集中生產區(原料地);稠密水系利於原料運輸,連河通海利於產品外運;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麻紡織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工業基礎好,麻紡織歷史長,工藝精、有(技術好、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
【解析】本題考察學生區位分析能力,題目難度不大、區分度小,勞動密集型工業區位分析的一般思路為:豐富廉價勞動力、便利的交通、市場廣闊、豐富的生產經驗、接近原料地、政策支持、充足水源等,國西北,地域廣闊。復雜
39.(60分)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祖國西北,地域廣闊。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農牧並存的人文特徵,使這里成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園。陝、甘、寧等地區曾是周、秦、漢、唐立國之基。現代歷史上,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的聖地。西北的全面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材料一
周、秦、漢、唐定都關中且國勢強盛,並非只因為關中農業經濟繁盛、四周險塞,關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樣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趕出了關中平原。秦國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積聚起雄視「山東」的力量;視死如歸的戰士與關中繁榮的農業經濟,同是支撐秦統一全國不可忽視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騎射」的「六郡良家子」組建的軍隊,也一直是漢朝軍隊的核心。隋及唐前期,關中在經濟上已然衰落,遠不能與「山東」相比,但依靠關隴為主體的府兵,以及國家馬場飼養的最多時達到四十萬匹的戰馬,仍足以控轄全國;當唐朝失去對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後,國勢便一蹶不振。在歷史學家吳於廑看來,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構成世界范圍內農業時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就中國歷史來說,唐以後草原與中原農耕地區的互動更為廣泛而深入。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關中周邊地區對秦漢隋唐統一強盛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圖10中甲區域作為軍馬場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勢傾斜平緩,宛若平原。
(2)根據材料二分析甲區域成為優良牧場的的自然條件。(12分)
【答案】地域較廣且較平坦;(西、北)氣流受地形抬升在此多雲雨;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氣候較濕潤;祁連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較豐,適合牧草生長。
【解析】本小題考查考生農業區位分析能力和材料閱讀、理解、分析、歸納能力。農業自然區位一般包括:氣候(雨熱同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地形(廣闊平坦、復雜多樣等)、土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等)、水源等,從文字材料中的:」平均海拔2300米,地勢傾斜平緩,宛若平原「——推出地形廣闊平坦而且海拔較高(平均海拔2300) 、氣溫較低、蒸發較弱,氣候較濕潤;另外根據圖中甲區域位置可知甲區域位於河西走廊,有祁連山冰雪融水和河流提供灌溉和山地抬升作用使山地降水較多。
(3)根據材料二分析甲區域歷史上一直作為軍馬場的區位條件(自然條件除外)(8分)
【答案】甲區域位於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河西走廊一直是農耕民族與西部、北部游牧民族爭奪的戰略要地,軍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區域氣候乾旱;河西走廊中的綠洲以及以東地區則主要應農耕之需,皆不適宜大規模集中畜牧戰馬。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察學生區域位置分析、農業區位分析、位置對農業的影響以及推理能力,相對前一小題而言,要難一些。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區域位於河西走廊,結合歷史、影視、古代文學作品等可知該區域一直是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結合部和爭奪之地,也是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結合部,以西以北為乾旱地區,不適合牧草生長,以東則為半濕潤地區或者有水源灌溉的半乾旱地區(如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黃土高原等)適合農耕,只有甲區域適合牧草生長。
2. 全國一卷地理歷史政治買什麼題過本人基礎不好
基礎不好就多看教材!本人高考文綜273,高中學習文科最忌諱一昧的刷題,基礎差就要回歸教材尤其是政治和自然地理,如果你學有餘力建議你買天星教育系列的。歡迎交流。
3. 高考全國一卷文綜的各科分值劃分是多少
高考文綜滿分300分,地理、歷史、政治三科的分值比例為1:1:1,每科均為100分。
文綜考試形式為筆內試、閉卷,考容試時間為150分鍾,試卷滿分為300分。試卷包括Ⅰ、Ⅱ兩卷。第Ⅰ卷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的必考題,分值140分。
第Ⅱ卷由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的必考題和歷史、地理學科的選考題組成,分值160分。試題只涉及單學科的內容,不涉及跨學科綜合。
拓展資料
全國卷前35道題是選擇題,每小題4分,滿分140分。前11道選擇題是地理單選,12~23是政治單選,24~35是歷史單選。第II卷是文綜大題,36題、37題是地理大題,38題、39題是政治大題,40題、41題是歷史大題。接下來是選考題,三道地理選考題和四道歷史選考題各選一題作答。
高考文綜試題一共需要做43道題,其中35道選擇題,8道大題。換種說法,政治需要做14道題,歷史需要做15道題,地理需要做14道題。這就是高考文綜試題分布,答文綜試題要注意答題時間和答題速度,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完卷。
4. 高中地理全國卷3
肯定要考的,所有知識都是連續的,地理也是一樣,初中地理一定會考的,但是,不建議你花專門時間復習初中地理,因為初中知識相對簡單,知識點也會在高中有所體現的。
5. 高考的試卷全國統一嗎
不是統一的。
有些省份的試卷是不一樣的,有的省份用的試卷比較難,有的省份用的試卷比較簡單。但是每年的難度是不同的,有些省份是用全國卷的,但是全國卷分為1/2/3。有時候,省份用試卷的時候,每年用的全國卷可能會有差別。而且有些省份,都是需要自己去出題的。
(5)高中地理全國一卷擴展閱讀
【高考改革】
2014年9月4日,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4日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此輪的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於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6. 2020高考卷全國統一嗎
2020年高考卷全國不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實用的高考試卷,但後來卻改變了這種狀況,原因是分省實行高考改革。這項改革並非在所有省份進行,而是在幾個省份進行實驗然後全面推廣。這便使得各省的改革不同,因此為了滿足改革的需要,全國各地都沒有統一高考試卷。
如今的高考分為四個主要領域:中部教育發達地區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廣東等,使用全國統一卷。東北三省、西部地區、重慶和海南,使用全國二卷。西南的雲南、四川、貴州、廣西使用三卷。還有的就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的自主命題。因此,分開考試是最佳選擇,根據每個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來確定試卷的難度,以及招生人數。
(6)高中地理全國一卷擴展閱讀:
高考考試時間:
2020年1月19日,2020年高考招生錄取工作安排發布。2020年北京高考時間變為4天。
2020年3月3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的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及時向社會發布。
2020年4月12日,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北京市高考時間為7月7日至10日。7月7日至8日為統一高考時間,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科。7月9日至10日組織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考生自主選擇3門。
2020年4月20日,根據教育部公告要求,經綜合研判、審慎研究並商教育部同意,湖北省2020年高考時間為7月7日至8日。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7月7日,語文9:00至11:30;數學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綜合/理科綜合9:00至11:30;外語15:00至17:00。
7. 請問 高中湘教版地理書一共有幾本,全國一卷高考,用湘教版教材應該學幾本 謝謝
最少四本:必修3本,選修1本。選修出題時是出三道題,但是考生只能做其中的一道。
8. 各省高考用的全國幾卷
各地區高考使用什麼試卷
全國1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山東
全國2卷: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
全國3卷: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海南半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英語全國2卷,其餘科目自主命題
自主命題: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天津
全國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隱藏的真相
高校招生考試科目與分值
【均不分文理】
所有省級行政區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學生跨文理選科。
【均設置「3+3」的考試科目】
(1)均實行學考納入高考評價體系
前一個「3」為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除個別省級行政區域仍執行教育部委託的分省命題任務外,絕大部分省級行政區域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
後一個「3」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學考」)科目,由各省級行政區域自主命題。
(2)均實行必考與選考的結合
前一個「3」為必考科目,後一個「3」為選考科目。
【高中學考科目的考試實施和賦分辦法】
1、高中學考的具體安排和作用
浙江做法:
浙江省實行高中學考與高考選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試中相結合的辦法:同一科目命制兩種試卷,一種為「必考題」(滿分70分),作為單純的「高中學考」;一種為「必考題+加試題」(滿分100分)。
「一考兩用」,其中「必考題」的成績作為「高中學考」成績使用,是高中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也可用於「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高職提前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必考題+加試題」作為「高考選考」成績使用。
兩種試卷同時在不同試場開考,後一種試卷多半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其中必考題試題相同。兩種試卷的考試均允許學生跨年級參加,每位考生最多有兩次考試機會。
其他省級行政區域思路:
其他省級行政區域把高中學考區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分開組織考試。
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與浙江一樣,不稱為「等級性考試」,而分別稱為「選考科目」、「選考科目考試」和「選科考試」。
合格性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級性考試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級,僅限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參加,其中上海市對地理和生物兩科分別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兩次機會,每位考生只能參加一次考試。
合格性考試是高中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也可用於高職分類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等級性考試用於統一高考招生。
2、科目數
高中學考的總科目數
高中學考的總科目數均覆蓋高中階段全部教學科目,包含音樂、體育、美術和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有的把音樂和美術合稱為藝術。有的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合稱為技術。有的把物理、化學、生物3個科目的實驗操作技能測試單列為考試或考查科目。
大多數把音樂、體育、美術(個別省如寧夏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授權市、縣級教育管理部門考核。其他科目均實行全省級行政區域統考。
供學生選考的科目數
浙江「7選3」,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中任選3科參加「必考題+加試題」的考試,計入高考招生總分。
其他省級行政區域「6選3」,不含技術。海南省在文件中明確爭取從2020年起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山東也表示創造條件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
3、等級和賦分辦法
有的省級行政區域表示在特殊情況下,把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形式使用。如寧夏明確:「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為普通高中畢業或高中同等學力認定依據時,以合格和不合格兩種方式呈現;作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依據時,以原始分提供高校錄取使用」。
等級性考試的級別和賦分
除先行試點的上海、浙江均採用按等級賦分的辦法外,28個省級行政區域有的(如天津、寧夏)在文件中明確表述等級性考試按ABCDE 5等21級賦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有的未明確分幾個等級,但明確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有的文件中沒有明確表述,但可以推論出同樣的精神實質。西藏和上海一樣,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等級性考試「每門滿分70分」、「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總分滿分為660分」。
【外語科目】
所有省級行政區域外語科目均與語文、數學一樣,滿分為150分。外語科目均實行每個考生有兩次考試機會。
【其他科目考試次數】
根據國務院《實施意見》「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的精神,在「3+3」科目設置里,浙江除外語科目外,3門選考科目均一年兩考,每個學生最多有兩次機會;
其他省目前對外語科目提供兩次機會,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創造條件增加提供兩次機會的科目。
9.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地理卷1~8的答案(2013年)
1.BDACC CABDD BCCAA CCABA
2.CCABD DCBBA DDDAB BCDCB
3.CCADB BCAAC BAADC BCCDA
6.AADBA CDBAD AACCB BDCBB
7.ACACB BDCAD DACBA AADDD
8.CDDDA BBBAD CDCDA BDACB
求採納…回…
求 贊答
@
10. 高中的自然地理全國教材都一樣嗎。那為什麼高考有全國卷啊
雖然教材不一樣 但是考試的范圍 知識點都在。只是教材編寫的體例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