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降水影響因素
① 地理中影響(降水、氣溫。。。。。。)的因素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影響版氣溫的因素權: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類活動。
影響降水主要因素: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
海陸位置的影響: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緯度位置的影響:低緯地區降水多,高緯地區降水少
地形的影響: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② 高考地理必備: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 海陸位置的影響: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緯度位置的影響:低緯地區降水多,高緯地區降水少 地形的影響: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③ 降水和哪些地理因素有關
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一.海陸位置
一般來水,距海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較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比如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距海遠近的影響。
二.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山脈走向對海洋水汽有阻擋作用和引導作用,如果山脈走向與海洋水汽 來向垂直,就會阻擋水汽的進入,使大陸內側降水明顯減少,如北美大陸西部,由於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縱列,與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的西風氣流垂直,阻擋了西風的進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東部地區就難以受到它的影響了;而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布較廣泛,海洋性特徵明顯。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乾旱。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海洋濕潤氣流在運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後,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乾熱的天氣,即雨影區。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降水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氣候,東部位於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獨特的沙漠氣候;再如我國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東部沿海地區多;台灣東部比西部多,海南島東部比西部多。
3.地形類型與降水。不同的地形對氣流的運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於海洋水汽的進入,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的幾率較大,如我國的東部平原地區,歐洲中部,美國中東部;在山地則迎風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較多,背風坡較少,河谷地帶由於地勢低,溫度高而降水少,如橫斷山區;盆地由於地形封閉,周圍高山環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也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為地勢高,海洋水汽也難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東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三.氣壓帶
全球的氣壓帶不管是熱力原因形成的還是動力原因形成的,高氣壓帶盛行的是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氣溫不斷升高,水汽的飽和含量不斷降低,空氣越來越乾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氣。如熱帶沙漠地區,全年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炎熱乾燥;我國的長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氣的形成;南極地區成為少與帶;而在低氣壓控制地區,盛行上升氣流,上升冷卻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往往會凝結降雨,形成多雨區,如赤道地區,全年處在低氣壓控制下,終年多雨。
四.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根據風帶與大陸的關系,又可以分為迎風岸和背風岸,迎風岸常常受到風帶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的影響,降水較多,而背風岸的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空氣乾燥,降水很少;中緯度的大陸西岸是西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歐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緯度的大陸東岸是信風的迎風岸,降水多,如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信風有關,而西部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的乾季則與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有關。
五.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夏季風從海洋吹向
陸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帶到了陸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氣;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乾燥的,一般不會形成降水,天氣晴朗。如東亞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南亞季風區,在西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雨季,東北季風控制時候形成旱季。
六.氣旋、鋒面
特殊的大氣運動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氣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轉上升氣流,往往能達到過飽和狀態,形成降水,如中緯度地區就多氣旋雨,台風、颶風也帶來大量的降水;在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交匯地區,往往會形成鋒面雨,在鋒面附近暖空氣上升也會達到過飽和狀態,從而形成降水。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就是以鋒面雨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鋒降水,6、7月份在長江流域形成准靜止鋒降水,7、8月份在華北、東北形成冷鋒降水;在副極地也會因為東風和西風相匯而形成極鋒,形成鋒面雨。
七.下墊面
下墊面在局部地區也會對降水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大氣中水汽含量來影響的,如果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或者水面寬廣,就會增大蒸發量,空氣中濕度增大,從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壞,水面減少,空氣就會變得乾燥,導致降水減少; 沿海地區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經過降水也會增多。比如,沙漠地區地表乾燥,增發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澤和湖泊的地區,降水也減少,而在森林地區,湖泊和大型水庫附近降水明顯增多。
八.洋流
洋流分為寒流和暖流,暖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有降溫減濕的作用。歐洲海洋性氣候的形成,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與沿岸暖流有關,而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都與寒流關系密切,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瑪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最狹長,分布緯度最低就是秘魯寒流的功勞。
九.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下墊面的狀況來影響降水的,如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建水庫和水利工程,退田還湖,擴大水面和濕地都將會使空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破壞植被,圍湖造田,開墾排干沼澤會使空氣濕度減小,降水減少,氣候的大陸性增強。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乾旱季節增加局部地區降水的有效形式。
④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幫說詳細一點,謝謝!
世界降水的分布,受地理緯度、大氣環流、海陸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大致成帶狀內分布。容
赤道及其兩側,降水豐沛,為赤道多雨帶;副熱帶地區沙漠廣布,降水稀少,為副熱帶少雨帶;溫帶地區降水量又有增多,為溫帶多雨帶;極地降水很少,為極地少雨帶。
⑤ 高中地理影響下滲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會讓下滲增多坡度小讓下滲增強
影響抄下滲的因素有: 1。植被覆蓋程度。
2。地表的覆蓋物滲水性好壞(如喀斯特地貌很容易滲水)。
3。人為因素。比如城市街道,建築物,生活垃圾的堆積。
4。溫度(包括5,氣溫)。 0度以下當然不下滲。
5。當地降水量,降水強度,時長。
6。水流速,流量。
7。坡度。
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因為這樣強度小,水流失到遠處的少,會使地面水量逐漸淤積啊。淤積漸漸的就水多了,當然滲下去的就多了。
坡度大水都流失到別處了,坡度小,地面水淤積多,更多的水能滲下去了,所以增多。
植被覆蓋率大的地方,更多的水可被植物阻攔在原處,這里當然水更多,滲下去的水就更多了。
植被覆蓋率小的地方大多水都水土流失到別的地方了,原來地方水少,下滲當然少。比如黃土高原,降水不算少,但都流成黃泥加水流黃河去了,當地存不住水,仍缺水。
有別的問題可繼續問我。
⑥ 高中地理影響下滲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降水時間長
你好,
請問你抄想問的是不是:
影響襲下滲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會讓下滲增多?坡度小讓下滲增強?
答:
影響下滲的因素:降水強度大小、降雨時間長短、地形坡度大小、植被覆蓋狀況、地下是否有凍土層。
為什麼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會讓下滲增多?坡度小讓下滲增強?
答:降水時間長但強度小,土壤在水分達到飽和程度之前能充分吸收,排水工程管道的排泄系數較大。而強度較大時間短的降水過程,土壤來不及吸收,排洪管道水量過於集中造成的沖擊力和過快的流速會導致管道淤堵。
請採納!
⑦ 高中世界區域地理歸納 例影響降水量少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降水的分布,受地理緯度、大氣環流、海陸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大致成帶狀分布。
赤道及其兩側,降水豐沛,為赤道多雨帶;副熱帶地區沙漠廣布,降水稀少,為副熱帶少雨帶;溫帶地區降水量又有增多,為溫帶多雨帶;極地降水很少,為極地少雨帶。
1.赤道多雨帶
2.副熱帶少雨帶
3.溫帶多雨帶
4.極地少雨帶
降水的分布受緯度位置(氣壓帶或風帶)、海陸分布(距海遠近)、大氣環流(季風)、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
一、緯度位置對降水的影響
1.緯度位置決定著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氣壓帶、風帶與降水及分布規律的關系如下:赤道附近——赤道低氣壓→終年高溫多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和大陸西岸——副熱帶高氣壓→降水少;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西風帶→終年溫和濕潤;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輪流控制→一年中分濕季和乾季;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輪流控制→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結合氣壓帶、風帶:赤道多雨帶、副熱帶少雨帶、溫帶多雨帶、極地少雨帶。
二、大氣環流(季風)對降水的影響
根據中國年降水量圖可知,東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線800mm,西北非季風區<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其主要是受到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
例如,山東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省內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於550~920毫米之間,全省年平均約710毫米,與同緯度內陸省份相比為降水較豐富的省份。分布規律是:南部多於北部,東南沿海多於西北內陸,其等降水量線多成西南-東北走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
三、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
海陸位置即距海的遠近的不同,使得陸地受到海洋的影響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會產生差異,從而產生自沿海向內陸遞變(如逐漸減少)的分布規律。同時降水分布還具有以下規律:副熱帶少雨帶的大陸東部出現多雨區,溫帶多雨帶的大陸內部出現少雨區。
四、下墊面條件對降水的影響
下墊面條件的不同對降水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1.山坡方向對降水的影響。
山脈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降水有明顯的差異,山地的迎風坡(指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在山脈的迎風坡,暖濕氣流被迫抬升,容易成雲致而。背風山坡因空氣下沉,氣溫升高,降水就少。地形對降水的影響程度決定於地面坡向、氣流方向以及地表高程的變化。例如,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主要是其位於來自海洋的暖濕的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當然還受到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增溫增濕的影響。
2.地勢高低對降水的影響。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圍內,是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達到最大降水高度後,隨高度的升高降水減少。
如,喜馬拉雅山從山腳下與山頂的降水量有明顯的差別:開始,隨著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加,到了海拔1000~1500米左右,降水達到最大,而後降水量就隨高度增高而減少。
3.森林對降水的影響。森林對降水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美國東北部大流域上森林覆蓋率增加10%,年降水量可增加3%。
4.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一般都是通過改變下墊面條件而間接影響降水,例如,植樹造林或大規模砍伐森林、修建水庫、灌溉農田、圍湖造田、疏干沼澤等,而影響降水量(增大或減少降水量)。
五、各種因素對降水的綜合影響
降水的影響因素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降水的多少與分布往往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如,南美洲中緯度大陸東西兩岸降水差異大,西岸降水多的原因是由於來自海洋的暖濕的西風帶來大量降水以及西部高山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而東岸降水少是由於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來自於太平洋的水汽,雖東臨大西洋,但處於西風帶,為離岸風,水汽難於進入大陸。
⑧ 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地理位置的影響:
降雨量的多寡取決於空氣中水氣含量的高低,空氣中水汽含量的高低取決於氣溫和離海洋的遠近。因此,一般情況下,東南沿海地區降水充沛,而西北內陸地區降水缺乏。如,青島的年降水量為646mm,而蘭州只有325mm。當氣溫較高時,地面海水體的蒸發強烈,空氣中水汽含量相對較高,因此,降水較多。一般而言,赤道的降水較其他地區多。
我國的降水大部分由氣旋和台風形成,因此氣旋和台風的路徑是影響降水的主要因子之一。如,在春夏之際氣旋主要我國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一帶常形成持續的連綿的陰雨天氣,即梅雨季節。而進入7、8月後鋒面北移進入華北、西北地區,從而使廣大的華北和西北地區進入雨季。台風對東南沿海地區的降水影響很大,是這一地區雨季的主要降水形式,有些台風還能深入內地,減弱後變成低氣壓,國給內地帶來較大的降水。
在
地形因素
中一些大的山脈對降水影響很大,這是由於山脈使氣流抬升,氣流在抬升過程中因冷卻而使部分水蒸汽凝結形成降水,從而使迎風坡的降水增加。降水的增加程度在不同的地區,隨山脈的坡度、高度和空氣中水蒸汽的含量而變,一般情況下,離海洋較近的地區,空氣中水蒸汽含量高,在地形的影響下增加的雨量較多,而在離海洋較遠的地區空氣中水蒸汽含量少,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增加的降水量相對較少。當空氣中水蒸汽含量一定時,山脈的坡度越陡,抬升作用越強,增加的降水越多。地形增加降水的作用有一定的限度,並不是能夠無限度的增加,當空氣中的水蒸汽含量降低到某一值時,隨地形的抬升,降水不會再增加。
森林
對降水的影響作用是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有人認為森林能夠增加降水,也有人認為森林不能增加降水。到目前為止,已經普遍得到認可的是森林能夠增加水平降水。我個人認為,由於森林有著較大的蒸發作用,降雨時林木攔蓄的大部分降水重新通過林木的枝葉蒸發到空氣中,從這一點上說,森林通過其強大的蒸發作用增加了林區的空氣濕度,因此,林內很容易出現露、霜、霧、等水平降水。另外正因為森林通過其強大的蒸發作用增加了林區的空氣濕度,這些蒸發出來的水蒸汽加入了內陸的水分循環,從而促進了內陸水分的小循環,雖然對林區當地的降水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增加其它地區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就有可能增加其他周邊地區的降水。因此說,森林雖然不能直接增加林區的降水,但它可以提高水分的循環次數,為內陸其他地區輸送更多的水蒸汽。
水面如湖泊、大型水庫等等,由於水面蒸發量大,對促進水分的內陸循環有積極作用,但是水面上很容易形成逆溫,從而不利於水汽的上升,因此不易形成降水。
⑨ 高考地理 影響某地氣溫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氣溫高:①太陽輻射②地面狀況,如熱容量大小(水體熱容量大,陸地小)、地形回等③大氣運動與洋答流的熱能輸送和交換情況④人類活動的影響
降水(1)、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2)、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①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②鋒面:冷、暖鋒、准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③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⑩ 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什麼,請詳細說明。
1、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2、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
(1)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
(2)鋒面:冷、暖鋒、准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
(3)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4、洋流:暖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亞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的廣大地區,除副高控制外,還受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再如,英國和挪威的海港終年不凍就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濕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
6、人類活動:城市濕島效應是城市多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島效應是城市塵埃多,凝結核多,霧和低雲比效區多。
(10)高中地理降水影響因素擴展閱讀:
產生降水的主要過程有:
1、天氣系統的發展,暖而濕的空氣與冷空氣交匯,促使暖濕空氣被冷空氣強迫抬升,或由暖濕空氣沿鋒面斜坡爬升。
2、夏日的地方性熱力對流,使暖濕空氣隨強對流上升形成小型積雨雲和雷陣雨。
3、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風坡產生強迫抬升,但這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因素。多數情況下,它和前兩種過程結合影響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條件:
1、是要有充足的水汽;
2、是要使氣塊能夠抬升並冷卻凝結;
3、是要有較多的凝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