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教案提問

高中地理教案提問

發布時間: 2021-02-26 06:27:18

㈠ 我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教學方法有創新。不照本宣科,不滿堂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餘地,注重引導學內生思容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講要抓住本質、引人入勝;練要有的放矢,調動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關學科領域核心知識「是什麼」和「為什麼」,還要知道「做什麼」、「怎樣做」,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勇於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㈡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提高質量是難事,培養人才是大事。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從每個細小環節入手,做細做實。我認為,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你這位老師,才會愛聽你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裡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生龍活虎的學生是茁壯成長的幼苗,也是老師生命的延續,更是老師智慧的體現者和發揚光大者。教師要細心地、親切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就是「病苗」學生,教師也應該看做是寶貝,更應細心照料。這是一種愛護之情、親密之情。有了這種「情」,就必須傾注付出之情。學生是能領悟到的、感受到的,必然會燃起學生的感恩之情、愛師之情。從而好學之情、勤學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師生雙方「情感」的碰撞,就必然激射出燦爛的知識之光,進而達成知識生產、傳播和應用之效果。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二、老師上課有激情讓學生喜歡你,教師必須擁有激情。教師有了激情,就顯得神采奕奕,定能吸引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呼喚起一個個充實的靈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教學的激情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講台是教師展示才華的舞台,課堂就是展現教師生命價值的具體世界。一定要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一定要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師的激情還來源於勤於讀書機廣泛閱讀。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旁徵博引,對問題的分析入木三分,得心應手,妙語連珠,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深邃、豁達、智慧和仁愛,使學生既是在學習知識,又是一份享受。在課堂上有了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容納百川的胸懷、成竹在胸的信心,課堂氛圍活躍熱烈、緊張有序,其課堂就是高效課堂。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爾文小時候是一個「平庸的孩子」,但他對大自然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極大的熱情去野外學習和搜集標本,以至後來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獲得成功,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注重地理課與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相結合。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他跨學科,綜合性強,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學歸根結底在與人地關系,它涉及到全球觀、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意識。例如全球變暖問題,極端天氣增多等。這寫些是一個與所有人關系密切的環境問題。這樣的的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憂患意識,有利於促進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關注。4、注重地理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事實,嚴謹理論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5、靈活的運用古詩詞來活躍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四、提高課

㈢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提問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學校教育正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授課時間縮短而教學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成為具有較高地理素質的公民?我認為應該更新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學地理的興趣,使他們從「厭學」到「想學」到「愛學」再到「會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一、認識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學生「想學」許多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學不學問題不大,臨近考試「抱佛腳」突擊一下就能過關。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觀點,每學期開學伊始我都會精心准備一堂序言課,告訴學生: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橫跨文理兩大科學領域,既有自然科學的內容又有社會科學的內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稱它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地理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有利於學生各學科基本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識對生活有用。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如我們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汶川的大地震、國慶黃金周的旅遊、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學習這些內容,既可幫助同學們揭開地理知識奧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地理學科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一個人不管將來從事資源開發、交通建設、商業活動、旅遊業、農業甚至從政,扎實的地理功底對這些職業都有莫大的幫助。比如農業種植要因地因時制宜合理安排生產;交通建設要注意各地的地質構造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客貨流)等;商業活動要講求地域優勢;資源開發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總之,學習地理可以為學生們將來就業提供豐富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

㈣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遇到的難度較大問題是什麼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這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
活動量明顯增加,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普遍感
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於,那就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麼時間難於把握,課
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卻出現了。對於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麼程度,教師難於把握。
學校在地理教學資源上與現行的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要求嚴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
觀察的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應有的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實驗,學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以及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級開設地理課,初三不開設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
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於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輻度大,這對於學生而言
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懂,這樣對於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
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於完成。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有的學習狀態,困惑著許多教師。
高中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以及學生傳統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還有,學生對地理學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
「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教學仍然受傳統教學的經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的面面俱
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於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另外教師如何對待案例、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多數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二、解決措施
針對以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堅定的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
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
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同樣要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基礎。具體而言,主要應採取以下一些做法:
1、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
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因此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念、高中地理課程標准、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
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要努力做到轉變教師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伴、朋友、指導者轉變。

㈤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什麼答案?課後題?

㈥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備課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提高質量是難事,培養人才是大事。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從每個細小環節入手,做細做實。我認為,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你這位老師,才會愛聽你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裡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生龍活虎的學生是茁壯成長的幼苗,也是老師生命的延續,更是老師智慧的體現者和發揚光大者。教師要細心地、親切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就是「病苗」學生,教師也應該看做是寶貝,更應細心照料。這是一種愛護之情、親密之情。有了這種「情」,就必須傾注付出之情。學生是能領悟到的、感受到的,必然會燃起學生的感恩之情、愛師之情。從而好學之情、勤學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師生雙方「情感」的碰撞,就必然激射出燦爛的知識之光,進而達成知識生產、傳播和應用之效果。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二、老師上課有激情讓學生喜歡你,教師必須擁有激情。教師有了激情,就顯得神采奕奕,定能吸引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呼喚起一個個充實的靈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教學的激情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講台是教師展示才華的舞台,課堂就是展現教師生命價值的具體世界。一定要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一定要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師的激情還來源於勤於讀書機廣泛閱讀。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旁徵博引,對問題的分析入木三分,得心應手,妙語連珠,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深邃、豁達、智慧和仁愛,使學生既是在學習知識,又是一份享受。在課堂上有了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容納百川的胸懷、成竹在胸的信心,課堂氛圍活躍熱烈、緊張有序,其課堂就是高效課堂。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爾文小時候是一個「平庸的孩子」,但他對大自然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極大的熱情去野外學習和搜集標本,以至後來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獲得成功,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注重地理課與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相結合。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他跨學科,綜合性強,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學歸根結底在與人地關系,它涉及到全球觀、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意識。例如全球變暖問題,極端天氣增多等。這寫些是一個與所有人關系密切的環境問題。這樣的的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憂患意識,有利於促進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關注。4、注重地理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事實,嚴謹理論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5、靈活的運用古詩詞來活躍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四、提高課

㈦ 如何設計高中地理探究問題

一、運用理論指點迷津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思想,它為地理問題的具體設置提供了前衛的理論指引。該思想認為教學過程必須建立在學生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上,使其產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激情,推動教學由現有水平向潛在水平轉化。在具體操作中,必須注重層次性和針對性,將問題恰如其分地落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形成新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向未知的領域擴展和探究。它猶如一劑良方,為探究性教學活動指點了迷津。

二、依據現狀尋求對策

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下,「地理問題」的課堂探究之路仍舉步維艱。一是設置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往往只提出「知識呈現型」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往往是現成的,只要「按圖索驥」就能獲得標准答案。沒有在知識的接合點、生長點、遷移點及應用點上,下功夫提出新穎的發現型問題和創造型問題,造成問題的設置量多卻質差。二是教學方式簡單粗放,採用「滿堂問」。一般只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層層「誘惑」下沿教師設計的思路解答問題。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具體、不合理,甚至有歧義,讓學生無從下手,無從探究。有時提問時機不恰當,只是在枝節問題上小打小鬧,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卻視而不見。而教師的評價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動輒批評學生答案不標准,而對閃爍其中的「亮點」「閃光點」卻視而不見。三是學生思維僵化,缺乏自主探究。學生很少會從已知條件出發,提出發現型問題,甚至是創造型問題。發現創新的意識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升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現狀,地理問題的探究任重道遠,需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能沖破黑暗,迎來黎明的曙光。

三、科學設置確定方向

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地理問題的探究創造條件與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探究意識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地理問題探究教學成功的關鍵。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生成提問的智慧,努力提高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等個人綜合素養,使地理問題的探究性設置朝科學、巧妙、實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發展。

1、平等意識,心中有人。在教師眼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個性、有特色、有思想的鮮活個體。教師要樹立新型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傾向、特長、愛好,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為;不反對猜測,特別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測;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有高度的寬容精神和理性對待;尊重學生,使學生在決定探究地理問題時有真正的發言權;不因為學生提出一個在教師看來是不切實際甚至荒誕的問題就反對嘲笑學生;教師充當「未知者」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

2、情境意識,誘發思維。教師要確立「大教育」思想,結合時事以及區域和鄉土的客觀現實,充分重視校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和社會密切聯系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創設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實用性的問題情境,學習只有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問題情境中,才能促使新舊知識發生沖突,產生困惑、疑問,有了疑問就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勤思好問。

如在「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一節教學中,在導入階段,筆者先通過屏幕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氟氯烴的生產與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烴而產生的臭氧空洞為什麼會出現在南極上空?(2)(我國不同時期的衛星雲圖)我國大陸高空的雲為何總是自西向東運動?筆者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設置,製造興奮點,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在學生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歸納:這些現象都與全球性的大氣運動有關。至此,學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進入新課的學習。

3、激趣意識,培養情感。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從知識的結合點、生長點、遷移點、應用點上去尋找,使學生在這些「點」上,探究出某種新穎而出乎意料的結果。

如:在「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與天氣」教學中當學習了鋒面與天氣後,那日是11月6日筆者設置一個問題:國家氣象局預測「11月8日前後冷空氣將襲京城」預測未來8天北京的天氣趨勢:11月6日—13日?該問題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運用,這種成功的快樂激勵著學生不斷地探究與嘗試。

4、連續設問有台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過程。設置問題的實質是將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從矛盾沖突中揭示出來,並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驅使學生去研究和思考。教師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聯結點和關鍵點設問,組成邏輯關系緊密的實用性的台階式的問題組,或根據知識之間的因果遞進關系設置問題鏈,使學生思維的觸角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決中,由淺入深地觸及事物的本質和本質聯系。

5、釋疑結果有創論。缺乏問題探究的教學不可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也不可能有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和相互溝通中的思維碰撞,更不會有創新思維火花的迸發。探究過程孕育著創新這一認知規律說明,探究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獨到的見解、設想及做法,以成功去激勵學生不斷探究。探究性強的問題往往指向於此目的。它強化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產生創造性的結論,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的地理問題設置作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窗口」之一,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基礎。只有問題的設置巧妙實用,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才能及時發現並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准確地引導學生回憶具體的知識或信息。只有問題的設置科學高效,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信息活動;才能鼓勵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也才能較完美地實現課堂管理功能。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探究性教學的春天花團錦簇,瑰麗非凡!

㈧ 怎樣在地理課中設問和提問

思維開始於疑問,問題啟迪思維。設問和提問能夠把學習目標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問題,提示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地理教學中要能引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解決地理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提高他們的地理能力。在地理課中恰當地設問和提問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精神。本文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怎樣設計問題

1.設計的問題要有利於構建教學的結構框架

設置懸念或者提出系列化的關鍵問題,對形成知識的結構框架有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是以「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思考問題,解決學生的認知矛盾——應用問題,實現學生的認知遷移」為主線展開的。可見,問題構成了教學的骨架。因此,設計的問題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設置懸念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設計的問題還要體現地理知識結構,提出系列化的關鍵問題有利於加強知識之間的銜接,理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講完高中地理「大氣的熱狀況」內容後,通過設計以下問題來總結全文和設置懸念:大氣的熱量最根本來源是什麼?它怎樣使近地面大氣增溫?具體過程如何?以上主要學習了太陽輻射經轉化最終保存在大氣層中,由於各地區間近地面大氣獲得的熱量不同,大氣還會運動,那麼大氣究竟怎樣運動?某一地區,整個對流層大氣的運動狀況又如何?這就是後面第三節要學的內容。

這樣的問題設計,既理清了第二節教材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又重點突出,環環相扣,還留有一定思考餘地,讓學生覺得有學頭,有想頭,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設計的問題要新穎,要有啟發性

設問和提問是為了創設學習情境。所謂學習情境是指新穎的學習任務,當學生感到學習任務和他已有的認知結構有一定的距離或者空缺時,就會形成一定的矛盾,挑起學生認知沖突,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產生填補空缺,平息沖突的學習願望,形成學習期待。如在講授時區和日界線的內容時,設計了如下兩問題:

(1)為什麼1998年法蘭西世界盃時,當地下午或傍晚的足球賽在我們這里卻是深夜或凌晨?

(2)小說《八十天環球旅行》中的爵士他明明花了八十天零五分鍾的時間,打賭卻贏了?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行業資料、各類資格考試、外語學習資料、高等教育、中學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淺談地理教學中的設問和提問10等內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