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根據什麼預算人口

高中地理根據什麼預算人口

發布時間: 2021-02-26 04:59:08

高中地理 為什麼③時期人口數量達到最大值

人口自然增長率大於0,說明出生人口多於同期死亡人口,人口總數增多;人口回自然增長率小於答0,說明出生人口少於同期死亡人口,人口總數減少。③處人口出生率等於死亡率,是人口總數由增多到減少的轉折點,因此此時人口總數最多。

⑵ 高中地理:用遙感能知道人口分布嗎為什麼用它能估計農產品產量

(一)遙感技術主要特點
1.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范圍的信息。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圖像,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km2。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圖像,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像。Meteosat每30分鍾獲得同一地區的圖像。
3.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採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例如可採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採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遙感技術所獲取信息量極大,其處理手段是人力難以勝任的。例如Landsat衛星的TM圖像,一幅覆蓋185km×185km地面面積,象元空間解析度為30m,象元光譜解析度為28位的圖,其數據量約為6000×6000=36Mb。若將6個波段全部送入計算機,其數據量為:
36Mb×6=216Mb
為了提高對這樣龐大數據的處理速度,遙感數字圖像技術隨之得以迅速發展。
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數據的新階段。遙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遙感(Remote Sensing),從廣義上說是泛指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即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從遠處通過儀器(感測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經過信息的傳輸及其處理分析,識別物體的屬性及其分布等特徵的技術。
通常遙感是指空對地的遙感,即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通過感測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並經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當前遙感形成了一個從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間,從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到判讀分析和應用,對全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多層次、多視角、多領域的觀測體系,成為獲取地球資源與環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遙感在地理學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了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使地理學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遙感信息應用是遙感的最終目的。遙感應用則應根據專業目標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遙感信息及其工作方法進行,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遙感技術系統是個完整的統一體。它是建築在空間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生物學、地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的,是完成遙感過程的有力技術保證。
三)遙感原理
振動的傳播稱為波。電磁振動的傳播是電磁波。電磁波的波段按波長由短至長可依次分為: 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電磁波的波長越短其穿透性越強。遙感探測所使用的電磁波波段是從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到微波的光譜段。 太陽作為電磁輻射源,它所發出的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太陽光從宇宙空間到達地球表面須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影響,因而使透過大氣層的太陽光能量受到衰減。但是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影響隨太陽光的波長而變化。通常把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透過率較高的光譜段稱為大氣窗口。大氣窗口的光譜段主要有: 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 地面上的任何物體(即目標物),如大氣、土地、水體、植被和人工構築物等,在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即0°k=-273.16℃)的條件下,它們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輻射電磁波的特性。當太陽光從宇宙空間經大氣層照射到地球表面時,地面上的物體就會對由太陽光所構成的電磁波產生反射和吸收。由於每一種物體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長不同,因此它們對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各種物體對入射光反射的規律叫做物體的反射光譜。
(五)遙感技術的特點
遙感作為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它的出現和發展既是人們認識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觀需要,更有其它技術手段與之無法比擬的特點。遙感技術的特點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探測范圍廣、採集數據快 遙感探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空中乃至宇宙空間對大范圍地區進行對地觀測,並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拓展了人們的視覺空間,為宏觀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現狀情況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宏觀地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種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傳統的手工作業相比是不可替代的。 2、能動態反映地面事物的變化 遙感探測能周期性、重復地對同一地區進行對地觀測,這有助於人們通過所獲取的遙感數據,發現並動態地跟蹤地球上許多事物的變化。同時,研究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尤其是在監視天氣狀況、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甚至軍事目標等方面,遙感的運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3、獲取的數據具有綜合性 遙感探測所獲取的是同一時段、覆蓋大范圍地區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綜合地展現了地球上許多自然與人文現象,宏觀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種事物的形態與分布,真實地體現了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構築物等地物的特徵,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間的關聯性。並且這些數據在時間上具有相同的現勢性。

⑶ 高中地理 什麼是人口的機械增長率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是指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回導致人口增減的答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其計算公式為: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這年城市遷入人口數-這年城市遷出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

⑷ 高中地理:什麼是人口的成本優勢求解釋清楚,謝謝!

早在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已經有深入的探討和詳內細的說明。其實總結起容來很簡單,就是人口增長必須與生產力增長相適應(趨於相當平衡)。
但馬爾薩斯的理由也有點偏激:他認為如果人口增長過快,人口遠高於社會生產承受能力,就會引發失業率提高、貧窮、社會動亂等一系列問題。解決方案有2個:1是提高社會生產力,但這個比較難。2是通過戰爭、災難等消滅剩餘人口。

⑸ 高中地理人口

人口變化:自然增長率下降,人口總數增加
變化原因:主要應該是計內劃生育政策,其次還有生容育觀念的改變等
出生性別比先升後降,性別比例失調(一般105),男多女少,在將來會出現男性婚配困難等問題,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
流動原因:打工賺錢,主要是經濟因素的影響。此外城市生活水平、教育、基礎設施好也是原因
有利影響——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緩解人地矛盾,促進城鄉之間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交流
不利影響——也可能造成土地的荒蕪,以及大量年輕勞動力的流失

⑹ [高中地理]關於人口增長的選擇題

嗯,這題,首先A,改過是人口凈遷入國。從圖上可以看出啦。後面三橫完全是專遷入較多屬且該踢問的是每年的變化!
B呢。人口的遷入是維持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 -,這當然不對,在一二橫可以看出。
C,人口出生率不一定一直高於死亡率。。因為題中根本沒告訴我們死亡率。
D人口不可能增長15.1% ,因為該國還有可能一些人死亡什麼的,按D那樣算本來是對的,但太絕對了
- -似乎這題偶做過,LZ不清楚的話可以請教你的teacher咯.

⑺ 高中地理「人口」問題

你應該是截取了部分吧,人口增長模式共有三種,原始型、傳統型和現代型內。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容和低自然增長率。從原始型向傳統型開始轉變是從死亡率下降開始,傳統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出生率的下降促使增長模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

⑻ 高中地理問題:什麼是「人口紅利」對社會經濟有什麼影響

勞動力人口來供給充分,社源會負擔輕,勞動力價格便宜、儲蓄率高,使經濟獲得額外增長源泉,這種情況下的高增長被稱為「人口紅利」。
人口只是影響經濟的一種因素
「關鍵是要全面地看待『人口紅利』理論。」諶新民分析,應該說,「人口紅利」理論簡明地指出了過去30年中,充足、廉價的勞動力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突出作用,珠三角更是一個典型。這一理論還明確地預測,這種依賴廉價勞動力的傳統粗放式增長模式必將而且很快會走到盡頭,這無疑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從這些角度看,「人口紅利」理論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諶新民同時指出,「人口紅利」理論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同樣具有人口優勢,但經濟發展差異卻很大。同樣是中國,過去人口壓力沉重,但30年的改革開放卻能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口優勢。這說明,人口結構優勢只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一種因素。

⑼ 高中地理~(環境人口容量)

環境人口容量受生活消費水平、資源、科技文化三大因素影響,如果要考察美國的環境人口容量,除了消費外,還需要考慮資源、科技文化等因素,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滿意?

⑽ 高中地理,人口問題

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是正數(大於0),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就會一年比一年多。當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小,但還是正數,人口增長減慢,即每年增加的人數減少,而總人數還在增多。如果某一年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等,該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數與上一年持平。這一年過後,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少為負數,人口總數開始減少。那麼人口總數開始減少的前一年總人口就是該地最大人口數。
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是負數(小於0),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就會一年比一年少。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加,但還是負數,人口減少的程度減慢,即每年減少的人數減少(例如前年總人數減少10000人,去年總人數減少7000人),而總人數還在減少。如果某一年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等,該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數與上一年持平。這一年過後,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大為正數,人口總數開始增加。那麼人口總數開始增加的前一年總人口就是該地最小人口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