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尼羅河的水文特徵

高中地理尼羅河的水文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26 07:35:45

1. 尼羅河水文特徵和成因

地貌
尼羅河流域南起東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東倚衣索比亞高原,並沿紅海向西北延伸,西鄰剛果盆地、乍 得盆地並沿馬臘山脈、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亞沙漠向北延伸。所跨緯度從南緯4,至北緯31,達35。之多。
流域地貌可簡單歸結為:主要由結晶岩組成的東非高原和由熔岩構成的衣索比亞高原分別踞於流域的南側和東南側;整個蘇丹基本上是一個由南往北微緩傾斜的巨大構造盆地,尼羅河縱貫其間;喀土穆以下尼羅河東西兩側則為廣闊的沙漠台地。
(1)上游段:河源至維多利亞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顯的山地河流特徵,維多利亞湖出口至尼穆萊,河床比降達1: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該河段流經地區除了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裂谷間的高原淺水湖泊,還有沿西支裂谷發育的蒙博托湖、愛德華湖和喬治湖等斷層湖泊。
(2)中游段:尼羅河流經廣闊的蘇丹粘土平原,地勢平坦,比降極緩,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澤密布,河道分汊漫流。從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趨平緩,僅1:100000。
(3)下游段:尼羅河下遊河段可細分為,①喀土穆至阿斯旺的峽谷段,尼羅河切穿廣袤的沙漠谷地,奔流而下,比降1:6000。由於結晶岩廣泛出露,河床基岩軟硬相間,形成著名的六大瀑布群;②阿斯旺至開羅段,穿越東、西部沙漠之間,河谷寬展而平坦,沿岸有狹長的河漫灘,比降為1;13000;③開羅以下的河口段,大致從開羅以下20km處開始,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巨大的尼羅河三角洲,面積達2.4萬km2,沖積土層平均厚度在18m以上,地表平坦,河網縱橫,渠道密布,沿海多瀉湖和沙洲。
氣候、水文
尼羅河流域跨緯度35,南北氣候迥然不同,呈現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同時非地帶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氣候帶的分布。
位於流域東南部的衣索比亞高原,由於地形隆起,氣候出現垂直帶譜,並具有干濕季分明的特點。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島上空屬低壓帶,南印度洋吹來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為西南風,與來自幾內亞灣的濕熱氣流合並為強大的西南氣流,沿高原迎風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來自西南亞大陸乾燥的東北風,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乾季。3~4月,蘇丹位於低壓中心,從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濕潤氣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區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是尼羅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東非高原西北部不僅受來自幾內亞灣濕潤氣流的影響,而且由於地處赤道湖區,太陽輻射強烈,對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季節分配也較均勻: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過180~200mm,最少不低於50~60mm,沒有明顯的乾季,相對濕度約為70%,這是尼羅河流域的另一個降雨中心。
由尼穆萊往北,雨季縮短,雨量遞減,等雨線基本上呈緯向分布。蘇丹南部雨季出現在4~10月,中北部則限於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棟古拉—開羅之間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經常終年無雨。由於受地中海式氣候的影響,自開羅起北至沿海,年雨量從25mm漸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水資源
尼羅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40億m3,即尼羅河的總水量。由於尼羅河流經不同的自然帶,水資源的分布亦呈現明顯的緯度地帶性。流域徑流資源總的趨勢是由南往北遞減。同時,由於非地帶性因素(地形)的影響,對水資源的緯向分布產生干擾,在流域內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區一衣索比亞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區一蘇丹南部廣大沼澤,從而改變了尼羅河流域水量平衡狀況。在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尼羅河流域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均衡,地域差異十分明顯。
見尼羅河水系各流域徑流資源表,表中列有7個徑流區,其中4個是產水區,3個是失水區。
由於尼羅河干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資源狀況互有異同,故根據水資源特徵,結合氣候、地形等因素,將整個尼羅河流域大致分為4個區域:
(1)東非高原全年豐水區:范圍自河源至蒙加拉,面積46.6萬km2,地處熱帶雨林、稀樹草原,降雨比較豐富,是流域兩大降雨中心之一。由於降雨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加上有眾多湖泊調節,徑流變化較小,這一地區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魯蘇木、歐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僅卡巴雷加瀑布潛在水能資源就達50億kW·h。
(2)衣索比亞高原季節豐水區:除了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區還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區,面積約46.9萬km2。自然景觀呈現垂直帶譜、降雨豐沛,但季節分配很不均勻,絕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干濕季節分明,河水陡漲陡落,形成明顯的洪水期和枯水期。這一地區提供的水量占尼羅河幹流年徑流量的89%,是尼羅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於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資源最為豐富。僅衣索比亞境內青尼羅河流域水能蘊藏量就達1720億kW·h,經濟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80億kW·h。
(3)蘇丹中南部沼澤失水區:范圍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傑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羅河等流域,面積達89.4萬km2。自然景觀從南往北由熱帶稀樹草原過渡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從946mm(蒙加拉)減至167mm(喀土穆),本區比降極緩,沼澤廣泛分布。蒸發消耗大,沼澤失水嚴重。
(4)尼羅河幹流沙漠失水區:范圍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積達105.1萬km2,自然景觀為熱帶沙漠,降雨稀少,蒸發強烈。這是一個徑流上完全依賴上游補給的沙漠失水區。
在喀土穆至阿斯旺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處瀑布,水能資源較為豐富。

2. 高中地理,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亞馬孫河,長江,黃河,的水文水系特徵,求高中教材原話。

大江大河,尼羅河最長,6670公里,亞馬遜河第二,6400公里,長江第三,6300公里,密西西比河第四,6020公里。
其他,葉尼塞河,黃河,鄂畢河,拉普拉塔河,也在5000公里以上。

3. 尼羅河,亞馬遜河的水文特徵

尼羅河: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埃及丹達拉附近的尼羅河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峰。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佔68%,白尼羅河山l0%,阿特巴拉河佔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系。
亞馬遜河:
在奧比杜斯(Obidos)峽谷,河水受到限制,亞馬遜河寬僅1.6公里(1哩)多。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為61公尺(200呎)餘,在巴西境內大部分河段深度超過46公尺(150呎)。從貝倫溯流而上有幾處水深的記錄達到91公尺(300呎)以上。但在秘魯的邊界距大西洋約3,219公里(2,000哩)處的海拔高度不足91公尺(300呎)。在欣古(Xingu)河口的上游,無河心島嶼的永久河床的最大寬度為13.6公里(8.5哩);在洪峰期間,當蓄洪區蓄滿洪水時的河面寬度擴大到56公里(35哩)或更多。亞馬遜河每小時的平均流速約2.4公里(1.5哩),在河水氾濫時流速大為增加。
由於在整個流域內全年雨季的時間不一致,亞馬遜河的上游每年有兩次汛期,並交替受到發源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的支流和發源於厄瓜多安地斯山脈的支流的影響,前者的雨季為10

4. 尼羅河的水文水系特徵(高中)和發源地。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東北部蒲隆地高原(探險者們相信尼羅河的發源地應該是位於盧安達境內的紐恩威熱帶雨林,有關尼羅河發源地的爭論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就一直存在)。

水文: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峰。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佔68%,白尼羅河佔l0%,阿特巴拉河佔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系。

水系:
尼羅河是一條非常古老的河流,約在6500萬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發生多次變遷,但它總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間曾是一個大湖,湖水由當時已經存在的青、白尼羅河補給。後來,湖水高出盆地邊緣,通過喀土穆以北的峽谷,向北沿著古尼羅河流入地中海,於是便出現了現在的尼羅河水系。
上游段
蘇丹的尼穆萊(Nimule)以上為上遊河段,長1730km,自上而下分別稱為卡蓋拉河、維多利亞尼羅(Victoria Nile)河和艾伯特尼羅(Albert Nile)河。 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發源於2621米的熱帶中非山區,叫白尼羅河。白尼羅河流經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龐大的湖區,穿過烏干達的叢林,經蘇丹北上。尼羅河的另一個源頭在海拔2000米的衣索比亞高地。叫青尼羅河。青尼羅河全長680公里,它穿過塔納湖,然後急轉直下,形成一瀉千里的水流,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呼嘯的青尼羅河沖入蘇丹平原後與平靜的白尼羅河相會,才稱為尼羅河。
尼羅河源自蒲隆地的魯武武(Ruvuvu)河,與尼亞瓦龍古(Nyawarungu)河匯流後稱卡蓋拉河,流經盧安達和坦尚尼亞與烏干達的邊界地區,注入維多利亞湖。自維多利亞湖北端流出後稱維多利亞尼羅河,入尼羅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閘、壩示意圖烏干達境內,不久流入基奧加湖。又向西經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後向北流稱艾伯特尼羅河,接納由右岸匯入的阿帕蓋爾河,過尼穆萊峽谷後即進入蘇丹平原。自尼穆萊起河流名為白尼羅河,
中游段
從尼穆萊至喀土穆(Khartoum)為尼羅河中游,長1930km,稱為白尼羅(White Nile)河,其中馬拉卡勒(Malakal)以上又稱傑貝勒(Bahr El Jebel)河,最大的支流青尼羅(Blue Nile)河在喀土穆下游匯入。尼穆萊至馬拉卡勒河段又稱傑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經的地區是蘇德沼澤區。出沼澤區後自右岸接納索巴特河,河流徑流量倍增。此後直至喀土穆河流兩岸多為半荒漠地區。從尼穆萊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
下游段
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匯合後稱為尼羅河,屬下遊河段,長約3000km。尼羅河穿過撒哈拉沙漠,在開羅以北進入河口三角洲,在三角洲上分成東、西兩支注入地中海。
在喀土穆有青尼羅河匯入,此後的河段稱尼羅河。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約1850km,落差約290m,兩岸為沙漠地區,其間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阿斯旺至開羅流程約900km,落差很小。從開羅下游20km處開始,尼羅河進入三角洲地帶,面積約2.2~2.4萬k㎡,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汊河是杜姆亞特河及賴希德河,每條河長均在200km左右。

5. 尼羅河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是什麼

  1. 水文特徵來:尼羅河流量較大,徑流源季節變化大,6-9月為汛期,含沙量多,無結冰期
    水系特徵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2. 尼羅河的水系特徵:世界最長的河流,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較大,主要流經熱帶沙漠區,降水量小,而蒸發旺盛,所以說徑流總量不是很大,上游主要有兩條支流,發源於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兩條支流主要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量較大。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區,冬季降水量大。

6. 尼羅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的 從水量、水位及其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描述

尼羅河的水文特徵:水量不是很大;水位季節變化大,秋季徑流量最大,汛期為6---9 月(定期泛濫);含沙量較大;無冰期.

7. 尼羅河的水文水系特徵

尼羅河的水文水系特徵(高中)和發源地。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東北部蒲隆地高原(探險者們相信尼羅河的發源地應該是位於盧安達境內的紐恩威熱帶雨林,有關尼羅河發源地的爭論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就一直存在)。 水文: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峰。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佔68%,白尼羅河佔l0%,阿特巴拉河佔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系。

8. 尼羅河水文特徵及成因

1、剛果河的水文特徵:河流水量大,徑流量無明顯的季節變化;含沙量較小;地處熱帶河流無結冰現象;無凌汛.
成因:剛果河流域是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無明顯季節變化;流域森林覆蓋率高,水土流失較輕.

9. 尼羅河兩條至支流的水文特徵有何不同

尼羅河(Nile)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與中非地區的內剛果河以及西容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得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尼羅鱷居於此地。尼羅河在印第安人語言叫月亮的眼淚。

10. 尼羅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的

尼羅河的水文特徵:水量不是很大;水位季節變化大,秋季徑流量最大,汛期為6---9 月(定期泛濫);含沙量較大;無冰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