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取消地理高考
① 高考取消地理和生物兩科是在哪一年
1966到1976隨高考取消而取復消,78年高制考恢復後隨之恢復。1990年隨之基礎教育的改革,地理生物又在各地的考試中逐漸被取消,1995年全國統一實行「3+2「,地理完全被取消。99年廣東率先在高考中加入地理。
② 為什麼不取消高考
1、高考優點
1、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科學公平的選拔
2、磨練青少年的意志
3、提高基礎教育的水平
4、為農村學子改變自身經濟地位提供條件
5、形成崇尚知識的良好氛圍文章引用自:
2、高考缺點
一次性的筆試
高考地區歧視 :高考的地區歧視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大學是按照省份來分配相應的錄取名額的,通常對於本地區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額,這樣就使得本地區的錄取分數線相應下降。這種現象對於著名大學集中的北京來說尤為突出。由於很多考生希望考取北京的大學,但大學對其他省份的招收名額有限,其他地區考生分數遠高於北京地區考生而不能被大學錄取的情況甚為常見,在一些省份可以進入重點學校的學生若按照另一些省份高考難度和分數線有可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學府,上本科的則有可能可以上那些省份的重點院校。有人批評這是對考生的歧視,網上激烈的爭論未間斷過,各地學生也多對此憤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現狀。
一考定終身:由於高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所以所有大學都根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因此很多人把高考認為是決定人生的關鍵,即「一考定終身 」。
台灣地區的高考制度:台灣並沒有高考這詞,但有類似的制度。台灣升大學的考試一共分為兩次,一次叫做大學入學測驗,另外一次叫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舊稱大學聯考)。2002年台灣廢除了大學聯考(相當於國內的統一高考),採取「多元入學」的方式進行招生。。
大學入學測驗較早舉行,約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不管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這五科都得考。除了國文與英文有作文外,其餘各科都是以選擇題的方式來測驗學生高中三年所學,題目非常靈活,常會有時事題目出現。所以這次考試對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或關心時事的學生較有利。大學入學測驗公布成績後,學生可以利用成績向各校系申請入學許可,所以一次有可能同時上好幾間學校。
第二次則是在每年7月初舉行的指定科目考科,指定科目考試分得較細。文科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5門學科;理科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學科。通常文科的學生只考文科,理科學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指定科目考試較著重於課內所學,除了作文與選擇外,還有計算題、證明題、填空等題型,也就是得將高中課程讀個滾瓜爛熟才能考到高分。而且指定考科需填選志願,等待統一發榜,一個學生只能錄取一個校系。通常經由大學入學測驗上大學的學生只佔了兩三成,但是近幾年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香港的高考制度,受英國影響比較多。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中學畢業可以不用考試直接念預科,一年後升入大學。現在,香港的「中六生」(高中畢業生)入學,要完全按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讀大學的資格。
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協助應屆或者往屆學生申請修讀大學課程的主要途徑。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是高校考慮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在學生提出申請時,過去9年內的會考成績將被送往各院校,作評核用。具體的入學事宜,則由大學聯合招生處代表參與招生的院校處理。這些院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等八所大專院校。由於錄取名額有限,招生院校一般要對眾多申請人進行甄選。根據對各申請人的評核結果,依等第次序錄取。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在葡、澳政府管治澳門的400多年時間里,比較倚重正規官校(政府創辦的學校)的發展。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在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後。現在澳門高校都具有單獨招生的權力。考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而高校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5.4、外國的高考
事實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國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需要參加的考試),英國有A-Levels(中學高級水平考試),這些都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必需,是選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會教育資源的豐富,職業教育的發達和成熟,人們對成才道路的寬泛認知等,從某種意義上沖淡了人們對能不能進入高等學府這個問題近乎「刻薄」的強烈情緒;東西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疏密的不同,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兩者對於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許。
③ 地理高考該不該取消:高考改革不能影響素質教
首先高考沒有來取消地理科目,地源理科目在高考改革後仍然是考生自選科目之一。
高考改革沒有影響素質教育,而是提高了素質教育的強度。
高考改革後取消了文理分科,每個高中學生都要學習所有科目的高中課程。而高考自選科目需要考生根據自己報考的專業自選三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計入高考分數。
④ 自主招生取消,地理專業是不是也取消了
並不是的。地理專業還是有的。無論是大學還是高中。例如山東前兩天發布的模擬內高考成績中,選擇容地理學科的考生,還有三十萬之多。是六科之中,最多的。看你對專業知識並不了解的樣子,建議你上高考圈和志願填報的專家們好好溝通一下。填報專業不是兒戲,更不能隨便。
⑤ 為什麼要取消傳統高考政策實行新高考政策
高考新政策解讀
英語改革
可以看到,高考並沒有削弱英語的重要性,而是鞏固了語、數、外作為三大主科的絕對地位。'英語實行一年兩考',表明英語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制度,使得學生能夠在整個高中階段有多次機會刷新高考英語分數。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學習壓力,注重平時積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擊英語;二是分散心理壓力,讓學生有機會多次挑戰自我,從頭再來。
可以預見,這個政策的轉變將帶來的結果是:孩子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將有兩條主線,一個是日常學校教學所關注的'課本主線',一條是從高一便開始發力沖刺高考的'應試主線'。前者是由《教學大綱》所決定的,即學校老師必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照規定的進度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語教學任務;後者是由高考新政策決定的--既然國家允許學生'一年兩考',那麼肯定大部分學生都願意利用每一次機會來'刷分',正如許多准備托福、雅思等出國考試的學生一樣,'即使前幾次成績考得不理想,也要先體驗幾次,積累考場經驗'。於是,在日常學校英語學習之外,由於迫切的'刷分'需要,學生很可能願意跟著應試經驗豐富、提分效果明顯、教學針對性強的機構和老師進行大量課外英語補習,以鞏固和提高考試成績,應對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語應試機會。
三、備考建議
2014年是'高考英語改革元年',雖然'政策改革'尚未實行,但各省都已經進行了重要的題型改革。各省的題型改革紛紛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號:高考英語依然重要,對於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礎知識'方面,新高考更側重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傳統死記硬背單詞語法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只有在語境中學會的、帶著生命力的英語知識才能幫你贏得高考。如山東卷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強的'小完型',全國卷刪掉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代之以一篇對語境感知力要求極強的'語法填空'題,都體現了新高考英語對於'語言生命力'的要求。
在'應試能力'方面,新高考更側重考察'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北京卷刪掉了一篇華而不實的'看圖議論文',代之以一篇樸素務實的'應用文',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此外,各省試卷中的三大傳統題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書面變動不大,相當於告訴我們:高考英語難度也並未發生明顯改變,未來考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容鬆懈。今年的高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本省歷年真題外,也要認真研讀上海、浙江以及全國新課標I卷II卷的題型
英語考試的成績是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綜合結果。只學基礎知識而忽視應試能力的培養,孩子很難把所學到的知識在考場上100%發揮出來;而一味迷戀'解題技巧'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則會讓孩子的成績提升缺乏'後勁'。只有系統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培養應試能力,不迴避真正的問題、不放棄必要的努力,才能讓孩子穩步提分。
2017年高考改革英語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加強對聽說的考量
改革後英語是否會削弱?
專家稱,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
按照《意見》規定,外語仍與語文、數學一樣全國統考,分值不變,但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
根據此前北京中考[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擬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語滿分從150分擬降至100分。
【解讀】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微博]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參與過上海一家外國語雜志組織的專題討論,他們曾在兩個月前撰寫反對降低高考英語比重的報告,交給相關部門。
上述參與此輪改革制度設計的核心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其提倡將英語按照等級進行評價、計分,但「討論中阻力很大」,最終還是規定按照分值計算,且分值不變。
「這次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文秋芳認為,首先,外語分值不變;其次,增加一次考試機會也並非不可能,像托福[微博]、雅思[微博]一年都組織多次考試,但需要確保兩次考試難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也是基於改革要謹慎前行的考慮。
由於今年北京中考、高考在題型上有所變化,語文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考核,英語加強對聽、說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學期開學,不少學校根據考試改革風向標的變化,適當地調整了日常教學內容。記者了解到,國學、曲劇、太極等傳統文化課程新學期走進「課表」。此外,英語課堂上,聽、說訓練占據半壁江山。
英語和學業水平考試兩考增加機會
《意見》指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而對於學業水平考試,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這意味著,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六門科目中,將有四門有兩次考試機會。
陽江一中英語老師黃老師認為,英語有兩次考試,增加了學生們的考試機會,「如果學生能夠在高二考一次,高三再考一次,就分散了學習壓力,特別是對於心理素質不太好、但英語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這對他們是個好消息。」
今年高中畢業的盧俊宇十分贊同為學生提供兩次機會,「今年高考我英語考得不理想,平時都有110分左右,這次不知是不是答題卡填錯了,只有66分。如果有兩次機會,我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盧俊宇覺得自己沒有遇到改革,十分遺憾。
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有利於高考公平
「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是一大亮點,對大多數考生更加公平。」程老師說,陽江是欠發達地區,而這些加分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所以這一改革對陽江等偏遠地區來說更加公平。
記者采訪了多位老師,被訪的老師普遍表示,陽江很少有學生高考時享受體育、藝術加分項,主要集中在發達城市。而不少家長也認為,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存在不少貓膩,「一些家裡比較有錢有門路的學生,有的會利用這一點想辦法實現加分。」陳姓家長說。
■擔憂
英語兩考英語兩考重要性提高,
將弱化語數地位
「憑什麼英語可以考兩次,而語文數學只有一次機會?這對語文數學不公平。」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的陳老師認為,對於國人來說,語文數學也同樣重要,特別是語文,走上工作崗位後,語文對一個人的影響更加明顯。
學生程小源說道:「語文若學不好,也影響了對其他科目的理解。」他認為,英語考兩次,將增加老師和學生在這一科目的投入時間,對其他科目會造成不少影響。
考試壓力提前,
14門科目都不可輕視
「如果文理不分科,女兒還要兼顧學習理綜三科,分散精力,學習壓力大。」林女士慶幸女兒沒有趕上此次改革。她認為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在內的14個科目,實行「學完即考」、「一門一清」,不在高考時統一考,相當於考試壓力提前,從高一開始就要謀劃,「本來高三的壓力大,現在從高一開始就要緊綳神經。」林女士說。
⑥ 河南高考要取消地理考試嗎
沒有取消地理,方案如下
河南省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再分科,高考科目「專3+3」也成為未屬來高考的新模式。
所謂「3+3」模式是指: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含外語聽力)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自己選考3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組成。
其中,計入總成績的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採用「6選3」模式,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
此外,本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終身」,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增加聽力考試內容,考生可選擇其中較高一次考試成績計入。
為確保新政順利執行,外語兩次考試具體規定將制定詳細方案確定。
⑦ 國家教育部取消了高考的地理科目
應該不可能吧 也要看地區 我是福建的 我們沒有 你可以去你們考試院看看
⑧ 為什麼1993年以後高考地理、生物學科停考十年
1966到來1976隨高考取消而取消,78年高考恢復自後隨之恢復。1990年隨之基礎教育的改革,地理生物又在各地的考試中逐漸被取消,1995年全國統一實行「3+2「,地理完全被取消。99年廣東率先在高考中加入地理。
⑨ 為什麼國家不取消高考呢
1、高考的優點
1、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科學公平的選拔
2、磨練青少年的意志
3、提高基礎教育的水平
4、為農村學子改變自身經濟地位提供條件
5、形成崇尚知識的良好氛圍文章引用自:
2、高考的缺點
一次性筆試
高考地區歧視 :高考的地區歧視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大學是按照省份來分配相應的錄取名額的,通常對於本地區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額,這樣就使得本地區的錄取分數線相應下降。這種現象對於著名大學集中的北京來說尤為突出。由於很多考生希望考取北京的大學,但大學對其他省份的招收名額有限,其他地區考生分數遠高於北京地區考生而不能被大學錄取的情況甚為常見,在一些省份可以進入重點學校的學生若按照另一些省份高考難度和分數線有可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學府,上本科的則有可能可以上那些省份的重點院校。有人批評這是對考生的歧視,網上激烈的爭論未間斷過,各地學生也多對此憤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現狀。
一考定終身:由於高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所以所有大學都根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因此很多人把高考認為是決定人生的關鍵,即「一考定終身 」。
台灣地區的高考制度:台灣並沒有高考這詞,但有類似的制度。台灣升大學的考試一共分為兩次,一次叫做大學入學測驗,另外一次叫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舊稱大學聯考)。2002年台灣廢除了大學聯考(相當於國內的統一高考),採取「多元入學」的方式進行招生。。
大學入學測驗較早舉行,約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不管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這五科都得考。除了國文與英文有作文外,其餘各科都是以選擇題的方式來測驗學生高中三年所學,題目非常靈活,常會有時事題目出現。所以這次考試對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或關心時事的學生較有利。大學入學測驗公布成績後,學生可以利用成績向各校系申請入學許可,所以一次有可能同時上好幾間學校。
第二次則是在每年7月初舉行的指定科目考科,指定科目考試分得較細。文科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5門學科;理科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學科。通常文科的學生只考文科,理科學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指定科目考試較著重於課內所學,除了作文與選擇外,還有計算題、證明題、填空等題型,也就是得將高中課程讀個滾瓜爛熟才能考到高分。而且指定考科需填選志願,等待統一發榜,一個學生只能錄取一個校系。通常經由大學入學測驗上大學的學生只佔了兩三成,但是近幾年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香港的高考制度,受英國影響比較多。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中學畢業可以不用考試直接念預科,一年後升入大學。現在,香港的「中六生」(高中畢業生)入學,要完全按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讀大學的資格。
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協助應屆或者往屆學生申請修讀大學課程的主要途徑。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是高校考慮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在學生提出申請時,過去9年內的會考成績將被送往各院校,作評核用。具體的入學事宜,則由大學聯合招生處代表參與招生的院校處理。這些院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等八所大專院校。由於錄取名額有限,招生院校一般要對眾多申請人進行甄選。根據對各申請人的評核結果,依等第次序錄取。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在葡、澳政府管治澳門的400多年時間里,比較倚重正規官校(政府創辦的學校)的發展。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在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後。現在澳門高校都具有單獨招生的權力。考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而高校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5.4、外國高考
事實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國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需要參加的考試),英國有A-Levels(中學高級水平考試),這些都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必需,是選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會教育資源的豐富,職業教育的發達和成熟,人們對成才道路的寬泛認知等,從某種意義上沖淡了人們對能不能進入高等學府這個問題近乎「刻薄」的強烈情緒;東西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疏密的不同,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兩者對於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許。
⑩ 高考會取消地理嗎
1、教育部要在今年下半年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全國各個省份隨之也會公版布自己的高考權改革措施和時間表。
2、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各省份最早在2017年左右實施高考改革。2017年高考之前,保持穩定,除個別省份先行試點外,大部分省份考試科目仍然與以前年份基本相同,考試科目不會變化。
2、高考改革後,會實行文理不分科,英語科目一年兩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高考統考科目會減少,估計只會考語文,數學。地理屬於文綜范疇,肯定不會參加高考統考了。減少的科目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有可能按照報考科類的不同把某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