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地理高考沖刺新思維臨川考案
① 2007年高考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
全國1的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和評分參考
第一卷(A卷) 共30分,每小題3分
1.C 2.B 3.D 4.A 5.C 6.B 7.B 8.D 9.C 10.D
第一卷(B卷) 共30分,每小題3分
1.C 2.D 3.B 4.A 5.C 6.D 7.B 8.B 9.C 10.D
第二卷 共120分
11.(10分)
(1)(5分)譯文:如今成為民害,罪過在於殘忍的役吏,而不辭勞苦地張網捕捉,不是顧憐的根本辦法。
譯出大意給2分;「咎」、「勞勤」、「憂恤」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譯文:忠臣堅持道義,不應有二心,如果懼怕威勢喪失公正,我即使是死,也不改變志向。
譯出大意給2分;「執義」、「失正」、「雖」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2.(8分)
(1)(4分)表現的是無奈、苦澀的心情。
登超然台望見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鄉思,但他無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後苦澀地「咨嗟」不已,無奈地說:「休對」老朋友說什麼鄉思之愁,「且將」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答出什麼樣心情,給2分;能作簡析,給2分。意思對即可。
(2)(4分)上片描寫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思鄉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答出「春未老之景」、「無奈之情」、「思鄉之情」各給1分;答出「情景交融」,給1分。意思對即可。
13.(5分)答案略。每答對一空給1分,如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
14.(6分)
第一問(2分):頑強不屈,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第二問(4分):①表現大西北的精神風貌。②表達作者對大西北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5.(4分)
(1)大西北環境的艱苦惡劣、生命的頑強抗爭,會強烈震撼來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們學會堅強,早日成熟。
(2)答:南方過於精緻纖巧,過於脆弱,遠沒有大西北粗獷堅韌。
每答對一句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6.(6分)
第一問(3分):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想像的表現手法。
第二問(3分):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胡楊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每答對一問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17.(6分)
①以戈壁石的美麗,揭示出大西北的美麗。②以戈壁石的誘人,強化對大西北的熱愛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喚,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8.(4分)①驚悉 聽說; ②閣下 您; ③造訪 看望; ④饋贈 送上。
找出並改對一處給1分。只找出錯誤而未修改或修改有誤,每兩處給1分,一處不給分,以此類推。
19.(5分)
(1)(2分)⑤⑾:每答對一處給1分,超過兩處按前兩處評分。
(2)(3分)③④⑥⑦⑨⑩:每答對兩處給1分,答對一處不給分,以此類推。超過六處按前六處評分。
20.(6分)
例:夢想輕盈、綺麗,就如一顆流星,劃亮整個夜空;現實真切、朴實,彷彿步步足跡,踏遍人生旅程。
每一句給2分,其中內容貼切給1分,比擬恰當給1分。兩句構成對偶給2分。
21.(60分)
等級評分標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礎
等
級 內
容
20
分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當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虛假
表達20分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跡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跡清楚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潦草難辨
發
展
等
級 特徵20分 深刻
豐富
有文采
有創意 較深刻
較豐富
較有文采
較有創意 略顯深刻
略顯豐富
略有文采
略有創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新意
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以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徵」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實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⑾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⑿見解新穎 ⒀材料新鮮 ⒁構思新巧 ⒂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 ⒃有個性色彩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字扣1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每用錯3處標點扣1分。
四、套作、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② 高考歷史地理復習教輔推薦(浙江09年考生)
那個紅皮書不錯啊,我以前也是看這些資料了。還有多做一些試題,比如說是天利的全國近幾天的真題試卷啊,我也是浙江的,希望你能成功!加油
③ 關於浙江地理高考
其實是挺正常的 很多填空題都是有替代答案的就是有多個答案 不過你說和答案往往不一樣 知識點都懂了的話很可能的原因就是第一印象太深了 審題可能只是掃一遍秒出答案 快是快的就是容易出錯 通俗的講叫思維定式了
不過其實填空題一題只有1分或者2分 地理還是選擇和後面30分的大題值錢 填空到後來基本上正常情況下應該只錯一兩題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的話其實可以多做做套題里的填空題 注意解析 但是不要有思維定式 不能看到相似的就直接寫上去 但是刷題確實是提高成績最好的辦法 多看書和圖冊
第二次的話題可以少刷一點 主要還是之前的錯題 做錯題本的話不用多 但是要搞懂 錯題本不是給老師看的 多看書 高考出題很多都是書上的邊角料 注意小資料裡面的邊角料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題 我第一次考的時候選擇題錯了五道 結果只賦了94 主要第一次還是難
選擇是最好拿分的了 畢竟都是硬杠的 不過提高最快的是大題 其實完全不必拘泥於零星幾道填空題 畢竟一分一道 不過錯的很多還是要注意的
到後來第二次我們全班都至少94了 地理還是好拿高分的 97100的很多
地理是我最喜歡的學科 我也希望你能考出個好成績 嗯 畢竟現在選考的人還是挺多的 比例也大
④ 2007中考文綜模擬題
2007年河北中考熱點專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來自:河北教學考試網 作者:未知 上傳日期:2007-1-28 11:16: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廊坊市第二中學 周淑麗
一、時政熱點聚焦
1.200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歷時兩年,轉戰十餘省,行程二萬五千里,完成了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轉移。其歷時之久、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2.長征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3.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2006年推出《我的長征》大型電視活動。由普通觀眾組成的活動組,沿著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線路,重走長征路,親身去體驗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並親眼去發現這些地方發生的變化,用他們親歷的感受和發現去詮釋偉大的長征精神。
4.2006年9月是第三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就此發出通知指出,中小學要廣泛開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教育活動,並與經常性的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把民族精神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
5.2006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70年前,我們黨領導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熔鑄了光照千秋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為實現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的政治本色,集中體現了我軍排除萬難走向勝利的特有優勢,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今天,我們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的長征。在這一偉大征程中,我們應當大力弘揚長征精神,萬眾一心、矢志不渝、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以氣貫山河的豪情壯志,譜寫更加輝煌的歷史篇章。
6.2006年10月22日上午,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激勵全國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二、與教材知識的鏈接
七年級(下冊)
1.做自立自強的人。了解自立自強的含義、表現,認識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掌握培養自立自強品質的方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壓力,我們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積極進取,奮發圖強,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取得成功。
2.做意志堅強的人。了解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掌握磨礪堅強意志的有效方法,勇敢地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能面臨各種困難、挫折和挑戰,要勇敢地面對生活,就要有堅強的意志。結合長征精神這一主題,進行堅強意志的教育,培養意志堅強的品質,做意志堅強的人。
九年級(全一冊)
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結合紅軍長征這一史實深入理解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中華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起到的支撐性作用。
3.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這些都是對偉大民族精神的繼承和拓展。
4.新時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和發展。如今,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弘揚的長征精神不僅是對傳統美德的升華,而且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極大地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永遠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八課《投身精神文明建設》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精神文明建設可以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長征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3.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第九課《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
1.艱苦奮斗精神代代相傳。
2.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必須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3.新時期仍然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和鼓舞。艱苦創業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的,是成就任何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艱苦創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充滿艱辛和創造的偉大事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三、中考備考建議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所體現的民族精神是中考熱點。新課標要求能聯系歷史以及社會生活實際,明確民族精神的含義、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聯系實際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復習時要聯系歷史故事、今天的模範人物、偉大民族精神在我國革命和建設進程中的具體表現,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以及其他時政知識,包括與本專題相關的省內時政熱點,如2006年是唐山抗震勝利30周年,「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在把握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注意圍繞「弘揚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意義以及青少年如何以實際行動弘揚民族精神」等問題的思路,加以整理和拓展。
四、典型例題解析
1.(2005,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特別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自強不息
B.勤勞勇敢
C.愛國主義
D.愛好和平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教材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核心是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這樣的知識點課標要求識記,只要記住了,就能一下子選出正確答案。而A、B、D項連同「團結統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因此可以排除。
2.(2006,江西)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每個公民的一舉一動;又像一股清風,凈化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這股清風吹進了校園。某校圍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請你也參與其中。
話題一:揚民族之魂
(1)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載人航天精神光耀神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抗戰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話題二:做愛國之事
(2)①算一算:(將結果填寫在橫線上)
目前,我國白熾燈的年使用量約為30億只,而節能燈在國內的年銷售量只有約3.56億只,因此,推廣使用節能燈還有巨大的空間。功率為11W的節能燈代替60W的白熾燈,不僅減少耗電80%,亮度還能提高20%到30%。如果以每隻節能燈平均每天使用4小時來計算,每隻節能燈每年可節電71.54度。請你算一算,如果推廣使用12億只這樣的節能燈,我國一年可節電為:71.54度/只×12億只=___億度。
②比一比: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為850億度左右。這與上面計算後的結果對比,你的體會是:____
③悟一悟:為什麼說在當今中國,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也是愛國行為?
【分析】結合熱點時政材料設題,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近年來中招考試中非常普遍的現象。本題在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建設節約型社會這些時政熱點的同時,既考查了對民族精神的認識,又涉及到對資源環境的保護,還要落實到行動中。題目綜合性較強,但難度不大,只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並能靈活運用,就可以解答。
話題一隻要抓住材料中關於民族精神的實例,分析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可;話題二要通過算一筆賬,得出節約資源每個人要從點滴做起的結論,並能結合我國國情談體會與認識。
【答案】(1)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2)①729.7億度。②推廣2億只這樣的節能燈,節電總額相當於三峽電站年發電量。每個人節約一點資源,匯聚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③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長期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關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五、專題拓展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七十年前的長征,其行程之長、路途之險、困難之巨,古今中外,聞所未聞。然而,紅軍戰士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懷著必勝的信念,發揚長征精神,最終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這表明()
①長征精神體現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②長征精神是艱苦奮斗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發揚光大③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人民軍隊的艱苦奮斗史④艱苦奮斗是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紅軍在長征過程中的下列行為中能體現艱苦奮斗精神的有()
①面對種種艱難險阻,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一往無前②轉戰途中,天當房、地當床,日曬雨淋,風餐露宿,野菜充飢,篝火禦寒③打起仗來,紅軍官兵不畏槍林彈雨,沖鋒陷陣,奮不顧身④突破了敵人層層封鎖線,翻越了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的重重高山,穿過了人跡罕至、沼澤遍布的茫茫草地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今天,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大力弘揚紅軍長征的艱苦奮斗精神。這是因為()
①艱苦奮斗已成為我們繼往開來,創造更加燦爛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動力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撐③為了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為了實現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④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4.「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70年來,每逢重大歷史轉折,人們總希望以「長征」作比,每遇艱難曲折考驗,人們總禁不住回望當年。這表明長征精神()
①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②是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③是我們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④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06年9月28日,人民網載文指出,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作為中國革命史上偉大、壯觀、神奇的一頁,已經翻過整整70年了。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而且培育了與日月同輝的長征精神。偉大的長征精神()
①為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精神動力②為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智力支持③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具體體現④體現了我們黨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卓絕奮斗的政治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簡答題:
6.2006年9月2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弘揚長征精神有什麼重要意義?
三、材料分析題:
7.材料見「時政熱點聚焦」1
據悉,你校將要舉行「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以下內容由你完成:
(1)列舉紅軍長征中遇到的艱難險阻,並說明紅軍在戰勝這些困難中形成了怎樣的長征精神。
(2)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四、實踐與探究題:
8.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把長征故事講給中小學生,成為第三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主題。某校準備開展以「弘揚長征精神」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假如你是該校的一名成員,請你參加下列活動:
(1)如果你們班准備舉行長征詩詞朗誦比賽,如果你參加,你會選擇哪一首,請寫出其中一段。
(2)如果你們班准備辦一期關於「長征」的班報,你需要准備哪些內容?
(3)如果你們班准備組織關於長征的座談會,請你設計兩個話題,並簡要說明你的觀點。
參考答案:
1.C2.D3.A
4.D5.C
6.長征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持和鼓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途中,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可以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7.(1)爬雪山、過草地,行程兩萬五千里等;形成了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樂觀精神,敢於勝利的精神等。
(2)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並為理想不懈努力;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怕困難,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樂觀向上,艱苦奮斗,自立自強,等等。
8.(1)如:《長征》。(內容略)
(2)收集關於長征的故事、圖片、詩詞等。
(3)①紅軍長征該我們哪些啟示?觀點: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動力等。②長征精神著重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哪些內容?觀點:艱苦奮斗、團結協作、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等。
⑤ 2014高考調研新課標高考總復習地理(區域地理)答案
太多了。有三面,你要哪些
⑥ 2007年地理高考方向
2007年地理高考復習建議
一、重視主幹知識教學,加強知識間內在聯系
在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中,命題點具有抽樣性特點,故對各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就尤為重要,而強調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從近年高考試題分析,高考命題強調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沒有變,不迴避已考查過內容的命題思路沒有改變。
在高三教學復習中應化繁為簡,重點要講透,難點要講清,而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應大膽刪去。這是當前高考改革對高三教師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師能很好地把握主幹知識,就能使學生更集中時間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當前教學中存在求全求保險的心理,有的老師認為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他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被灌輸知識的容器,這種教學策略,無助於考試成績提高。
地理學科主幹知識包括(1)經緯網地圖的應用分析;(2)各類等值線圖的閱讀分析應用;(3)日照圖的判斷分析與季節問題綜合;(4)天氣系統的分析:(5)氣候類型判斷與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6)水循環和水資源問題;(7)地質構造對人類活動的影響:(8)生態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9)人類在資源、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10)人類活動(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等)空間格局的區位分析;(11)城市化問題與城市規劃;(12)區域國土開發與整治;(13)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掌握了地理基礎知識後,就能以此為知識的生長點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能運用這些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新。在抓主幹知識中,還應適當補充一些知識。
二、重視區域地理知識復習,加強讀圖能力培養。
區域地理具有基礎性、常識性和綜合性,所以區域地理也往往成為綜合能力測試中地理試題命題的切入點,區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綜試題命題的重要內容。當前由於初中地理課程與高中地理課程安排不連續,初中區域地理的學習未得到應有重視,為復習迎考帶來一定困難。近年從高考地理閱卷得分統計來看,考生區域地理試題方面失分現象嚴重,有的甚至因為某一區域地理基礎知識薄弱,導致「全題覆沒」。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怎樣進行區域地理知識的復習呢?
1.區域定位的訓練。
區域定位是區域地理學習的第一步,也是解開區域地理試題的鑰匙。區域定位就是確定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即分析一個區域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關位置。相關位置是指某項地理事物與海陸輪廓、地形區、河流、湖泊、交通線、國界線等相對位置而言。
(1)選用高考試題訓練區域定位。
(2)通過經緯線訓練區域定位。
教學中讓學生熟悉「五橫五縱」經緯線附近的地理事物。「五橫」是指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五縱」是指本初子午線、20°W經線、90°E經線、120°E經線、60°W經線。例如:赤道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穿過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主要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熱帶草原、高山氣候。主要的河流有剛果河、亞馬孫河。主要的國家有加彭、剛果、烏干達、肯亞、印度尼西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巴西。附近主要的城市內羅華(肯亞)、吉倫坡、新加坡、基多(厄瓜多)。
2.區域地圖的訓練。
區域地圖的訓練主要包括讀圖、填繪地圖、分析地圖三種方式。對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區域地理試題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地圖的比例尺擴大。教材中區域地理地圖大都是大比例尺地圖,反映多是一個大洲、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圖。高考試題區域地圖比例尺擴大。使區域范圍縮小,區域地理事物內容更詳細。其二是交界地區地圖增多,以局部區域地圖為主。
3.區域對比訓練。
不同地理區域之間存在著地理事物的異同,通過比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准確掌握各地理區域的不同特點。
運用比較法首先要確定比較的內容,其次是要將同類地理事物之間進行比較,第三要將比較的內容逐項對比說明,不要把互不相關的內容各說各的。如非洲的熱帶草原和南亞的熱帶季風比較,世界各大洲地形的比較。英國和日本地理事物的比較等。
4.正確處理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的關系。在復習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時,不能脫離區域地理而復習系統地理,因為區域性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特性之一,任何系統地理知識只有落實到某一區域內才能得以分析和解決,丟開區域地理,系統地理只能是「空中樓閣」;也不能脫離系統地理,純粹復習區域地理,否則區域地理的復習就太膚淺,復習效率低,也不能達到高考復習的要求(分析美國商品穀物農業地域類型時,聯系美國地形、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等)。
三、走出誤區,正確處理三大關系
1.教材知識點與社會熱點的關系
熱點問題包括:(1)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2)發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聚焦地區,(3)中國社會熱點事件,(4)地理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怎樣處理熱點問題、處理教材知識點與社會熱點關系時,重心應放在教材主幹知識的復習上,適當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熱點問題,逐步訓練學生學會運用教材主幹知識分析熱點問題,而不是盲目引導學生參看眾多的資料和閱覽紛繁的新聞。
2.學科內綜合和跨學科綜合的關系
高考綜合試題特徵為大題綜合,小題分科;情景綜合,設問分科;形式綜合,內容分科。跨學科綜合仍舊是拼盤形式。真正跨學科綜合題應該是融合式的,即同一設問需要用幾科知識才能回答,或設問與答案分屬幾個學科。全國文科綜合測試卷以學科內綜合為主的情形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3.地理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課程標準是地理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學生學習、考試命題的依據。高考命題應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新課標的理念。2007年高考應關注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試題變化的趨勢將是:體現時代性、注重實用性、滲透探究性。
四、精心選擇試題,提高實戰能力。
考前要做一定數量的習題,這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解題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大幅度提高考試成績。
(1)利用歷年高考試題。往年的高考試題是進行思維訓練的好材料,教師可以研究這些題目的設計思維,設問角度,思維價值等,要求學生:對這些試題不僅僅滿足會做,更重要的是了解命題的意圖,分析解題思路,領悟試題的能力要求。
(2)善用各校的交流試題。自身力量編制試題能力有限,視角存在局限性。各地區的試題都是精心選擇或由教科院、教研室組織設計製作,一般質量較好,可以借鑒。建議使用武漢、黃岡以及北京地區的試卷,從2006年的復習備考來看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3)根據學生實際剪編試題。找准學生的薄弱環節,編寫針對性強的試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習狀態,調節試題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