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關於比利牛斯山高考地理題

關於比利牛斯山高考地理題

發布時間: 2021-02-26 07:26:46

1. 比利牛斯山的地理結構有什麼特點

天然的大屏障

比利牛斯山是歐洲西南部山脈,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界山。東起地中海海岸,西止大西洋比斯開灣畔,全長約430千米;西端,它沿著伊比利半島北海岸逐漸彎曲而與坎塔布連山脈相連接。除少數地方外,比利牛斯山脈的山頂就是法、西兩國分界線的明顯標志,不過有個小自治公國安道爾位於群峰競立的峽谷之中。最高點是中比利牛斯山脈馬拉德塔山的阿內托峰。

龐大的比利牛斯山實際上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特徵。山體主要由花崗岩、古生代頁岩和石英岩構成,並遍布冰蝕谷、冰蝕湖,冰川廣泛發育。現代冰川多集中在冰斗和懸谷之內。

比利牛斯山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以南坡為例,海拔400米以下及山麓地帶,冬季氣溫-6℃~2℃,大氣濕度較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如石生櫟、油橄欖、栓皮櫟等;海拔400~1300米之間,冬季氣溫-6℃~-13℃,降水較多,是落葉林和其他闊葉落葉林分布帶;海拔1300~1700米之間,冬季氣溫-13℃~-16℃,降水量多,是山毛櫸和冷杉組成的混交林帶;海拔1700~2300米之間,冬季氣溫-16℃~-20℃,主要為高山針葉松林帶;海拔2300米以上則為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為雪線所在,有穩定的冰雪覆蓋層。

比利牛斯山是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亞半島的天然屏障。山脈構造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的特徵。按地理環境可分西、中、東3個自然區。大西洋水系河流水位變化不大,地中海水系河流水位冬夏變化明顯。山北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山南屬地中海氣候,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山地多森林,多硫磺溫泉,以溫泉浴著稱。

比利牛斯山脈是一串古老山脈地質的再現,而不是像阿爾卑斯山脈那樣是比較近代、強勁活躍的造山運動的產物。大約5億年以前,覆蓋現由比利牛斯山脈所佔據的這一區域的是古生代時期所創造的褶皺的山脈——海西山脈,現今法國的中央高原和西班牙的中央高地僅為其兩處殘留物而已。這些高山自其出現以來,雖然其他高山比較平靜,沒有什麼內部變形或地殼變動,而比利牛斯地塊卻沉沒在地殼較不穩定的區域之中。

最早形成的地層是堆在花崗岩基礎上被嚴重褶皺的沉積物,它們沉沒後又由第二層沉積物所覆。後來,它們被再一次高高隆起,成為兩條平行的山脈,在原先海西山脈的南邊和北邊延伸。這樣,它們便成為兩條先比利牛斯山脊帶,其中西班牙的山脊帶發育得更充分,這些山脊帶就是現在比利牛斯山主脈的大山嘴。

東比利牛斯山又稱為地中海比利牛斯山,是從加龍河上游到地中海海岸的一段,這段山脈海拔較低,多為由結晶岩組成的塊狀山地和山間盆地。

比利牛斯山

2. 伊比利亞半島有關的地理知識 高中哦

伊比利亞半島上大部分為西班牙領土,西南角一小部分為葡萄牙領土,面積約58.4萬平方公里。東北部比利牛斯山北為法國。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周圍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濕,夏季乾熱。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半島上的西班牙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之一。伊比利亞半島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佔半島面積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峰。
伊比利亞半島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佔半島面積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峰。有杜羅河、特茹河、瓜迪亞納河和埃布羅河等。地質基礎為海西褶皺地塊。梅塞塔高原佔半島面積一半以上,平均海拔610米。斷塊山地東西橫穿高原,將南北分為兩大盆地。高原東高西低,南部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半島的最高點。由於山脈阻擋,海洋影響較難深入內陸。但夏季陽光輻射值大,是歐洲陽光充沛的地區之一。
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有杜羅河、特茹河、瓜迪亞納河和埃布羅河等。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葡萄牙沿岸中部盛產葡萄。與義大利等國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干半島並稱為歐洲三大半島。
氣候介紹
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周圍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濕,夏季乾熱。
礦產資源
鐵、鎢、錫、黃鐵、汞和鈾等礦藏豐富。工業有采礦、冶金、造船、紡織等部門。農產以小麥、玉米、油橄欖、葡萄等為主,多集中在有灌溉系統的沿海平原和河谷低地。中央高原多旱作穀物和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業。

3. 比利牛斯山的地形地貌有什麼特點

龐大的比利牛斯山實際上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特版征。山體主要由花權崗岩、古生代頁岩和石英岩構成,並遍布冰蝕谷、冰蝕湖,冰川廣泛發育。現代冰川多集中在冰斗和懸谷之內。

比利牛斯山脈是一串古老山脈地質的再現,而不是像阿爾卑斯山脈那樣比較近代、強勁活躍的造山運動的產物。大約5億年以前,覆蓋現由庇里牛斯山脈所佔據的這一區域的是古生代時期所創造的褶皺的山脈——海西山脈,現今法國的中央高原和西班牙的中央高地僅為其兩處殘留物而已。這些高山自其出現以來,雖然其他高山比較平靜,無甚內部變形或地殼變動,而庇里牛斯地塊卻沉沒在地殼較不穩定的區域之中。

最早形成的地層是堆在花崗岩基礎上被嚴重褶皺的沉積物,它們沉沒後又由第二層沉積物所覆。後來,它們被再一次高高隆起,成為兩條平行的山脈,在原先海西山脈的南邊和北邊延伸。這樣,它們便成為兩條先庇里牛斯山脊帶,這些山脊帶就是現在比利牛斯山主脈的大山嘴。

東比利牛斯山又稱為地中海比利牛斯山,是從加龍河上游到地中海海岸的一段,這段山脈海拔較低,多為由結晶岩組成的塊狀山地和山間盆地。

4. 如果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改成南北走向將會對海洋性氣候分布的范圍有何

如果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改成南北走向,並且位於歐洲西部沿海,那麼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將會縮小。因為山脈阻擋大西洋水汽。

5. 比利牛斯山作為天然界限的地理意義

樓主看過2010年1月的《中國國家地理》沒?
裡面清楚的說到,賀蘭山的意義被人為誇大內了,它不是乾旱容區與半乾旱區的界限。
但分界線在賀蘭山東南100公里左右,可我們這么記憶和敘述都不方便,就把它放在了在中國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賀蘭山。
不過,這樣的做法低估了銀川平原的珍稀性,銀川平原明明是荒漠中的綠洲,卻被說成了半島。

6. 比利牛斯山的地理概貌是什麼

比利牛斯山是歐洲西南部山脈,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界山。東起地中海海岸,西止大西洋比斯開灣畔,全長約430公里;西端,它沿著伊比利亞半島北海岸逐漸彎曲而與坎塔布連山脈相連接。除少數地方外,比利牛斯山脈的山頂就是法、西兩國分界線的明顯標志;不過有個小自治公國安道爾位於群峰競立的峽谷之中。最高點是中比利牛斯山脈馬拉德塔山的阿內托峰。

比利牛斯山既是法國和西班牙的界山,又是法西邊界的阿杜爾河、加龍河,以及埃布羅河的分水嶺。屬地中海水系的埃布羅河,冬夏降水差異較大,冬多夏少,水位變化較大;屬大西洋水系的阿杜爾河、加龍河則四季降水均勻,河流水位變化不明顯。

7. 法國的一些關於地理的題 急求!

法國西部地形以(平原 )為主,主要平原有( 西歐平原 )、盆地有(內 巴黎盆地 )
東南部容地形以( 山地高原 )為主,主要高原( 中央高原 )、山地( 東部阿爾卑斯山、南部比利牛斯山 )

8. 關於西歐的地理高考題

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雖然阿爾卑斯山脈並不像其他第三紀時期隆起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和落磯山
阿爾卑斯山脈脈等,那樣高大,然而它對說明重大地理現象卻很重要。阿爾卑斯山脊將歐洲隔離成幾個區域,是許多歐洲大河(如隆河、萊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許多支流的發源地。從阿爾卑斯山脈流出的水最終注入北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由於其弧一般的形狀,阿爾卑斯山脈將歐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氣候帶與法國、義大利和西巴爾干諸國的地中海地區隔開。
經過多少世紀演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阿爾卑斯型畜牧經濟,自19世紀以來已有改變,這里以當地原料和發展水電為基礎已興辦起工業。阿爾卑斯山脈已經成為數百萬歐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夏季和冬季游樂場。阿爾卑斯山脈脆弱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沖擊,已成為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山脈之一。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山地氣候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整個阿爾卑斯山濕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邊緣地區年降水量和山脈內部年降水量差異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又有利於發電。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這條聳立在歐洲南部的著名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脈主幹向西南方向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3段。西段西阿爾卑斯山從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藍天映襯下潔白如銀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個山脈的最高點,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中段中阿爾卑斯山,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 4634米)。東段東阿爾卑斯山在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兩段阿爾卑斯山。

9. 比利牛斯山脈是那兩國國界。求大神回答

應該是法國和西班牙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