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艾比湖
『壹』 闡述艾比湖面積變化對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原因
1、圍湖造田;
2、網箱養殖降低了水流速度,使得泥沙淤積加速;
3、上游來水減少,降低了對泥沙的沖擊作用。
影響
1,增加長江下游洪澇災害
2,破壞洞庭湖生態環境
『貳』 阿拉山口艾比湖周圍環境調查表
我們趕往受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農五師八十二團。當我們的采訪車行至離八十二團團部所在地 20 余公里,已可清楚地感受到細細的沙子在大約五六級的北風的挾裹下撲上臉面。快到時,只見車外面的天已泛黃色,細細的沙子仍可從緊閉的車窗中鑽進來。外面,尚未開墾的荒地上,稀疏的沙棗樹、胡楊樹的樹干被風沙吹得恨有規律地向南傾斜著。
作為農五師比較貧困的團場,八十二團正處在由阿拉山口的風經艾比湖吹向南面的風口。團場離阿拉山口不到 60 公里的直線距離使其受艾比湖沙漠化的危害最深。
這種危害對八十二團來說,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耕地面積的減少。據該團副政委徐偉介紹,從 80 年代至今,風沙已使這個團場 4 連近 2000 畝耕地被沙丘吞噬,而 4 連的所有耕地不過 4500 多畝。整個團場,則有 4000 余畝的耕地消失在沙丘下面。
由風沙帶來的危害不僅僅如此,對這個每年尚需其他團場救助 60 余萬元的貧困團場來說,每年治理風沙需投入的 30 多萬元(這只佔治理風沙的極小一部分)實在是個不小的負擔。
防風治沙費用的支出增加了八十二團的生產成本,但這種成本的支出是必須的。在挨著北疆鐵路 4 連的土地上,我們見到了那一排排新栽的呈方格狀的沙障。厚厚的沙層下面,還依稀可見過去栽植的舊沙障。據介紹,當初沙障的高度達 1.5 米。
在另一條延伸到兩塊棉田的沙丘上,當年高達十幾米的防護林如今只有幾棵枯死的樹梢露出沙面。這條最高處有十五六米的沙丘每年仍在向南延伸。
受艾比湖沙漠化危害的不僅是八十二團一家。在整個艾比湖綠洲的邊緣地區,春季大風可颳去耕地表土 6 — 13 立方米/畝。八十二團的土管科曾做過一個試驗,一次大風後他們從 1 平方米的面積上收起了 250 克的沙土。另據有關的資料,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年平均大風受災面積約 5 萬畝,種子、幼苗和沙土,一起被颳走,地膜被刮破,玉米稈被折斷,麥穗被打掉粒,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受害的不僅僅是農業
艾比湖因乾涸而引起沙漠化所帶來的危害並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生產上。
長達 148.5 公里的新亞歐大陸橋博州段,沿阿拉山口大風主通道區西南邊沿和艾比湖湖濱荒漠地區通過,其中有 63.4 公里為沙害地段。
曾對艾比湖的環境問題進行過環湖采訪的博州農墾報的記者胡維斌向我們介紹說,風沙危害鐵路最為嚴重的地方一是蘑菇灘站,二是沙泉子站。
在蘑菇灘站,鐵路兩側有 9 條活動沙壟,並且沙壟的前移速度在逐年加快:70 年代前移 7 米,80 年代前移 16.5 米,90 年代前移 30 米。目前,沙壟距鐵路最近的只有 150 米。
在沙泉子站,主要是在 19.5 公里的鐵路西側有 12.8 公里的平沙地風沙對其構成威脅。由於風沙流強度高,形成道床積沙,橋涵堵塞,沙埋鐵軌,僅 1996 年就因風沙流堆積,造成鐵路中斷行車 30 多次,1997 年 5 月的一場大風,整整颳了一個星期,積沙埋沒了鐵路,全工區 20 多職工不分晝夜搶修,清沙 1 米,火車前行 1 米。
面對整個博州的經濟來說,其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據博州市環保局局長向我們介紹,大風和浮塵年平均對博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 9840 萬元,間接經濟損失 3.6 億元。
此外由於空氣中的降塵物含量大,也嚴重地損害了這一地區人民的身體健康。據精河縣人民醫院 1996 年— 1998 年的調查,1996 年呼吸道疾病病例占總病例數的 30%,1998 年則增至 59.1%;1996 年心血管病占總病例數的 7.7%,1998 年則增至 14.2%。
就艾比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和風沙危害嚴重的現實,局長認為這已成為關系新疆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重大生態問題,綜合治理刻不容緩。
艾比湖怎麼啦?
艾比湖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得人們不得不問:「艾比湖怎麼啦?」
作為新疆第二大鹹水湖的艾比湖是第四紀高山冰雪融水豐沛時期形成的沉降湖,是奎屯河、四棵樹河、古爾圖河、精河、阿恰勒河、大河沿子河、博爾塔抗河等 7 條主要河流的尾閭,整個流域面積達 5 萬多平方公里,包括博州、占蘇、奎屯、獨山子、托里縣南部地區和兵團農 5 師、農 7 師 20 多個團場。
由於獨特的地理因素,有人為艾比湖歸納出 5 個特點:
一是位於祖國西部國門,是國門湖泊;
二是處於阿拉山口大風主通道區,是風口湖泊,年平均 8 級以上大風 165 天,瞬時極大風速可達 55 米/秒;
三是與新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相依,是橋頭湖泊;
四是與博州及北疆綠洲相依,是屏障湖泊;
五是艾比湖是典型的淺水鹽湖,是脆弱湖泊。
從這 5 個方面來看,艾比湖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談起艾比湖今天的湖水干縮,一直為艾比湖奔走呼號的博州專家顧問團總顧問、老專家李遐齡痛心疾首,因為這事關子孫後代。
據李介紹,艾比湖湖水干縮期第一階段是晚更新世至解放前,湖面由 3000 平方公里減至 1200 平方公里;第二階段為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由於人口增加 9.7 倍,耕地增加 8.2 倍,入湖河水減少,使湖面由 1200 平方公里減至 520 平方公里;第三階段是 80 年代,水面基本穩定在 500 平方公里左右;第四階段是目前,由於博州的一些地區開始了新的大面積水土開發,致使地下水位下降。
艾比湖水位的下降,使得湖底裸露,沙源擴大,在阿拉山口大風的作用下,使得風沙長驅而入。
曾有人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艾比湖盆地就像掛在大風口下的一個淺水沙盤,水少沙化,風動沙活。現在,乾涸的湖底已有 1500 平方公里淪為鹽漠,成為風沙災害的主沙源。
有人形容,阿拉山口的大風,捲起沙塵,狀如黃龍飛騰,聲如群獸嘶吼,天昏地暗。沙塵最遠可影響到烏魯木齊乃至更遠地區。現在,平均每年被大風吹走的湖底鹽漠約為 100 萬立方米。
艾比湖如何辦?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官員、專家和普通幹部中,普遍認為科學利用和合理配置水資源,確保艾比湖現有湖面不再干縮,是保護和治理艾比湖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從博州水資源供求總量平衡來看,「九五」期間農業需水量和可供水量矛盾突出,缺口達 1.89 億立方米。 這其中,尤以農業用水供求矛盾突出,因而必須大力推行節水農業。
有專家認為,艾比湖目前的治理思路應該是堅持水土平衡和生態平衡,確保現有湖面的水量補給,合理配置建設用水和生態用水,恢復和發展荒漠植被,使適度合理開發和綜合治理生態環境相協調,並最終實現生態、經濟的良性循環。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博州對艾比湖的治理工作已經啟動。這些工作包括將艾比湖的生態治理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完成「引喀濟艾」跨流域調水的可行性研究,綠化工程等等,並正在著手制定艾比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工作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的,而且這段路也將很長,很難。但人們都期待著一個美麗的艾比湖重新展現出它那動人的魅力。
『叄』 新疆地理地圖
新疆地理地圖如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國版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萬人(2017年末)。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3)高中地理艾比湖擴展閱讀:
新疆的地理環境:
位置:新權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
地形: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
氣候: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水文: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主要湖泊博斯騰湖、喀納斯湖、賽里木湖、艾比湖、艾丁湖。
『肆』 比較賽里木湖與艾比湖的封凍期,鹽度差異,並解釋原因
賽里木湖湖水除周圍一些小河注入外,主要靠地下水補給。由於所處海拔較高,蒸發量較小,鹽度較低,,湖水於12月下旬封凍,冰厚1
『伍』 高三模擬題地理題37
這個湖應該是艾比來湖吧,太久高源中畢業太久了,不像以前那麼記得清楚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該湖位於我國的西北內陸,遠離海洋,植被稀少,屬於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北、西、南三面被高山環繞,氣候十分乾燥,蒸發量大,降水少,日照充足,氣候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風多而大,該湖周邊鹽漬化嚴重,戈壁、鹽鹼沼澤分布廣袤。
該地區屬於鹽漬化區域的乾旱地帶,湖面萎縮導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使這一流域周邊地區鹽漬化和荒漠化步伐加快,生態惡化,風將含鹽的塵土吹起而形成,涸湖底的含鹽粉塵是重要的鹽塵暴物質來源,為該地區鹽塵暴的頻發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A.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種植符合該地區的植被,如:胡楊林等等
B.建立起防風防砂帶,減小該地區的風力,減緩湖水蒸發和鹽鹼地的產生
C.保護自然環境,組織該地區生態的繼續惡化,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治理體系
D.減少畜牧業對該區域植被的破壞,退耕還林還草,保護草場
『陸』 微山湖艾比湖是鹹水還是淡水
一、微山湖(淡水湖)
【地理位置及形成】
微山湖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蘇魯交界之處。狹義上,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南的下級湖,面積664平方公里。
南靠江蘇徐州市,北接孔孟聖地鄒城、曲阜,西通牡丹之鄉荷澤,東連煤城棗庄、嶧城「萬畝石榴園」。城區內有「微園」 游樂小區、 山東省水上運動集訓場、湖濱公園、體育中心、微山湖賓館、醫療康復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等, 集工作、生活、娛樂、休息為一體,功能齊全,環境幽雅,縣內水陸交通方便,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104國道(京福公路) 均從境內穿過,縣城與周邊各縣市、 縣鄉鎮均公路相連; 現有沿湖港口80多處,可直達長江各口岸。航空也很便利,北靠濟寧飛機場,南臨徐州飛機場。程式控制電話己遍布全縣各鄉鎮。電力充足,縣內有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7座。
微山湖的形成是在四億年前,華北地區整體下降為淺海和 湖沼。在七百萬年以來,由於地殼強烈運動,大面積形成凹陷。魯中山西諸水瀦積於此形成澇窪區。(拒《鄒城市志》)為微山湖的誕生創造了條價。另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黃河 不斷決溢淤積抬高泗水西岸的高地,黃河水常期占據此地形成了濕地,可以說黃河是微山湖的母親河,現在的微山湖就形成於明代萬曆年間的黃河決口。微山湖鑲嵌在廣餑的華北平原上。她南連蘇北名城—徐州,北接孔孟之鄉—曲阜、鄒城,東面為煤城棗庄,湖的西面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沛縣。京滬、京九、隴海鐵路饒湖奔行; 京福高速、104國道公路穿境而過;京航運河(三紀河道)貫穿南北,北接濟寧南通江浙,是我國重要的「黃金水道」。
【豐富的物產】
微山湖物產豐富,向來有「日出斗金」的說法,湖內有各種魚,蝦類七、八拾種,水生植物四十餘種,水禽、鳥類達八十餘種,是個名附其實的天然博物館,被命名為中國「麻鴨之鄉」和「烏鱧之鄉」。湖區水資源門類比較齊全。魚類現有78種,以鯉魚為主,經濟魚類有鯽魚、黃魚(魚桑)、烏鱧、紅鰭鮊、長春鯿和鯉魚6種,底棲動物包括軟體動物、節枝動物、不節動物、昆蟲等63種(科),其資源總量為98876噸,浮游植物共116種,其中優勢種14種,浮游動物248種,優勢種共32種,水生維管束植物74種,全湖現存為304萬噸,漁業生物餌料相當豐富。 微山礦產資源豐厚。煤炭已探明儲量127億噸,是中國重點煤炭基地之一,且埋藏淺、煤層厚,大多為優質氣煤、肥煤。稀土已探明儲量1275萬噸,具有含磷、鐵等雜質少、品位高、冶煉工藝簡單等優點,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典型氟碳鈰瀾礦資源。此外,還有大量的石灰岩、煤矸石、黃沙等資源。
【秀麗的風景】
微山湖風光秀麗,美麗而又神秘,自然而又灑脫,山、島、森林、湖面、漁船、蘆葦盪、荷花池,還有那醉人的落日夕陽、裊裊炊煙等等,和諧統一地結合起來,構成了微山湖特有的美麗畫面,是個天然的大公園。這些風物中,尤以有「花中仙子」之稱的荷花最為耀眼,其美麗的身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又全身都是寶,人們甚是喜愛。其洋洋灑灑地鋪到湖面上,有的多達幾拾萬畝,蔚為壯觀,所以又有人把這里叫作—中國荷都。
微山湖是中國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她以秀麗的湖光山色, 富饒的自然資源被譽為「魯南明珠」「齊魯靈秀」。
【工農業的發展】
微山工業門類較為齊全。主要包括:煤炭、稀土冶煉、造紙、機械、造船、化工、醫葯、建材、食品、釀酒、紡織等體系,現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700家,產品800多種,外商投資企業15家,出口創匯企業 20家,50多種產品遠銷歐洲、美洲,日本、香港、台灣、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產品有:煤、焦、稀土精礦粉、水泥、二號包裝箱板紙、瓦楞紙、化肥(碳銨),甲醇、稀土復混肥、腦血康膠囊、腦血栓片、霓虹燈帶PE、PVC、OPP熱收縮膜、捆包拉伸膜、磷肥、睡蓮酒、微山湖特曲、 蘆筍罐頭、 禽肉罐頭、松花蛋、味蛋,耐火及保溫材料、皮革製品、稀土拋光粉、硫酸鋇、板鴨、蝦仁、整隻蝦、羽絨和羽絨服裝、電熱褥、鋼板船、汽車空壓機、工業泵、混凝土攪拌機、家用系列台虎鉗、振動篩以及葦席、葦折、草編等。主要出口產品有:稀土礦粉、拋光粉、低鈦稀土硅合金、霓虹燈帶、家用輕型台虎鉗、木挫、啞鈴、鞋釘、小水泵、乳膠手套、羽絨服裝、皮革製品、皮毛玩具、長毛絨玩具、絹扇、葦製品、草柳編製品、松花蛋、灰蛋、肉食牛、蘆筍罐頭、甲魚罐頭、水果罐頭、桐木、熒實米, 田螺 、鹹水藕、蓮蕊、水蛭、地毯、槐米、菰江草、草粉等。
農牧業發展條件優越。微山氣候適宜,生態適用范圍廣,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全縣盛產農作物:小麥、稻穀、玉米、大豆、地瓜、棉花、蘆筍、紅麻、大蒜及其它蔬菜等。畜牧養殖種類有: 麻鴨、白鵝、水貂、黃牛、山羊等。
【旅遊餐飲】
微山島是湖中第一大島,文化古跡眾多,境內有殷周微子墓、漢初張良墓、春秋目夷墓、伏義陵(廟)、仲子路廟、六合泉、聖母泉以及大量的廟宇亭台、古碑刻石、漢畫像石等古跡,還有鐵道游擊隊紀念碑供人緬懷,具有較高的考古與觀賞價值。
微山湖區湖產豐富,有各種湖魚、野鴨、松花蛋、鮮藕,可大飽口福。島上飯館以清真為主。
【歷史文化】
微子,名啟,是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母庶兄。做子為宋國始祖,死後葬於宋國留色(密縣治,今微山島西湖內)東山上,即今微山島上。
目夷字子魚,是春秋時人,殷微子的 17 世孫,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目夷墓位於微山東峰,距微子墓 2 . 5 公里處。現存墓為圓上堆,墓前立一石碑,是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正 072 年)徐州知州傅堯俞所立,正面陰刻篆文:「宋賢目夷君墓」。碑長方形抹角,高 2.3米,寬0.9米,厚0.4米。
張良,字型大小房,戰國時韓國(今河南穎川)人,是為劉邦出謀劃策,屢建功業的開國元勛,是一個難得的軍師。劉邦滅了項羽建漢稱帝,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大封功臣,高祖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叫張良選擇 3 萬戶作為封地,張良不敢接受,說:「我和帝初見面時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張良被稱為晉侯。張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後葬於留城東微山島上。現在,墓前還有一個很大的村莊叫「墓前村」。
【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微山湖那塊地方,原本是長幾十里,高幾百丈的大山,因山上有微子墓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名叫微山。微山山腰住著一戶人家,只有祖孫二人。爺倆兒開墾了幾畝山坡地,種點莊稼維持生活。雖說日子過得窮苦,倒也舒心安穩。
有一年秋天,豆子快熟了,豆粒又胖又大,爺倆兒很高興覺得今年是個好收成,不愁沒糧食吃啦。一天傍晚,孫子去豆地里看豆子,擔頭見一個白鬍子老頭,趕著一群綿羊在豆地里放。小孫子跑過去問:「老爺爺,您怎麼放羊放到俺豆地里啦?」老頭說:「你這豆子收不成啦,十天以內,這座大山就要崩塌啦,這里,就變成一片汪洋大湖,豆子還能收?!不如餵了我的羊。」停了停,他又說:「您爺倆兒可是好人啊,趕快朝天亮的方向逃走吧,可不能在這里久留啦。」說罷,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了,羊群也無影無蹤了。
小孫子趕快跑回家,把剛才的事告訴了爺爺。爺爺聽了,說這是神仙點化,就連夜收拾行李衣物。一邊准備帶領小孫子朝東方逃走,一邊告訴鄉親們跟他們一塊逃。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天,山上、山下的人都逃光了。
就在第九天的半夜裡,只聽一陣山崩地裂的響聲,隨後微山就陷下去了。微山塌陷變成了汪洋,原來微山的最高峰變成了小島,從此人們就把這片汪洋叫做微山湖,把汪洋中的小島叫做微山島了。
編輯詞條
二、艾比湖(鹹水湖)
艾比湖
所在地區 新疆
面積 1070.00平方公里
成因類型 斷陷湖
生態特徵 艾比湖湖水含鹽量高、污染不嚴重;湖水溫度夏季晴朗炎熱的天氣湖面水溫可達30℃左右,湖面在12月封凍,翌年3月解凍,最大冰厚0.32m,可行汽車,冬季冰下水溫可達~1到-2℃而不凍結,這是高含鹽量湖水的特點植物不能在湖中生長,也無魚類分布,但在阿流、排水渠入湖口及南部泉、河入湖支流中魚類較多,魚類2科14種,兩棲爬行類7科、7種,有鯉、鯽、短尾歲、准噶爾雅羅龜、裸重唇魚、小體鼓鰾鰍、斯氏高原鰍、細眼高原鰍、鞏乃斯高原鰍及黑斑高原鰍,還有以後移入的鰱、鱅及草魚,准噶爾雅羅魚和鯽魚、鯉魚是湖口水域中數量較多的魚
形態描述 艾比湖近圓形;湖面海拔高度195.4米,湖面積5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2.8米,積水量7.6億立方米;底質灰黃色泥沙,有機物的泥底十分松軟;直接補給湖水的河流為奎屯河、精河和博爾塔拉河。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准噶爾盆地西南部的斷陷湖。又稱布爾哈齊湖。湖形呈橢圓狀,准噶爾盆地的匯水中心。有博爾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四棵樹河和拉巴河匯入。歷史上,艾比湖水面面積最大時達1200多平方千米,年入湖水量達12億立方米,由於上游地區開荒截流,入湖河流只有博爾塔拉河和精河兩條,其他三條河在未進湖前就斷流了,年入湖水量只有5億立方米。艾比湖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而水面年蒸發量高達1300毫米 ,湖面海拔降到189米 ,湖面積縮小到 1070 平方千米 , 平均深度不到2米 ,含鹽量達 87克/升,湖水苦咸,有鹽湖之稱。
『柒』 高中地理艾比湖面積及入湖水量變化圖中的變率是什麼意
我我不清楚這張圖,但是入湖水量是決定艾比湖面積的,而且據我所知,艾比湖水深較淺,這會導致,入湖水量一定量的減少會引起更大湖面積的減少。
『捌』 新疆艾比湖和巴里坤是一個地方嗎倆地相距多遠麻煩給介紹一下、
艾比湖 新疆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位於東經82°33′內47″--83°53′21″,北緯44°31′05″--45°09′35″,東西容長102.63千米,南北寬72.3千米。四至界限:東以烏蘇、精河縣界線為界,北以博州塔城地界為界,南部則以312國道、北疆鐵路、兵團農五師82團、90團、91團行政界線為界,西部則為博樂市和阿拉山口的荒漠林區。在行政區劃上地跨新疆博州精河縣、博樂市和阿拉山口口岸區,保護區總面積400.62萬畝,其中:水域面積131.36萬畝;林地面積234.11萬畝;草地面積9.83萬畝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天山東段北麓,南隔巴里坤山與哈密市為鄰,縣城巴里坤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70千米。東界伊吾縣,西接木壘哈薩克自治,北與蒙古國接壤。
艾比湖離巴里坤有大約一千公里
『玖』 新疆艾比湖的補給水源問題
艾比湖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因為當地降水奇少。艾比湖縮小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的農業水利開發將本該注入艾比湖的河水用在灌溉上。
『拾』 請問各位地理老師中國有哪四大淡水湖
中國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 都分布在長江流域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面積為293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國東部近海地區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約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2420平方公里。流入太湖的河流主要有東茹溪等。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中國主要的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
所謂五大淡水湖還有個隱性的前提就是東部或者長江流域五大淡水湖,若要放到全國來排,在我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五大淡水湖應該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呼倫湖、洪澤湖,而第六應該是山東的南四湖(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的總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津浦鐵路西側的微山縣境內,四湖略呈南北向排列。南北長120公里,東西寬5 30公里,面積約1226平方公里),它的總面積不固定,說法不一,但最大的約有1300多平方公里,一般數據都在1200多公里,第七大淡水湖是興凱湖,總面積4000多,在我國境內的是1000多平方公里,第八是新疆的博斯騰湖,第九才排到巢湖,第十是江蘇的高郵湖。如果興凱湖情況特殊不能這樣排位的話,則有排在第11位的是羊卓雍錯隨時遞補,湊全十大淡水湖泊。
許多資料越過這么多湖泊不提,把原來的五大湖泊,加上內蒙古的烏梁素海(290多平方公里)、湖北的洪湖(480多平方公里)、以及呼倫湖,並稱中國八大淡水湖,而洪湖、滇池(330平方公里)、洱海(240多平方公里)、還有東北的查干湖(400多平方公里),都紛紛以第六或第七大淡水湖泊自居,不知道這樣的組合或者錯亂排序意義何在,評判標準是什麼?不管是以面積還蓄水量似乎都不妥,這樣的排列方法對地理知識的普及恐怕沒什麼好處,很容易誤導人。
中國湖泊面積前五十位排名:
序號 湖泊名稱 所在省份 地理位置 面積
1 羅布泊 新疆 40°20′N 90°38′E / 40.333°N 90.633°E / 40.333; 90.633 5500
2 察爾汗干鹽湖 青海 36°55′N 94°45′E / 36.917°N 94.75°E / 36.917; 94.75 4704
3 青海湖 青海 36°58′N 100°11′E / 36.967°N 100.183°E / 36.967; 100.183 4340
4 洞庭湖 湖南 29°10′N 112°29′E / 29.167°N 112.483°E / 29.167; 112.483 4040
5 鄱陽湖 江西 29°5′N 116°18′E / 29.083°N 116.3°E / 29.083; 116.3 3583
6 太湖 江蘇 31°15′N 120°15′E / 31.25°N 120.25°E / 31.25; 120.25 2428
7 呼倫湖 內蒙古 48°57′N 117°23′E / 48.95°N 117.383°E / 48.95; 117.383 2339
8 納木錯 西藏 30°40′N 90°35′E / 30.667°N 90.583°E / 30.667; 90.583 1961.5
9 昆特依干鹽湖 青海 38°52′N 93°5′E / 38.867°N 93.083°E / 38.867; 93.083 1680
10 色林錯 西藏 31°45′N 88°59′E / 31.75°N 88.983°E / 31.75; 88.983 1628
11 洪澤湖 江蘇 33°23′N 118°31′E / 33.383°N 118.517°E / 33.383; 118.517 1576.9
12 南四湖 山東 34°53′N 116°56′E / 34.883°N 116.933°E / 34.883; 116.933 1097
13 興凱湖 黑龍江 44°56′N 132°33′E / 44.933°N 132.55°E / 44.933; 132.55 1080
14 扎日南木錯 西藏 30°54′N 85°37′E / 30.9°N 85.617°E / 30.9; 85.617 996.9
15 博斯騰湖 新疆 41°58′N 87°3′E / 41.967°N 87.05°E / 41.967; 87.05 992
16 當惹雍錯 西藏 31°3′N 86°36′E / 31.05°N 86.6°E / 31.05; 86.6 835.3
17 巢湖 安徽 31°34′N 117°30′E / 31.567°N 117.5°E / 31.567; 117.5 775
18 布倫托海 新疆 47°13′N 87°18′E / 47.217°N 87.3°E / 47.217; 87.3 753
19 高郵湖 江蘇 32°53′N 119°15′E / 32.883°N 119.25°E / 32.883; 119.25 674.7
20 羊卓雍錯 西藏 28°58′N 90°43′E / 28.967°N 90.717°E / 28.967; 90.717 638
21 鄂陵湖 青海 34°50′N 97°43′E / 34.833°N 97.717°E / 34.833; 97.717 610
22 班公錯 西藏 33°42′N 79°10′E / 33.7°N 79.167°E / 33.7; 79.167 604
23 哈拉湖 青海 34°50′N 97°43′E / 34.833°N 97.717°E / 34.833; 97.717 601.7
24 貝爾湖 內蒙古 47°50′N 117°44′E / 47.833°N 117.733°E / 47.833; 117.733 600
25 瑪納斯湖 新疆 45°48′N 85°58′E / 45.8°N 85.967°E / 45.8; 85.967 577.8
26 烏蘭烏拉湖 青海 34°48′N 90°29′E / 34.8°N 90.483°E / 34.8; 90.483 544.5
27 扎陵湖 青海 34°54′N 97°14′E / 34.9°N 97.233°E / 34.9; 97.233 544
28 阿雅克庫木湖 新疆 37°33′N 89°15′E / 37.55°N 89.25°E / 37.55; 89.25 537.6
29 阿雅克庫木湖 新疆 37°33′N 89°15′E / 37.55°N 89.25°E / 37.55; 89.25 537.6
30 昂拉仁錯 西藏 31°33′N 83°5′E / 31.55°N 83.083°E / 31.55; 83.083 512.7
31 艾比湖 新疆 44°51′N 82°55′E / 44.85°N 82.917°E / 44.85; 82.917 500
32 大浪灘干鹽湖 青海 38°30′N 91°29′E / 38.5°N 91.483°E / 38.5; 91.483 500
33 塔若錯 西藏 31°8′N 84°7′E / 31.133°N 84.117°E / 31.133; 84.117 486.6
34 米提江占木錯 西藏 33°29′N 90°13′E / 33.483°N 90.217°E / 33.483; 90.217 476.8
35 格仁錯 西藏 31°8′N 88°18′E / 31.133°N 88.3°E / 31.133; 88.3 475.9
36 昂孜錯 西藏 31°2′N 87°10′E / 31.033°N 87.167°E / 31.033; 87.167 461.5
37 賽里木湖 新疆 44°36′N 81°11′E / 44.6°N 81.183°E / 44.6; 81.183 453
38 連環湖 黑龍江 46°42′N 124°10′E / 46.7°N 124.167°E / 46.7; 124.167 430
39 瑪旁雍錯 西藏 30°40′N 81°24′E / 30.667°N 81.4°E / 30.667; 81.4 412
40 多爾索洞錯 西藏 33°23′N 89°48′E / 33.383°N 89.8°E / 33.383; 89.8 400
41 多格錯仁 西藏 34°35′N 88°53′E / 34.583°N 88.883°E / 34.583; 88.883 393.3
42 白洋淀 河北 38°53′N 115°52′E / 38.883°N 115.867°E / 38.883; 115.867 366
43 一里坪干鹽湖 青海 37°57′N 93°11′E / 37.95°N 93.183°E / 37.95; 93.183 360
44 阿其格庫格 新疆 37°4′N 88°25′E / 37.067°N 88.417°E / 37.067; 88.417 351.2
45 查干泡 吉林 45°15′N 124°24′E / 45.25°N 124.4°E / 45.25; 124.4 347
46 西金烏蘭湖 青海 35°13′N 90°17′E / 35.217°N 90.283°E / 35.217; 90.283 346.2
47 洪湖 湖北 29°48′N 113°19′E / 29.8°N 113.317°E / 29.8; 113.317 344.4
48 吳如錯 西藏 31°42′N 88°0′E / 31.7°N 88°E / 31.7; 88 342.7
49 達布遜湖 青海 36°58′N 94°56′E / 36.967°N 94.933°E / 36.967; 94.933 340.3
50 魯瑪江東錯 西藏 34°0′N 81°38′E / 34°N 81.633°E / 34; 81.633 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